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陶行知.doc_第1页
万世师表陶行知.doc_第2页
万世师表陶行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世师表陶行知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他在结婚证书上题了一首诗:“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当时是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也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也就是在他们结婚的同年,陶行知先生办了一所专门招收难童和孤儿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学校办得很艰难,他要靠不断地募捐来养活二百多人。由于米价日涨,学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人劝陶行知先生说,你这是在抱着石头游泳。陶先生说,我是在抱着爱人游泳,越游越有劲。这就是陶行知眼中的爱人,这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教育。这位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留学生,在做了几年薪水不菲的大学教师后,谢绝了金陵大学校长一职,回到了乡村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这种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选择,在陶行知看来甚至算不上“毅然”:“我本来是中国的一个农民,无奈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把我向贵族的方向转移,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一样,向那中国平民的路上奔流回来了。”他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集一百万元资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这道欢快的水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小庄打了个漩儿,晓庄师范诞生了!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在开学典礼上诙谐地说:“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是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空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这所学校比我们今天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更为前卫,理念更为先进,不但毫无应试的痕迹,甚至不发文凭。学校礼堂被命名为“犁宫”,并题对曰:“与马牛羊犬豕做朋友,向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图书馆叫“书呆子莫来馆”,招生广告上明确地提出:“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招生考试还要加试开荒等体力劳动。“九一八”之后,为普及教育,陶行知又在上海市郊大场孟家木桥地区创办“山海工学团”。按他的解释:“工是工作,学是学习,团是团体”,“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参加学习的大部分是工人农民。为了解决师资问题,他又发现了用学生教学生的“小先生制”,并亲自编写识字教材。“小先生制”迅速被推行到全国许多地方,甚至在国外也产生了一些反响,陶行知先生也应邀于1936年夏参加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并做了题为推行“小先生制”,普及教育的报告。陶行知的新教育,一言以蔽之:生活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对于这些观点,陶行知从怀疑走向否定。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他曾写信给友人解释说:“从定义上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种立足于乡村的生活教育理论,早已包含了现在所提倡的终身教育的理念。用陶先生的话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因此,晓庄师范的学生,便一方面要参加学术演讲与专题讨论,另一方面要下田干活,甚至必须与农民交朋友,田间就是教育,民间就是大课堂。而所谓社会即学校,是强调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让教育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原名陶文浚,上大学时服膺王阳明的知行说,于是改名陶知行,后来认识“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的,以“行”求知,“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于是又改名为陶行知,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打趣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对旧教育的彻底反动。他把传统的学校比作一个鲍鱼罐头公司,学生是罐头,先生是装罐头的工人,伪知识是装在罐头里的臭鱼,看起来好看,但没有消毒也没有煮熟,吃了要恶心泻肚送老命。“可是这个罐头公司是个老店,挂的是历代圣贤亲笔所写的招牌。”指出在旧教育“苟以衣食主义相号召,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为此,他指出,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他提出,一个民主的教师,必须具备六个条件: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师生之间形式主义的严格界限。并认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与抗日救亡运动,在陶行知先生那里是紧密联系相始终的。1946年7月15日,陶行知惊悉闻一多、李公朴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并有消息说自己也在暗杀名单之列,他毫无惧色地告诉友人:“我等着第三枪。”甚至写好了遗书。谁知7月25日,劳累过度的陶行知先生就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青山只会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在实施新课标的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