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练习题.doc_第1页
杜甫诗四首练习题.doc_第2页
杜甫诗四首练习题.doc_第3页
杜甫诗四首练习题.doc_第4页
杜甫诗四首练习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四首1.填空。 杜甫(712770),字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_,世称杜少陵。唐代_诗人。曾任左拾遗、华州寺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其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_”。又因其在诗歌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心忧黎民、胸怀天下的品格,博得了“_”的美誉。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_为主;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了_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有杜工部集。答案: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沉郁 诗经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辚辚(ln) 戍边(sh) 荆杞(j)B.干云霄(gn) 霜鬓(bn) 埋没(m)C.把锄犁(b) 啾啾(ji) 戎马(rng)D.涕泗(t s) 潦倒(lio) 危樯(qing)答案:A提示:A项中“荆杞”的“杞”应读为“q”。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弓箭各在腰 行人:出征之人。B.县官急索租 县官:官府。C.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当做客人。D.危樯独夜舟 危樯:高高的桅杆。答案:C提示:C项中的“作客”指“流落他乡”。4.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1)君不见青海头,_。_,_。(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答案:(1)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5.登岳阳楼颔联历来以意境宽阔宏伟见称,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富有这种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6.阅读登高一诗,你觉得下两联中哪个词最能概括上两联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7.这三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从哪里能够看出来?答案:5.“坼”“浮”二字。“坼”即裂开义,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是何等宏丽!这两个字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不仅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提示:此题宜扣住“意境宽阔宏伟”的提示,选择这两句中最能表现这一景物特征的两个字,扣住这两个字所展示的意境,加以赏析。 6.是“悲秋”。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有动有静,意境悠远清冷而肃杀;猿“啸哀”,于啸声中听出“哀”,正是作者悲凉的心境使然;鸟“飞回”,对于“常作客”的诗人来说,更是一种沉痛情感的触媒。“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落叶飘零,江河消逝,想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作者悲从中来。所以“悲秋”二字,最有概括性。提示:回答此题要对上面两联中的景物进行具体分析,感知景物中表现出的人物感情,再从下两联中选择词语进行分析。 7.共同特点是:老病、孤独、伤感、穷困、关心国事,这正是诗人晚年生活的写照。登岳阳楼一诗中“亲朋无一字”孤独,“老病”年老,“戎马关山北”默思着国难家仇,“凭轩涕泗流”感伤;登高一诗中“常作客”孤独伤感,“百年多病”“霜鬓”年老体衰,“艰难苦恨”“潦倒”因时世艰难而身处逆境;旅夜抒怀中“老病”“飘飘”“一沙鸥”等更是分别表现了诗人的老病、漂泊无依和伤感。提示: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通读这三首诗,可以从外貌、体质、年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等方面入手,概括出诗人在三首诗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月夜忆舍弟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8.从诗中“_”和“_”等句,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9.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案:8.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提示:诗中表现战乱的信息甚多,“戍鼓”“分散”等均与战争有关,选择其中的两句填入横线处即可。 9.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示:诗句所写的并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江 汉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0.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1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案:10.“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提示:意象是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我们可根据这些物象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推测它们形成的意境。比如“片云”中的“片”、“孤月”中的“孤”,呈现出的是一种凄凉孤独;而“落日”“秋风”则又给人以雄壮、开阔之感,它们表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11.提示:此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2.(2007宁夏高考,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答案:提示:承接霍金的弱项身体状况引出他的强项“思维”,然后说他在“思维”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最后说到其成就的影响。 13.杜甫一生漂泊,暮年心情最为惨痛。然而在杜甫的眼中,景象却总是那样雄浑壮阔。这样的景象特征一般是表达喜悦之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