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二小节。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掌握“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5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2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资料链接】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然后令人惋惜的是才39岁的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弥留之际,他对姐姐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第一课时 一、出示段落,导入新课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2、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教师总结: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题,对课题进行质疑。)3、预习反馈重点强调悲愤欲绝的绝。4、整体感知能不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看文章一步一步写了什么?(板书:不得不离开祖国、师生送别赠送泥土、日夜思念忘我创作、弥留之际请求送回)文章四段,如果每一段只用一个词概括,你们选哪个词语?(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如果在这几个词语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词语,进行恰当的形容,分别用什么词语好?(满怀悲愤、不得不)请利用上述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5、合作探究探究一: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肖邦离开祖国的原因。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侵略者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瓜分、欺凌、深渊)。 肖邦愿意离开祖国吗?(不愿意)从哪里看出来?“满怀悲愤、不得不”。“不得不”的作用(双重否定,在这强调肖邦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也体现了肖邦是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探究二: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要点:肖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都舍不得肖邦离开,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肖邦自己也舍不得离开。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祖国的泥土。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交流: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师生设计语言。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师:生是波兰人,死是波兰鬼。)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师:我永远记得你们!)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师:我也会想念你们的。)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师:我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比较埃斯内尔两次对肖邦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文章补白的训练: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时心里想了什么?生:祖国,我会回来的!你等着我!生: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生: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生: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生: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写,才使文章如此感人的?(细节描写)找出几处细节描写,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并说一说这些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指导学生背诵。三、当堂训练学生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温故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绝:断掉;尽,没有了;极,最;气息停止,死亡。悲愤欲绝()滔滔不绝()辞:告别;请除解除自己职务;解雇;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与世长辞()辞职()际:边;相互之间;时候。弥留之际()无边无际()2、肖邦弥留之际还想着国家,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在临终前还不忘祖国,并写下了一首诗,这位诗人是 ( ) ,请写出他的诗歌:_二、课堂助学1、导入: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老师和同学们的嘱托呢?2、合作探究:探究三: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探究四: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理解:弥留之际。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体会“紧紧握着、喃喃地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读第6自然段。比较句子:(1)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理解与世长辞,“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这些词突出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2)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才”表现出作者对肖邦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对欧洲列强的强烈谴责。)(3)总结比较句子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1、找出不同之处2、理解原文中重点词的意思3、体会词语对于表现内容和中心的作用。3、总结课文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时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三、当堂训练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你走到哪里,( )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你远在他乡,( )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 )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 )波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