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互联网看科技.doc_第1页
论文—从互联网看科技.doc_第2页
论文—从互联网看科技.doc_第3页
论文—从互联网看科技.doc_第4页
论文—从互联网看科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互联网看科技 科技,即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互联网,引起了一场新的社会变革。40年后的今天,它对社会依旧产生着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因此成为了我们感受科技的社会作用的最佳切入点。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辩证学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无一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其积极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产阶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很好的例证。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果,对提高生产力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引领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构架,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从而使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一切要素,包括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技术创新)中,技术创新已成为最关键要素。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数据显示,今后5年,G20中的发达国家互联网年增长率为8%,对G20GDP贡献率将达5.3%,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更是高达18%,预计2010-2016年G20的互联网经济将近翻番,并且增加3200万个就业岗位。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认知功能。首先,科学是自然界本来面目的反映,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它诞生之日开始,与迷信和愚昧就是不相容的。从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起,自然科学便成为了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反对旧势力,宏扬理性、解放思想的有力武器。人们通过学习、掌握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己认识自然的能力,并且探索新的认知领域。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教育的内容。科技不断为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并且往往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每个时代的教育内容都是和当时的科技水平相对应的,就像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人是不可能学到伽利略对其理论更正后的知识,上世纪初的人不会学习计算机一样。再次,在科学研究的历史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尊重实践、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道德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以互联网为例,许多不为人知的事件真相都是在网络上被揭露的,比如表叔、房姐、“躲猫猫”事件等等。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一个窗口,搭建了人人都能参与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共享信息,发表观点,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它让我们在各种信息中发现社会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中寻找精神的正确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向前发展。 (4) 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史。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使用这些能力,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趋势。现在,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种严重后果并自觉控制人类活动,使之朝着不危害人类生存的方向进行的可能。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就是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的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它可以促使人们应用相关科学技术防止和消除有害后果,有效地、充分地、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从而使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通过发扬或弱化客观规律以造福人类的一面,又有危害人类的另一面。因此,科技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给环境、健康和伦理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核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置入了核战争的危机中,加速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让人们对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氟利昂的过度使用等等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灾害的频频出现一次又一次地为人类敲响警钟;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全球“白色污染”,随处可见、千年才可降解的塑料袋成为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克隆技术在带来医学希望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价值观的讨论 再看互联网。当人们受益于庞大的信息量和极快的信息传递速率之时,网络世界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人肉搜索、信息泄露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许多事情在还没有搞清的情况下便被渲染的面目全非,有时甚至波及无辜;虚假信息、谣言散布导致网络信任危机,增加了人们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难度,使互联网的可靠度降低;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产生了未曾预料过的不良后果,它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利用科技,我们对待科学技术应当持有怎样的态度。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关于科学技术的负荷问题,自然辩证法认为,任何科学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中立性是指,科学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价值性是指,任何科技都蕴藏着一定的善恶、对错甚至是好坏的价值取向。科技的中立性告诉我们,对于科技本身,我们不应该产生特定的价值取向,做出对其性质好坏的判断。也就是说,发展科技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因为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便否定它,“讳疾忌医”终究只能自取灭亡。科技的价值性告诉我们,人类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引导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引导科技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便能造福人类;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便会贻害无穷。 那么这个方向应该指向何处?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的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危害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研制出药物毒害人。二战时原子弹的发明、毒气的使用便是例证。因此,为了使整个世界在科技的积极作用下平稳地发展,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是产生制约的一条途径。作为国际协调组织,联合国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