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 第12课时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江苏省考试说明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 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 1 背景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续表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 和平法令 4 意义 1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 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 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归纳为 一 二 三 四 一个标志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两位伟人 马克思 恩格斯 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四大基础 经济 阶级 思想 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已经觉醒 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可归纳为 一 二 三 一条道路 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两大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三大文件 四月提纲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俄国十月革命的几个误区 1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 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 2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 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是指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道路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 近五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1 2012年第16题考查 四月提纲 的内容及影响2 2010年第22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重难点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标志及影响1 工业革命与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的觉醒史料一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危机 世界近代史 导读 史料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引发经济危机 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史料二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西欧发生了三大著名的工人运动 以失败告终 世界近代史 导读 史料反映工业革命促进西欧工人运动发展 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但工人运动的失败 又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史料三无论是圣西门 傅立叶或罗伯特 欧文 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成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 更没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涉及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g d 柯尔导读 史料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空想性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之一 2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史料 1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 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导读 史料表明 共产党宣言 提出了暴力革命 夺取政权 建立新制度 变革私有制 发展生产力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等主张 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 对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历程 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 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中国 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 重难点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性质 特点1 过程 1 一个过渡导读 从上图看出 十月革命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2 三个变化 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 武装起义 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导读 上图反映了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 2 性质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史料印证 3 特点 1 革命理论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 革命道路 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 革命性质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 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1 识图图1 思考1 上幅漫画反映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图2 思考2 结合上图分析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俄国 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 主要原因 两国国情不同 俄国 城市工人阶级革命力量强大 反动力量相对薄弱 中国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工农力量强大 2 读表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思考3 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提示 根本区别 革命性质不同 理由 二月革命是1917年2月 俄国爆发的推翻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革命 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十月革命是苏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 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意义 1 十月革命开创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2 十月革命开创了新的现代化模式 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3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热点材料 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 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2012年是十月革命胜利95周年 有人说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 曾经给俄国和世界带来的历史转变 思考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历史转变 提示 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高考考什么从概念内涵 特征 本质 属性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2012广东文综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2012江苏单科 四月提纲 的内涵 体验高考1 2012 广东文综 20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 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 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 是 a 启蒙思想b 生物进化论c 科学社会主义d 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 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表明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 大炮开火 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 选c 答案c 体验高考2 2012 江苏单科 16 四月提纲 发表不久 列宁在 两个政权 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 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 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 抓住 四月提纲 发表不久 的时间限制 从材料看 列宁强调了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说明列宁重视由哪个阶级掌权的问题 故b项符合材料意思 a c d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b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不成熟的阶级相适应的 恩格斯这段话指的是 a 法国的启蒙思想b 马克思主义理论c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 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 不明确的愿望 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故选c项 答案c 高考考什么从历史起因 条件 规律 趋势 影响 意义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2012浙江文综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趋势 2012海南单科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009上海单科 乌托邦 存在的历史作用 体验高考3 2012 浙江文综 21 共产党宣言 说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等人的体系 看到了阶级的对立 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解析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体验高考4 2012 海南单科 20 1917年7月 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 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 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 派兵进逼彼得格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 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回答本题时注意 共同结果 这一限定词 题干中提到的进攻德军失败 科尔尼洛夫叛乱 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瓦解叛乱这些信息都说明临时政府无力应对局势 日益陷入危机中 a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中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的条件是十月革命 d项不是题干所述事件的共同结果 答案b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 美国学者特纳说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 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 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 这一时期 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 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b 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 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d 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解析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 发展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 故选b项 答案b 高考考什么从知识比较 联系 概括 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2010广东文综 科学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的联系 2009山东文综 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2008广东单科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比较 体验高考5 2010 广东文综 21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 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b 18世纪中期c 19世纪中期d 20世纪初期解析阐述 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 物种起源 和1848年 共产党宣言 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答案c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 从目的和结果看 与中国辛亥革命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a 俄国二月革命b 俄国的十月革命c 巴黎公社革命d 德意志王朝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了比较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中国辛亥革命和俄国二月革命都是为了推翻本国封建帝制 因此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答案a 高考考什么从认识 启示 评价 评述 新史观 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2012上海单科 创设新情境 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2009浙江文综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 2009福建文综 创设中国驻俄记者电文切入十月革命 体验高考6 2012 上海单科 16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 马克思以 人类的幸福 和 我们自身的完美 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 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 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 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b 出版 资本论 c 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d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解析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 共产党宣言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昭示共产主义原则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故选d项 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 a 1864年 b 1859年出版 资本论 第一卷 c 1871年 答案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亳州市蒙城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保险产品创新与行业协同发展报告
- 2025年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配方中的过敏原检测与分析报告
- 新能源人才流动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2025:技术创新驱动下的行业未来展望
- 四六级真题及答案
- 大同双题联考真题及答案
- 五年级人教版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前景展望
- 消防检测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字化技术推动零售门店智能化顾客服务报告
- 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土地报批收费标准参考
- 111社区级纪检委员工作职责
- 服装可行性报告范文
- 基于语义的社交网络关联分析
-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
- 退役军人心理培训
- 蔬菜采购合同模板可复制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矿山安全落后工艺及设备淘汰目录(2024年)》
- 《公共机构建筑机电系统调适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