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省级环境规划.doc_第1页
xx镇省级环境规划.doc_第2页
xx镇省级环境规划.doc_第3页
xx镇省级环境规划.doc_第4页
xx镇省级环境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 xx x 市市 x xx x 区区 x xx x 镇镇 环环 境境 规规 划划 x xx x 市市 x xx x 区区 x xx x 镇镇人人民民政政府府 二二 一一 年年三三月月 x xx x 市市 x xx x 区区 x xx x 镇镇 环环境境规规划划 编编制制领领导导小小组组 前前 言言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双赢 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 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 提升乡镇生态文明 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对于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实现农村社会 经济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xx 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增强 xx 镇 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 经济发展 社会文明 环境 优美 自然和谐 建设目标的快速实现 镇党委 政府决定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并组织编写了 xx 市 xx 区 xx 镇环境规划 编制组参照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通过对 xx 镇现状进行调 查分析 全面掌握该镇的生态环境现状 存在问题及成因 从环境学的角度对 城镇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固体废物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农业生态 环境和生态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建立了 xx 镇环境建设指标体系 使我 们对 xx 镇建设现状有一个全面 详细和科学的认识 最终提出 xx 镇环境规划 方案 2008 年 12 月 11 日 枣庄市环保局在山亭区组织召开了 xx 市 xx 区 xx 镇环境规划 论证会 并形成了审查意见 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 补 充完善 最终编制完成了该 xx 市 xx 区 xx 镇环境规划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 项目组得到了枣庄市山亭区环保局的热情指导和大力 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项目组 2010 年 3 月 I 目目 录录 1 1 总总论论 1 1 1 1 任务由来 1 1 2 编制依据和适用标准 1 1 3 指导思想 3 1 4 规划原则 3 1 5 规划范围 4 1 6 规划时限 4 1 7 规划目标 4 1 8 技术路线 7 1 9 规划重点 8 2 2 规规划划区区域域基基本本概概况况 9 9 2 1 自然地理状况 9 2 2 社会状况 10 2 3 经济状况 11 2 4 主要资源 13 3 3 现现状状调调查查与与评评价价 1616 3 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6 3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 3 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5 3 4 XX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28 4 4 社社会会经经济济与与环环境境发发展展预预测测 3030 4 1 人口发展预测 30 4 2 经济发展预测 30 4 3 环境污染物发生量预测 31 5 5 生生态态功功能能区区划划分分 3434 5 1 区划目的和原则 34 II 5 2 区划的依据和方法 34 5 3 生态功能区划分类型 35 6 6 环环境境综综合合整整治治规规划划 3838 6 1 水环境综合整治 38 6 2 环境空气综合整治 40 6 3 声环境综合整治 42 6 4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43 6 5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45 7 7 生生态态环环境境保保护护与与建建设设规规划划 4848 7 1 水源地保护规划 48 7 2 绿化建设 49 7 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51 8 8 生生态态产产业业建建设设规规划划 5353 8 1 生态农业规划 53 8 2 生态工业规划 55 8 3 生态服务业规划 57 9 9 可可行行性性分分析析 5959 9 1 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59 9 2 重点项目可行性分析 60 9 3 生态环境质量可达性分析 60 1 10 0 实实施施方方案案和和保保障障措措施施 6262 10 1 重点项目的实施计划及资金概算 62 10 2 资金来源 62 10 3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5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 1 1 总总 论论 1 11 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国务院 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发 1998 36 号 中指出 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调动亿万群 众的积极性 组织全社会的力量 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2000 年 11 月 26 日 国 务院 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发 2000 38 号 中 要求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并根据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制订本地区 本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积极采取措施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扭转生态 环境恶化趋势 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全国环境保护 十一 五 计划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 动的要求 为规范和推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2002 年 7 月 2 日印发 了 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自此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在 全国逐步展开 2003 年 7 月 28 日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颁发 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 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鲁环发 2003 147 号 要求各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并制订了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 试行 在创建活动中 各地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城镇建成区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城镇绿化 美 化工作 努力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落实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面实施 全国环境保护 十一五 计 划 促进本地区经济 社会 环境发展的协调 持续发展 促进城镇环境建设 推动 xx 市 xx 区 xx 镇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活动的顺利开展 积极争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xx 市 xx 区 xx 镇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学校进行本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人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 试行 在 详细调查了 xx 市 xx 区 xx 镇发展现状 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和省内有关 文件 资料和优美乡镇建设特点 结合 xx 镇的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 关于印发 小城 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的通知 环发 2002 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 xx 市 xx 区 xx 镇环境规划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2 1 21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和适用标准和适用标准 1 1 2 2 1 1 规规划划依依据据 xx 市 xx 区 xx 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发 2000 11 号 12 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环发 2002 101 号 13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 1998 36 号 14 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环发 2002 1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16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的通知 鲁政发 2003 119 号 17 山东省环境保护 十一五 规划 18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 试行 19 枣庄市山亭区年鉴 2006 年 20 山亭生态区建设规划 21 枣庄市山亭区统计年鉴 2006 年 22 xx 市 xx 区 xx 镇城镇总体规划 1 1 2 2 2 2 适适用用标标准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3 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 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4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 93 5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1993 1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90 1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 1997 12 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 596 2006 13 家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 534 2005 1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2001 1 31 3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坚持和树立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实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 推进城镇的 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和全国生态保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 实施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根据 xx 镇的生态环境特点 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 探索通过保护资源 环境使之可持续 利用 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综合防治土壤污染 加强农业 面源污染控制 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 积极推进环境 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以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为中心 加强城 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双赢 促进小城镇在推动农村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健康地发展 规划中 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为载体 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环境为目标 以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为引导 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 依托 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工程示范和宣传教育为起点 结合山东省对环境优 美乡镇建设的要求 全面推进城镇环境综合防治 促进城镇经济 社会与环境的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41 4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4 本规划遵照以下原则 1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环境 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规 划 进行综合平衡 坚持 以人为本 以及 环境建设 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同步规 划 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 的方针 实现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针对 xx 镇所处的地理位置 环境特征 功能定位 正 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 资源 环境的关系 合理确定其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实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预防为主 保护优先 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 努力实现城乡环 境保护一体化 4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 既要满足当 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 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保护相结合 充分发掘 xx 镇自然生态景观特色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 建设 注重提高生活功能区环境质量 保护好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塑造具有强烈 个性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城镇 6 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 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 注意环境规划与其 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 补充和完善 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 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 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科学地研究 高起点 高标准 使规 划方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1 51 5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整个 xx 镇辖区 全镇土地总面积 48 平方公里 包括 21 个行政村 总 人口 45133 人 1 61 6 规划时限规划时限 以 2006 年作为规划基准年 将规划期划分为 近期规划 2007 2010 年 远期规划 2011 2015 年 1 71 7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5 山东省环保局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 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 环发 2002 101 号文 中关于 全国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试行 规定的 26 项考核指 标 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 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其中规定了 23 项考核指标 根据 xx 镇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保护现状水平 确定规划期内实现的目标值列于表 1 1 为便于比对 表 1 1 同时列出 xx 镇各项考核指标的现状值与山东省的考核指标 值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6 表表 1 11 1 环境建设指标体系环境建设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现状值 近期目标 2010 远期目标 2015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年 4000442860249000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年 720078651110018000 3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完善基本完善完善完善 4 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95100100100 5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5100100100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6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达到国家卫生镇 有关标准 达标达标达标 7 地表水环境质量环境规划要求达标达标达标 8 空气环境质量环境规划要求达标达标达标 9 声环境质量环境规划要求达标达标达标 10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100100100100 1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808590 12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50506080 1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人 109 810 210 5 14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59598100 15 清洁能源普及率 60456070 城 镇 建 成 区 环 境 质 量 16 集中供热率 50909597 17 森林覆盖率 35 丘陵 39 44042 18 水土流失治理度 70507090 19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公斤 公顷 折纯 300360300280 20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85859095 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0909598 2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 955095100 乡 镇 辖 区 生 态 环 境 2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100100100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7 1 81 8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见图 1 1 小城镇环境规划 规划环保城建部门 规划筹备阶段 政府部门 收集有关资料 现场调查补充 资料分析 景观生态学特 征分析 自然资源 气象气候 自然保护 森林资源 农业资源 环境污染 生态绿地 水文地质 其它 社会经济发展 趋势分析 产业布局 城镇性质 土地利用 工农业生产 交通与城镇设施 人口规模与发展 旅游发展 其它 规划领导小组 规划编制小组规划编制单位 现状调查与评价 生态环境 问题分析 可持续能力 分析 制定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方案拟定 分析评估 优化 规划确定 批准 规划实施 图图 1 11 1 环境规划编制程序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8 1 91 9 规划重点规划重点 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出的通知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环发 2002 82 号 以及山东省环保局关于城镇环境规划的技术导则 结合 xx 镇的实际状 况 围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农业生态开发建设 重点规划以下三个方面 1 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包括水环境综合整治 环境空气综合整治 声环境综合 整治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水源地建设 绿化建设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 生态产业建设规划 包括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规划 重点规划区域为镇建成区 中心村 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工业园区 在规划编制过 程中 重点弄清楚经济与环境现状 找出存在的环境问题 有效利用资源 进行环境 功能分区 合理规划区域的环境功能 确定合理的阶段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 最后提 出环境综合整治的工程措施及配套的管理措施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9 2 2 规规划划区区域域基基本本概概况况 2 12 1 自然地理状况自然地理状况 2 2 1 1 1 1 地地理理位位置置 xx 镇隶属 xx 市 xx 区 位于 xx 区西部 东经 117 22 117 30 北纬 35 07 35 12 之间 东邻 xx 镇 南靠 xx 镇 西与 xx 市接壤 北与 xx 镇毗邻 xx 镇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 2 1 1 2 2 地地形形地地貌貌 xx 镇地势较为平坦 东高西低 土地肥沃 河流干渠连接成网 东部丘陵山地 有山头 17 个 其中马山主峰海拔 345 米 xx 镇主要山脉及丘陵状况分别见表 2 1 和表 2 2 表表 2 12 1 xxxx 镇主要山脉调查表镇主要山脉调查表 序号山脉海拔 m 位置 1马山345马山头 2护家山320东岭 3娄山300涝泉 4云山230卞庄 表表 2 22 2 xxxx 镇丘陵状况统计表镇丘陵状况统计表 类型面积 ha 所占比例 备注 荒山岭坡 32010 其中石质岭面积 110 公顷 黄岭坡 1113 分布在山岭上部 土层浅薄 近山阶地 640 5 地势平缓 土层 2 2 1 1 3 3 地地质质状状况况 xx 镇地质运动以断裂为主 断层裂隙较多 因为应力集中条件 历史上没有发生 过较大地震 抗震列度为 7 度设防 本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岩石为花岗斑岩 2 2 1 1 4 4 水水文文 气气候候 xx 镇境内有城河流经城头北部村庄 河长 15 公里 河宽 80 米 流经清河崖 河 长 5 公里 河宽 30 米 岩马干渠贯穿全镇各村 地下浅层水 深层水资源比较丰富 含有多种矿物质 铁 镁 钙 磷等 每年平均地面水资源约为 6500 万立方米 平均 每亩占有地面水近 1000 立方米 能蓄 1000 万立方米 余之除土地渗含外全部流走 xx 镇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集中 正常年份平均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0 气温 13 9 全年无霜期 193 天左右 年降雨量 859mm 主要集中在 7 9 月份 春季回温 快 降雨量较小 蒸发量较大 秋季秋高气爽 晚秋易旱 冬季寒冷 雨量较少 xx 镇年平 均日照时数为 2600h 日照百分率为 80 其中东部山区较高 可以达到 2600 2700h 是 xx 镇日照资源的高值区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 150 3KCal cm2 生 理辐射总量为 80 KCal cm2 全镇年平均降水 750 2mm 年际间天然降水差异较大 年内季降水差异更大 夏 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 70 冬季仅占年降水量的 1 4 镇内多年平均气温为 13 5 其中以 7 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 32 7 1 月份最 冷 平均气温 1 7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相差 31 xx 镇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一般盛行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 2 6m s 分布特点是 东部山区少于西部平原地带 与气候平行的河谷多于山地 风 口区多于其他地区 xx 镇无霜期每年平均 200 天左右 最长 227 天 全镇平均初霜冻 日出现在 10 月 25 日 镇内西部河谷平洼地区霜冻一般重于山地 山谷重于山坡 2 2 1 1 4 4 土土壤壤 植植被被 xx 镇土壤主要以潮土为主 镇西部低洼地带的边缘处为砂礓黑土 丘陵地和山坡 地为棕壤土 xx 镇原生植被为次生植被所代替 以道路林网为连线 农田作物为主 形成以草地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和低等植物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山岭植松柏 山 坡植梨 山楂 柿子 花椒等温带落叶树种 四旁庭院植槐 杨 柳 桐等树种 山 岭崖坝为毛茛 白头翁 狗尾草以及半夏 远志等野草和药用植物覆盖 2 22 2 社会状况社会状况 2 2 2 2 1 1 行行政政区区划划和和城城镇镇性性质质 xx 镇镇域总面积约 48 平方公里 下辖 21 个行政村 共计 45133 人 镇驻地设 在西城头村 距区政府的距离为 13 公里 是全镇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 xx 镇为以发展豆制品加工 机械制造为主 商贸 旅游 流通为辅的现代化工业型生态小城镇 2 2 2 2 2 2 人人口口现现状状 2006 年底 xx 镇总人口 45133 人 人口密度为 940 人 平方公里 其中镇区人口 14000 人 男女性别比例为 1 1 0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 6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1 2 2 2 2 3 3 人人民民生生活活水水平平 2006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4428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 7865 元 镇区公 共绿地面积 4 42 公顷 镇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 9 8 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 30 平方米 住宅电话 7995 部 普及率达到 80 居民生活用液化气的普及率为 45 农村生活用 能中秸秆约占 5 液化汽约占 45 煤炭约占 50 有线电视入户率 95 镇机关 及镇内各企业集体居住区实行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率为 90 xx 镇生活用水由涝泉 房庄 时村等三村地下水井集中供应 设计取水能力为 10 万立方米 天 其供水水质 合格率为 100 目前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 镇驻地路面硬化 1 2 万平方米 2 2 2 2 4 4 交交通通运运输输 xx 镇境内的主要交通干线为 xx 公路 xx 公路 南部接 xx 公路 镇西邻京福高速 公路 104 国道 东邻京沪高速公路 09 公路 村庄内及村庄间道路纵横交错 村村 通公路 交通十分便捷且公路大多数为沥青和混凝土路面 各马路相互交织构成密集 交通网络 2 2 2 2 5 5 公公共共设设施施 xx 镇驻地建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 6 处 现有中心卫生院 1 处 各村还建有相应的 卫生所 32 处 xx 镇有着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 辖区内共有中小学 18 所 其中中学 1 所 小学 17 所 该镇教学设施配套完善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 敬老院 1 所 现收 养 52 人 目前 建有公共厕所 6 处 其中旱厕 2 所 水冲式 4 所 均配有专职队伍规范管 理 2006 年 xx 镇结合农村改水 改厕 在农村推广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 使辖区无害 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80 以上 2 32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 2 2 3 3 1 1 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水水平平 2006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为 39884 万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 4945 万元 第 二产业增加值 18865 万元 其中工业增加值 15342 万元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为 16074 万元 xx 镇 2006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行业产值及比重见表 2 3 表表 2 32 3 xxxx 镇镇 20062006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行业产值及比重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行业产值及比重 总产值 万元 其 中各产业占总产值比重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9884 4945188651607412 447 340 3 2 2 3 3 2 2 工工业业经经济济 xx 镇素有 xxx 第一镇美誉 近年来 镇党委政府依据科学的发展观 在考察借鉴 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镇实际 经过反复论证 按照 产业化 组织化 标准化 企业化 市场化 的要求 完成了由家庭作坊向标准企业的过渡 xx 镇市级农业龙头 企业金城淀粉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达 20 万吨规模 属国家中二型企业 产品达到国优标 准 投资 4100 万元的金农粮油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可年产优质玉米胚芽油 3 万吨 日产 2500 吨的宏图旋窑干法水泥项目在完成征地 勘测 环评 注册和一期工程土建 任务后 正依托项目和土地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恒旭果品有限公司在原有千吨恒温库 的基础上 又投资 500 万元新建了一座储存能力为 1000 吨的低温库 现已投入使用 xx 镇主要的企业及其生产规模如表 2 4 表表 2 42 4 xxxx 镇主要的企业及其生产规模镇主要的企业及其生产规模 企业名称驻地投资 万元 规模 吨 年 占地面积 亩 从业人员 人 山东 xxx 有限公司西城头 9800 8 万40 亩 256 山东 xxx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城头 2500 1 万15 亩 45 山东 xxxx 有限公司西城头 16000 20 万 1001350 山东 xxx 有限公司夏庄村 6000 3 万20 亩 120 山东 xx 有限责任公司德洪庄 7000 3 万40 亩 156 枣庄 xx 有限公司西城头 1500 3 万5 亩 20 2 2 3 3 3 3 农农业业 xx 镇把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 加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 标准化进程 该镇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推广新品种 传授新技术 巩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 积极培育特色农业 建设了四大高效种植基 地 西部以红椒为主的冬棚 3000 亩 北部以芸豆 黄瓜为主的春棚 4000 亩 南部以 土豆 大葱为主的露地菜 9000 亩 东部以黄梨 凯特杏为主的优质林果 3000 亩 同 时建立了农业标准化体系 通过国家级无公害种植基地认证 注册了农产品商标 城 头牌土豆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农产品 以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 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畜牧中介组织 龙马畜牧合作社 发 展入社会员 3300 多户 建立养殖小区 8 处 建成长毛兔 肉鸡 蛋鸡 生猪 肉牛等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3 标准养殖场近 30 个 畜禽存养量达到 60 万只 头 年实现经营收入近 6000 万元 此外 巨王 长毛兔在首届中国兔文化节百草兔业杯评比活动中获特等奖 2006 年农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概况见表 2 5 表表 2 52 5 20062006 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一览表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一览表 行业 合计 万元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35000182504730315031505720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农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最大 为 52 1 其次为农林牧渔服 务业 占 16 4 林业及牧业 渔业所占比例较少 分别占 13 5 9 9 2 2 3 3 4 4 第第三三产产业业 xx 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交通运输业 仓储业 批发零售业 餐饮业 居民服务业以及卫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综合服务业体系 2 42 4 主要资源主要资源 2 2 4 4 1 1 土土地地资资源源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 2006 年 xx 镇全镇总面积 48 平方公里 其中现状用地具体分 布情况见表 2 6 表表 2 62 6 xxxx 镇现状用地汇总表镇现状用地汇总表 用地名称用地面积 ha 占总用地比例 耕地 235649 1 经济林 162233 8 防护林 2665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164 5 交通用地 551 1 水域 1322 8 裸岩 1443 草地 90 2 合计 4800100 2 2 4 4 2 2 水水资资源源 xx 镇水资源丰富 地下浅层水 深层水资源比较丰富 含有多种矿物质 铁 镁 钙 磷等 供水水源地为涝泉 时村 房庄三地 全镇水井共计 115 眼 取水总量 650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4 万立方米 总灌溉面积 29124 亩 农业灌溉用水资源的 15 工业用水占 35 生活用 水 50 境内河流情况下表 2 7 表表 2 2 7 7 xxxx 镇河流情况一览表镇河流情况一览表 河流名称流域内总长度 km 流域面积 km2 城河1512 响水河55 2 2 4 4 3 3 森森林林资资源源 至 2006 年底 xx 镇森林覆盖率达 39 4 森林植被多以经济林和防护林为主 主 要树种有侧柏 火炬 刺槐 椿树 杨树 梧桐梨 枣 山楂 柿子 花椒 樱桃 桃 李 杏等 2 2 4 4 4 4 矿矿产产资资源源 xx 镇石灰石储量大 石灰石的含量高 适宜水泥生产和纳米碳酸钙加工项目 并 含有少量铁矿 石英石和红页岩 具体分布及储量见表 2 8 表表 2 2 8 8 xxxx 镇矿产资源调查表镇矿产资源调查表 序号矿产名称分布地区开采难度备注 1 石灰石涝泉村徐洼村构造简单 易于开采储量 0 96 亿吨以上 2 石英石东岭品位高 易于开采含二氧化硅 96 99 3 红页岩高庄储量丰富 易于开采含二氧化硅 96 99 4 粘土各村均有分布储量丰富 易于开采属于一级品标准 2 2 4 4 5 5 旅旅游游资资源源 xx 镇黄梨栽培历史悠久 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 而且面积达 800 公顷 位于响水 河风景区 每年清明节前后 桃花 梨花 杏花相继开放 以房庄 东岭 荒沟 卞 庄为基地的万亩经济林区 每到春季 漫山遍野 百花争艳 游人不断 是枣庄市著 名的风景旅游区 马山林木茂密 谷深形奇 环境幽雅 景色四季宜人 春天桃花 梨花争芳斗艳 馨香馥郁 深秋野菊独领风骚 傲立霜天 境内的娄山怪石遍布 利用自然资源与古代景观相结合的优势 吸引了众多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5 3 3 现现状状调调查查与与评评价价 3 13 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 3 1 1 1 1 调调查查范范围围 内内容容 调调查查方方法法 1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 xx 镇整个镇域 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农业生态系统现状 3 调查方法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本乡镇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的基础资料 分析本 乡镇的土地承载能力 动植物资源 植被状况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 3 3 1 1 2 2 环环境境现现状状分分析析 3 1 2 1 生态承载力分析 1 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模型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William 和他的学生 Wackernagel 于 90 年代初期提出的用于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 它是基于土地面积的一系列量化指 标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概念是 维持一个地区 国家内 人类生存所需资源的和吸纳人类排放废弃物所需的具有生态生产性的土地面积 它由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两部分组成 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 国家和全球自然资 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 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 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 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 可以在地区 国家和 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如下 EF N ef N aai N ci pi 式中 i 消费商品的和投入的类型 pi 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ci 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6 aai 人均 i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 N 人口数 ef 人均生态足迹 EF 总的生态足迹 在生态足迹的核算中 生物生产面积主要考虑化石燃料土地 可耕地 林地 建 筑用地和水域五种类型 2 xx 镇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对 xx 镇 2006 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 生物资源消费 xx 镇的生物资源消费状况见表 3 1 表表 3 13 1 xxxx 镇生态足迹计算中的生物资源账户镇生态足迹计算中的生物资源账户 消费项目 全球平均产量 kg ha 生物量 t 总的足迹 ha 人均足迹 ha 人 生产面积 类型 小麦 274484483078 710 06821 耕地 玉米 274471902620 2620 05805 耕地 豆类 1856233125 5380 00278 耕地 薯类 27441701619 8980 01373 耕地 油料 185622811228 980 02723 耕地 棉花 1408243172 5850 00382 耕地 蔬菜 180004266023700 05251 耕地 农 产 品 产 量 瓜类 180004080226 6660 00502 耕地 梨 3500690197 1420 00436 林地 苹果 35003300942 8570 02089 林地 桃 350013303800 00842 林地 山楂 35005014 28570 00031 林地 葡萄 35005515 71420 00034 林地 水 果 产 量 樱桃 350012234 85710 00077 林地 猪肉 74210028378 380 628772 草地 牛肉 33100030303 030 671416 草地 禽蛋 4004600115000 254802 草地 动 物 产 品 水产品 291003448 2760 076403 水域 能源消费 xx 镇能源消费状况详见表 3 2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7 表表 3 23 2 xxxx 镇生态足迹计算中的能源账户镇生态足迹计算中的能源账户 项目 全球平均 能源足迹 GJ ha 折算系数 GJ t 消费量 t 人均消费量 GJ 人 人均生态 足迹 ha 人 生物生产 面积类型 煤炭 5520 934167527 770060 141274 化石燃料土地 液化气 9317 981250 009960 000107 化石燃料土地 汽油 9343 12412481 192440 012822 化石燃料土地 柴油 9342 70522792 156390 023187 化石燃料土地 电力 KW h 100011 84033000 8657080 000866 建筑用地 将电折合成标煤 1 万千瓦时 1 23 吨标煤 供给与需求 xx 镇的供给与需求情况见表 3 3 和表 3 4 表表 3 33 3 xxxx 镇生态足迹供给情况镇生态足迹供给情况 土地类型总面积 ha 人 产出因子均衡面积 ha 人 耕地 0 0522011 660 242632 林地 0 0418320 910 041874 草地 0 0001990 190 0000189 水域 0 0029251 000 000585 建筑 0 0047861 490 019967 人均生态承载力 0 305077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 0 036609 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0 268468 表表 3 43 4 xxxx 镇生态足迹需求情况镇生态足迹需求情况 土地类型总面积 ha 人 均衡因子均衡面积 ha 人 耕地 0 231352 80 64778 林地 0 035091 10 038599 草地 1 554990 50 777495 水域 0 0764030 20 015281 化石能源 0 177391 10 195129 建筑 0 0008662 80 002425 人均生态足迹 1 676708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8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xx 镇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1 6767084ha 人 本地环 境承载能力为 0 268468ha 人 人均生态赤字为 1 40824 ha 人 这一数字远高于我国 的生态赤字 0 4 ha 人 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 力 这主要是因为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利用造成的 由此可见 当前 xx 镇的发展是通过 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能力的不足 当前的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应当减少生态足迹需求 首先 采用高新技术 提 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产产量 其次 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 第三 改变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3 1 2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 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 于环境的破坏和生物资源的索取日益加剧 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 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 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 经调查发现 xx 镇的自然 植被主要有刺槐 柳树 白杨 酸枣 白茅 芦苇 蒲公英 半夏 生地 车前子 艾蒿 枸杞子 地丁 栽培植被主要有苹果 葡萄 山楂 桑树 柿子 桃 杏 樱 桃 花椒 小麦 大豆 玉米 地瓜 谷子 花生 蔬菜 瓜类等 xx 镇地形复杂 山林较多 适于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野生兽类有黄鼠狼 野兔 刺猬 野鼠 野狸子 狐狸 野猫 老鼠等 鸟类有麻雀 喜鹊 燕子 大雁 乌鸦 野鸭 布谷鸟 啄木鸟 麻雀 山大雀 猫头鹰等 其它野生动物有青蛙 癞蛤蟆 壁虎 蝎子 蚰蜒等 3 1 2 3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1 种植业 xx 镇 2006 年末耕地总面积为 2356 公顷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4330 公顷 果园面 积为 350 公顷 具体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见图 3 1 和表 3 5 水果种植面积见图 3 2 和表 3 6 表表 3 53 5 xxxx 镇农作物播种面积状况镇农作物播种面积状况 面 积 h a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19 31 2 24 4 27 1 9 2 小麦 瓜类 玉米 薯类 蔬菜 豆类 花生 棉花 表表 3 63 6 xxxx 镇水果种植面积状况镇水果种植面积状况 面 积 h a 6 0 7 5 图图 3 13 1 城头镇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图城头镇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图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20 54 17 21 5 3 苹果 梨园 桃园 樱桃 葡萄园 2 化肥 农药及农膜使用状况 为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减轻农业污染 xx 镇发展无公害农业 在耕种过程中 严格控制农用化肥施用量 据 2006 年统计 xx 镇化肥 农药和农膜的使用情况见表 3 7 表表 3 73 7 xxxx 镇农药 化肥 农膜使用现状镇农药 化肥 农膜使用现状 农用化 肥施用量 t 农田塑料薄膜使用量 t 135 地膜覆盖面积 ha 740 农药使用量 t 1 由上表可知 2006 年 xx 镇各种化肥施用总量为 3800 吨 实物量 农用化肥施用 强度为 360 公斤 公顷 折纯 超过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试行 规定的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300 公斤 公顷 折纯 的标准值 3 农作物秸秆 禽畜粪便 xx 镇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 农业产生的秸秆绝大部分进行了机械粉碎还田 部 分用作燃料 另外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秸秆过腹还田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2006 年 图图 3 23 2 城头镇水果种植面积比例图城头镇水果种植面积比例图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21 生产秸秆数量为 2 万吨 机械还田占 63 作为能源燃烧量占 2 过腹还田占 20 沤制还田占 15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 全镇没有出现秸秆直接焚烧现象 xx 镇建有 3 处养殖小区 分别为回民养殖小区 万恒生态养殖基地 娄山良种养 殖小区 养殖场禽畜粪便主要用来生产沼气 4 农村新能源利用情况 2006 年 xx 镇农村用电量为 3300 万千瓦时 液化气使用率基本达到 45 目前 镇区未实行集中供热的居民区 居民冬季取暖仍燃用煤炭 3 23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 3 2 2 1 1 水水环环境境质质量量评评价价 3 2 1 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评价模式为 Pi Ci Cio 式中 Pi为单因子指数 无量纲 Ci为污染物浓度实测值 mg L Cio为环境质量标准 mg L 当 DO 的实测浓度大于等于标准浓度值时 DO 的标准指数 饱和浓度 实测浓度 饱和浓度 标准浓度 当 DO 的实测浓度小于标准浓度值时 DO 的标准指数 10 9 实测浓度 标准浓度 当 pH 的实测值小于等于 7 0 时 pH 的标准指数 7 0 实测值 7 0 标准中 pH 的下限 当 pH 的实测值大于 7 0 时 pH 的标准指数 实测值 7 0 标准中 pH 的上限 7 0 本次监测选取城河 响水河断面例行监测点 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 类标准为依据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 3 8 表表 3 83 8 xxxx 镇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镇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 mg L pH 值除外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22 pH6 77 16 90 30 05 溶解氧 97 50 250 38 COD812 200 40 6 氨氮 0 130 12 1 00 130 12 高锰酸盐指数 0 891 17 60 150 2 氟化物 0 0800 025 1 00 080 025 挥发酚 0 00030 0006 0 0050 060 12 石油类 0 0020 005 0 050 040 02 硫化物 0 0120 014 0 20 060 07 铜 0 0430 028 1 00 0430 028 锌 0 00210 0012 1 00 00210 0012 砷 0 0010 007 0 050 020 14 镉未检出未检出 0 005 六价铬 0 0050 008 0 050 10 16 铅 0 0020 001 0 050 040 02 氰化物 0 0040 005 0 20 020 025 评价结果表明 城河 响水河监测点的各项指标均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的 类标准 3 2 1 2 地下饮用水质量评价 本次规划于 2006 年 7 月 20 日对 xx 镇六处水井进行了监测 其监测结果见表 3 9 xxx 镇环境规划 xxx 学校 23 表表 3 93 9 地下饮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地下饮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 mg L 点位 项目 1 井 西城头村 2 井 涝泉村 3 井 房庄村 4 井 时村 5 井 大宫村 6 井 长巷村 标准值 pH7 17 07 37 17 27 0 6 5 8 5 总硬度 125 5176136 5123 4232 2226 2 450 硫酸盐 1267914610612791 250 氯化物 109 31351561237964 250 氨氮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 0 2 亚硝酸盐氮 0 0020 0020 0020 0010 0020 001 0 02 硝酸盐氮 5 287 635 863 346 529 86 20 氰化物 0 00070 0010 00090 0010 00080 001 0 05 氟化物 0 3270 3240 2180 2170 2480 224 1 0 挥发酚 0 00060 00100 00050 00100 00100 0010 0 002 六价铬 0 0010 0020 0020 0010 0020 0010 05 高锰酸盐指数 0 4340 3200 2570 2460 2970 2943 0 砷 0 0120 0140 0200 0140 0050 0080 05 细菌个数 个 mL 121513121012100 总大肠菌群 个 L 3122323 铜 0 0100 0040 0130 0110 0650 0251 0 铅 0 00060 00120 00070 00200 00100 00500 05 镉 0 00100 00030 00070 00050 00060 00040 01 锌 0 1320 1540 0850 2150 0680 0351 0 由此可见以上各监测时间内水源地的各个项目的监测结果均达到 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 GB5749 85 xx 镇的饮用水质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