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doc_第1页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doc_第2页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doc_第3页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doc_第4页
一株紫丁香(第一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儿童诗一株紫丁香“简约”教学之探索(陈彩君)文本解读:一株紫丁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专题组织材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陶冶美好的情操。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充满浓浓师生情的儿童诗。课文以儿童诗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通过5个简约而凝练的小节,反复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一腔赤诚师爱。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读着一行行诗句,我们仿佛看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一阵微风吹过,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孩子们真诚的师爱沁入我们的心田。读着这首清新活泼的儿童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诗情画意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我们久久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歌。然而,诗歌的语言精妙之处就是精炼,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往往浓缩于寥寥数语,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意”就是要学生深刻领会的地方,但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难道我们的诗歌教学真的仅仅停留于“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尴尬局面?本次课例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探索内容与形式的最佳契合点,寻求本课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发展点,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简约、高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踮起、疲倦、挂牵”等词语,指导书写生字“甜、歌”。2.感受本课使用精确妥帖的词语,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初步感知诗歌的表达方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难点: 利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通过反复诵读,读中激情,渗透师爱教育,升华学生的师爱情感。第一稿教学设计一、认识紫丁香,识其形:1齐读课题。你见过紫丁香吗?出示图片,认识、欣赏紫丁香:你想说什么?2.“一株”和“一朵”有什么不一样?看着这美丽的花儿,你会怎么读课题?二、走近“紫丁香”,解其事:1、想知道课文写了紫丁香的什么故事吗?赶快去大声读一读吧! 出示: 为 栽下一株紫丁香。2、识记生字。3、词语教学:小院 枝叶 窗口 做伴 休息 感谢 眨眼 飘进 疲倦 挂牵 又香又甜三、感受“紫丁香”,凝其神:(一)种下紫丁香(第1小节):我们把这株美丽的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我们是怎么种的呢?“踮起脚尖儿”是什么样子?我们来“踮一踮”吧。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为了不打扰老师工作,我们悄悄地栽下紫丁香,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谁能读出我们对老师的关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栽下紫丁香呢?接下来我们就分成四大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出示学习要求:边读边想:1、这一小节写了我们为什么要栽下紫丁香?2、该怎样读出“我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试着读一读。各小组汇报、交流。(二)枝叶作伴(第2小节):夜深人静,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着,就让紫丁香来陪伴老师吧。紫丁香给老师做伴不是一个晚上,两个晚上,而是,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夜夜)引读: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作伴)请你们把对老师的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三)绿叶歌唱(第3小节):那是小朋友真的在给老师唱歌吗?风吹绿叶的沙沙声,就好像,听着绿叶的沙沙声,老师就可以读一读这个词:疲倦。你什么时候感觉到“疲倦”?原来“疲倦”就是课文里谁很“疲倦”?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疲倦”?出示:因为_,老师的喉咙变得沙哑了;因为_,老师的手酸得抬不起来了;因为_,老师的额头冒出了一颗颗汗珠;因为_,老师_。看到老师这么劳累,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用你们最优美的读书声来消除老师的疲倦吧!(四)花儿绽开笑脸(第4小节):一起读这个词:挂牵。这个词会变魔术。出示牵挂挂牵,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的词你平时见过吗?老师积累了一些这样的词,我们来读一读吧。日积月累:喜欢欢喜、互相相互、整齐齐整、语言言语、光亮亮光、胆大大胆“挂牵”和“牵挂”既然意思一样,那这里的“挂牵”能不能改成“牵挂”呢?诗特别讲究语言的韵味,读一读每小节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这叫押韵!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这里的“挂牵”能不能改成“牵挂”呢?为什么?再读一读这句话。老师心里牵挂着我们,不是一会儿,而是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时时)老师一天到晚都在为我们操心,出示:当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 。当我上课不专心的时候,老师 。 当我不小心摔倒的时候,老师 。当我生病的时候,老师 。当我 的时候,老师 。用你们最美的朗读感谢敬爱的老师吧。(五)花香入梦(第5小节):又香又甜: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你们会怎么读才不会打扰老师的好梦呢?四、整体回眸,悟其情:原来,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是希望出示:让绿色的枝叶 ;让绿叶的沙沙声 ;让盛开的花儿 ;让花香 。小结:小小一株紫丁香凝聚着我们对老师深深的爱。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好吗?(配乐朗读)五、指导书写两个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甜、歌。甜: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注意“甘”的笔顺。范写。请一生在投影仪上写,其他自写,评议。歌:说说注意点。注意右边的“欠字旁”。范写,自写,评议。【课后研讨】同伴评价:“旁观者清”,同组老师们课后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整理如下:1.朗读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因为缺少朗读,导致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理解、感悟;因为缺少朗读,学生没有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因为缺少朗读,文本中蕴涵的情感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恰恰最需要的就是读通、读透,如果没有这一基础,这堂课上任何语文学习行为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2.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过多、多杂,有的甚至超过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拔高要求,反而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反过来说,这也是造成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走入文本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课堂上教师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顾此失彼,学生既没有能够入情入境,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只是走马观花,未能达成预期的三维目标。自我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同伴的客观评价,让我深刻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本堂课的教学背离了“简简单单学语文”的教学真谛,也违背了我校一贯倡导的“简约”教学之主张。一、 教学预设未遵循“一课一得”之原则,远离了“简约”。莎士比亚说:“简洁出自智慧。”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教学过程必定要简洁明了。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学流程之间存在结构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的现象。一篇本不复杂的课文,经教师这里插入一个训练点,那里安排一个教学点,反倒变得复杂起来。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是,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给浪费了,冲淡了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得不偿失。那么,该如何实现教学环节的简洁流畅呢?我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集中目标。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必要的品词析句的欣赏,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繁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这样设计,就把对教材的线性梳理变成了立体式的整体架构。正应了语文课上的那句话:减少是为了增加。二、 诗歌教学未紧抓“以读为本”之准绳,背弃了“简约”。儿童诗体裁的学习,读是其最主要的感悟方式,同时也是特别适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素材。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不是靠烦琐的分析,也不是靠大量机械化的训练,关键是要多读、多积累。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本位。而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人为堆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如在理解“疲倦”一词时,强制穿插了一组说话练习:因为_,老师的喉咙变得沙哑了;因为_,老师的手酸得抬不起来了;因为_,老师的额头冒出了一颗颗汗珠;因为_,老师_。又如在感知“牵挂”一词时,想当然地植入了这一组拓展练习:当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 。当我上课不专心的时候,老师 。当我不小心摔倒的时候,老师 。当我生病的时候,老师 。当我 的时候,老师 。学生在没有经过充分激情入境的情况下,一脸茫然,对师生情感的回忆、感激根本无从谈起,变成为训练而训练,将学语习文完全割裂开来,单单关注了诗歌的表达形式,却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意境,“情智共生”的理想课堂也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三、 教学过程未体现“自主学习”之法则,破坏了“简约”。“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手段的选择,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教学能够出彩,为了试图体现“先学后教”这一理念,在解决“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这一中心问题时,设计了大组讨论环节,由于自学要求指向性不明确,结果收效甚微,对问题的解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大组讨论后,又回归到逐小节逐句讲解的状态,因此,我认识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无效的,反而让课堂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二次教学呈现(主要修整片段)【潜心会文,以读促悟】一、先学后教,自主感悟。课文的题目是一株紫丁香,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读每一个小节,读一个小节就想一想自己知道了什么。二、逐节朗读,在品味中渗透方法的习得。1.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踮起脚尖儿走和我们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们,你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这个安静的小院?那我们就轻轻地读。2.读了第二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生读。老师也来读一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特别好?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夜夜”读得重一点,拉长一点吗?你也来读读看。3.接下来这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呢?小朋友你猜绿叶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呀?你现在就唱一句来听听好吗?真好听啊,听了这样美妙动听的音乐,老师上课、改作业一点都不累了。这里面哪个词就是讲老师很累的?对,老师一天工作下来,本来很疲倦了,听到绿叶的沙沙声,老师就好像听到你们在我耳边唱歌一样。谢谢你们。谁来把这美妙的音乐读给大家听?4.读了第四小节,你知道了什么?生读。刚才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为什么这里要读得重一些?我们也来这样读一读。盛开(轻)的花儿,你觉得花儿全都开了吗?所以要读满树盛开的花儿。你能带着微笑来读一读这一段吗?5.紫丁香不但美丽,还很香呢。从第五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读才不会打扰老师的好梦?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小朋友们特意在老师窗前悄悄栽下一株紫丁香,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小朋友?有这么多关心老师、爱老师的学生,老师感到真幸福啊!你能不能把这份关心、这份爱通过朗读来表达呢?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如果觉得自己读好了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评一评,听的同学要指出他哪里读得不好,在你的指导下让他有进步。充分练读。 你们也愿意为老师栽下这样一株美丽的紫丁香吗?(音乐悠悠传出)各种形式读,师生充分互动。【课后启示】让“简约”=“高效”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丰富,越来越认识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是至理名言。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敢奢求课堂像特级名师那样饱满灵动、异彩纷呈,然而“野百合也有春天”,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我希望他们能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有进步,快快乐乐共成长。我崇尚“一课一得”。我的美好愿望是让我的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某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学语习文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低段的小朋友来说更是如此。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让我初步摸索到了诗歌如何达成“简约”教学的门道。一、 教学环节要“简化”。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原本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却因“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孩子们“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在第一次教学中,繁杂的教学设计导致了忙碌而低效的后果。而在二次教学中,我大胆舍弃了过难、繁杂的语言形式训练,毅然切除了“旁枝末节”,紧抓“以读为本”这一教学主线,在不破坏文本整体意境,学生情感生成的前提下,适当设置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先学后教:在读完每一小节后,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再“有的放矢”,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为了省时高效。2.融入文本: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孩子将自己想象成他(她)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才能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感其情,品其味,悟其理,引发强烈的共鸣。“小朋友们,你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这个安静的小院?”“小朋友,你猜绿叶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呀?你现在就唱一句来听听好吗?”等问题的设计一下子就让学生化身为课文中的主人公,顺理成章地走进了文本的世界。这次教学让我明白了:“简约”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师生之间其乐融融。二、 教学方式需“简明”。诗歌诗歌,诗就是让人“歌”的,就是让人们通过抑扬顿挫、强弱起伏的诵读,将作者想表达的各种情思传达给每一位细心聆听者。所以诗歌要比一般的课文更注重朗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紧抓“以读为本”这一教学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悟生情。徐世荣先生也对朗读教学的意义做过阐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