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与写作基础(2)期末复习资料考试方式:闭卷试题类型:单项选择(20%),多项选择(10%),阅读与分析(包括解释词义、翻译句子、文段分析)(30%)、作文(40%)。考试时间:120分钟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1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A ) A文言文 B。骈文 C韵文 D散句之文2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主体部分的叙述者是( C ) A韩愈 B大丈夫 C李愿 D。公卿3原谤的作者是( C ) A柳宗元 B苏辙 C皮日修 D曾巩4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C ) A皮日修 B苏辙 C曾巩 D王安石5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时期是从1949年到( B ) A1966 B1976 C1977 D19796巴金随想录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C ) A幽默 B博学 C真诚 D。闲适7引用“赦书一日行千里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文章是( D ) A后赤壁赋 B湖心亭看雪 C文革博物馆 D误传记妄8追求“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风格的作家是( C ) A巴金 B杨绛 C汪曾棋 D贾平凹9张承志的汉家寨中写到的汉家寨坐落在( A ) A天山南麓 B天山北麓 C吐鲁番盆地 D伊犁1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的作者是( D ) A贾平凹 B张承志 C余光中 D王小波11.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 D )A、文言文 B、骈文 C、韵文 D、散句之文12.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以牛马和熊罴形容的对象是 ( D )A、钴鉧潭 B、小丘 C、小丘之土 D、小丘之石13.秦腔在描写上最为精彩的是( )A、语言描写 B、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场面描写14、北宋文坛的前期领袖人物是( A )A、欧阳修 B、苏轼 C、苏辙 D、曾巩15、唐宋八大家中,政治上挫败后以山水自遣的是( B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16、“唐宋八大家”是就他们的 成就而言的。( C )A、词歌 B、小说 C、散文 D、书法17、以考证作根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C )A、韩愈 B、柳宗元 C、曾巩 D、苏洵18、“别出蹊径,跌宕自喜”,这句话是曾国藩对 的评价。( A )A、送李愿归盘谷序 B、钴鉧潭西小丘记 C、读司马法 D、纵囚论19、“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C )A、韩愈 B、欧阳修 C、柳宗元 D、苏轼20、纵囚论的作者是( D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21、在唐宋八大家中,说他的散文情韵略逊欧阳修,风华不及苏轼,然说理则绵密深细的是( D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辙 D、曾巩2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D )A、苏轼 B、韩愈 C、普济 D、朱熹23、宋代,具有洒脱无拘,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的名家是( B )A、欧阳修 B、苏轼 C、苏辙 D、曾巩24、刘基所处的时代是(B )A、元朝 B、元末明初 C、明朝 D、明末清初25、“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 A )A、袁宏道 B、袁宗道 C、袁中道 D、刘基26、徐文长传一文的主线是(D )A、数“奇” B、人奇 C、才奇 D、奇27、自称是“少年纨绔子弟,极度爱繁华,好精舍,如美婢”的作家是(B )A、刘基 B、张岱 C、侯方域 D、郑板桥28、西湖七月半作者描写的重心是( D )A、自然之景 B、达官贵人 C、文人雅士 D、游客29、下列作品中是黄宗羲的作品为( B )A、与友人论学书 B、明夷待访录 C、李姬传 D、徐文长传30、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B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引证 D、例证31、世称“亭林先生”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诗人是( B )A、黄宗羲 B、顾炎武 C、张岱 D、郑燮32、郑板桥的“板桥”是他的( C )A、名 B、字 C、号 D、居住地33、童心说的作者是(A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 D、张岱34、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B )A、“五四”时期 B、1949年C、1976年 、改革开放以后35、当代开辟“文化散文”新领域的作家是(D)、刘心武、巴金、贾平凹、余秋雨36、成为“天一阁”外姓登楼拜读者的第一人是( B )A、钱绣芸 B、黄宗羲、康熙、乾隆37、天一阁中“天一”取名的本义是(C )、天下独一、天下第一、天一生水、普通、平凡38、贾平凹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奖的作品是( C )A、浮躁 B、废都、爱的踪迹、土门39、下列文体不同于其它篇目的是( C )、废都、白夜、高老庄、爱的踪迹40、下列为王小波的作品是(A )、时代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美女与厉鬼的风景、随想录41、作品中提到南方戏曲“秀而无骨”的作家是(C )、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杨绛42、下列作家中语言风格以机智、幽默见长的是(D )A、巴金 B、张承志 C、史铁生 D、杨绛43、作品中暴露过“五四”传统被毁以后,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丧失自主性而堕落成权利体制的奴隶甚至帮凶的这种人性沉沦的课文是( D )、墙下短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汉家寨 、“文革”博物馆44欧阳修纵囚论一文,认为纵囚一事是( D ) A不可信但可取 B可信又可取 C可信但不可取 D既不可信又不可取45李白诗集后叙认为李白的籍贯或出生地是( A ) A蜀郡 B长安 C云梦 D齐鲁 46在前赤壁赋中,因非常快乐而唱歌的是(A ) A苏东坡 B客人 C曹操 D周瑜 47李贽所谓的“童心”,其基本含义是(A ) A真诚之心 B顽皮之心 C游戏之心 D稚嫩之心48袁宏道引用欧阳公“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之句来形容徐文长的(c ) A诗歌 B戏曲 C。书法 D绘画 A看月 B饮酒 C看人 D酣睡49与友人论学书中,作者认为孔夫子常言的是(C ) A命与仁 B性与天道 C行已有耻 D危微精一50“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这句话出自教材中的( c ) A李白诗集后序 B与友人论学书 C板桥题画三则 D论文偶记 51开辟“文化散文”新领域的当代作家是( D ) A刘心武 B巴金 C贾平凹 D余秋雨 52被称为“文字魔术师”的当代作家是( C ) A巴金 B汪曾祺 C余光中 n贾平凹二、多选题1文章题目具有文体标志字眼的有( ABDE ) A送李愿归盘谷序 B钴铒潭西小丘记 C皮子文薮二则 D纵囚论 E前赤壁赋2在西湖七月半中,张岱说的五类人包括( ABC ) A醉人 B僧人 C贵人 D。军人 E农人3晚明小品散文的主将,主要有(CDE ) A刘基 B王守仁 C袁宏道 D。袁中道 E张岱4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创作的小说有( ABC ) A家 B寒夜 C憩园 D海行杂记 E龙、虎、狗5.郑板桥的“三绝”是( ADE )A、诗 B、词 C、赋 D、书 E、画6.秦腔中被认为秦人的五大生命要素,除了秦腔外,还有( ABCD )、西凤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咸菜茨菇汤7、送李愿归盘谷序中,作者着力写了三种人,他们是(ABC )A、官场中人 B、隐士 C、趋炎附势之人 D、皇帝 E、市井百姓8、以下作品中属“永州八记”的有(ABCDE )A、始得西山宴游记 B、钴鉧潭记 C、袁家渴记 D、石渠记 E、石涧记9、五灯会元编订时依据的“灯录”有(ABCDE )A、景德传灯录 B、天圣广灯录 C、建中靖国续灯录 D、联灯会要 E、嘉泰普灯录10、古人对上枢密韩太尉书一律以“奇”评之,其含义是( AB )A、行文之奇 B、立言之奇 C、人物命运之奇 D、写作手法之奇 E、文章形式之奇11、下列作品为归有光所著述的有( BCD )A、司马季主论卜 B、项脊轩志 C、寒花葬志 D、先妣事略 E、焚书12、郑板桥的“三绝”是( ADE )A、诗 B、词 C、赋 D、书 E、画13、晚明通俗文学成就的标志性作品有( ABC )A、金瓶梅 B、“三言两拍” C、牡丹亭 D、水浒 E、儒林外史14、散文创作可以代表整个清代的散文创作水平的三人是(ABC )A、袁枚 B、郑板桥 C、龚自珍 D、洪升 E、顾炎武15、下列为巴金的小说的有( ABCDE )、家、灭亡、爱情三部曲 D、随想录、秋16、故乡的食物中,焦屑和炒米的二个特点是(CD )、香、脆、方便、应急、便宜17、听听那冷雨中所采用的多重表现手法是(ACD )、象征、烘托、暗示、意识流、对比18、下列作品中为张承志所著的是( BCDE )、霜冷长河 、黑骏马、北方的河 D、心灵史、荒芜英雄路19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作者主要刻画了以下三种人(BCD ) A皇帝 B官场中人 C隐士 D趋炎附势的小人 E君子20下列作家是宋朝的有(BD ) A皮日休 B欧阳修 C柳宗元 D苏东坡 E韩愈 -21误传记妄一文的思想内容包括( ABCD ) A作者没能早离开干校觉着委屈 B作者盼望着早离开干校 C作者与丈夫在干校中相濡以沫的真情 D干校并不能改造人E干校的生活是最值得怀恋的 三、词语解释1席其上,呼客纵饮 (罢宴席 )2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有人 )3一日,大母过余曰: (探望 )4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现 )5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 现)6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延期 )7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 (覆盖 )8、太行之阳有盘谷 (山的南面 )9、货而不售 (卖 )10、天尚如此,况于君乎 (对于 )11、是上贼下之情也 (窥测 ) 12、及考其先后而第之 (编次 )13、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 )14、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同“现” )15、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 访 )16、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两次 )17、非内含以章美也 (通“彰” )18、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 嘱 )19、席其上,呼客纵饮 (摆宴席 )20、不易无穷之悲 ( 交换 )21、未尝数以语人 (告戒、对说 )22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 被 )23货而不售 (卖 )24从而帝之 (以为帝 )25何为其然也 (这样 )26是岁十月之望 (这 ) (十五 )27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访 )四、简答题1读司马法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比“古之取天下”与“今之取天下”手段不同作对比。2“文革”博物馆的主题是什么?揭露文革的荒谬及人性在其中的沉沦,总结历史教训,防止悲剧再次发生。3听听那冷雨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诗性散文善于营造意象语言上欧化句式和文言句法合理使用运用暗示、象征比喻、意识流等多重手法。4、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作者对大丈夫在官场与隐逸世界中的不同表现是否有态度上的明显褒贬?辅导书P72页5、原谤中的“谤”是什么意思?作者对“谤”持怎样的态度?此谤可译为批评、指责等,是一个中性词。在文中特指人民对君王尤其是对暴君的批评和指责。皮日修对这种人民批评君王之谤持肯定的态度,并从天道的角度论证起合理性。6、前赤壁赋主客二人的对答,是否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人的思想碰撞?为什么?试结合当时苏轼的处境,对此加以说明。不可以。主客问答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文中主客对话不应理解为两个不同人的思想碰撞,而实际上是苏轼内心不同情绪的反应。可以说,“主”代表着苏轼的理智,客代表着苏轼的情感(具体见辅导书P95页)。7、你认为在禅宗语录中对佛祖的不恭是一种反叛姿态,还是一种宗教暗示,抑或二者皆有?见P110页8作者借司马季主论卜阐述了怎样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世事无常、无往而不复的道理9童心说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世俗生活层面上肯定人性、真情,反对宋明理学、圣贤经义对人思想的钳制;二是在文学创作的层面上肯定和呼唤创作主体真实的情感。10西湖七月半中“俗人”和“吾辈”的游湖目的有何区别?俗世之人为了好名而游湖,游湖而重热闹,速来速往;我辈为怡情而游湖,游湖而重清雅。11李姬传一文中作者是用哪三个细节描写李姬的性格特点的?答案要点:侯李的相交、送别、别后三个细节表现李姬性格的。12、巴金在“文革”博物馆中的构想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构想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目的是警示后人防止悲剧的重演。13、风雨天一阁的主题是什么?反思知识分子的文化良知和藏书忧14、墙下短记中作者对“墙”的存在持怎样的态度?你是否赞同?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墙。(或不幸,或“恐惧”或“思念”等,墙,是任何人无法摆脱的,并且也无须摆脱。因为它是“趣味的爹娘”。 那麽就是“接受”,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是否赞同一问可各抒己见)15、简述汪曾祺文章的写作特点?汪曾祺的散文,从容委婉,如叙家常,接近于“叙谈体”。平易且口语化。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平淡、自然、家常是他散文的总体风格。16徐文长传末尾有曰:“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请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无之而不奇(qi)”,即奇特之意,指他的多样才能(奇才、奇计、文奇、诗奇),“斯无之而不奇(ji)”,这个“奇(ji)”,是命运不好、多难的意思,正因为他是个奇才,所以他总是在这个平庸、媚俗的世界里受挫折、摔跟头,命运多灾难五、阅读与分析.阅读以下文章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这类题有两道。一题的文章段落选自古文(20分)。一题则选自现代文(10分)。要求能对作品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主要观点)及文章风格及创作意图,理解并说明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解释词义、翻译句子限于文言文中,要求能解释古今不同意义的实词、虚词及在不同语言环镜中的应用,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及使动、意动、被动句试等)。 准确翻译划线句子。解答要求:能结合全文展开分析,答案只要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表达清楚明白便能得分。 (一)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土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1概括本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博学于文,行已有耻(4分)2在作者看来,“耻”与“不耻”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标准是凡是只为自己着想者耻,凡是为人着想,行为泽被他人者荣。表现了他胸怀博大、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6分)(二)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莱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情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莱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间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1对于茨菰,“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而“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为什么?茨菰是他家乡的特产,作者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爱吃茨菰倒不是真因为特别好吃,而是茨菰能解他的思乡之渴。(4分)2如何理解“我想念家乡的雪”一句在结构和主旨的表达上的作用?从结构上看,这句起到了照应前文和总结的作用;从主旨上看,则是感情的升华,抒发了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因为那咸菜茨菰等食物通常是在下雪时才常吃的。作者以想念家乡的雪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6分)(三)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徐文长传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义(每词2分,共10分) 楮:树皮、纸 就: 靠近 不佞:不才 以: 把 于:在2)翻译划线句子(5分 )因而把在越地的人中所传闻的(有关徐文长的事情),略做了整理,做(写)了徐文长传。3)结合选文说明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5分)写作缘由是无意中发现徐文长的文稿,为文长的旷世才情所折服,而怀着对其敬仰之心撰写此传。(四)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1、上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其用意何在?对比。议论。突出了小丘遭遇之不公,流露出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及无奈。2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之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五)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分析说明选文“虚”“实”并用的写作手法。文末结以梦境,道士其实是孤鹤的幻影,是作者欲乘风而去,脱去凡俗的证明,那是虚写。而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八字,看似惝恍神秘,实则有将作者引回人间的效果,使行文由虚而变实。这种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也使文章的消极意义减弱。.2、结合全文,说明作者那时有着怎样的心境追求?作者由乐到悲,终至飘渺,显示了超凡脱俗的心境追求。(六)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1.作者写了几类看月之人?请归纳。共写了五类人:达官贵人、富贵人家、名妓闲僧、市井无赖、文人雅士2作者对看月之人的褒贬是否一致?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自己的喜恶的?作者对看月之人的褒贬不一:对一二类人进行痛贬,不屑第四类人,对第三类人则在褒贬之间,第五类人则是作者歌颂的对象。 作者对这种褒贬倾向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描写,不动声色地通过词语的精心选择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七)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秦腔1)此段文字属何表达手法?有何特点?(5分)这一段是写大幕拉开的“开演”,属场面描写。特点:虽然开演了,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从演出前的观众(秦人)身上收回,而是台上、台下上下交错地(来回描写),上下一体,台下的与台上的动作与情绪皆弦弦相扣,上下呼应。2)这段文字与主题有何关系?(5分)因为,秦腔本是秦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和“西凤”、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是秦人婚嫁丧娶的组成。更是秦人大苦中的大乐。是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的喜怒哀乐。联系全文看,从中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劳苦农民的深深热爱和理解。所以,这段场面描写是服务于主题的。(八)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上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其用意何在?对比。议论。突出了小丘遭遇之不公,流露出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及无奈。2、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之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九)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1、从文中找出表示“才奇、人奇、数奇”的句子各一例,并加以说明。才奇:“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这句说明他才智过人,特别是“谈兵多中”,更是说明他并非徒有虚名。人奇:“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这句充分说明他的性格孤傲,目空一切的特点。数奇:“-然竟不偶-”。这说明他一生坎坷的命运。2、请举例说明徐文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为“狂”、“傲”的性格特点(举例略)(十)那夜的箫声和老人,多年在我心上,但猜不透其引领指向何处。仅仅让我活下去似不必这样神秘。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听出那夜箫声是唱着“接受”。接受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失魂落魄的年月里我常去跟那墙谈话,是,说出声,以为这样才更虔诚或者郑重,出声地请求,也出声地责问,害怕惹怒它就又出声地道歉以及悔罪,所谓软硬兼施。但毫无作用,谈判必至破裂,我的一切条件它都不答应。墙,要你接受它,就这么一个意思反复申明,不卑不亢,直到你听。1、文中加横线的二个“墙”和三个“它”的意义是否完全一致?为什么?不完全一样。第一个“墙”是实指,指那有形的墙。三个“它”,已转化为虚指,包括上句提到的“限制”、“苦难”、“残缺”等一切生命中的阻碍。后一个“墙”虚实兼有,既承接前两句中有形的墙,有上升虚化为一切生命中的阻碍,包括苦难。2、文中划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层递和间隔反复。强调“墙”的不可逃避性,以及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抒写出了作者在顿悟之后的那种悲哀中不失旷达,无奈中不失乐观的思想感情。(十一)李姬者,名香,母日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辩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1。选文在刻画李姬形象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试举例说明。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想结合的方法。如以其养母的侠气,结交豪杰来烘托李姬的“侠”;后又以张学士和夏吏部的急称,侧面写出了她的“慧”。同时有对她“皆能尽其音节” 等的直接叙写,这样,较好地勾勒出了李姬的性格特点。 2用文中二字概括李姬的形象特征,请举二例说明,侠、慧。如“能辩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等。(十二)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坐在窗前,看远近峭壁林立一般的高墙和矮墙。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没有多少事可以放心到光天化日下去做。规规整整的高楼叫人想起图书馆的目录柜,只有上帝可以去拉开每一个小抽屉,查阅亿万种心灵秘史,看见破墙而出的梦想都在墙的封护中徘徊。还有死神按期来到,伸手进去,抓阄儿似地摸走几个。 我们有时千里迢迢汽车呀、火车呀、飞机可别一头栽下来呀只像是为了去找一处不见墙的地方:荒原、大海、林莽甚至沙漠。但未必就能逃脱。墙永久地在你心里,构筑恐惧,也牵动思念。比如你千里迢迢地去时,鲁宾逊正千里迢迢地回来。一只“飞去来器”,从墙出发,又回到墙。 1.体会文中三处加点的“墙”意义有何不同?第一个“墙”:他在窗前所见到的各种有形的墙;第二个“墙”:不单单是他眼力所及的墙,还包括概念意义上的所有墙,此处概念的外延大大扩大了,同时又隐含着某种象征意义了;第三个“墙”:那是已经完全虚化了的墙,象征着种种限制。 2作者对“墙”的存在持怎样的态度?试分析说明。作者对“墙”的存在既表无奈又较为坦然,认为那是无法摆脱的,“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我们都在墙里”,“墙永久地在你心理”,面对墙,接受墙也许才是理智的。六、作文:评分标准:(3640分):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具体,见解独特,结构严谨,文笔优美。文面规范,基本上无错别字。 (2135分):主题(观点)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文笔通顺。文面规范。错别字控制在五个字以内。(2430分):主题(观点)尚明确,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匀称,表达清楚。文面尚规范,偶有语病。(1523分)主题不明碗,内容空洞,结构松散,语病较多。(15分以下):主题严重错误;文理不通,结构混乱,词不达意。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材料作文,题目自拟,1000字以上。要求:中心明确,有时代感。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与素质的综合考核。答题要求:观点正确、鲜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