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1页
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2页
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3页
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4页
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化猪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作者在对乐山、新津、邛崃市县几个规模化猪场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基础上,研制了针对性很强的灭活疫苗和生物制剂,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防制措施,经临床应用证明可以很好控制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病菌引起的1周龄内初生仔猪以黄色下痢和1周龄内仔猪白色下痢为特征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两种大肠杆菌的简称。该病的流行十分广泛,规模化猪场几乎都有该病流行,同喘气病、繁殖障碍症一道被认为是严重影响规模化养猪业发展三大疾病群。对于该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至今对其所采取的预防和预防和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大肠杆菌血清型种类太多,而不同血清型缺乏有效交叉保护;(2)抗生素的使用和添加极为不规范,造成了耐药菌株的存在和流行;(3)饲养管理水平差。作者在对乐山、新津、邛崃等几个规模化猪场进行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基础上,研制了针对性很强的灭活疫苗和生物制剂,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综合防制措施,经临床头用证明可以很好控制仔猪黄白痢的发生。现收集整理材料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肉汤等参照文献1制备。1.1.2 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多价和单价标准血清由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室提供。1.1.3 实验动物 未吃初乳的初生健康仔猪购自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所试验猪场。1.2 方法1.2.1 样品采集。以未经抗生素治疗的病猪肠及肠内容物或用灭菌棉拭子从病猪直肠采取的粪便为病料。1.2.2细菌分离培养。将采集的病料分别用划线法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7培养2448h。观察记录菌落特征,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特性,并进行纯培养。1.2.3生理生化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细菌培养物分别做糖发醇和蛋白质分解等生理生化鉴定其生理生化特征。1.2.4动物试验。将分离18h肉汤纯培养物0.5mL灌服感染未吃初乳健康初生仔猪,观察其致病性。1.2.5血清型鉴定。参照文献2对以上试验确诊为大肠杆菌且具有致病性的菌株18h纯培养物进行血清型鉴定。1.2.6细菌灭活疫苗的制备。以适当比例混合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含O8,K88)和分离的致病性菌株培养物,参照文献制备细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1.2.7生态口服液的制备。以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牛乳培养照文献4制备生态口服液。2 实验结果2.1 细菌检验 划线接种病料在普通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乳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成中等大小粉红色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肠杆菌。2.2 生理生化试验 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粉红色落者有其纯培养物均能发酵乳糖、葡萄糖产酸产气,吲哚、M.R.试验阳性,V.试验阴性,不利用枸橼酸盐,不产生H2,不分解尿素。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确认分离菌为大肠杆菌。2.3 动物试验 对乐山(15株)、新建(21株)、邛崃(9株)等地分离经菌学检验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45株大肠杆菌进行动物试验,结果有37个菌株复制出病例,认为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乐山13株、新津6株、邛崃8珠。2.4 血清型鉴定 对3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见表:猪 场 血 清 型乐山 OR、O141、O149新津 O2、O、O115、O138、O141邛崃 OR、O1412.5 灭活疫苗和生态制剂 严格按兽用生物制品有关规定进行检验,符合规定者用于试验。2.6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各猪场均使用本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和标准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母猪产前4周接种4Ml,两周后接种4mL;仔猪出生后即灌服态制剂510mL/次,连续35次,于10日龄接种灭活疫苗2Ml。该措施在乐山、新津、邛崃等地规模化猪场实施后立即产生了良好效果,全部试验猪场基本杜绝了黄白痢的发生并且仔猪断奶重平均提高了0.65kg。经药敏试验选取敏感抗生素对发病仔猪进行药物治疗。3 讨论3.1 试验共分离了3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O因子血清分型表明其分属6个不同的血清型,三个试验场均分布了O8、O141两型菌株,说明该两个血清型是引起仔猪黄白痢主要菌株之一。由于不同猪场或同一猪场株间存在明显血清型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是造成疫苗免疫苗免疫接种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治工作应针对各猪场实际情况提出特定综合防治措施。3.2大肠杆菌属猪肠道内正常存在的细菌,各种能引起猪抗力降低的诱导因素均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发病猪要用药物治疗往往因为大肠杆菌的变异和耐药性菌株使得效果甚差,药物治疗还会提高猪场生产成本,同时实践还表明患过该病的仔猪断奶重低于正常仔猪,因此对于该病防治的重点是消除不良诱因,以提高仔猪抵抗力,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重点注意抓好母猪和产房环境卫生、气候骤变、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疫工作。3.3 对于发病严重的猪场采用本场流行疾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研制自家疫苗,较好克服了因血清型差异而导致的交叉疫保护缺乏,用于种猪和仔猪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黄白痢发生。种猪的免疫接使得初生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抵御黄痢的发生,仔猪接种则有利于防止白痢的发生。作者认为对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工作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工作,应定期进行监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