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劝为鼓励之义.doc_第1页
1劝学劝为鼓励之义.doc_第2页
1劝学劝为鼓励之义.doc_第3页
1劝学劝为鼓励之义.doc_第4页
1劝学劝为鼓励之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節勸學一 題解1勸學:勸爲鼓勵之義,這篇文章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善於利用外物並自強不息,才能在學業上有傑出的成就。2荀子: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屬儒家學派,主張性惡。詳見課後補充閱讀。二、荀子版本介绍荀子一書現存三十二篇,大多爲其親手書寫,有唐代楊倞的注,現通行的注本是清王先謙的荀子集解。今人梁啓雄的荀子簡釋便於初學。三、文義闡釋第一段(1-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1學不可以已:停止2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彎曲。易說卦:“坎爲水爲矯輮,爲弓輪。” 孔穎達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3雖有槁暴:課本認爲通“藃暴”,翹棱,木頭由於受潮曝曬而變形,即今所謂翹了。按:周禮攷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隂也者,疏理而柔。是故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注:稹,致也,火養其隂,炙堅之也。鄭司農云:“稹讀爲奠祭之奠,藃當作秏。”玄謂:“藃,藃暴,隂柔後必橈減,幬革暴起。”4故木受繩則直:木工用以测定直线的墨线。书说命上:“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爲輪。”漢書律曆志上:“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其道如底,以見準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右折見矩。”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爲檢驗,省爲檢查,二者義近。楊倞解參爲三。論語:“吾日參省吾身。”6不臨深谿:山谷。战国楚宋玉笛赋:“其處磅磄千仞,絶谿凌阜。”韩非子守道:“夫貪盜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則身不全。”漢書郊祀志:“又至雲陽,行谿穀中,阸陝且百里,汾陰則渡大川,有風波舟楫之危,皆非聖主所宜數乘。”谿实与溪同,早期文献用谿,之后用溪。7不聞先王之遺言:古训8貉:即貊,北方少數民族。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1靖共爾位:通静。其实“靖”本身即有安义,只是後來用靜的本義少用,而轉用靜罷了,根本無需說通假。 “共”后写作供。奉守義。P122神之聽之:察。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聽,本指用耳察,當然也可轉移指其他感官的察。3介爾景福:介:助也。诗豳风七月:“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郑玄笺:“介,助也。”課本譯爲給予,隨文釋義。景,大。4神莫大於化道:沒有什麽精神修養比被聖賢之道感化更大了。第二段(35):举例论证人的发展需要凭借外物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1吾嘗跂而望矣: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汉扬雄太玄文:“履於跂,後其祖禰。” 司马光集注:“跂,舉踵也。”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足:善於走路。致,至。文獻有例,礼记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 陈澔集说:“致,至也。頭及手俱至地也。”荀子君道:“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隱遠人,能致是者取之。”3非能水也:用作動詞,游泳,泅水。4而絕江河:橫穿過。5君子生非異也:通性。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髪,繫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繫之葦苕:蘆葦的穗。2巢非不完也:課本解爲完整。不當。P33蓬生麻中:草名。葉形似柳葉,邊緣有鋸齒,花週邊白色,中心黃色。秋枯根拔,遇風飛旋,故又名“飛蓬”。4白沙在涅:黑泥。5其漸之滫:楚辞招魂:“臯蘭被徑兮斯路漸。” 王逸注:“漸,没也。言澤中香草茂盛,覆被徑路水卒增益,漸没其道,將至棄捐也。”滫:酸臭的陈淘米水。亦泛指污臭之水。淮南子人间训:“申菽杜茝,美人之所懷服也;及漸之於滫,則不能保其芳矣。” 高诱注:“滫,臭汁也。”6遊必就士:指賢智之人。仪礼丧服:“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則知尊禰矣。” 贾公彦疏:“士下對野人,上對大夫,則此士所謂在朝之士,并在城郭士民知義禮者,總謂之爲士也。”公孙龙子迹府:“寡人甚好士,而齊國無士,何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1必象其德:即體現。也就是與德相合。2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柱,通祝,斷義。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柱當讀爲祝此言物强則自取斷折,所謂太剛則折也。大戴記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證矣。”列子汤问:“南國之人,祝髮而裸。” 晋张协 杂诗之五:“昔我資章甫,聊以適諸越。行行入幽荒, 甌駱從祝髮。”新唐书西域传上焉耆:“焉耆國俗,祝髮氈衣。”實則“祝”本身並無斷義,祝乃通“斸”。3怨之所構。诗王风兔爰序:“兔爰閔 周 也, 桓王 失信,諸侯背叛,構怨連禍。”4草木疇生:類,疇生即同類的草木生長在一起。此字後作儔。疇與儔爲古今字,而非通假字。P465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箭靶。淮南子原道訓:“先者敗績,則後者違之。由此觀之,先者則後者之弓矢質的也。” 高誘注:“質的,射者之準執也。”6君子慎其所立乎:立身行事。第三段: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1而神明自得:指人的智慧。2故不積蹞步:同跬。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汉贾谊 新书审微:“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中學語文教材在處理時有些問題:直接解跬爲半步,實爲以古律今。3駑馬十駕:馬拉車一天的行程。4金石可鏤:從文義判斷,此鏤當爲穿漏義。淮南子脩务训:“ 禹耳參漏,是謂大通。” 高诱注:“參,三;漏,穴也。”竹书纪年卷上:“帝禹母曰脩己 背剖而生禹於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宋书符瑞志上:“ 禹 虎鼻大口,兩耳參鏤。”5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杨倞注:“冥冥、惛惛,皆專默精誠之謂也。”6行衢道者不至: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7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螣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梧鼠:大戴礼记劝学作“鼫鼠”:“騰虵無足而騰,鼫鼠五伎而窮。”楊倞認爲當作“鼫鼠”。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鼯鼠五能,不成伎術。” 王利器集解引赵曦明曰:“鼯當作鼫説文:鼫,五伎鼠也,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8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毛苌注曰:“尸鸠之养其子,旦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言善人君子执义亦如此。”淑人即善人。结:凝結。如結喻專心。四、音形練習P7五、重點句P8六、常用詞1 臨 A 從高處往低處看。 B 從上監視。 C 從上面到下面來。(表敬) D 遇到。 E 對著範本摹仿。F 眾人相聚而哭。讀去聲。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臨其穴, 惴惴其栗上帝臨汝請君臨之蒞臨光臨必也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者也臨摹臨帖卜臨于大宮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2 假 1) V:a 借 b 憑藉 2) A:不是真的 3) C:如果。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3 取 A 拿,拿來佔有。 B 採取。 C 從中取出。 D 攻取,攻下,佔有。 E 娶妻。後寫作“娶”。若不闋秦,將焉取之?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秦人伐晉,取武城大破之, 取陽晉取妻如之何君取于吳為同姓4 致 A 給與,送給,獻出。 B 使至,導致。與其器用財賄,送致諸竟士見危致命致意假輿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而致尊過耕戰之士而求致社稷之福, 必不幾矣學以致用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至:到。vi. 致:使到。vt.5 利 1) A:a 銳利,快。 b 言語鋒利,會說話。 2) N:與“害”相對。可用如動詞、形容詞。金就礪則利兵革非不堅利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談鋒犀利見利思義以虧人自利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6 完 1) A:完整,完善。 2) V:修繕,修葺。巢非不完也出入無完裙大叔完聚,繕甲兵父母使舜完廩。7 備 1) A:完備,齊備。 2) V:防備。無求備於一人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王駟已備矣師勞力竭,遠主備之將為 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8 絕 1) V:a 斷 b 停止,隔絕 c 橫渡,穿過 2) A:到了極點的;極,最引繩而絕之系方絕, 又重鎮之不如絕薪止火而已絕賓客之知違絕以來,於今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不敢絕馳道經磧鹵, 絕大漠效命絕域絕壁至如一赴絕國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七、補充閱讀荀卿,趙人。索隱曰:名況。卿者,時人相尊而號為卿也。仕齊為祭酒,仕楚為蘭陵令。後亦謂之孫卿子者,避漢宣帝之諱也。年五十始來遊學于齊。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淳于髠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徐廣曰:“一作亂諣。”過髠。”劉向別錄曰:“騶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書言天事,故曰談天。騶奭修衍之文,飾若雕鏤龍文,故曰雕龍。”別錄曰“過”字作“輠”。輠者,車之盛膏器也。炙之雖盡,猶有餘流者。言淳于髠智不盡如炙輠也。左思齊都賦注曰:“言其多智難盡,如炙膏過之有潤澤也”。索隱曰:劉氏雲“轂,衍字也”。今按:文稱“炙轂過”,過則是器名。音如字,謂盛脂之器名過。“過”與“鍋”字相近,蓋即脂器也。轂即車轂,過為潤轂之物,則“轂”非衍字明矣。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索隱曰:襄王名法章,湣王子,莒人所立者。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