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1).doc_第1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1).doc_第2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1).doc_第3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1).doc_第4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高三寒假语文试题2013.1(本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 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溃败/反馈 狙击/沮丧 模样/模块B攻讦/谒见 毗邻/先妣 殷红/殷切 C洋溢/谥号 船舷/弦歌 果脯/胸脯D凯旋/觊觎 淬火/憔悴 埋怨/埋伏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2年,“限娱令”与“限广令”双管齐下,电视业身临“凤凰涅槃”。观众对“限娱令”可谓众说纷纭,但“限广令”却赢得一片叫好声。“限广令”一度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炙手可热的话题。“限广令”的推行,观众无不额手称庆,电视业却在暗地里叫苦不迭。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各电视台需清理并撤销2012年电视剧的插播广告,重新组织好节目和广告时段编排等相关事宜。A双管齐下 B众说纷纭 C炙手可热 D额手称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2年“双节”临近,深圳市旅游惠民欢乐月拉开了序幕。44家景区、宾馆和旅行社加入惠民行列,他们将以发放旅游优惠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享受到实在的优惠。B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选出10个最成功的“大学生老板”,他们在上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将近10万美元以上,被视为未来的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C对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自闭症儿童来说,要真正融入学校,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相关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造成的。D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 4.标点正确的项( )A.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折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B.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C.敬爱的总理、周恩来永远活在我们心中。D.游客质疑:若只参观故居,岂不花冤枉钱?旅游公司的导游却霸气十足,“那没有办法”,“可以打投诉电话,去投诉嘛” 。5.词语辨析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A.坦陈 局限 叠起 B. 坦承 局限 迭起C.坦承 限制 叠起 D. 坦陈 限制 迭起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项是( )A.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反抗的态度,而宝钗因要成为将来的“二奶奶”而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B.许攸在东城门遇见许褚,说:“你们没有我,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愤怒地驳斥道:“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呢!”许攸骂道:“你们都是匹夫,没有什么了不起。”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三国演义)C.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他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D.敲钟人卡西莫多私下里爱慕着美丽善良的艾斯梅拉尔达,但因为自惭形秽而把这份爱深埋在自己心里,艾斯梅拉尔达遭到陷害,卡西莫多用巧计救出了她,并让她在圣母院的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巴黎圣母院)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个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示出个性的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同一个谜的谜底。7下列对哲学家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艺术家一样,哲学家也需要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往往带有一种异常强烈的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B好的哲学家不倦地寻求人生的根本的答案,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C哲学家们往往思维缜密,客观理性,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为情感左右。D真正的哲学家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也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8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带着泪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们就能真正地领略到哲学的魅力。B哲学家常隐瞒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的悲欢,只将思考的结论和逻辑证明展现出来。C哲学本质上并不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人生问题答案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 D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功。9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即使人们并不赞同某哲学家的结论,但只要他进行了真诚的探索,他的哲学结论也依然能够吸引我们,震撼我们。B哲学著作需要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诗歌里也应回荡着哲学的喟叹:二者是可以做到心灵相通的。C读者可通过作品感知文学家的心灵与智慧,但哲学著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D哲学的魅力既来自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来自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二者是紧密结合的。三、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陂陁(p tu):不平的样子。褰(qin):卷起裤脚。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杖:拄,撑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加:施加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改变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子瞻“乐于山水”的一组是(3分)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有山可登,有水可浮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思路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环境特点,又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游山之行为记叙建亭铺垫,建亭之举又为议论志趣蓄势,快乐之思再为全篇画龙点睛。B. 本文内容有三乐:一是身居“绝俗”,纵情山水,“不知其久”;二是结友携游,“相与营之”,战胜自然;三是天助人愿,扩建观亭,增胜添趣。C. 本文表达有韵味。辞采华美,句式错落,音韵优美,行文流畅。熔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于一炉,集景致美、雅趣美、情理美为一体,浑然圆合,耐人品读。D. 本文情感有变化。作者先是不为外物伤情,不因境遇悲怀,“以适意为悦”,悠然自足。后又在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第卷(共114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5分)译文:(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5分)译文:(3)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2分)四、古代诗歌阅读(8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居即事 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15、名篇名句填空(选四小题)。(8分)(1),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兰亭集序)(2),。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归去来兮辞)(3)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赤壁赋)(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京口北固亭怀古)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柴 禾 刘亮程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6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8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4分) 。19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六、小作文(15分)20、今年九月,针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的一系列不当行为,我国各地民众纷纷游行抗议。不少民众为表达愤怒,打砸停在街边或小区的日本产的汽车。有人称他们是英雄,也有人说是暴徒。你怎么看?要求:1.拟写标题。2.观点鲜明。3.运用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七、大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材料一、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保存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材料二: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几乎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丰城中学高三模拟题语文试题2013.1.15 答案1.B ( Aku;j/j;m/m Bji/y;p/b;yn/yn Cy/sh;xin;f/p Dki/j;cu;mn/mi)2.C (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手艺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权贵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话题”不恰当。A.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B.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D.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3. D (A44家有歧义;成分残缺。应改成“以发放旅游优惠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形式”。B“将近”与“以上”不合逻辑。C杂糅,改成“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相关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4. D(A明确:并列词语后带有“啊/呀/哇”等语气词时,应视为一独立句,用逗号,不用顿号。所以本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B迷字要加引号。C非并列不能用顿号。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5.B6.A(A.宝钗是因凤姐的建议而没被抄检;) 7. C (“不为情感左右”错误)8B (A项,原文为“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条件关系错误。C项,“必须依赖”太过绝对,只是与“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D项,“二者风格截然不同”错,诗人要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哲学家要有诗的激情和灵性)9A (B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C项,“只能看到灰色的概念之网”错,原文是“往往出现”。D项,“更来自于”无中生有)10D(易:交换,替代)11C(说的是“二三子”,不是苏轼;是游人看到的景色,不能表达苏轼的“乐”;说的是苏辙和苏轼同游的情形)12A(B项,文中没有表现“战胜自然”。C项,文章语言不是华美,而是素雅;而且,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文中没有“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13(1)(他们)走入大山深处,力尽了才休息,扫去落叶以草地为席坐下,喝酒相互慰劳,心意舒适得忘记了返回。(补充主语“他们”1分,“席”名词意动用法1分,“劳”译为“慰劳/问候”1分,反”通“返”,译为“返回”1分,句意1分)(2)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能够在这获得快乐的原因吧。(“无责于外”中“于”表被动1分,“寓”寓居1分,“焉”译为兼词“于此(在这)”1分,“所以”译为“的原因”1分,句意1分)(3)在那里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地方很是狭窄,不能够坐许多客人。(席:让人坐,使动用法,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苏轼贬谪到齐安,在江上建造屋舍。齐安没有名山,只有大江南岸的武昌的诸座山峰,逶迤蔓延,有清涧深谷。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东边的叫寒溪,它靠着大山对着沟壑,隐藏于松树枥树之中,寂静得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很少有人到这儿来。每当风停日出,江水流动缓慢的时候,苏轼就拄杖带着酒,乘小舟横江南渡。山中有两三个人,喜欢结交朋友和游玩。(他们)听到苏轼来了,就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携着手缓步上山。(他们)走入大山深处,力尽了才休息,扫去落叶以草地为席坐下,喝酒相互慰劳,心意舒适得忘记了返回。(他们)常常就在山上留宿了。因此(苏轼)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知道有那么长时间了。 然而到西山去时,在苍松翠柏之间行走,山路狭窄弯曲而没有稍微平坦的地方,游人到这儿一定会停下来。倚靠着奇怪的石头和茂盛的树木,俯看大江,仰视山陵,旁观溪谷,风云气候多变,树林和山脚或相对或背离,(所有这些)都呈现在左边或右边。在那里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地方很是狭窄,不能够坐许多客人。亭子旁有数十株古木,都是非常高大,不能够用斧子砍伐。苏轼每到树下,就整天盯着看。一天,狂风暴雨拔去了其中的一棵,就空出了那棵树所占据的地方,亭子的面积就得以扩大。苏轼和客人进山看到了,笑着说:“这是想成全我修建亭子吗?”于是就共同营建这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是完备,苏轼由此很是快乐。 我年青时,曾经跟着苏轼游览,(如果)有青山可以攀登,有碧水可以趟过,他没有不是提起衣服走在前面的。(如果)有无法到达的地方,(他就会)因此整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翩然独自前往,逍遥于清泉石壁之中,采摘树林中的花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实,酌取泉水来饮用,见到的人都以为是神仙下凡。大约天下的欢乐本就无穷无尽,而以适合自己心意为其中之最。当自己快意之时,(会觉得)任何事物都无法来代替;而等到自己厌倦之时,却没有不惊异地嘲笑自己的了。就好像饮食之事,很多东西陈列在面前,总之是为了裹腹而已,最终同样都是归之于腐朽。又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能够在这获得快乐的原因吧。 14. (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