贪、嗔、痴、妒、慢、疑.doc_第1页
贪、嗔、痴、妒、慢、疑.doc_第2页
贪、嗔、痴、妒、慢、疑.doc_第3页
贪、嗔、痴、妒、慢、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贪、嗔、痴、妒、慢、疑 转载贪、嗔、痴、妒、慢、疑(转载)007-09-20 21:19:12来自:煮蘑菇汤映佛家常讲修行,修行的法门有很多,但有几点与现代人的心态以及心理学的概念有关,现在与各位进行分享,在佛性的修行中讲忍辱,有自度度人和福慧双修的效果,所以如果以面相学的角度来简单的讲,在生活中你若见到了大和尚是慈眉善目,证明他已经修行到一定境界,因为相由心生,度己度人是大乘菩萨戒法的重要精神,只有先过自己这一关,才可以体会芸芸众生的痛苦而慈航普渡。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目的就是劝我等芸芸要严持禁戒。但人是感情的动物,一定会有烦恼和情绪产生,就象现代人多有抑郁症而求助于心理医生,此为外求帮助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但在过程中一样会有社会问题和其他危险产生,家庭不和也常有,人生困顿也会随之出现,这与佛家提倡的内求安宁是相反的。所有心如明镜台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照澈自我,认识问题所在,明白我们的情绪从何而起,如何可逝。所以了解六恼是一定要自知而花工夫去修身的内容:贪、嗔、痴、妒、慢、疑。一为贪,贪往往是与财、利联系在一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也告诉众生,不可生贪念,所谓一念烦恼起,百万障门开,凡夫俗子为了达到各种贪婪的愿望,必然会胡思乱想,生出各种祸端,同时为了财、利而不择手段,用歪门邪道去争取,当然我认为现代社会争取个人财富和创业是值得提倡的,但如何遵守商道,践行诚信,杜绝贪念却是大多商人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当得来的财富如刀刃之蜜,如舔之,有割舌之患。二为嗔,它是无名业火,一旦动怒,人最容易头脑发热,在现代管理学中有句名言,我认为和家庭,夫妻关系都有借鉴的一句话:当你愤怒时,不要做任何决定。在普通生活中,怒火中烧构成了许多危险产生的隐患,佛曰: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确实在生活中因为怒而引起犯罪行为的例子层出不穷;据广州电视台报道,前不久一个货车司机到主顾处收取欠款,发生了口角,又没有收到货款,怒不可遏,在离开摊挡后,见到该货主的儿子在路边玩耍,就直接将车撞了过去,结果导致其重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所以可以看到嗔怒真的具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奉劝各位朋友,戒怒戒嗔三为痴,痴本来用在这里的意思是痴迷和沉醉,分析起来应该客观看待文人的痴和现代人的沉醉,文人的痴在红楼梦中表现为金陵十二钗、黛玉等才女诗词歌赋和荡舟吟荷的奢靡,在西厢记和牡丹亭又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坚贞和执着,在笑傲江湖却是仰天一笑泪光寒的痴痴笑笑,这份自然的情感往往被人称道和传颂,可是在芸芸众生仍然有浑浑噩噩之徒,人生一世中,不知所为也不知心之所踪,在世界上虚度一生,草木一秋,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够给社会带来的贡献,青年学子在几十年前尚有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的青年中尤其是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恋爱,无聊漫画、小说,男女生宿舍里,男生的电脑就是网络游戏机,女生的电脑就是VCD影碟机,在毕业前夕,许多大学生连个象样的PPT都无法完成,张嘴也说不出流利的英语,曾经在华师的朋友问我,对师弟师妹有何建议,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在校期间将痴的精神融入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和英语和计算机两大工具的学习,必然在社会上受益良多!现在想想,古人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确实很有道理四为妒,妒会令人乱性,原来的姐妹可以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仇敌,妒忌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了无数的小人与滋生了无边的罪恶,因为她的弊害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不用费太多笔墨,各位都可以理解为何要修身养性,以兄弟姐妹的感情面对别人,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面对人生各种遭遇。五为慢,慢在此我的理解为傲慢,也是为人处世的谦和态度,佛家讲究慈悲为怀,观无量寿经中有:是心为佛,是心是佛,可以理解为心境如一,如果希望我们周围的人可以对我们笑脸相向,我们首先要学会向别人微笑,浮躁的年轻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一等的人才,对别人所谓的经验嗤之以鼻,这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往往自食恶果!因为你有傲慢之心,无形之中给别人带来抵触和反感之心,你不能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因为别人不愿意帮助你。所以你的位置越高,往往可以听到别人给你意见的机会就越少。这是我认为在任何行业都可以奉为经典的一句话。傲慢之心不可有,当我们有这种念头的时候如水面泛出波纹,其实心里非常明白,考验我们的是在最潜意识的心理行为中能否克制这种傲慢之念。六为疑,疑在六恼中排在慢之后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傲慢我们无法从善如流,察纳雅言,因为傲慢我们无法体会和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别人即使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也有可能被我们拒绝。在这里的理解中,很多人对别人的热诚充满了怀疑,而固守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习惯,不愿意接受新的理念,在我从事的营销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很多传统的方法其实并不是没有创意,也很有道理和市场,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听过之后对别人的成功方法始终抱怀疑态度,真的是这样就可以成功吗?,一定有其他的办法。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营销行业去绞尽脑汁发明新的方法,将导师给予的已成型的模式抛在一边,殊为可惜,因为他抛弃的那一套就是很多人不断重复而且坚持就有成果的方法。麦当劳的成功方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的系统去做,右手倒盐,45度角,抖三下,油温170-180,保持17-20秒,金黄即可,其实我们没必要怀疑别人的方法是否可以?因为我们还没有尝试,就请去try!写完了六恼,或者可以以个人观点把他们称为六戒,因为几年前的机缘我了解了这几个字,我在不断调整我的心态和磨练对人对事的态度,因为这是锻造一个完美的人必经的阶段,如同一把斯摩达克的剑在头上,让自己可以平静和淡然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危机、艰难还有欢乐与狂喜。2007-09-20 21:20:20煮蘑菇汤映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1.贪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轮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烦恼法之一。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