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风筝 三稿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风筝 三稿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风筝 三稿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风筝 三稿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风筝 三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3、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4、体悟“我”的“讨宽恕”和小兄弟的“全忘却”之中所蕴含的兄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2、体悟“我”的“讨宽恕”和小兄弟的“全忘却”之中所蕴含的兄弟情。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体验法,情境还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拟抓住兄弟二人对待风筝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冲突的主线,以品味语言为形式,以体味亲情为目的,展开教学流程。教学步骤:一、 设疑导入 (上课前用PPT展示一段材料,板书“风筝”),刚才我们大家所看到的这段材料是鲁迅先生1919年发表的一篇以我的兄弟为题的散文,1925年,鲁迅先生又写了一篇以风筝为题的散文,经过预习,大家会发现,这两篇散文是在讲同样的事情,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驱使鲁迅先生将同样的事情叙述两遍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二、阅读探究1、(手指向板书“风筝”)说到“风筝”,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时的感情是什么?(设想:回答可能是“喜欢、高兴、喜悦”等),那么,鲁迅先生在自己故乡时,对放风筝的态度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到描述鲁迅先生态度的词语。明确:不喜爱、嫌恶。“嫌恶”,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讨厌、厌恶”。所以,他是“厌风筝”。(板书:厌风筝)PPT所展示的资料:我的兄弟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地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2、为什么哥哥对风筝的感情是“嫌恶”的? 明确:“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放风筝益智健身,在鲁迅眼里却是没出息的,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请大家看PPT。 出示背景资料: “鲁迅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从七八岁开始,鲁迅还按照祖父的指点,读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及其他许多古典诗词。在祖父的影响下,鲁迅除读诗经外,还读了楚辞及陶潜、李白、李贺、李商隐、温庭筠、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的诗。” 鲁迅传(刘再复 著)师:因此,你觉得在鲁迅眼里,什么是有出息的呢? 明确:读书、学习 师:也就是说他希望弟弟能够多读些书,能够有出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哥哥对弟弟的什么感情呢? (学生应该能回答出“关心”、“爱”等字眼) 明确:爱 师:鲁迅之所以如此厌风筝,从另外一个层面实际上是爱弟弟,所以,他对风筝越厌恶,他对弟弟的爱就越? (学生此时肯定能答出“深”)所以,我们称之为:“厌之愈深,爱之愈切”。 (板书:厌之愈深,爱之愈切)3、哥哥对放风筝是如此嫌恶,弟弟对放风筝又是什么态度呢? (学生应该能回答出喜欢,最喜欢)明确:喜欢师:所以,和哥哥相反,弟弟是“爱风筝”。(板书:爱风筝)师:那么,你能找出表现弟弟“喜欢”风筝的语句吗?(学生答)明确: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出示该段文字的PPT)师:很好,所以你们觉得,弟弟对风筝的态度不但喜欢,而且达到了什么程度?(设想:学生能回答出迷恋、痴迷)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弟弟迷恋风筝的词语吗?明确:呆看着、惊呼、跳跃师:短短的两句话出神地刻画出弟弟痴迷于风筝的情态,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的语言造诣。4、哥哥如此嫌恶,弟弟这么迷恋,弟弟有没有因为哥哥的原因而从此不再触碰风筝呢? 明确:没有 师:那他做了什么事情? 明确:做风筝 (板书:做风筝) 师:哥哥发现弟弟做风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生气”、“愤怒”) 师:他的“愤怒”体现在什么地方? (请学生读)明确: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出示PPT 师:所以,哥哥把弟弟做的风筝? (学生可能回答“摔坏了,搞坏了”) (板书:毁风筝) 师:刚才xx读的这段话很值得我们去品味,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词语将当时愤怒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学生回答)明确:抓(断)、掷、踏(扁) 师:如果是“扔”在地下行不行? 明确:“掷”体现出了作者的愤怒和粗暴,而“扔”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师:你觉得哥哥在毁风筝时还会说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你这个没出息的,竟然瞒着我做这些玩艺!”等语句) 师:他为什么如此粗暴地毁坏,而不是直接收走呢?你从哥哥的这种粗暴中能读出哥哥怎样的心理? (学生可能回答“恨铁不成钢”、“没出息”之类的话) 师:正是因为哥哥对弟弟的这份感情,才使得他非常愤怒地将风筝直接毁坏了,正所谓,“毁之愈狠、情之愈切”。 (板书:毁之愈狠、情之愈切) 师:所以,哥哥在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是什么神态? 明确:傲然(走出) 师:“傲然”体现了哥哥当时的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可能回答:高兴、取得了胜利、满足,终于惩罚了弟弟) 明确:总之,哥哥认为自己是对的。5、多年之后,哥哥还是如当年的“傲然”吗? 明确: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 明确:“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师:知道这件事情后,他得心情如何,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6、所以,哥哥想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回答“弥补”、“讨宽恕”、“补过”等)(1)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师:这样做,可行吗? 明确:不可行。 师:为什么? 明确: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师:还可以怎么做? (2)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板书:讨宽恕) 师:哥哥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讨得弟弟的宽恕? (可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讨论。学生可能回答出:哥哥觉得自己做错了,所以他想求得弟弟的原谅。可进行适当引导。) 明确:是因为他在乎弟弟的感受,他内心里始终爱着自己的弟弟,不管是过去的毁风筝还是现在的讨宽恕。师:哥哥实现这个想法了吗? 明确:没有 师:为什么?当哥哥去讨他的宽恕时,弟弟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师:用课文的话说,也就是弟弟对这件事是?明确: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板书:全忘却)(这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有过这样的事吗?”接着自然分析“惊异”、“旁听”,如果学生回答“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就问他们,体现在哪些词句里?) (出示PPT) 师:说明弟弟将哥哥对他的伤害已经抛之脑后,为什么这件事情在弟弟心目中烟消云散了呢?(可给学生讨论一分钟。如果学生回答说“年代久远”,还可进行适当地引导,问他们,这是根本原因吗?) 明确:弟弟彻底遗忘这件事,是因为在弟弟心目中,哥哥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好,哥哥始终是可亲和可敬的。师:所以,哥哥爱着弟弟,弟弟也爱着哥哥。可谓“兄弟情真,感人至深。” (板书:兄弟情真,感人至深)三、课堂总结 我们这堂课沿着兄弟间对待风筝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而形成的矛盾冲突的主线,通过品析语言,深入地体悟了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份浓得化不开的兄弟情。(在课题下方板书:品语言 悟真情) 通过学习,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正是这份感人至深的真情,才让鲁迅先生再次提笔,以同样的内容和题材,书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四、布置作业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较,说说他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