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5课时)备课人:李萍 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1)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 )、( )、事件发生的( )、经过、(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 用事实说话 ”是消息的基本特征。(4)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_、_、_、_、_、其中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_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_引题_或在后面加_副题_。_导语_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主体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5)消息主要运用_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_、 。(6)“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被称为 ,它交待了 、发电地点和 等三个要点。其作用是:表明材料,报道及时。(每则新闻电头的作用都是这样。)(7)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时代背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荻港( ) 泄气( )殷家汇( )督战( ) 锐不可当(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B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1.在原文中,用/划分出层次,并说说这样划分的原因。 “二十日夜起”前面的内容为导语。从这句到末尾为主体部分。主体共分三层:“二十日夜起”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为第一层,写中路军情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都很泄气”为第二层,写西路军情况。其余为第三层,写东路军的情况。2.在文中找出议论语句,并说说这些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作用:介绍渡江时候敌我胜败的现象及原因,揭示:蒋介石的内战不得人心,败局已定这一道理。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衔接西路军、东路军作战情况,承上启下4.文中的“此种情况”是指?国民党军队的无力抵抗、溃退,我解放军的势如破竹 5.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百万 横渡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6.语段的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请你从中各选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用词准确:感情色彩鲜明:用词准确:余部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感情鲜明: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因为“不料又”一句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7.通读全文你会发现在导语之前括号内的一句话,试分析它有什么作用?括号内的文字叫电头,它交代了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体现了新闻材料的真实可信,也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应注意,电头不属于导语部分。【合作探究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消息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西路军渡江的情况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 “一方面”与“另一方面”,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_,其作用是( B、D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泄气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厌战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B、C、D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0、“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_突出主题_结构上: 承上起下11.“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均”在这里指的是“全”“都”的意思,用在这里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严密性1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里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新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去掉之后就不符合现实了!)与新闻的真实性 相背1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与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主观: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客观: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14.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15.文中“此种情况”是指(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方面略写,后一个方面详写,这些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详略得当,略写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1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主要运用得表达方式是( 议论 )第三课时【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占领)、(控制)、(封锁)、(切断)。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21日下午五时”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19.对详写东路军战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东路军更为英勇善战B.南京江阴段防线比较巩固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D.东路军取得重大战果【拓展阅读】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北京青年报刘东林18、这是一篇( A)。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答:_引题_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导语 主题三个部分各是什么?答:标题:受奖反遭人妒嫉 导语:第一段 主体:2-3段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答:_引题及标题就是主要内容_第四课时【自主学习】1. 生字词阌乡( )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窜( )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地点:南阳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百万兵力集中于徐州、汉口。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及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南阳蒋军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歼灭敌人、南阳守敌。结果敌军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3.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胜利,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用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国民党军队 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回顾一年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表述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第五课时【合作探究】4、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5、 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明确: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6、 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二是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三是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7、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明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人民解放军在江淮河地区不仅壮大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中间深得民心。【精读精练】(一)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C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B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介绍背景,说明南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南平闽延电力建设公司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定西市陇西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冷链物流集团招聘法务主管1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西安市工业合作联社下属企业招聘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邵阳市新宁县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实习生招募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引才现场招聘活动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运管所郁南县亮丽路灯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员工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一卷政治高考真题及答案
- 安静与智慧主题班会课件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包月视频点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皮带机安全知识培训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秘书文档管理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