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纳米纤维隔离膜生产技术.doc_第1页
锂电池纳米纤维隔离膜生产技术.doc_第2页
锂电池纳米纤维隔离膜生产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南通工作站 Tel/Fax: 85353285锂电池纳米纤维隔离膜生产技术项目概述锂离子电池(也称二次锂电池)是一种比能量高的储能器件。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循环充放电,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无公害等优点。随着数码电子设备、移动通讯3G时代的到来,小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非常巨大;而动力锂离子电池由于在电动工具、机器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应用,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作为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组件,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被用作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品主要来自美国Celgard公司和日本Ube公司以干法生产的PP/PE/PP三成复合膜。干法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挤压、吹制成结晶性高分子薄膜,经过结晶化热处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在高温下进一步拉伸,将结晶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多孔结构,可以增加隔膜的孔径。多孔结构与聚合物的结晶性、取向性有关。该方法存在孔径及孔隙率较难控制等缺点,隔膜受热收缩比例较大,用作动力电池隔膜时闭路保护设计作用不理想。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高品质隔膜产品,每年需花费数十亿人民币用于进口。居高的隔膜价格(2060元/m2)是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主要难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二十年中,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十几年来,为解决锂离子电池隔膜国产化的问题,国家和地方都做出了较大的投入针对PE、PP拉伸膜来进行研发。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证据表明我国有某一家企业真正掌握了生产高品质PP/PE拉伸膜(微孔)的工艺技术。目前国内生产的一些拉伸膜样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在质量和整体工艺水平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市场前景分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大国,2005年生产各类锂离子电池9亿只,2008年将突破10亿只,每年需要大量的隔膜材料。中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保有量目前超过50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国内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隔膜都是聚乙烯烃类薄膜经双向拉伸而成,而国内生产技术并不过关,仅只能满足低端使用,纳米纤维膜开发的锂电池是以大功率动力锂电池为目标,将逐步形成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即将到来。然而,锂离子电车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仍被国外掌握,大量的锂电池隔膜需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进口,每年锂离子电池隔膜消耗量3-5亿平方米,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市场价值大约在10亿至15亿元人民币。技术特点本项目属于高效能源中的新材料-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前瞻性技术领域中新课题,是北京市攻关项目,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作为制备锂电池核心材料部件的新技术,以及所制备的新产品具有如下特点:1、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具备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高压静电纺丝在数千伏直流电场中,采用多喷头喷丝,传送带接受制备技术;膜厚度、孔径和空隙率可控;制备工艺精巧而不繁琐,相对目前所使用聚烯烃类膜的拉伸工艺起来,比较简单,容易操作。2、高压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具有高孔隙率、高吸液量、低电阻、厚度与孔隙率无直接关联、热稳定性好、高倍率放电性能等显著特色。产品孔隙率在40-75内可控,14C放电时电池能量保持率高达74.4(同样条件下采用日本宇部隔膜装配的电池能量保持率仅13.8)。经十八所检测中心检测,采用纳米纤维隔膜装配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热稳定性、高倍率放电性能优异,明显优于国外隔膜产品。3、纳米纤维膜作为锂电池的核心部件,经试验检测,并经北京市科委,北京新材料开发中心专家评论:“具有创新性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初步经济分析投资年产300万平方米的锂离子电池纳米纤维膜项目,约需3000万元以上。生产成本约为3元/平方米,商品市场销售价大约40-50元/平方米,可实现年销售额可达亿元。初步预测,利润可观。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转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