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doc_第1页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doc_第2页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doc_第3页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doc_第4页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富平县水土保持简明区划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县,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1.自然条件富平县行政区划图富平县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以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南段的成份为主,北西向断裂次之,受新华系干扰复合,地表大部为疏松沉积物枣黄土覆盖。县北依乔山,乔山余脉伸入境内,山形自西向东起伏绵延;南临渭河平原,以百米上以陡壁高于渭河平原,突现出黄土高原形态;中部为400700米广阔的黄土原区,原面较完整,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起伏不平,受石川河、赵氏河、顺阳河、温泉河的切割形成原间洼地和川原相间地形。海拔处于376439米之间。1.1 气候富平县位于渭南地区西北部,处于渭河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河沟川塬相间,起伏不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旱明显,光热水资源基本同季,降水量不足且年际间变率大,有效降水日数少。1.1.1 气温 富平县夏季高温,冬季稍冷,四季干旱,冷、湿、暖分明。平均温度13.1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年日照2472小时,年无霜期225天光热资源丰富。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1.1.2 降水富平县年均降雨量533.3毫米,季节空间分布不均,7、8、9三月达282毫米,占总量的5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冬季仅15.8毫米空间由北向南递减, 北南差122.7毫米。1.1.3气象灾害全县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连阴雨、霜冻、干热风、暴雨,是限制该县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主要气象因素,以多年出现的气象天数统计:干旱占78%,连阴雨占13%,大风占6%,干热风占2%,冰雹占0.6%,暴雨占0.3%,霜冻占0.2%。1.2 水资源1.2.1 水系富平县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一级支流石川河是唯一的过境河流,仅夏、秋两季有短暂洪水过境,石川河的三条支流温泉河、赵氏河、顺阳河也都是洪水季 节有水。 1.2.1水资源全县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开采超量,客水可供量有限。地表水主要是北部地区自产迳流,多年平均2359.7万立米,可利用量1006万立米。 自产径流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瘠。地下水广泛分布在川原地区,以石川河阶地最好,山区沿山区最少,多年平均水量9259.05万立米,利用率139%,形成超采。客水可供量每年约7500万立米,利用率100%。1.3 植被全县大地植被分为农作物和林草植被,呈现农作物植被为主,林草次之的状况。农作物植被四季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多年平均在90平方公里左右,以小麦、玉米、油料、蔬菜、薯类为主。林草植被较稳定,年内变化小,年际变化大。全县林草面积较小,其中有林地2711.17公顷,牧草地14132.41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沟壑区。有林地中,用 材以刺槐、侧柏为主,经济林以苹果、柿子、花椒为主,灌木以橡树、荆条、酸枣等为主。牧草主要是白羊草、莎草、黄蒿等。林草资源是我县林牧业发展的基础,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巨大的作用。1.4 土壤1.4.1 土壤类型全县土壤类型有淤土,土、黄土性土、褐土、红土、沼泽土、潮土、盐土、草甸土等9个土类。土壤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褐土、红土、黄土性土、淤土、土、 潮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全县土壤以淤土、土、黄土性土、褐土、红土为主,占总土地面积98%以上,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1.4.2土地资源根据县土地局土地详细查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12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239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6.7%;园地819.58公顷,占土地的总面积0.66;林地271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2%;牧草地1413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4%;城镇及村庄、工矿用地15172.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2%;交通用地2864.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水域2118.01公顷,占土地面积 1. 7%; 未利用地4047.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2.社会经济条件近年来,富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城镇化,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2011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84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7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157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66元,同比增长20。目前,县城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8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8万人增长到12万,全县城镇化水平由18提高至26.1。按照国家级示范镇和关中百镇建设标准,先后投入16亿元,加大庄里镇和淡村、美原、流曲等重点镇建设改造力度,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以来,全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亿多元,累计改建县乡公路265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514公里,在渭南市率先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十一五”以来,累计争取中省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18.5亿元,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26个,到位资金62亿元,引进上亿元项目28个。初步建成了庄里工业园、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美原老庙花炮产业集中区及宫里石刻文化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大型项目落户园区,形成了以新型建材、煤化工、冶金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格局。累计淘汰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产能109万吨,工业结构趋于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县柿子、苹果、设施瓜菜总面积分别达到11万亩、25万亩和12.7万亩,奶牛、奶山羊分别存栏1.8万头和31.8万只。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十佳县和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富平柿饼和流曲琼锅糖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短道启动、快速推进,带动全县瓜菜业快速发展。创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户,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9家。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2005年以来平均增长达18.07。3.水土流失3.1 水土流失现状富平县处于黄土台塬沟壑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必然性。沟谷深切,陡坡多,植被覆盖度小,每遇暴雨易产生径流,且汇流快,水势猛,洪水冲刷和挟沙能力强,若遇沟谷崩塌、泻溜、滑坡等重力侵蚀堆积物,极易形成破坏性很强的高含沙水流。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近年来也呈增长趋势。主要是开垦荒坡、砍伐林木、过度放牧,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增多,开矿、建厂、修路、挖砂、采石等,损毁水土保持设施、破坏地貌植被,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以及封育保护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水保法颁布实施后,水土保持行政执法的加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3.2水土流失类型根据富平县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以及破坏和搬运地面土石物质的营力,可将县内的水土流失划分为水蚀、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等。(1)水蚀:富平县以水蚀为主,水蚀的主要类型有雨滴溅蚀、面蚀和沟蚀;(2)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有崩塌、泻流、滑坡等几种类型。富平地处渭北高原沟深坡陡,黄土内聚力小,且有垂直节理,沟坡易产生侵蚀。(3)泥石流:富平县北依北山,是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光山秃岭,坡陡沟深,加上近些年来毁山开矿,泥石流频频发生。3.3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富平县总土地面积1233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面积974.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数十年来,流失区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曾先后多次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从五十年代开始,初步治理水土流失496km2,治理程度51%,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1)治理进度与治理任务的矛盾。水保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由于其投资大,收益周期长,回报小,愈来愈不被农民重视,这些年,水保综合治理也只能靠水保主管部门依靠国家争取来的水保重点建设项目来完成,甚至出现了给农户自己修田造地,还要付劳务费的现象。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经常出现任务难完成,措施不达标、治理重返率高的现象,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发挥受到影响。 (2)治理与破坏的矛盾。开发建设项目的陆续上马,厂矿、企业规模的扩大,城乡道路的建设改造、蜂拥而起的楼市开发等等,由于缺少必要的水保方案,没有很好的执行“三同时”制度,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造成了大规模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毁坏了治理成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大了水土流失防治任务。(3)城市建设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与建设生态城市的矛盾。城镇化是我国今后一个阶段农村发展的重点,城市水土保持已作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面积的扩展、基建项目的增加、道路的开挖整修,旧城的改造和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等城市建设项目都将造成极其明显和剧烈的人为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防治,必然对城市市容市貌和城市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4.水土保持区划4.1 区划原则(1)相似性原则。水土保持区划侧重水土保持功能和经济发展方向相似,分区应做到区内差异性最小,区间则差异性最大;(2)主导因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抓住主导因子,进行区划;(3)综合性原则。即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4)各区的地域必须连片;(5)水土保持区划应尽量保证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区划界限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界线为主,但当区划界线与行政区划线接近时,可以采用行政区界线,以利于统计区划数字,应用区划成果。4.2 区划依据水土保持区划的依据,是由它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此次区划主要依据下列内容。(1)根据土壤侵蚀类型(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和主要气候特征为指标;(2)以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等)和地面组成物质(如黄士、红土、裸岩、沙漠、戈壁等)为指标;(3)以降水特性和植被类型为指标;(4)以土壤侵蚀的地域差异性和土地利用方向为指标;(5)尽量利用分水线、等雨线、等高线、天然植被分界线划区,适当照顾行政区界和流域界线。 4.3 区域的划分根据上述原则、依据和指标,把富平县分为4个分区(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北山丘陵沟壑区、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川道区。北山丘陵沟壑区: “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