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1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略 第二章 2 1 试分别写出图 2 68 中各无源电路的输入 ur t 与输出 uc t 之间的微分方程 图 2 68 习题 2 1 图 解 a 1 1 rc uu i R 2 rc C uui 12 2 c u ii R 12122 121212 ccrr R RR RR CuuCuu RRRRRR b 11 rc C uui 1 2 1 r uu i R 122 1 iiC u 121c ui Ru 121211122112121121 cccrrr RR CC uRCRCR C uuRR CC uRCR C uu c 1 1 rc uu i R 112 r C uui 1 12 2 u ii R 11 2 1 c ui dtu C 121212222112122221 cccrrr RR CC uRCR CR C uuRR CC uR CR C uu 2 2 试证明图 2 69 a 所示电路与图 2 69 b 所示的机械系统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 图 2 69 b 中 Xr t 为输入 Xc t 为输出 均是位移量 a b 图 2 69 习题 2 2 图 解 2 a 1 1 rc uu i R 12 rc C uui 12 iii 2 2 1 c uidtiR C 121211122212121122 cccrrr RR CC uRCRCR C uuRR CC uRCR C uu b 212 1 c B xxK x 1121 rcrcc B xxK xxB xx 121221212 121211212 cccrrr B BBBBB BBB xxxxxx K KKKKK KKK 2 3 试分别求出图 2 70 中各有源电路的输入 ur t 与输出 uc t 之间的微分方程 a b c 图 2 70 习题 2 3 图 解 a 12 cr r uu Cu RR 2 2 1 crr R uR Cuu R b 12 cr c uu Cu RR 2 2 1 ccr R R Cuuu R c 2 11 1 rr c uu uRdt RCR 12crr RCuR Cuu 2 4 某弹簧的力 位移特性曲线如图 2 71 所示 在仅存有小扰动的情况下 当工作点分别 为 x0 1 2 0 2 5 时 试计算弹簧在工作点附近的弹性系数 3 图 2 71 习题 2 4 图 解 设力f与位移x的关系为f g x 取增量方程 0 x dg x fx dx x0 1 2 0 2 5 0 x dg x dx 为工作点处的弹性系数 分别从曲线中量出为 302016 60 20 8 0 512 2 5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s 在初始条件为零时 施加输入测试信号 r t t t 0 测得其输出响应为 c t 1 sin t 2 e 2t t 0 试确定该系统的 G s 解 2 1 s sR 2 2 1 11 2 sss sC 22 2533 23 234 sss ssss sG 2 6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d d d d d d 5443 5 5534223 11 1 21 tc t tc TtxKtxK t tx tcKtxtxtxtxKtx txK t tx txtctrtx 其中 K1 K2 K3 K4 K5 T 均为正常数 试建立系统 r t 对 c t 的结构图 解 4 2 7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t tc t tc txKtnNNKtxtx x t tx Ttxtxtx txKtxtntctrtx d d d d d d 2 2 502245 3 4 523 11211 其中 K0 K1 K2 T 均为正常数 试建立系统结构图 解 2 8 图 2 72 是一个模拟调节器的电路图 试写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 并建立该调 节器的结构图 图 2 72 习题 2 8 图 解 a 1 1 rc uu i R 1 1 2 1 1 dt du C R u i 3 1 2 R u i dti C u 2 2 2 1 54 2 R u R u c rccc uuu RR CRRR u R CCRRR 52 2431 5 21431 5 2 9 图 2 73 是一个转速控制系统 输入量是电压 ua 输出量是负载的转速 试写出其输 入输出间的微分方程 并画出系统的结构图 图 2 73 习题 2 9 图 解 a e a aaaa K dt di LRiu aid iKM B dt d JMd a eei a aa eiei a u KKK BR BLJR KKKK JL1 1 1 2 10 某机械系统如图 2 74 所示 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均质圆筒与弹簧和阻尼器相连 通 过轴心 假定圆筒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滚动 无滑动 试求出其运动方程和结构图 图 2 74 习题 2 10 图 6 2 11 试化简图 2 75 中各系统结构图 并求传递函数 C s R s a b c 图 2 75 习题 2 11 图 解 a 12221 3221 1 HGHGG GGGG sG b 2111 2121 1 1 HHHG HHGG sG 7 c 143214432321332 4321 1 HGGGGHGGHGGGHGG GGGG sG 2 12 已知系统结构如图 2 76 所示 试将其转换成信号流图 并求出 C s R s a b 图 2 76 习题 2 12 图 解 a 21212211 21 1 HHGGHGHG GG sG b 2211 21 1 HGHG GG sG 2 13 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 2 77 所示 试用梅逊公式求 C s R s a b 图 2 77 习题 2 13 图 解 a Ksss K sG 5 05 3 5 0 23 b 214212451321121 246514321 1 1 HHGGGHGGGGGGHGG HGGGGGGGG sG 2 14 试梅逊公式求图 2 78 所示结构图的传递函数 C s R s 8 a b 图 2 78 习题 2 14 图 解 a 321 25212112 4 1 GGG HGGHGGHG G sG b 2121 2121 31 2 GGGG GGGG sG 2 15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 2 79 所示 试写出系统在输入 R s 及扰动 N s 同时作用下输出 C s 的表达式 图 2 79 习题 2 15 图 解 HGGGGGHGGG sNHGGGGGGGHGsRHGGGGG sC 32131221 2431421223121 1 1 1 1 2 16 系统的结构如图 2 80 所示 1 求传递函数 C1 s R1 s C2 s R1 s C1 s R2 s C2 s R2 s 2 求传递函数阵 G s 其中 C s G s R s C s 2 1 sC sC R s 2 1 sR sR 9 图 2 80 习题 2 16 图 解 1 1 1 11 8751325 25321 1 1 sG GGGHGHG HGGGG sR sC 1 21 8751325 7651 1 2 sG GGGHGHG GGGG sR sC 1 12 8751325 9543 2 1 sG GGGHGHG GGGG sR sC 1 1 22 8751325 13654 2 2 sG GGGHGHG HGGGG sR sC 2 2221 1211 sGsG sGsG sG 2 17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 2 81 所示 1 试求传递函数 C s R s 和 C s N s 2 若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 即 C s N s 0 试问应如何选取 G0 s 图 2 81 习题 2 17 图 10 解 1 1 321 321 TssKKK KKK sR sC 1 321 430321 TssKKK sKKsGKKK sN sC 2 21 4 0 KK sK sG 3 1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0 2 1 0 16 teetc tt00 21 试求 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s 2 阻尼比 无自然振荡频率 n 解 1 由 c t 得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tt eetg 1060 1212 60070 600 60 1 12 10 1 12 2 ssss tgLs 2 与标准 22 2 2 nn n s s 对比得 5 24600 n 429 1 6002 70 3 2 设图 3 36 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 3 36 b 所示 试确定系统参数 1 K 2 K和 a a b 11 图 3 36 习题 3 2 图 解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2 2 1 2 21 2 1 1 2 1 nn n s K Kass KK K ass K ass K sW 又由图可知 超调量 431 33 p M 峰值时间 0 1 p ts 代入得 2 2 1 1 2 1 0 1 3 1 2 KK e K n n 解得 2 13ln 33 0 3 33 1 10 2 n 89 1108 2 1 n K 98 213 3333 022 n a 3 2 KK 3 3 给定典型二阶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 超调量 p 5 调节时间 s t3 s 峰值时间1 p ts 试确定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 以获得预期的响应特性 解 设该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2 n n G s s s 12 则满足上述设计性能指标 1 1 3 3 05 0 2 1 2 n p n s p t t e 得 69 0 1 n 2 1 n 由上述各不等式得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 3 4 设一系统如图 3 37 所示 a 求闭环传递函数 C s R s 并在 S 平面上画出零极点分布图 b 当 r t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求 c t 并做出 c t 与 t 的关系曲线 图 3 37 习题 3 4 图 解 a 系统框图化简之后有 2 35 2 35 2 25 25 0 2 2 jsjs s ss s sR sC 13 jsz 2 35 2 2 11 零极点分布图如下 b 若 r t为单位阶跃函数 1 L r t s 则 2222 22 22 2 35 2 35 35 2 2 35 35 81 35 8 4 35 1 4 35 35 8 35 8 4 35 1 4 35 2 2 35 2 35 21 ss s s ss s s sss jsjs s s sC tttc 2 35 sin 35 2 2 35 cos 35 8 35 8 大致曲线图略 3 5 已知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2 2 nn n ss sR sC 2 分别在下述参数下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调整时间 1 2 n 1 s5 2 1 2 n 1 s5 3 说明当 1 5 时 可忽略其中距原点较远的极点作用的理由 解 1 1 闭环极点35101 2 2 1 nn s 14 2520 25 2 sssR sC sW sss sRsWsC 1 2520 25 2 32 5 1 1 1 2 1 n T 32 5 1 2 T 346346 1 11 1 32 5 32 5 2112 21 ttT t T t ee TT e TT e tc 66 18 34 1 21 ss59 13 12 ss t t e e tc 34 1 32 5 07735 11 346 1 sts29 2 2 1 2 1 闭环极点44 0561 2 2 1 nn s 2520 25 2 sssR sC sW 44 02 1 5 1 1 T 44 02 1 5 1 2 T 1 44 02 1 44 02 1 1 44 02 1 44 02 1 1 11 1 44 02 1 5 44 02 1 5 2112 21 ttT t T t ee TT e TT e tc 68 244 056 1 s 32 9 2 s st n s 2 1 7 12 145 6 5 1 7 145 6 1 3 答 1 5 时 25 155 71 2 2 1 nn s 91 1 1 s 09 13 2 s 15 585 6 12 ss 两个闭环极点的绝对值相差 5 倍以上 离原点较远的极点对应的暂态分量初值小 衰减快 是距离虚轴较近的极点暂态分量衰减速度的 5 倍以上 因此可以忽略掉 3 6 设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2 2 2 nn n ss sG 试在 S 平面上绘出满足下列各要求的系 统特征方程式根可能位于的区域 1 1 0 707 n 2 2 0 5 0 4 n 2 3 0 707 0 5 n 2 3 7 一种测定直流电机传递函数的方法是给电枢加一定的电压 保持励磁电流不变 图 3 38 习题 3 7 图 1200r min的稳态转速 而达到该值 50 的时间为 1 2s 试求电机传递函数 提示 注意 sV s as K 其中 dt d t 单位是rad s 解 由式 sV s as K 可得 11 10 1 1 11010 assa K s a s a K sas K sV as K s 1 1 10 0 T t at ee a K t 0 2 1 0 5 0 1 2 1 a e5 0 1 2 1 a e 测出电机的稳态转速 另外要记录电动机从静止到速度升 为稳态值的 50 或 63 2 所需的时间 利用转速时间曲线 见图 3 38 和所测数据 并假设传递函数为 ass K sV s sG 可求得K和a的值 若实测结果是 加 10V 电压可得 16 58 0 2 1 2ln a srr a K 20min1200 10 0 16 1 10 2058 0 10 0 a k 电机传递函数为 58 0 16 1 ssass K sV s sG 3 8 系统的特征方程式如下 要求利用劳斯判据判定每个系统的稳定性 并确定在右半 s 平面其 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1 02233 3 ssss 24 2 0200 30 02 3 sss 2 3 04422 345 1011 2 sssss 4 025262 61 250 1 234 ssss 答案 1 劳斯表如下 2 74 237 23 231 0 1 2 3 4 s s s s s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变化两次 系统有两个正实部根 系统不稳定 2 劳斯表如下 20 31 203 0 102 0 0 1 2 3 s s s s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变化两次 系统有两个正实部根 系统不稳定 3 劳斯表如下 17 10 52338 105223 620 10442 1121 0 1 2 3 4 5 s s s s s s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变化两次 系统有两个正实部根 系统不稳定 4 劳斯表如下 0 1 2 3 4 2552 0 2625 1 256 21 0 s s s s s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符号没有变化 所以系统有两个正根 系统稳定 3 9 有一控制系统如图 3 39 所示 其中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是 1 1 sss sG 0 21 0 1 采用比例控制器 比例增益为 Kp 试利用劳斯判据确定 Kp值的范围 图 3 39 习题 3 9 图 解 12 0 11 0 sss K sG p 特征方程为 03 0002 0 23 p KssssD 劳斯表如下 p p p Ks K s Ks s 0 1 2 3 3 0 002 03 0 3 0 1002 0 18 要使系统稳定只需 0 0 3 0 002 03 0 p p K K 解得 1500 p K 3 10 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1 sTss sK sHsG 2 试确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 K T 的取值范围 解 由系统开环传函可知 0 1 2 2 1 12 1 23 KsKsTTs sKsTsssD 劳斯表如下 Ks T TKK s KTs KTs 0 1 2 3 2 2 1 2 2 12 由劳斯准则可知 欲使系统稳定 则第一列元素符号不能改变 若第一列元素均大于 0 即 0 02 1 2 02 0 K TKK T T 解得0 K TKK 1 1 2 当K 1 时 1 1 2 0 K K T 当10 K时 0 T 3 1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1 1 1 5 sss sK sG 2 1 5 sss K sG 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的取值范围 注意 K K 19 解 1 0 1 8 02 0 23 KsKsssD 劳斯表如下 Ks K s Ks Ks 0 1 2 3 0 4 43 8 0 12 0 解得 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的取值范围 3 4 K 2 08 02 0 23 KssssD 由于特征方程出现小于零的系数 可知无论开环增益 取何值闭环系统都不稳定 3 1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63sss K sG 若要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小于 问 值应取在什么范围 如果要求实部均小于 2 情 况又如何 解 由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 6 3 18 6 1 3 1 sss K ss s K sG 018189 23 KssssD 1 令1 zs 得 0101836 18 1 18 1 9 1 23 23 Kzzz KzzzzD 劳斯表如下 1018 6 1828 10186 31 0 1 2 3 Kz K z Kz z 欲使系统稳定 则第一列元素符号不能改变 大于零 01018 01828 K K 得 9 14 9 5 K 20 2 令2 zs 得 081863 18 2 18 2 9 2 23 23 Kzzz KzzzzD 如果要求实部均小于 2 由特征方程可见 06 2 a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不成立 无论K取 何值 系统都不稳定 3 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 2 22 sss sG 1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 输入信号为 r t 1 t 求系统的误差函数 e t 解 1 开环传递函数 22 4 2 sss sG 闭环传递函数 2 2 4 4 22 4 22 sssss sW 单位阶跃响应 22 1 2 2 4 2 3210 2 s KsK s K s K sss sC 1 0 K 3 1 1 K 3 2 32 KK 2 2 3 2 23 2 2 1 3 11 2 1 3 2 2 3 1 1 222 ss s sss s ss sC ttetc t 2sin 3 2 2cos 3 2 3 1 1 2 2 不考虑扰动作用 1 ttr 15 0 2 2 sss sG 21 0 1 1 1 1 lim 0 p ssr s p K e sGK 3 14 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 3 40 所示 1 当 a 0 时 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nn和单位斜坡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 态误差 图 3 40 习题 3 14 图 解 1 当 a 0 时 2 8 ss sG 82 8 2 ss sW 8 n 8 1 2 2 n 4 lim 0 ssGK s v 单位斜坡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5 0 1 v ssr K e 2 当 0 707时 82 8 ass sG 8 82 8 2 sas sW 8 n a n 8248 2 2 22 得25 0 a 4 8 ss sG 2 lim 0 ssGK s v 单位斜坡 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5 0 1 v ssr K e 3 此时 2 Kass K sG KsKas K sW 2 2 4 2 lim 0 Ka K ssGK s v KaK n 2 2 2 22 联立上两式解得 32 K 16 3 a 2 当系统具有最佳阻尼比 0 707 时 确 定系统中的a值和单位斜坡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误 差 3 若要保证系统具有最佳阻尼比 0 707 且稳态误差等于 0 25 时 确定系统中的 a 值及前向 通道的放大系数应为多少 22 3 1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102 65 11 25 234 ssss bsb sR sC 01 1 求单位斜坡输入时 使稳态误差为零 参数 b0 b1应满足的条件 2 在 1 求得的参数 b0 b1下 求单位抛物线输入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 等效单位负反馈开环传递函数 01 234 01 10 6 2 1 525 1 bsbsss bsb sG 根据单位斜坡输入时 稳态误差为 0 得 6 2 10 1 0 b b 即开环传递函数为 1 525 1 106 2 22 sss s sG 2 单位抛物线输入时 1 5 10 1 525 1 106 2 lim lim 22 2 0 2 0 sss ss sGsKa ss 10 1 5 a ssr K C e 图 3 41 习题 3 16 图 解 1 参考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12 4 1 1 1 1 0 sR ss sR sG sEsN r 稳态误差为 25 0 1 42 2 lim lim 22 2 00 sss ss sssEe s r s ssr 或 3 16 系统结构图如图 3 41 所示 1 当 r t t n t t 时 试求系统总稳态误差 2 当 r t 1 t n t 0 时 试求 pp t 23 25 0 1 4 12 4 lim lim 00 v ssr ss v K e ss sssGK 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12 4 1 1 1 1 0 sN ss sN sG sEsR n 稳态误差为 25 0 1 42 2 lim lim 22 2 00 sss ss sssEe s n s ssn 系统总误差为 0 ssnssrss eee 2 当 r t 1 t n t 0 时 12 4 ss sG 22 2 22 225 0 2 42 4 1 nn n ssssssSG sG sW 解得 24 1 2 n 31 1 100 2 ee p 31 4 32 1 12 1 2 n tp 3 17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1 100 ss sG 24 试求当输入信号 r t 2 21tt 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系统为 I 型系统 100 11 0 100 lim lim 00 ss sssGK ss v 0 ap KK 02 00 1 avp ss K C K B K A e 3 18 在许多化学过程中 反应槽内的温度要保持恒定 图 3 42 a b 分别为开环和闭环温 度控制系统结构图 两种系统正常的K值为 1 a b 图 3 42 习题 3 18 图 1 若 1 ttr 0 tn两种系统从响应开始达到稳态温度值的 63 2 各需多长时间 2 当有阶跃扰动1 0 tn时 求扰动对两种系统的温度的影响 解 1 开环 1 101 C sR s s 达到稳态温度值的 62 3 需时10T 闭环 1 0 11 C sR s s 达到稳态温度值的 62 3 需时0 1T 2 开环 1 101 C sN s s 闭环 1 10100 C sN s s 各项指标不变 又解 can t 0 1 加干扰后对系统始终有影响 25 cbn t 0 1e 10t 加干扰后 当 t 趋于无穷时 对系统没有影响 结论 反馈结构可以消除干扰的影响 4 1 如果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s K sG 试用解析法绘出 K 从零向无穷大变化时的闭环根轨迹图 并判断下列点是否在根轨迹上 2 j0 0 j1 3 j2 解 根轨迹如习题 4 1 答案图所示 2 j0 在根轨迹上 0 j1 3 j2 不在根轨 迹上 习题 4 1 答案图 4 2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2 13 ss sK sG 试用解析法给出开环增益 K 从零增加到无穷时的闭环根轨迹图 解 解析法 K 0 时 s 1 2 0 K 1 s 1 2 2 K s 1 3 根轨迹如习 题 4 2 答案图所示 习题 4 2 答案图 26 4 3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1 ss sK sHsG 试按根轨迹规则画出该系统的根轨 迹图 并确定使系统处于稳定时的 K 值范围 解 分离点 0 414 会合点 2 414 与虚轴交点 j 稳定的 K 值范围 K 1 根轨迹如习题 4 3 答案图所示 习题 4 3 答案图 4 4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4 1 1 sss K sG 1 试粗略画出 K 由 0 到 的根轨迹图 2 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解 稳定性分析 系统不稳定 根轨迹如习题 4 4 答案图所示 10 505 8 6 4 2 0 2 4 6 8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27 习题 4 4 答案图 4 5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64 1 1 2 ssss sK sHsG 试绘制系统根轨 迹图 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范围 解 渐近线 60 180 2 3 复数极点出射角55 分离会合点 0 46 和 2 22 与虚轴交点 1 57 和 2 56 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为 1 46 K 2 23 即 23 4 K 35 7 习题 4 5 答案图 4 6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 4 3 1 3 1 2 sKssss 试概略绘出 K 由 0 时的根轨迹 计算出必要的特征参数 解 渐近线 90 0 分离点 2 相应 K 1 88 会合点 j3 46 相应 K 34 14 复数 零点入射角90 无论 K 为何值系统均不稳定 28 习题 4 6 答案图 4 7 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 160 123 234 KsKsss 作出 0 K 的根轨迹 并求出系统稳定时所对应的 K 值范围 解 渐近线 60 180 2 3 复数极点出射角 63 分离点 1 6 会合点 3 43 由图可知系统在任何 K 值下都是不稳定的 习题 4 7 答案图 4 8 已知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 1 2 sKass 1 画出 a 10 时的根轨迹 并说明系统的过渡过程为单调变化和阻尼振荡时 K 的取值范 围 2 确定根轨迹具有一个非零分离点的 a 值 并画出相应的根轨迹 3 在 2 中确定的 a 值下 求闭环传递函数具有二重极点时所对应的 K 值 4 画出 a 5 时的根轨迹 当 K 12 时 已知一个闭环极点为 s1 2 问该系统能否等效 为一个二阶系统 解 1 渐近线 90 4 5 会合点 2 5 分离点 4 阻尼振荡时 K 的取 值范围为 0 31 3 32 呈单调变化时 K 的取值范围为 31 3 32 29 习题 4 8 1 答案图 2 具有一个非零分离点的 a 9 习题 4 8 2 答案图 3 a 9 时 闭环二重极点 s1 2 3 对应的 K 27 4 渐近线 90 2 不能等效 画出 a 5 时的根轨迹 5 4 5 4 3 5 3 2 5 2 1 5 1 0 50 5 4 3 2 1 0 1 2 3 4 5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4 8 4 答案图 4 9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ass K sG 试绘出 K 和 a 从零变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簇 当 K 4 时 绘出以 a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 解 令 a 0 绘制 K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如习题 4 9 答案图之一所示 30 习题 4 9 答案图之一 当 K 取不同值时 绘出 a 变化的根轨迹簇如习题 4 9 答案图之二所示 当 K 4 时 画 a 从零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如图中粗线示 习题 4 9 答案图之二 4 10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sTss K sG 其中开环增益 K 可自行选定 试分析时间常数 Ta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 重做该题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2 2 1 T ss G s ssK 当 K 时 G s 具有实数极点 取任何正实数 Ta系统都是稳定的 选择 K 0 1 画根 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一所示 31 1 4 1 2 1 0 8 0 6 0 4 0 20 0 2 0 15 0 1 0 05 0 0 05 0 1 0 15 0 2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答案图之一 当 K 时 G s 具有复数极点 取 K 0 5 1 2 画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二 所示 当 0 K 1 时 取任何正实数 Ta都是稳定的 当 Ta 1 时 K 2 否则系统不稳定 1 8 1 6 1 4 1 2 1 0 8 0 6 0 4 0 20 0 8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32 1 8 1 6 1 4 1 2 1 0 8 0 6 0 4 0 20 1 0 8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1 8 1 6 1 4 1 2 1 0 8 0 6 0 4 0 200 2 1 5 1 0 5 0 0 5 1 1 5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答案图之二 4 11 设控制系统中 1 2 ss K sG 1 sH 该系统在增益 K 为任何正值时 均不稳 定 试画出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利用作出的根轨迹图 说明在负实轴上加一个零点 将 G s 改变为 G1 s 即 10 1 2 1 a ss asK sG 可以使系统稳定下来 解 1 渐近线 60 180 1 3 画出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一所示 2 取 a 0 5 渐近线 90 a 1 2 画出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二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增加开环零点后使得根轨迹向 s 左半平面弯曲 从而使得闭环系统的稳定 33 性得到提高 习题 答案图之一 习题 答案图之二 4 12 设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 2 1 2 sss sK sG 试分别画出正反馈系统和负反 馈系统的根轨迹图 并指出它们的稳定情况有何不同 解 负反馈系统 渐近线 60 180 5 3 与虚轴交点 s 1 414 K 12 根轨 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一所示 正反馈系统 渐近线 0 120 5 3 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之二所示 稳定情况的不同 正反馈系统恒不稳定 负反馈系统条件稳定 稳定范围 0 K 12 习题 答案图之一 习题 答案图之二 4 13 已知系统如图 4 23 所示 画出其根轨迹 并求出当闭环共轭复数极点呈现阻尼比 0 707 时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4 图 4 23 习题 4 13 图 解 0 707 时系统的闭环极点为 s1 2 2 j2 s3 2 此时 K 2 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 图所示 当闭环共轭复数极点呈现阻尼比为 0 707 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2 2 1 2e2ecos 245 tt c tt 习题 答案图 画一张响应曲线图 求 c t 已知 16 2 22 22 C s s ssjsj 35 4 1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0 2 52 2 ss ssK SHsG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系统稳定时 K 的取值范围 3 若要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16 3 确定相应的 K 值 解 1 分离点 0 41 K 0 24 复数零点入射角 200 与虚轴交点 j1 25 根轨迹如习 题 答案图所示 2 稳定时的 k 的范围是 0 2 K 0 75 3 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 16 3 时 K 的值为 0 311 习题 答案图 4 15 已知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 4 24 所示 且可变系数 1 证明该系统实轴以外部分的参数根轨迹为半圆周 2 完整准确地画出系统的参数根轨迹 3 以根轨迹为依据 求出满足系统阻尼比 0 5 时的 值 图 4 24 习题 4 15 图 解 1 证明略 2 会合点 s 1 复数极点出射角 180 根轨迹如习题 答案图所示 3 0 5 时的 0 999 36 习题 答案图 4 16 设控制系统如图 4 25 所示 试概略绘出 Kt 0 0 Kt 1 时的根轨迹和单位阶 跃响应曲线 若取 Kt 0 5 试求出 K 时的闭环零极点 并估算出系统的动态性能 图 4 25 习题 4 16 图 解 1 Kt 0 时的根轨迹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习题 答案图之一所示 习题 答案图之一 响应曲线不对 已知 2 K C s s ssK 请选 K 0 5 做响应曲线 此时 0 707 37 2 0 Kt 1 取 Kt 2 时 根轨迹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习题 答案图之三所示 习题 答案图之三 响应曲线重画 已知 2 2 K C s s ssK Ks 请选 K 1 做响应曲线 39 4 闭环极点 2 闭环零点 无 可等效为一阶系统 时间常数 T 0 5 估算系统性能 0 ts 3T 1 5s 4 17 系统结构如图 4 26 所示 1 试求当 K 从 0 时系统 C s N s 的根轨迹图 2 若 N s 1 s 讨论 K 值大小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图 4 26 习题 4 17 图 解 1 复数零点的入射角为 0 K 0 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 系统稳定 根轨迹曲线如 习题 答案图所示 1 0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0 1 0 8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答案图 2 K 值大小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K 值小时 大 t s长 5 1 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c t 1 e t e 2t e 4t 试求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 2 38s 8 G s 1 2 4 s sss 将 s j 代入 得 2 3 8 8 1 2 4 jj G j jjj 5 2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1 1 1 2 sT sTK sR sC 40 当输入信号 r t Asin t 时 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解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2 2 21 2 1 1 sin arctan arctan 1 ss AKT CttTT T 5 3 画出下列传递函数的 Bode 图 1 G s 1 1 2 1 sT sT T1 T2 0 2 G s 1 1 2 1 sT sT T1 T2 0 3 G s 1 1 2 1 sT sT T1 T2 0 解 答案见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 Page709 B5 13 5 4 画出下列传递函数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1 G s 18 12 2 ss 2 G s 16 1 50 22 ssss 3 G s 1 0 2 0 10 2 ss s 4 G s 254 1 1 0 8 22 sssss s 解 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如习题 5 4 1 5 4 4 答案图所示 60 40 20 0 20 Magnitude dB 10 3 10 2 10 1 10 0 10 1 180 135 90 45 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 sec 200 100 0 100 200 Magnitude dB 10 3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450 360 270 18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 sec 习题 5 4 1 答案图 习题 5 4 2 答案图 41 50 0 50 100 150 Magnitude dB 10 2 10 1 10 0 10 1 200 195 190 185 18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 sec 150 100 50 0 50 Magnitude dB 10 4 10 3 10 2 10 1 10 0 10 1 10 2 360 270 180 90 0 Phase deg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 sec 习题 5 4 3 答案图 习题 5 4 4 答案图 5 5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试绘制极坐标曲线 并用奈魁斯特判据判别其闭环系统的 稳定性 1 G s H s 2 1000 1 5 15 s sss 2 G s H s 50 250 2 ss 3 G s H s 12 0 11 0 15 0 5 sss s 解 1 稳定 2 不稳定 3 稳定 极坐标曲线如习题 5 5 1 5 5 3 答案图所示 第 1 题重做 习题 5 5 1 答案图 42 1 0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0 1 0 8 0 6 0 4 0 2 0 0 2 0 4 0 6 0 8 1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1 0 8 0 6 0 4 0 200 20 40 60 81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5 5 2 答案图 习题 5 5 3 答案图 5 6 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H s 2 1 10 sss 试绘制系统的极坐标图 并用奈魁斯特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极坐标曲线如习题 5 6 答案图所示 Z 2 闭环系统不稳定 8 7 6 5 4 3 2 1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5 6 答案图 5 7 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3 G s H s 1 1 ss sK K 0 试用奈魁斯特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极坐标曲线如习题 5 7 答案图所示 Z 1 闭环系统不稳定 1 0 500 511 52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习题 5 7 答案图 5 8 已知系统结构如图 5 61 a 所示 其中 G1 s 的频率特性如图 5 61 b 所示 T 试用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 a b 图 5 61 习题 5 8 图 解 2 1 1 s G s Ts Z 2 闭环系统不稳定 此处加一个习题答案图 习题 5 8 答案图 44 5 9 某无源 RLC 网络如图 5 62 所示 当 10 时 其幅值 A 1 相角 90 试求其传 递函数 G s 图 5 62 习题 5 9 图 解 2 1 1 G s CLsRCs 如设 C 0 1 f 则 102 1 G s 100 11 s s 5 10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1 1 21 sTsTs K 其中T1 0 1秒 T2 10秒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 63所示 设对数幅频特性斜率为 20dB dec 的线段的延长线与零分贝线交点的角频率为 10 弧度 秒 试问 1 系统中 K 2 剪切频率 c 3 系统是否稳定 4 分析系统参数 K T1 T2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图 5 63 习题 5 10 图 解 1 K 10 2 c 1 3 系统临界稳定 属于不稳定 4 系统稳定性变差 T1 T2 减小 对系统稳定性有利 其中 T2的减小效果更显著 5 11 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如图 5 64 所示 试求其传递函数 并作出相应的相频 特性 45 图 5 64 习题 5 11 图 解 a 10 1 G s s b 31 6 101 1001 s G s ss c 2 0 5 21 0 51 s G s ss d 2 62 5 1 1 056 25 s G s s ss 或 2 1 0 1 2 0 211 2 52 5 s G s ss s 5 12 试求图 5 65 所示具有纯延时环节控制系统稳定时的 K 的范围 图 5 65 习题 5 12 图 解 稳定范围 0 K 1 9 c d 0 1 10 20dB dec 10 20dB dec 0 0 1 0 5 2 20dB dec 40dB dec 40dB dec 20dB dec 20 28 40 1 2 5 0 1 a b 0 L dB L dB L dB L dB 0 01 0 1 20dB dec 40dB dec 46 5 13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G s 2 1 s as 试确定使相角裕度等于 45 的a值 2 G s 3 101 0 s K 试确定使相角裕度等于 45 的 K 值 解 1 a 0 84 2 K 2 83 5 14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7 13 1 sss K sG 求幅值裕度为 20dB 时的 K 值 解 K 1 52 其中0 722 g 5 15 设系统结构如图 5 66 所示 试用奈魁斯特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并求出其稳定 裕度 其中 K1 0 5 G s 1 2 s 图 5 66 习题 5 15 图 解 系统闭环稳定 g 1 5 180 5 16 设一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100 200 2 sss 若使系统的幅值裕度为 20 分贝 开环放大倍数 K 应为何值 此时相角裕度为多少 解 开环放大倍数 K 0 1 相角裕度90 5 17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 已知参数3 n 0 7 试确定剪切频率 c 和相角裕度 解 9 4 2 G s s s 1 944 c 65 16 5 18 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 5 67 所示 其中 47 G1 s 18 1 10 s s G2 s 120 8 4 ss 试按其闭环幅频特性曲线估算系统的阶跃响应性能指标 及 ts 图 5 67 习题 5 18 图 解 20 ts 1 17 11 ts 2 8 第六章习题 6 1 解 方法一方法一 原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44 16rad s 相稳定裕度为 180 90 arctan4 416 12 76 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均不满足要求 需加入串联超前校正 选择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Ts aTs KsGc 1 1 取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srad c 52 相角裕度 50 则 Ta c 1 6 2lg10lg20 aK 50 1 1 arctan11 a a 由上述 3 式的 64 0 01 0 4 4 KTa 101 0 11 0 104 0 128 sss s sGsGc 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srad c 53 相角裕度 5 49 满足要求 方法二方法二 按二阶系统最佳模型设计 设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Tss K sG 则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48 22 2 22 2 1 nn n ssTKTss TK KsTs K s 令50 K 707 0 由T n 12 TK n 2 得01 0 T 即 101 0 50 ss sGsGc 101 0 11 0 4 1 s s sGc 易验证该校正环节满足要求 6 2 解 本题可首先检验系统得性能指标 针对系统在性能上的缺陷并结合校正网络的作用 选用合 适的校正网络 再按相应的步骤确定校正网络的参数 1 根据稳定误差要求 确定系统的 K 值 K ss K ssGssK ss v 100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业务外包人员岗前安全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机场地勤员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模拟驾驶试题及答案
- 高铁站建筑施工劳务合同(3篇)
- 高空施工作业承揽合同(3篇)
-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合同展期与售后服务协议
- 慈善活动危机公关处理与公益活动效果评估合同
- 民办学校教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与薪酬待遇调整合同范本
- 股东对企业研发项目专项借款协议
-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款支付协议范本
- 2025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四川省委网信办遴选公务员真题
- 天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活动承办方协议书
- 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 水运工程港口航道课件
- 小肠憩室的临床护理
- 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00吨双孢蘑菇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屋面防水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 迪士尼人力资源管理
-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警示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