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物流外包一第三方物流决策研究姓名:魏亚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导教师:李红霞20070420Subject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OutsourcingThe Third PartyLogistics Making-decision Research Specialty : Enterprise ManagementName : Wei Yajun(Signature) VVf jOtfVInstructor: Li HongxiaABSTRACT(Signature) LCNowadays,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has been die important choice that the implements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hopes to strengthen its core competition, elevate the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reduce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profits. However, the influences that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s bring are comprehensive for an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se influences, forms a comprehensive outsourcing benefits evaluation. So it is necessaiy to have an effective enterprise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system.Based on this realistic nee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enterprise outsourcingthe enterprise know the integral benefit, raises die enterprise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tegnd process; According to this process, to make enterprise logistics outsourcing decision-ma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s a cut-in point, the paper makes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ree decision-making factors,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on, logistics service c叩ability and cost. To compar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with outsourcing risk by which the enteiprise can decide whether outsource or not For tiie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conceives enteiprise core competition identification model,estimates the status of logistics in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nalyzes and con&ms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capability; analyzes logistics operation cost and transfer cost which could analyze the benefit coining from outsourcing; designs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s evaluation system, finally forms a rational outsourcing evaluation result This rational analysis gives the decision-makingsystem operation and reliability. At last, this jMqxr anyzes the change of benefit total amount and benefits distribution in the strategy alliance to demonstrate ihe advantage of strategy cooperation.Key words : Logistics Outsource Core Competition Logistics Cost LogisticsC印ability Strategic Alliance Risk Thesis : Application ResearchA姜种拔J:牵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其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科技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確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日期:叫“作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年g月“日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 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 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偉阅。学校可以将本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 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安科技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指导教师签名:1绪论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 烈、复杂和难以预测。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企业一直以来所依赖的通过先进的技术和 管理方法来降低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取第一和第二利润源泉的赢利模式已经 没有多少升值空间,而技术的迅速扩散性和市场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化,使企业依靠独特 资源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更加困难。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很多企业都已经进入“微 利”阶段。在此情况下,企业开始把提髙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由外部转到内部, 由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企业间的竞争重心由尽可能的创造超额利润变成尽可能的 降低运营成本。在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物流成本是其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心所在。按照有 关统计,包括釆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及相关信息 处理在内的物流费用已经占到商品价格的50%左右,海鲜,食品等易变质品的物流费用 更是达到其价值的70%以上,而物流费用在一个国家GDP中的比值最少也达到9% (英 国),我国更是达到18%1,现代物流被学术界定义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具有极 大的“利润创造空间”,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是“一块 未被开垦的处女地”2】。所以物流及其管理己成为企业获利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新的竞争环境使企业对其物流业务的管理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 代企业所处环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竞争更加的激烈、持续和难以预测,二是新技术, 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消费者所需服务日趋个性化。这种环境使企业面临一个两 难处境:一方面,应付环境变化所需要的快速决策和响应能力要求企业规模要小,结构 要简单;另一方面,企业又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储备以应付产品技术快速更新带来的 高风险挑战在此环境下诞生的供应链理论和动态联盟理论认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企业必须改变大而全的经营理念,剥离企业的辅助业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发展其核心 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和发展,维护其市场地位和利润所在,而将辅助业务交 给在该领域更具专业化和优势的合作方去经营,这样不但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其资 源利用率,还会因为与合作方的优势互补而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利益。当企业将这种思想 用在物流方面时,便出现第三方物流一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合同的方式 在一定时间内为其他企业(以下称为货主企业)提供所有或部分物流业务服务。在功能 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还提供网 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企业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服务商,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将因为物流服务商的专业性而得到更好的物流服务, 例如企业因此可以降低库存,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等。现在,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企 业改进其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选择,而第三方物流也将成为物流行业日后发展的主要模 式。1.1.2选题的意义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的建立要明显晚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才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个概念。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物流研究主要是对发达国家物流 理念的引入和理论探讨。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才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 开始重视物流问题。在此阶段企业对物流的关注仅仅停留在对其物流业务内部的、局部 的改善和重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整个 物流行业所占的分额还不到5%,且其服务对象还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东南沿海发达 地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方式落后,其经营主体还主要是来源于 原物资部的国有企业,如:中粮储、中海运等,民间投资第三方物流很少。在物流日益 成为企业竟争的核心,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现代 化标志的情况下,加快转变我国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则显得尤为重 要。我国物流发展的这种现状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我们对第 三方物流还没有清楚的、统一的认识。由于企业还不清楚外包物流业务对其发展的重要 性以及该如何具体实施,从而使企业在面临物流外包的问题时内无动力和目标,对外又 充满对第三方物流的怀疑和担心。长此以往将影响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导致其 丧失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再进一步,我国企业的这种心态必将阻碍我国第三方物流 服务业的发展,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希望能够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第 三方物流的研究,系统的论证第三方物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构建企业面临物流外包 时可以采用的一整套思路和程序,以期能促进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和实施,进 而对企业构建现代管理理念体系有所帮助,并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物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物流最早以Physical Distribution”(应译为分销,以下简称P.D)形式出现在美国学 者阿奇.萧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千问题一书中(1921年)。但此时的RD并不是物流的专名词,而只是一个包含军事后勤活动、兵站含义的曰常词汇。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 最早对P.D进行了定义:“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 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但对物流问题的系统研究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 始。二战时期,美军出于军事目的曾组织大量人员对其后勤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并因此很快扭转了其后勤系统的低效和混乱。这一军事成果在战后很快引起人们的 物流理论的研究由此展开。上世纪60年代P.D的概念被引入日本,平原直将其 %从此物流一词迅速的被广泛使用。我国则是在1979年从日本引进物流 (P.D)的概念并开始对这一学科的研究。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理论的进 一步发展,原来的RD已经无法概括物流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各国物流团体纷纷将 自己名称中的P.D改为Logistics,而将RD仍翻译为“分销”,Logistics代替P.D成为物 流学科的代名词,被看成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1989年我国决定将“Logistics”与“物 流”对应起来。2000年,在国家物流标准中明确的规定了物流所对应的英文单词为 Logistics。1.2.2第三方物流研究现状,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TPLorSPL)词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 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 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种新思维被纳入到顾 客服务职能中。它也被用来描述“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指“物流服务提供者 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的快速 发展己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业的一个主流趋势。同时,也使第三方物流理论的研究也进入 新的阶段。第三方物流从实务的角度看发展比较快,但从研究的角度看,国内外一直还没有一 个很成熟的体系。(1)从第三方物流定义研究: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常被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目前,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未确切定义这一术语,只是假设读者对这一论题有一定的理 解,如“第三方物流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James C. Johnson, 1998); “一公司使用另 公司进行所有或部分物料管理或产品分销” (Robert B. Handfield, 1996); “外协所有 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契约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 以长期互益的关系为特征” (RussellA.Gilmore, 1998); “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给 潜在顾客向一个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全部物流需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服务的能 力”(我国学者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更趋多样性,具有代表性的有-第三方物流即物流社会化,是指商流与物流实行社会分工,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的 物流业者承接办理。(彭望勤,1998)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运作方式从而完 善供应链的过程。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 者。(董立,2001)第三方物流简称TPL又称为“社会化物流,、契约物流”,它们是一个为外部客户 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虽不属于供应链仅是第三方,但凭借其资金、 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向众多的企业、组织或家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购、运输、仓 储和包装等一系列物流服务来服务于供应链。(周涛、程钩漠,200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 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 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一机系统。(郭德 洪、李传昭、黄俊,2002)2001年4月,国家物流标准术语中是这样描述的:“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 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埃森哲咨询公司几年前还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认为其是系统集成商,是第 三方物流的发展。我国的学者对此则不以为然,如董千里、郝聚民等从经营形态角度上 分析,认为所谓第四方物流仍属于第三方物流经营范畴。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并没有改 变“第三方的经营形式,只是部分替代了原有的第三方,变更了或完善了经营的技术和 能力,而这些内容从国外物流实践和国内物流发展来看仍属于第三方物流运作范畴。应 该说,第四方物流只不过是第三方物流的高级形式或阶段。 (2)从对第三方物流切入点研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进行研究。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是密不可分的 两个方面,在供应链结构中,第三方物流扮演的是一个通过专业分工而取得经济规模, 然后负责串联起网络中层与层之间的通路和配送系统,使得整体供应链的绩效可以大幅 度提高的角色。如Lieb等(1993)指出,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使经常性物流成本降低30 40%【4】:Troyer、Cooper (1995)认为,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 Suannc Hertz, Monica Alfredss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一文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客户满意度两个唯度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发展。大量文献认为,第三方物流短时间内在全球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三 方物流公司在物流管理与运作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可促进委托企业成本的 降低和企业绩效的增长。RkhardSon (1990)认为,通过物流外包,可减少存货,扩大 市场,改善服务,并可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Boyson (1999)等对27个产业使用第 三方物流的情况所作的调查研究发现,外包物流功能可帮助企业快速降低成本,提高竞 争力,增加效益,改善顾客的服务水平|9】少量文献己经开始集中研究如何建立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关系,并开始关注在非对 称信息条件下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这种关系从深层次上看, 就是有关第三方物流的契约安排。Leahy, Steven. E,Muiphy, Paul R,PoisL Richard:Eetemiinants of Successful Logistical Relationships: A Third-Party Provider Perspective调查了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37家第三方物流企业,首次从物流服务提供者 的角度得出了影响成功第三方物流关系的25个因素的重要性差别【|;Take Skjoett-Larsen: Third Party Logistics-from an Interoiganizational Point of View利用资产 专用性交易成本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关系的形成和维持; S.H.Ghodsypour, C. Brien考虑价格、服务质量和服务商能力约束等因素,给出了一个 物流服务提供商选择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t】,Douglas M.Lambert, Margaret A. Emmelhainz, John T.Gardner; Building SuccessM Logistics partnerships从物流服务提 供者(第三方物流)与物流服务使用者双方的利益格局出发,提出只有建立起恰当的第 三方物流关系,这种合作才能成功112】,其实这种第三方物流关系指的就是双方的契约安 排,但是,该研究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双方应该制定怎样的契约安排,才能保证这种 合作的持久性;Wei Shi Lim: “A Lemons Market? An Incentive Scheme to Induce Trutk-Telling in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从逆向选择的角度,试图建立一种契约安 排,在第三方物流关系确立之前,以导出第三方物流能说实话,以避免低能力的第三方 物流向外包企业隐瞒自己的真相。但是,该文献并没有从量化的角度具体推导出双方的 契约合同,也没有分析当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签约后,双方之间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方面,宋周、 何燕(2002)在“第三方物流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分析”一文指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 展受到一定限制的缘由之一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 解决,因此必须针对委托代理中的非效率现象(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找出相应的解决 对策5】,但是该文只是提出了问题的存在,并没有深入的解决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刘志 学、许泽勇(2003)在“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萍分析”一文中,建立 了一个第三方物流需求方与提供方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然后用最大值原理求解得出博 弈双方的合作策略,并且进一步分折了物流外包方的风险成本、激励成本和总代理成本但是该文的结论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可观测变量唯一时的假设前提下得出的,在第三 方物流的实践过程中,外包企业用于衡量第三方物流的可观测变量通常不是唯一的,因 此,该文结论在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实际应用中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研究对象,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进行研究,其中代表 性的著作有:2001年路温平编著的第三方物流一理论、操作与案例,作为我国在第 三方物流服务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该书介绍了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基础理论,分析国外 第三方物流的成功经验;详细阐述了物流服务的操作技术部分,包括物流项目的设计与 投标、物流服务项目的监控、现代仓储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合同等:最 后介绍国内外成功的第三方物流案例。2002年郝聚民编著的第三方物流,该书从战 略的角度,排除了一般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物流管理内容,而重点关注第三方物 流服务产品的设计、第三方物流的营销管理、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以及第三方物流 的组织设计等问题。从电子商务的“瓶颈”出发来研究第三方物流。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开展物 流管理,从而引申对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张铎,兰宜生2001),这仍然是从物流需求角 度来研究,而且其中只是简单提到第三方物流,并没有深入研究,还缺乏系统阐述。或 是研究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集货配送货模式、散货配送模式、综合 K送模式(刘建华,2002)。从使用者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角度研究,代表性学说有以下几个:Dickson在1966年通过问卷调查检验了影响供应商选择决策的23项评价准则,并 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他的研究论文发表后,世界制造业的制造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 化。Weber于1991年总结了 Dickson的研究结果,通过对从1967年到1990年出现的 74篇研究文献的统计,对Dickson提出的23项评价指标进行新的排序,发现价格、准 时送货和质量这三个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131。Mohan K Menon, Michael A McGinnis, Kenneth B Ackennan 在 1998 年通过对美国 的163家物流服务用户进行问卷调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的4个选择因子,即物流服务商被感知的绩效、物流服务商被感知能力,价格,战略和 外部环境。Thomas A Foster (2003)根据一份美国西北大学做的问卷调査,总结出了选择TPL 的10个步骤:1)定义战略;2)建立集中化控制;3)核实运作经验;4)衡量技术;5) 确保兼容性;6)考察硬性能力;7)设置信任极限;8)确保文化兼容;9)寻求持续改 进的方持;10)不要过分看重低成本。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出现,基本上是研究总 结了国外的先进理论,再结合国内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选择的模型和评价指标。堪述勇、陈荣秋在1998年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 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该根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 价格的权衡、价格与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马士华、林勇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同济大学霍佳震教授于1999年提 出针对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不同产品类型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马雪芬、刘易勇于2003年从四个方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进行全面评价,即 企业的发展潜力、物流技术、设备状况以及企业的服务质量。把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 要考虑的多因素划分成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建立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 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评价层次体系结构14。周涛、程钩漠、乔忠(2003)随后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三 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市场实力、技术实力、组织协调 能力、管理水平状况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王伟、刘敎、郭志强(2003)基于可拓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总结了第三方物流企业 评价选择的若干量化指标因素,主要从服务质量、技术装备、发展潜力、运输方式这四 个方面考虑通过以上综述,不难看出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学说的侧重 点各不相同。有关第三方物流理论的系统构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有关企业第三方物流决策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评选具体 物流服务商“硬性”指标的研究(如Dickson, Weber.陈荣秋等),另一类则是侧重于企 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具体实施步骤(如Tho_AFoster),这两个方面所考虑的 问题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实施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战略决策。实际中, 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是否外包以及简单外包还是战略联盟决策的制 定,尤其对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还比较少。1.3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本文以物流服务需求企业为切入点来研究第三方物流,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形成一个有关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的理论基础及决策流程、决策体系的系统阐述, 依据一个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出结盟方式下总利润的增加以及结盟后利润的合理分配来 解答正常贸易还是战略结盟的问题。 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以资源基础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及战略联盟论证物流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物流外包的可得利益,制定物流外包决策流程。第三章物流外包决策体系设计*分析传统决策体系的缺陷,设计新的决策体系。 第四章物流外包决策体系实施过程。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评判物流业 务的核心竞争力地位。界定物流能力要素,评价企业自身物流能力*分析物流自营及外 包转换成本,确定外包对成本因素的影响。制定物流外包风险评估体系,分析物流外包物统外包的理论基础及战略决策洗程分析风险。综合考虑外包在核心竞争力,物流能力及成本三个方面带个企业的效益期望,结 合外包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形成企业的外包决策。第五章物流外包合作关系及战略联盟下的利润情况定量分折。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论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综述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1物流外包决策体系构建物流外包决策体系实施过程=F=工物流外包风争力判断物流外包决策1r企业与第三方物流银务商利 润分析模型结论2物流外包的理论基础及战略决策流程分析2.1物流外包的相关理论2.1.1资源基础理论(1) 基本含义资源基础理论是在以潘罗斯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代表人 物有:鲁梅尔特、沃尔纳菲特等学者。该理论认为:具有行政组织结构的企业之所以羸 利,是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特有的稀缺资源,它可以产出成本显著低或质量非常高的产品, 即有效益的产品:这种资源依附于企业内在组织中,具有无形性和知识性,难以模仿, 为企业专有。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在波特所指的市场中,而是在企业内部,依赖 于企业的异质性的、非常难以模仿的、效率髙的专有资源,并且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 源的内在动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的形成、利用这些专有的优势资源。按此 理论,企业在实施一个进入战略时,首先是确定公司的独特专有资源,而后,确定在何 种市场上可使这些资源获得最优效益;最后,确认实施的方法:是进入该领域,还是出 售这些专有资源给该领域的相关企业。因此,用该理论指导企业进行扩张时,通常是相 关多元化。目前,理论界认为,资源基础理论在界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正沿两个方向发展: 是知识基础理论、二是核心竞争力基础理论。目前,知识基础理论己发展出了企业的 知识理论(企业理论的一种)这样一个分枝,核心竞争力理论更是如曰中天,本文主要 选择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进行分析,树立“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策略, 观念”。如图2-1所示(2) 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 争力可详细表达为: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切要独具的,支撑企业 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能力.核心竟争力的概念是由布罗哈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一篇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论文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该文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核心 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根据他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所以核心竞争力 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 水平核心竞争力是开发新的经营业务的源泉,它是组成公司战略的核心,哈默还形象 地将多元化的企业比喻成一棵大树,树千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支干是经营业务单元, 树叶、花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营养、支撑和稳定性的根系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 仅仅盯住竞争者的最终产品,就会忽略竞争者的真正实力,正如只注意叶子就会看不到 一棵树的力量一样*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将重点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三大特征 上,即: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图2-1资源基础观念图 (3)核心竞争力与物流的自营与外包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价值链中自己擅长的环节上,也就 是培育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不擅长的环节,则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之包给 那些在这些环节上更具有优势的企业去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务外包(Outsourcing)” 策略。如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一波音公司,集中精力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客 机的设计,自己只生产座船和翼尖,其余部分则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全球最大的运动鞋 制造商一NIKE,自己却从未生产过一双鞋。这些公司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优势,应该主要归功于它们所采取的业务外包手段。企业运用外包的主要原因是,极少有企业拥有在所有主要和辅助业务中实现竞争能 力所要求的资源和能力,比如说技术。通过培育极少数量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建立竞 争优势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此外,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能力的部分,企业可以专 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寻求到企业的最大价值。也就是企业只会把业务外 包给那些在执行主要和辅助业务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所以,当企业评价自身资 源和能力时,必须注意不要把那些自身能够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部分外包出去,也不应该 把那些用于缓解环境威胁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起着重要作用的辅助业务外包出去。 对于企业物流来说,就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员对物流自营与外包的理解上,必须拥有对物 流战略意义上的认识,明确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起 着重要作用的辅助业务,物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有多大,哪些又是物流的 核心功能,是否实行外包,如果实行,是采取全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哪些物流功能的 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在进行具体的决策分析时,就要进行2物流外包的理论基袖及战略决策流程分析详实的物流策略分析。 2.1.2交易费用理论 (1)基本含义193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他的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企业的性质 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以后又经过威廉姆森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在这方面的不断研 究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关于交易费用的理论。所谓交易费用,简单的说,它是指企业用 于寻找贸易伙伴、讨价还价、订立合同、执行交易、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制裁等方面的 费用支出。科斯论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这种经济实体出现 的原因以及企业的范围,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外部,价格变化引导生产,这种引导 是通过市场上众多的自愿交易实现的。在企业内部,这种市场的自愿交易不复存在,取 而代之的是企业家直接指导生产。这两种引导生产的选择是截然不同但又能够相互替 代,所以,企业是壤嵌在市场中的非市场实体,它组织生产的方式不是依赖讨价还价的 自愿交易,而是一种命令与指导,或通常称其为管理的企业家活动.118】发现市场的运作需要成本,或者说自愿交易也存在着费用,而不是主流经济学通常 所认为的“免费市场”,这是科斯的一大创新。可以说,交易费用,是科斯理论以及在此 基础上衍生的其他企业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科斯来说,市场交易费用 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必要条件,当市场在组织生产和销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花费的成本大 于用企业来完成同样工作时所花费的成本时,企处就出现了。科斯的企业理论能解释为 什么一些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进行,另一些却通过市场来组织,也就是说,它对企业边 界或规模的确定给出了理论途释科斯认为,在给定企业存在前提下,对于某一经济活 动,当用市场来组织时,所花费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组织生产所花费的管理成本时,就 用企业去组织,反之,就用市场。比如说,如果企业从市场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寻找拥 有该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很困难,或者该企业违约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为了监督该企业 履约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就会把该产品或服务收归自己生产或提供,即进行合并 或垂直一体化形式的组织规模扩大。但是,一旦组织规模扩大后,就会增加内部的交易 I。这种交易费用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新增加的部门而增加 !,另一部分是被合并的部门由于合并而失去规模效益导致新增加的成本。由 此可见,企业的市场购买和合并战略选择,是通过比较市场购买和合并的交易来决定。(2)交易费用理论与物流的自营与外包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的大小决定了企业选择自己生产还是市场购买的经营 方式,那么,将该理论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上,就要比较企业物流自营成本与外包成本物流成本是指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 现。具体地说,它是产品在实体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 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企业若自行经营物流活动,就要投资建 立完整的物流体系,并具有较强的物流成本计算与控制能力,正确全面的把握包括企业 内外所发生整体物流成本。也就是说,要计算物流成本必须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通 过物流自营与外包的成本的比较,就可以得出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市场购买的结论。2.1.3战略联盟理论(1)基本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消 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 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基本单位,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企业开始对其竞争关系进行战 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企业组织创新形式的不断 出现表现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 格尔提出的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战略 联盟这种组织形式在欧美和日本企业界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之间在全球竞 争中纷纷采取这种合作方式。在汽车、航空、石化、计算机、通信等行业中企业联盟的 形式层出不穷,如美国福特公司与日本日产公司,通用公司与丰田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开 发新型汽车,联想公司与东芝、日立等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战略联盟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 企业之间的研究与开发协议、技术交流协定、购买协定的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几 乎每一家全球性大公司都与其他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或类似的经贸合作关系。当今企业 已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视为求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有调查显示,参与国 际战略联盟的企业,其收益要比没有参与这类联盟的企业平均髙出40%1企业战略联 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己成为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 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企业战略联盟的产生和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联盟企业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可产生四种形态的经济效应:规模经济丨W(Economies of Scale)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意味着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会产生的经济 性,是指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如运输业的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运输总产出的扩大,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范围经济(Economiesof Scope)经济学把对多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的经济性,即一个厂商由于生产多2物沈外包的理论基础及战略决策流程分析种产品而对有关生产要素共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节约称为范围经济。如运输业的范围经 济是指分别生产每一种运输产品相比较,共同生产多种运输产品的平均成本可以更低。速度经济(Economiesof Speed)速度经济是由钱德勒1977年首次提出的,原意是指随着现代人运输和通信技术的 重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速度,使库存周转率提高,从而可大幅度降低生产和销 售的成本,获取来自于速度的经济性,在战略管理理论中,速度经济明确表示为快速反 应能力,即企业在竞争环境的突变中,能否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速度经济的概念在随 后的发展中被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内涵。将企业看成是一个资源转换系统,企业的经济 效率不仅来自于资源转换的数量即规模,还来自于资源转换的时间,即速度。特别是随 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加快,以及市场容量的限制,企业仅仅依靠规 模经济已难以构筑其竞争优势。共生经济(Economicsof Symbiosis)共生经济是根据生物界“共生现象”原理而提出的经济范畴。所谓“共生现象”,是指 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体由于不能单独生存而共同依附在一起,相互予取,共存共生。 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为实现同为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形成共生体,从而促进资源 配置效率优化和改进可视为“共生经济”共生经济既可促进经济组织效益提髙,又可带 来社会福利的增长。一般而言,企业在締结联盟过程中,可在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 互补,并能有效地抑制联盟成员间“过度竞争”行为和资源不合理浪费,从而提高资源配 置效率,实现共生经济。此外,联盟企业在协作竞争过程中,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和核心 能力互补融合,从而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也可视为另一种经济 (2)战略联盟理论与企业物流外包战略联盟理论的核心就是强强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非专业物流企业在依据 该思想调整其经营理念时,其物流业务的外包将成为一种重要选择。非物流企业的经营 特性决定其物流业务的运作很难达到专业物流公司的规模和效率,物流业务的外包不但 能很好的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其物流的服务水平,并因此将提高企业整体的 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例如,家电销售连锁企业通过和专业的 物流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可以在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其送达商品的速度和质 量,相应的,企业有可能因为其良好的配送服务以及因为配送成本的降低而“反还”给消 费者的相对低价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口碑从而进一步扩大其销售额,增加利润。所以, 可以说,依照战略联盟理论,企业物流外包将是今后企业物流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2.2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可得利益从第一节的几种理论分析中,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流外包对企业可能的利益促 进。归纳起来,物流外包对企业的积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5(1) 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主要驱动力之一就是要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 核心竞争能力上,以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211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应被弱化或 者外包。而物流通常不被大多数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视为他们的核心能力,因此常被 列为外包的候选功能之一。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已不再作为其企业直接管理的 活动,而常常从外部物流专业公司中采购物流服务。有些公司还保留着物流作业功能, 但越来越多地开始由外部合同服务来补充。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是企业选择物流业务外 包的主要原因。(2) 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业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 经济全球一体化、JIT生产方式在企业中的普遍采用以及产品品种增加、生命周期缩短 等对物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而选择了物流业务 外包。用户需求变化是促使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的根本原因。用户需求的一个主要方而 是交货期及商品可得性。现在用户对两者的要求越来越髙,用户要求企业在尽可能短的 时间内交付产品且不能出现缺货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在物流环节上尽可能加快运输和配 送速度,釆用合理的库存方法来保证用户的商品可得性。用户需求变化的另一个方而是 多样化、个性化。用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求,而且这种多样化具有很高的不 确定性。在供货时间上,企业必须将生产和销售的时间更为贴近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 口味爱好,这要求企业必须提高物流能力以缩短供应链的总周期时间。而对于一般企业 来说,由于物流不是它的核心能力所在,在设备、人员、网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存 在着不足,提高物流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物流业务外包是企 业提高物流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全球一体化对企业物流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由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使物流的作业区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增加了物流的复 杂性,也增加了物流成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作业,必须面对更远的距离、更长的 前置时间以及市场知识的缺乏,这瘦因素都会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提髙物流运作的复 杂性,降低企业对物流作业的控制能力。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当地市场的专业物流企 业或者具有全球运作经验的跨国物流企业,可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另一个方面,由 于企处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 力。一旦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有可能被别的竞争对手所取代,最终丧失市场机会。 快速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选购家居建材合同细节不容忽视
- 高三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豆蔻镇考试题目及答案
- 调剂学考试题及答案太原
- 2025标准合同范本:买卖合同模板
- 地球毁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德州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德云女孩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导电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医疗器设计变更
- “夜经济”背景下喀什古城旅游发展策略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必背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4版黄丽亚课后参考答案
- 2023年高教版中职新版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编制
- 新建2MW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200句
- DL∕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 耐久跑教案-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