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祛暑剂、表里双解剂_第1页
31--祛暑剂、表里双解剂_第2页
31--祛暑剂、表里双解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祛暑剂、表里双解剂第二节 祛暑剂凡以祛除暑邪,治疗暑邪所致的暑病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祛暑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祛除暑邪之功,兼有化湿、利湿等作用,适用于暑湿、暑温等引发的病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祛暑除湿剂、祛暑避秽剂、祛暑和中剂、清暑益气剂等四类。祛暑除湿剂主要具有清暑、利湿作用,主治暑邪挟湿所致的暑湿,症见身热肢痠、口渴、胸闷腹胀、咽痛、尿赤或身目发黄,舌淡苔黄腻、或厚腻、脉濡数或脉滑数等。祛暑避秽剂主要具有清暑、辟瘟解毒作用,主治感受暑热秽浊之邪,气机闭塞,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胀痛、胸闷、恶心、呕吐、或暴泻、甚则神昏瞀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祛暑和中剂主要具有清暑、化湿和中作用,主治内伤湿滞,复感外寒所致的感冒,症见腹泻、腹痛、胸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腻、脉濡数。清暑益气剂主要具有清暑、益气、生津作用,主治感受暑湿,暑热伤气所致的中暑发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重胀痛、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口中黏腻、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白微黄、脉虚数。临证需根据各类及各成药的功效与主治,辨证合理选用。本类中成药大多辛香温燥,易伤阴津,故阴虚血燥者慎用。而祛暑避秽剂辛香走窜,含有毒药物,故孕妇忌用,不宜过量、久用。1.祛暑除湿剂六一散,功能清暑利湿,主治暑邪挟湿所致的暑湿证,药少力轻,为治疗暑湿之常用基础成药。外用治痱子。【药物组成】滑石粉、甘草。【用法用量】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注意事项】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甘露消毒丸,功能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主治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症见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药物组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豆蔻、藿香、薄荷、射干、川贝母、木通、连翘。2.祛暑避秽剂紫金锭(散),功能辟瘟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受秽恶痰浊之邪所致的中暑,症见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亦可外用治疗疔疮疖肿。【药物组成】人工麝香、山慈菇、雄黄、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朱砂。【用法用量】锭剂:口服,一次0.61.5g,一日2次;外用,醋磨调敷患处。散剂: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外用,醋调敷患处。【注意事项】因其含雄黄、朱砂等峻烈有毒之品,故不宜过量、久用,孕妇忌用,气血虚弱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祛暑和中剂六合定中丸,功能祛暑除湿、和中消食,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所致的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药物组成】广藿香、香薷、陈皮、姜厚朴、枳壳(炒)、木香、檀香、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炒稻芽、茯苓、木瓜、炒白扁豆、紫苏叶、桔梗、甘草。【注意事项】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肠炎脱水严重者应配合适当补液。十滴水(软胶囊)【功能】健胃,祛暑。【主治】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药物组成】樟脑、干姜、桉油、小茴香、肉桂、辣椒、大黄。【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4.清暑益气剂清暑益气丸【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功能】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第三节 表里双解剂凡以表里同治,治疗表里同病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表里双解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解表、清里、攻里、温里等作用,适用于表证未除,又有里证引发的病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解表清里剂、解表攻里剂等二类。解表清里剂主要具有发散表邪、清除里热之功,适用于外感表证未解,又见里热,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或身热、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等。解表攻里剂主要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功,适用于表热里实,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本类中成药大多辛散兼清热、或兼温燥、或兼攻下,有耗气伤津之弊,故气虚津伤者慎用。1.解表清里剂葛根芩连丸(微丸),功能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主治】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属于里热为主,而表证未解者。【药物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慢性虚寒性痢疾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不可过量,久用。严重脱水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解表清里剂双清口服液【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功能】疏透表邪,清热解毒。【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郁金、大青叶、石膏、广藿香、知母、地黄、桔梗、甘草、蜂蜜。【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解表攻里剂防风通圣丸,是汗、下、清、利四法并举之剂。【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