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科学浙教七上).docx_第1页
【分层练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科学浙教七上).docx_第2页
【分层练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科学浙教七上).docx_第3页
【分层练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科学浙教七上).docx_第4页
【分层练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科学浙教七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层练习 基础题1.2018年4月,中国制造并批量生产世界“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12毫米,堪比A4纸厚度,轿车撞不碎,不怕风吹雨淋,稳定性好。下列性质不属于玻璃的物理性质的是( )A. 透光性强B. 稳定性好C. 强度很大D. 机械性能好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氧气可用作助燃剂B. 食盐溶液可用于杀菌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 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3.石墨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3 000 ,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将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 熔断器中的保险丝B. 汤锅C. 高压输电线D. 隧道掘进机的钻头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把甲投入一杯冷水中,平衡后水温升高5 ,把甲捞出后(设水与热均未损失),再将乙投入这杯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5 。由此可得出( )A. 甲的比热容大B. 乙的比热容大C. 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D. 无法确定5.最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B. 硬度C. 比热容D. 透光度6.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 )A. 保温性能好B. 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C. 能吸油但不吸水D. 易被压缩7.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8.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现象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B. 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D. 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使铁锁更容易打开 能力题1. 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2017年12月14日,昆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项目将准备招募患者进入临床期试验。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从青蒿这种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利用乙醚具有A. 较小的比热B. 较小的密度C. 较低的沸点D. 较低的熔点2. 氢硫酸是H2S气体的水溶液,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淡黄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2=2H2O+2S,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B. 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C. 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D. 氢硫酸久置于空气中PH会增大3. 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装有酒精的敞开烧杯中,10min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4. 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克,装满酒精(酒精0.8克/厘米3)时的总质量是350克,则该空瓶的容积是()A. 400毫升B. 350毫升 C. 250毫升D. 200毫升5. 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uON23Cu3H2O。如图所示,在实验中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并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1)实验中挤压气球就能产生大量氨气,是利用浓氨水的_(填性质)(2)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A. B. C. D.只有(3)该化学反应过程体现了氨气的_ _性质(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提升题1.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_(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则A是_(3)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回答:(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3)燃烧时,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4)燃烧时,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5)你还知道酒精的其他性质吗?请列举出来,并说明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3.奥运“祥云”火炬被成功送上“珠峰”,并在珠峰之巅燃烧,举世为之惊叹!试从化学角度猜想,“祥云”火炬的燃料应具备哪些性质(至少说出三点)。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1. 【答案】B【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A.透光性强,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稳定性好,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C.强度很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机械性能好,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 【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可作助燃剂,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食盐溶液能够杀菌,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干冰易升华吸热,使水蒸汽液化成水,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具有弱碱性,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3. 【答案】A【解析】此题通过告诉石墨烯的一些物理特性,考查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有实际意义。根据石墨烯的导热性、导电性、熔点高、硬度大几个特点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A.石墨烯的熔点超过3000,所以不能做保险丝,A符合题意;B.石墨烯薄、坚硬,导热性好,可以做家里烹饪用的汤锅,B不符合题意;C.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以用来制成高压输电用的导线,C不符合题意;D.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所以可以做隧道掘进机的钻头,D不符合题意。故选A。4. 【答案】B【解析】甲、乙两物体,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可知,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即:c甲m(t0-t甲)=c乙m(t0-t乙),而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放热后,乙物体的末温比甲物体的末温高t;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解答】先后将甲乙两物体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题知,乙物体比甲物体少降低了t,即乙物体的末温高;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体升高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故选B。5. 【答案】D【解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理属性具有不同的实际应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硬度、弹性、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比热容等,不同的物理属性反映不同的物理特征。【解答】“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所以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透光性。故选D。6.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各个选项中“碳海绵”性质,利用排除法分析判断。【解答】根据碳海绵“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可知其易被压缩;根据碳海绵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等,可知其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根据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可知其能吸油但不吸水;综上分析可知,此过程没有应用到“碳海绵”保温性能好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7.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点,根据两种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8. 【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能力题1.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沸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故选C。2. 【答案】B【解析】本题利用氢硫酸的化学性质为考点来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考点较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转换,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利用不同的角度来解答。根据氢硫酸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淡黄色浑浊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解答】A.由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可知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而O2、S都是单质,则有由沉淀生成,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C.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氢硫酸久置g于空气中会生成水和硫,酸性减弱,pH增大,故D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3. 【答案】C【解析】已知三支温度计有一个刻度不准确,将它们放置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中测量温度,根据测得的结果分析哪个是不准确的。【解答】乙和丙两个烧杯区别在于一个密封一个敞口,敞口的那个烧杯由于酒精蒸发带走热量使得烧杯中酒精的温度降低,密封的烧杯中酒精无法蒸发温度保持不变,其温度与甲相同,由此可知温度计丙刻度是不准确的。故选C。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变形应用,求瓶子容积关键是求出瓶子的质量。【解答】设空瓶的质量为m,空瓶装水和装酒精的容积相等因此所以m=150g,则故选C。5. 【答案】(1)易挥发(挥发性)(2)C(3)还原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氨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难度不大。(1)浓氨水能够具有挥发性;(2)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够将氧化铜还原,生成铜和氮气、水。【解答】(1)实验中挤压气球就能产生大量氨气,说明浓氨水的性质是:易挥发(挥发性);(2)在实验中,有水生成,为了防止炸裂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正确;反应一段时间后,会有红色的铜生存,故正确;反应的尾气含有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环境,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故说法正确;由装置的特点可知,液体不会倒流,故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是;故选C;(3)该化学反应体现了氨气具有还原性。提升题1. 【答案】(1)器官(2)淀粉(3)C【解析】(1)考查有关植物器官的知识点,结合定义进行解答;(2)关键知道碘液遇到淀粉变蓝的特性;(3)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解答】(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器官;(2)图中营养成分A遇碘液会变蓝色,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碘与淀粉变蓝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