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doc_第1页
《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doc_第2页
《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doc_第3页
《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doc_第4页
《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DB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201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wall(征求意见稿)201-发布 201-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隔墙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wal(征求意见稿)DBJ50/T-xxx-201X主编部门: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X年XX月XX日201X年 重庆前言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提高重庆市装配式住隔墙技术的应用,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相关单位参考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标准,结合重庆市的地方特点、总结国内外装配式隔墙板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类型及组成材料性能、设计、施工、验收、附录。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至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江北区建新东路建东二村50号,邮政编码:400020,电话传真,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市臻成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市建工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松本绿色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川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安吉升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固的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XXXXXXXX 张京街吕忠谢自强王自强杨长辉姜涵郭长春戴辉自李延庆蒋红庆陈怡红杨东郑小波XXXX钟康李治兵夏宏许建明XXXX张意肖国庆邓瑛鹏杨承立李怀玉郭可刘保全李科王聪李道明XXXX谢庆 XXXX 黄岽岽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材料44.1 装配式隔墙条板44.2 装配式隔墙大板94.3 装配式骨架夹心隔墙板105 设计125.1 一般规定125.2 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构造设计125.3 装配式隔墙大板设计175.4 装配式骨架夹心隔墙板设计186 施工216.1 一般规定216.2 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施工226.3 装配式隔墙大板施工236.4 装配式骨架夹心隔墙板施工247 工程验收267.1 一般规定267.2 主控项目277.3 一般项目277.4 验收28附录A 隔墙板进场复验项目30附录B 隔墙板分项工程验收记录31附录C 骨架夹芯隔墙龙骨规格32本规程用词说明33引用标准名录3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23Basic provisions34 Material Science44.1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board44.2 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wall plate94.3 Assembling type skeleton sandwich partition plate105 Design125.1 General provisions125.2 Type light partition board structure assembly design125.3 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wall plate design175.4 Design of assembled frame sandwich wall plate186 Construction216.1 general provisions216.2 Assembly type light partition board construction226.3 Assembling type partition wall board construction236.4 Construction of assembled frame sandwich wall plate247 Acceptance of work267.1 General provisions267.2 Master project277.3 General items277.4 Check before acceptance28Appendix A approach to the re inspection of partition panels30Appendix B sub project acceptance record of partition board31Appendix C skeleton sandwich wall keel specifications32The instructions for the use of this procedure33Reference standard directory341总则1.0.1 为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规范装配式隔墙技术的工程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自承重内隔墙的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装配式隔墙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装配式隔墙(assembled partition wall)采用装配式隔墙板现场组装的自承重隔墙。2.0.2 装配式隔墙板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s)满足装配式隔墙要求,由工厂预制生产自承重隔墙的预制构件,主要包括:装配式隔墙条板、装配式隔墙大板、装配式骨架夹芯隔墙板。2.0.3 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在现场采用干作业施工工艺、对构件、部品或材料进行建造的方式。2.0.4 装配式隔墙条板 (Prefabricated partition board)长宽比不小于2.5,采用轻质材料制作的,用于自承重内隔墙的非空心条板,按断面构造可分为实心(内铺设支撑骨架)条板和复合夹芯条板。2.0.5 装配式隔墙大板 (Large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s)按隔墙整体设计尺寸、规格(预留门、窗洞口)在工厂预制,可按设计要求切割成不同规格的隔墙构件。2.0.6 装配式骨架夹芯隔墙板 (Prefabricated skeleton sandwich wall panels)在工厂制作夹芯隔墙的龙骨、面板和支撑卡等部件以及连接件,在施工现场装配式成墙体骨架,并将轻质材料填充与墙体骨架空腔的隔墙板。3 基本规定3.0.1 装配式隔墙应满足功能性、环境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并应满足防火、防水、隔声、保温、抗冲击、抗折、抗开裂等性能要求。3.0.2 装配式隔墙在设计阶段应协调建设、制作、施工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3.0.3 装配式隔墙构件的生产以及工程应用的设计、施工、安装应按装配式住宅构件生产和安装信息化技术导则DBJ50/T-191,进行信息化的编码、管理和实施。3.0.4 装配式隔墙板生产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优先采用节能、利废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材料,严禁使用国家及地方明令淘汰、限制使用的材料。3.0.5装配式隔墙安装时采用的配套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0.6 装配式隔墙应满足固定物件、固定装饰材料,以及承载力的要求。3.0.7 装配式隔墙应满足隔墙内敷设管线和安装设备的要求。3.0.8 装配式隔墙的连接构造应安全、可靠,满足施工安装便捷等要求。3.0.9 装配式隔墙施工,宜采用干式工法为主的建造方式。3.0.10 装配式隔墙与梁、柱、墙相连接的部位以及隔墙板与隔墙板连接部位,应采取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设计及安装施工措施。4 材料4.1 装配式隔墙条板4.1.1装配式隔墙所用的隔墙条板按照墙板材料类型分为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装配式轻集料条板、装配式增强面层改性发泡水泥复合条板、硅酸钙板夹芯复合条板,物理学性能应符合表4.1.1-14.1.1-4的有关规定。表4.1.1-1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物理学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板厚75mm90mm100mm120mm1含水率%10GB/T301002抗冲击性能经8次抗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纹3抗弯荷载/板自重倍数2.54抗压强度/MPa3.55软化系数0.806面密度kg/55657085GB/T301007干燥收缩值0.4GB/T 301008吸水率%10%9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353840GB/T2345110吊挂力N荷载1000N静置24h,板面无宽度超过0.5mm的裂缝GB/T 3010011耐火极限h2GB/T2345113导热系数W/(mK)0.14(B05)0.16(B06)GBT 10294表4.1.1-2装配式轻集料条板物理学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板厚75mm90mm100mm120mm1含水率%10GB/T301002抗冲击性能经8次抗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纹3抗弯荷载/板自重倍数2.54抗压强度/MPa3.55软化系数0.806面密度kg/55657085GB/T301007干燥收缩值0.4GB/T 301008吸水率%10%9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353840GB/T2345110吊挂力N荷载1000N静置24h,板面无宽度超过0.5mm的裂缝GB/T 3010011耐火极限h2GB/T2345113导热系数W/(mK)0.25GBT 10294表4.1.1-3装配式增强面层改性发泡复合条板物理学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板厚75mm90mm100mm120mm1含水率%10GB/T301002抗冲击性能经8次抗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纹3抗弯荷载/板自重倍数2.54抗压强度/MPa3.55软化系数0.806面密度kg/55657085GB/T301007干燥收缩值0.4GB/T 301008吸水率%10%9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353840GB/T2345110吊挂力N荷载1000N静置24h,板面无宽度超过0.5mm的裂缝GB/T 3010011耐火极限h2GB/T2345113导热系数W/(mK)0.25GBT 10294表4.1.1-4硅酸钙板夹芯复合条板物理学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板厚75mm90mm100mm120mm1含水率%10GB/T301002抗冲击性能经8次抗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纹3抗弯荷载/板自重倍数2.54抗压强度/MPa3.55软化系数0.806面密度kg/55657085GB/T301007干燥收缩值0.4GB/T 301008吸水率%10%9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353840GB/T2345110吊挂力N荷载1000N静置24h,板面无宽度超过0.5mm的裂缝GB/T 3010011耐火极限h2GB/T2345113导热系数W/(mK)0.25GBT 102944.1.2 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除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1576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隔墙条板中应采用直径为5mm10mm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CRB600H的配筋,且不应采用单排配筋网片,板主筋每片网片不应少于3根直径为5mm的钢筋,分布横向钢筋宜采用直径为5mm的钢筋,其间距宜为500mm600mm;2配筋板材钢筋网或骨架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钢筋上网与下网应用定位卡件固定其间距,钢筋网片应用防锈剂进行处理。4.1.3装配式轻集料条板,板内应铺设支撑骨架,采用金属骨架时应有防锈、防腐措施。4.1.4硅酸钙板夹芯复合条板,其两侧面板除应符合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第1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JCT 564.1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面板不应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虫蛀处理的植物纤维;2 芯材与面板基材应相容,结合可靠,性能稳定;3 面板厚度不应小于8mm。4.1.5装配式隔墙所采用条板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4.1.5的有关规定。表4.1.5条板外观质量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板的横向、纵向、侧向方向贯穿性裂缝不允许GB/T301002板面外露筋纤,飞边毛刺不允许3板面裂缝,长度50mm100mm,宽度0.5mm1.0mm2处/板4缺棱掉角蜂窝,宽度长度10mm25mm20mm30mm2处/板5面层或夹芯层处裂缝不允许注:序号4、5项中低于下限值得缺陷忽略不计,高于上限值得缺陷为不合格。4.1.6隔墙条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6的有关规定。表4.1.6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试验方法1长度5GB/T301002宽度23厚度14板面平整度25对角线差66侧向弯曲L/10004.1.7隔墙条板安装使用的镀锌钢卡和普通钢卡、销钉、拉结钢筋、锚固件、钢板预埋件等用钢,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用钢标准规定;镀锌钢卡和普通钢卡的厚度、防锈、防腐应符合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的规定。4.1.8墙面装修所用腻子应符合JGJ 298-2010建筑室内用腻子标准中“柔韧性”的相关技术指标。4.1.9隔墙条板安装专用粘结剂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9的要求。表4.1.9专用粘结剂的技术性能指标项目指标试验方法保水率 %99JGJ/T 70可操作时间 h1.54.0JG 158流动度 mm120150GB/T 2491抗压强度 MPa2.5、5.0GB/T 17671抗折强度 MPa2.2压折比3.0GB/T 17671压剪粘结强度 MPa原强度1.0JC/T 547耐冻融0.40拉伸粘结强度 MPa0.6JC/T 547收缩率 %0.154.1.10耐碱玻纤网的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除应符合现行行业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JC/T 84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表4.1.10的要求。表4.1.10耐碱玻纤网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项目指标试验方法网孔中心距,mm6GB/T9914.3单位面积质量,g/160GB/T 9914.3拉伸断裂强力(经、纬向),N/50mm1300GB/T 7689.5断裂伸长率(经、纬向),%5.0GB/T 7689.5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经、纬向),%75GB/T 20102涂塑量,g/20GB/T 9914.2氧化锆含量,%14.50.8JC 935氧化钛含量,%6.00.54.1.11热镀锌钢丝网的性能应符合表4.1.11的规定。表4.1.11热镀锌钢丝网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工艺热镀锌钢丝网QB/T 3897丝径,mm0.900.04网孔大小,mm12.712.7焊点抗拉力,N65镀锌层质量,g/1224.1.12石膏腻子性能指标如表4.1.12的规定。表4.1.12石膏腻子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容器中状态无结块、均匀JG/T 229施工性刮涂无障碍初期干燥抗裂性(6h)单道施工厚度1.5 mm1.5mm无裂纹JG/T 157单道施工厚度1.5 mm3mm无裂纹打磨性手工可打磨JG/T 157耐碱性(48 h)无异常GB/T 9265耐水性(96 h)无异常GB/T 1733抗压强度(Mpa)9GB/T 28627抗折强度(Mpa)3.5GB/T 28627初凝时间(分钟)60GB/T 286274.2 装配式隔墙大板4.2.1隔墙大板采用自重轻的材料,当采用轻骨料为原材料时应符合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的规定。4.2.2采用纤维石膏空心大板时,应符合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 217的规定。4.2.3隔墙大板应按设计确定其具体尺寸、规格,由工厂预制。4.2.4隔墙大板其轴线模数标志尺寸L减去其两端至轴线的距离,长度标志尺寸应为M/10的整数倍,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轴线尺寸为1200mm,最大轴线尺寸为:3900mm。当生产构件的实际尺寸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出现非模数化的尺寸时应以实际尺寸为准。4.2.5隔墙大板宽度标志尺寸B为3Mn(n=1,2,3),辅助尺寸采用M/2递增。4.2.6隔墙大板最小为厚度不小于90mm,采用M/10递增;采用实心隔墙板、夹芯复合隔墙板时高厚比不大于30,采用空心隔墙大板时高厚比不大于28;当有门窗洞口时高厚比均不大于25。4.2.7隔墙大板的物理学性能应符合表4.2.7的有关规定。表4.2.7装配式隔墙大板主要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1含水率%8GB/T301002抗冲击性能经8次抗冲击试验后,板面无裂纹GB/T301003抗折破坏荷载kN4GB/T301004抗弯荷载/板自重倍数2.5GB/T301005抗压强度MPa3.5GB/T301006软化系数0.80GB/T301007干体积密度kg/m3750GB/T301008干燥收缩值0.4GBT 30100-9吸水率%10%GB/T3010010空气声计权隔声量dB35GB/T2345111吊挂力N荷载1000N静置24h,板面无宽度超过0.5mm的裂缝GB/T 3010012耐火极限h2GB/T2345113燃烧性能A级GB/T2345114导热系数W/(mK)0.25GBT 102944.2.8隔墙大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8的有关规定。表4.2.8装配式隔墙大板外观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试验方法长度5GB/T30100高度2厚度1板面平整度2对角线差6缺棱(长不大于50mm,深不大于10mm)不超过3处掉角(不大于50mm x 50mm)不超过3次侧向弯曲L/10004.2.9隔墙大板锚板、锚筋、预埋件、连接件等材料,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柳丁等紧固件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的规定。4.2.10隔墙大板应采用HRB335、HRB400和RRB400的钢筋。4.3 装配式骨架夹心隔墙板4.3.1骨架夹芯隔墙板的龙骨、面板、连接件、支撑卡及配件应符合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建筑用轻钢龙骨配件的规定JC/T 558的规定4.3.2 骨架夹芯隔墙板不应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虫蛀处理的植物纤维,并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市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235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4.3.3骨架夹芯隔墙板面板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并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骨架夹芯隔墙板面板材料基本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密度,g/cm30.951.4JCT564厚度mm8GB/T 30100导热系数,W/(.K)0.25GB/T 10294含水率8%GB/T 7019湿涨率0.25%GB/T 7019热收缩率,%0.50JCT564不燃性A级,不燃材料GB/T23451不透水性24h检验后允许板反面出现湿痕迹,但不得出现滴水GB/T 30100抗冻性经25次冻融循环,不得出现破裂、分层GB/T 301004.3.4 面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4的有关规定。表4.3.4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试验方法1长度L,mm12002GB/T 30100120024003240052宽度L,mm900-390033厚度0.34厚度不均度3%边缘直线度35对角线差,mm12003120024005240086平整度mm未砂面2GB/T 30100砂光面0.5GB/T 301004.3.5骨架夹心隔墙板墙体应符合表4.3.5的有关规定。表4.3.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立面垂直度4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2表面平整度3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3阴阳角方正3用200mm方尺检查4接缝直线度3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尺检查5接缝高低差1用钢尺和塞尺检查4.3.6 芯材应采用不燃型材料为骨架夹心隔墙板的填充材料,并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4.3.7 骨架夹心隔墙板所用龙骨应符合建筑用轻钢龙骨GB/T 11981的规定,并应满足本规程附录C的要求。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装配式隔墙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并应结合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综合设计,减少平面交叉。5.1.2装配式隔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5.1.3装配式隔墙的隔声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及绿色建筑性能指标的相关要求。5.1.4装配式隔墙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的有关规定。5.1.5装配式隔墙设计应满足防水性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进行设计。5.1.7 隔墙板与主体结构、隔墙板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应有防止抗裂的措施。5.1.8 装配式隔墙应进行排版设计。5.2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构造设计5.2.1隔墙条板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说明中应明确选用的装配式隔墙板的材料类型、性能参数、墙板规格。2 施工图设计图纸文件应包含排板图、平、立、剖面图,隔墙板间的连接大样、隔墙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大样。3 应确定选用隔墙板种类和轴线分布,隔墙厚度要求,门、窗分布位置和洞口尺寸,配电箱、控制柜和插座、开关盒及水电管线分布位置及开槽深度、宽度、长度和留洞尺寸;4 应有防开裂技术措施;5 应明确隔墙吊挂重物要求,并应采取相应加固措施;6 应明确隔墙的抗震功能要求,并应采取相应抗震、加固措施。5.2.2 隔墙条板设计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和使用部位,选择单层板隔墙或双层板隔墙。厚度小于90mm的轻质条板不得用于单层板隔墙,厚度大于120mm的轻质条板不得用于双层板隔墙;应根据分户墙、分室隔墙、外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的用途,满足防火、保温、抗震、隔声等功能要求。5.2.3 采用双层条板隔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2.3)1 两板平行间距应为10mm50mm,中间空气层宜根据隔声、保温要求填入吸声、保温等功能材料;2 两侧墙面的竖向接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0mm;3 两板间应采取连接、加强固定措施。图5.2.3 双层条板连接示意图5.2.4 隔墙条板厚度与接板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层隔墙条板90mm、100mm厚隔墙条板的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3.6m,120mm厚隔墙条板的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5m;2 双层隔墙条板75mm厚隔墙条板的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8m,90mm、100mm厚隔墙条板的接板安装厚度安装高度不应大于5.4m;3 其他厚度的隔墙条板接板安装高度或超出以上高度的,施工单位可与设计单位协商,另行设计,并应提交加固措施设计和抗冲击性能检测报告。5.2.5 条板隔墙的隔声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5.2.6 隔墙条板上端与顶板、结构梁之间应有构件连接措施。相邻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600mm,连接性能应牢固可靠,接缝处用采取抗裂措施。5.2.7 隔墙条板与主体墙、柱之间应有构件连接措施,相邻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1m,且靠近地面的连接点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5.2.7)图5.2.7 连接件布置示意图5.2.8 隔墙条板与隔墙条板之间应有构件连接措施,并满足抗冲击性能和抗剪性能的作用。5.2.9 隔墙条板与地板之间应有构件连接措施,相邻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600mm,连接性能应牢固可靠。5.2.10 隔墙条板的连接宜采用预埋连接件、专用粘接剂等措施,当采用后锚固方式连接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的规定,采用专用粘接剂粘接时,粘接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各自产品性能要求。5.2.11 隔墙条板需吊挂重物和设备时,不应单点固定,且应采取加固措施,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300mm,用作固定和加固的预埋件和锚固件,均应作防腐或防锈处理。5.2.12 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内骨架条板、无机轻集料内骨架条板、增强面层改性发泡水泥复合条板用于厨房、卫生间及有防潮、防水要求的环境时,应采取防潮、防水处理构造措施。对于附设水池、水箱、洗手盆等设施的隔墙,墙面应作防水处理,且防水高度不应低于1.8m。5.2.13 顶端为自由端的隔墙,应做压顶,压顶宜采用通长角钢圈梁,每块板应埋设不少于一根钢筋与圈梁连接,隔墙上端应间断设置拉杆与主体结构固定,所有外露金属件均应做防锈处理。5.2.14 隔墙条板的接板安装在5.2.4条的限高以内时,竖向接板不宜超过一次,且相邻隔墙条板接头位置应错开距离不应小于300mm;超过5.2.4条限高或接板次数超过一次,应有加固设计及措施,且措施满足力学性能和抗震要求;隔墙条板对接部位应设置构件连接,做好固定、防裂措施。5.2.15 隔墙安装长度超过6m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与板之间应间断设置伸缩缝;2应采取加固措施,可采用加设拉结筋加固措施;3应按5.2.65.2.9条加强防裂措施。5.2.16 隔墙条板应竖向排列,排板应采用标准板。当隔墙端部尺寸不足一块标准板时,采用补板的宽度度不宜小于200mm,当小于200mm时,可采用100mm及200mm宽度的调整板。5.2.17 隔墙不宜横向开槽、开洞敷设电气暗线、暗管、开关盒。当横向开槽时、开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未铺设支撑骨架的隔墙板不得横向开槽、开洞;2 不得在隔墙两侧同一部位开槽、开洞,其间距应150mm;3 开槽深度应小于隔墙板厚度2/5;4 横向开槽长度不宜超过标准版宽度的1/2,超过时应有加固措施,防止隔墙板断裂并确保安全性;5 板面开槽、开洞应在隔墙安装7d后进行。5.2.18 单层条板隔墙不宜设置暗埋的配电箱、控制柜,配电箱、控制柜不得穿透隔墙,配电箱、控制柜应选用薄型箱体。5.2.19 单层条板隔墙不宜横向暗埋水管,当需要横向敷设时应买符合下列规定:1 未铺设支撑骨架的隔墙板不得横向暗埋水管;2 隔墙厚度不应小于120mm;3 开槽长度不宜超过标准板宽度的1/2,超过时应有加固措施,防止隔墙板断裂并确保安全性;4 应采取防渗漏、防开裂措施;5 在低温度环境下时,应进行防冻、防结露措施。5.2.20装配式内隔墙板的板与板之间可采用榫接、平接、双凹槽对接方式,并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构造、不同部位的隔墙采取下列防裂措施:1)应在板与板之间对接缝隙内填满、灌实粘结材料,企口接缝处应采取抗裂措施;2)隔墙板阴阳角处以及条板与建筑主体结构结合处应作专门防裂处理。5.2.21 隔墙上预留门、窗洞口位置时,应选用与隔墙厚度相适应的门、窗框。5.2.22 门、窗洞口上方可采用横板搭接,搭接处不应小于100mm。5.2.23门、窗洞口宽度超过1.5m时,应采用配有钢筋的过梁或其他加固措施。5.2.24 夹芯轻集料复合条板隔墙的门、窗洞口周边应有封边条,可采用镀锌轻钢龙骨封闭端口夹心材料。5.2.25 隔墙条板应有防止开裂构造设计措施。1 隔墙条板上端与顶板、结构梁之间的连接构件竖向应有释放应力作用,且竖向受力不应直接作用于隔墙板;隔墙板上端与顶板、结构梁之间应设置10mm30mm应力释放伸缩缝,且采用柔性粘结材料处理。2 隔墙条板与主体墙、柱的连接处,应加强拉结方式的构件连接,相邻连接点间距不宜超过600mm,构件连接点应牢固可靠;接缝处可采用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无纺布或间隔挂镀锌钢丝网等防裂措施。3 隔墙条板之间的接缝处应采用柔性粘结处理,可采用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无纺布等防裂措施;隔墙板安装长度超过4.2m时,沿隔墙长度方向,应在板与板之间间断设置30mm50mm伸缩缝,相邻伸缩缝间距3m,且接缝处应采用柔性粘结材料处理。4 与隔墙条板连接的构造柱宜采用与隔墙板材性相适应的材料构筑;构造柱与隔墙板宜采用马牙槎的构造连接方式;并采用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无纺布或间隔挂镀锌钢丝网等防裂措施。5 门、窗洞口应有连接加固措施,门框板、窗框板的搭接处应采用镀锌钢丝网等防裂措施。5.2.26隔墙板与顶板、结构梁、主体墙和柱装配式内隔墙板抗震措施的连接应采用镀锌钢板卡件,并使用胀管螺丝、射钉固定。钢板卡件的设置、固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隔墙板与顶板、结构梁的接缝处,钢卡间距应不大于600mm;2)隔墙板与主体墙、柱的接缝处,钢卡可间断布置,间距应不大于1m;3)接板安装的隔墙板,隔墙板上端与顶板、结构梁的接缝处应加设钢卡,每块条板不应少于2个;4)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板与板、板与主体结构间可局部加钢筋加强;5)楼梯间隔墙和行人流量大的走廊隔墙应优先选用配筋隔墙板,并采用全墙面粘贴纤维网格布、无纺布或挂钢丝网抹灰处理。5.3装配式隔墙大板设计5.3.1 隔墙大板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确定隔墙轴线分布、隔墙的厚度、门窗位置和洞口尺寸以及配电箱、控制柜和插座、开关盒、设备管线分布位置及开槽和留洞尺寸;2 应明确隔墙与主体结构、墙板之间的连接方式;3 应规定隔墙的保温、防火、隔声、防水等技术性能要求及相关的措施;4 应规定隔墙的吊挂重物要求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5.3.2 应对预制隔墙大板进行设计,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隔墙大板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2 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态下的预制隔墙大板验算。5.3.3 隔墙大板高度不应大于3.3m,厚度不宜小于120mm。5.3.4 隔墙大板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竖向和水平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5.3.5 门窗洞口周边、角部应配置加强钢筋,并符合下列规定:1 门窗过梁主筋不应小于2C12;2 如采用箍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4,3 过梁支承长度每边不应小于240mm;4 单独设置过梁时应按收弯构件进行技术,以确定过梁高度和配筋。5.3.6 纵横墙交接处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6):1 当采用纤维石膏空心大板时,应在墙体的空腔部位对接,灌注混凝土后形成钢筋混凝土芯柱,芯柱的长边长度不应小于200mm。芯柱内竖向钢筋的配置数量,对于L形节点不应小于3C14;T形节点不应少于4C14;十字形节点不应小于5C14;底部加强部位纵横墙交接处芯柱的的构造配筋规格其竖向钢筋不应小于C16,水平钢筋不应小于,8,间距不应大于500mm。2 应设置水平拉结筋,拉结筋直径不应小于A6,距墙边长度不应小于500mm,拉结筋沿高度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图5.3.6纵横墙交接处的节点示意图5.3.7隔墙大板接缝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缝构造应满足防水、防火、隔声等建筑功能要求;2 接缝跨度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密封材料的变形能力、施工误差、温差、干燥收缩引起的变形等要求,且不应小于15mm。5.3.8 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有关规定。5.4装配式骨架夹心隔墙板设计5.4.1 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隔墙应采用防潮措施,隔墙板下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导墙。对于附设水池、水箱、洗手盆等设施的隔墙板,墙面应做不低于1.8m的防水处理。5.4.2 对吊挂重物的隔墙应采用加强措施。5.4.3 隔墙内的水、暖、通风、电气等管线和配电箱、插座、开关盒等开洞处应以龙骨位置进行综合设计,合理避让。5.4.4 骨架夹芯隔墙板面板之间、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应采取防裂措施。5.4.5 应对隔墙进行承载力、重力荷载(自重、吊挂荷载)进行设计:5.4.6 龙骨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竖向龙骨间距不宜小于300mm,不应大于600mm;2 墙高超过4m但不大于6m时,应增设横龙骨;3 墙长度超过6m时,应辞去加固措施;4 竖向龙骨上端与横向龙骨之间应留10mm间距;5 每个竖向龙骨应在顶部留注浆孔,龙骨上的注浆孔间距宜为300mm,相邻龙骨上的注浆孔应交错设置。5.4.7 龙骨连接符合下列要求:1上、下横龙骨宜采用膨胀螺栓与混凝土构件固定,膨胀螺拴的直径宜为8mm,其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上、下横龙骨宜用自攻钉与钢构件固定,自攻钉不应小于ST5.5,且应双排布置,间距不宜大于600mm;2上、下横龙骨两端与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表面应预留10mm间隙,上横龙骨与主体结构间宜设一层厚度为3mm的橡胶垫板。3竖向边龙骨与主体结构的竖向构件表面宜按本条l款的要求固定。5.4.8骨架夹芯隔墙板面板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面板厚度不宜小于8mm,面板和结构主体应预留3mm的缝隙。板边拼缝时,当相邻两块板边为楔形边时自然靠拢,当板边为直角边时需留4mm的缝隙。2面板和龙骨宜采用自攻钉固定,自攻钉不应小于ST4.2,其间距不应大于200mm;自攻钉距板的边缘不应小于15mm。3面板接缝处应在竖龙骨翼缘的中线,另一侧对应面板的竖向接缝必须错开,不得在同一龙骨上形成竖向通缝。4侧边应与竖龙骨固定,且同一龙骨两侧不应同时出现拼缝。当采用自攻钉固定时,自攻钉距板的边缘不应小于10mm其间距不应大于10mm;应微沉人面板表面0.5mm。5上下面板间的水乎连接处,应设安装夹。5.4.9 骨架夹芯隔墙板隔墙内管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在龙骨的中间部位开孔,孔的宽度不应大于龙骨截面宽度的1/2;2 管线距面板内侧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5.4.10 龙骨接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增设内衬龙骨的对接接长方式,内衬龙骨的长度不应小于2150)mm;2 接长处,龙骨间应留10mm间隙;3 内衬龙骨与接长龙骨宜采用自攻钉连接,自攻钉宜为ST4.2。自攻钉距龙骨端宜为15mm,间距不大于60mm。5.4.11 洞口上下应设附加水平龙骨,附加水平龙骨的开口应背向洞口,当洞口宽度大于600mm,当门、窗重不大于25kg时,可在门窗洞口边的龙骨内设置木方;当门、窗重大于等于25kg时,门窗洞口边应采用矩形钢管或槽钢。6 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装配式隔墙的制作及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墙构件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并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2)隔墙构件制作前,应对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应包括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生产计划、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3)隔墙构件用钢筋的加工、连接与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GB50204等的有关规定。(4)隔墙大板构件制作前,应绘制排版图、连接件布置图。(5)隔墙大板构件制作、养护、检验、运输与堆放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6)采用预埋连接件的隔墙板,预埋件加工、尺寸偏差、允许偏移及规格等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有关规定。6.1.2装配式隔墙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6.1.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现场条件和所采用的装配式隔墙种类及特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培训。6.1.4隔墙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安装人员、机械机具的组织调配、隔墙构件的运输、存储堆放、辅助材料的制备;隔墙的安装工艺要求、安装顺序、工期进度要求、安装质量、安全措施要求;隔墙安装各工序的检查、验收及整改措施。6.1.5隔墙板和配套材料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有效检验报告;隔墙板和配套材料的进场验收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归入工程档案;不合格的隔墙板和配套材料不得进人施工现场。6.1.6施工现场存放的材料应有防火、防水防潮措施,6.1.7隔墙板施工期间,应采取控制施工现场粉尘、废弃物、噪声等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6.1.8隔墙施工过程中应对各工序进行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并应按施工程序组织隐蔽工程的验收、保存施工和验收记录。施工和验收记录应包括文字记录、照片记录或影像资料。6.1.9隔墙板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隔墙板及隔墙板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等损伤或污染的保护措施。6.1.10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装措施,并应符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等有关规定。6.2 装配式轻质隔墙条板施工6.2.1隔墙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需要在低于5环境下施工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6.2.2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墙板搬运应采用侧立的方式;2隔墙板应侧立堆放,下部应放置垫木,堆放高度不宜超过两层;4 现场配制的嵌缝材料、枯结材料,以及开洞后填实补强的专川砂浆应其有使用说明书,并应提供检测报告;粘结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说明书配置和使用;5 连接构件等配套材料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配套安装工具、机具应能正常使用;安装使用的材料、工具应分类管理,并应根据需要的数量备好;6 隔墙施工前,应先清理基层,对需要处理的光滑地而应进行凿毛处理;然后按安装排版图放线,标出每块条板安装位置、门窗洞口位置,放线应清晰,位置应准确,并应经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 对于有防潮、防水要求的条板隔墙,应先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