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人物语言_第1页
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人物语言_第2页
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人物语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有灵犀一点通 红楼梦人物语言在人物语言表现方面,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典范。通过人物语言,作者把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复杂多样的思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各如其分、神情毕肖地表现出来。同一内容的话,人物性格不同,其语言表达也不相同。宝钗、黛玉、湘云、袭人都爱宝玉,都在劝宝玉,希望他“好”。但由于她们的思想、性格、学识、地位不同,她们的劝词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如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你真喜欢读书也罢,假喜欢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由于袭人的地位(未被明确的侍妾)和知识水平,尤其是她的柔顺深细的心机,就使她对宝玉的劝诫只能是以下劝上,恳切请求,往往表现为软语娇音,委婉曲折。袭人被称作宝钗的影子,袭人的话大体上传出了宝钗的意思。但宝钗有着庄而不露的性格、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于世故的作风,她劝宝玉时,却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她的劝词常常看似无意而藏深心,若远而实近,旁敲而侧击。大观园题诗时,宝钗趁众人不注意,帮助宝玉改诗句,当宝玉问她典出何处时,宝钗趁机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可见宝钗真能以小见大,深得“启发式”之奥妙。海棠诗社上,她给宝玉起了“无事忙”、“富贵闲人”的别号,用春秋笔法批评宝玉不务正业。又当宝玉被父亲毒打后,宝钗又一次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体现宝钗用心深细,随时不放过规劝机会,同时也反映出她热衷仕途经济的现实功利主义思想的性格。同样,湘云也劝过宝玉,她说:“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这体现了湘云的心直口快、无挂无碍、推心置腹、不留情面的特征。黛玉和宝玉一样是封建家庭的叛逆,她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她对宝玉的劝词,完全是出于爱护宝玉使他免受伤害的劝慰。有一次,黛玉发现宝玉腮上溅上了一点胭脂膏子,就一边用自己的绢子替他擦了,一边咂着嘴儿劝宝玉:“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就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作奇怪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该不得心净了。”这番劝慰之辞,思想何等契合,不存一点戒心,情感何等贴心,没有一丝假意。同样是去探望挨打的宝玉,黛玉是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乍一听,这似乎不合黛玉的性格,细一想,这正是黛玉复杂心理的流露,是呕心沥血的语言。从这句无奈的话语里可看出,黛玉对宝玉的深情挚爱,是如此的感人肺腑,这种言辞,唯黛玉方能说出。全书中的人物,不论是甚么人,每个人物都依着他自身所具有的特征,说着各不相同的语言,来表达他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贾宝玉有贾宝玉的语言,林黛玉有林黛玉的语言,薛宝钗有薛宝钗的语言,王熙凤有王熙凤的语言,贾母有贾母的语言,贾政有贾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