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与《后汉书》_第1页
范晔与《后汉书》_第2页
范晔与《后汉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晔与后汉书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他是世家大族的庶子,少年时代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也深深体味了世态炎凉。在刘宋政权中,他虽担任过很多官职,但一直受到权贵们的打击排挤。他一生愤世嫉俗,具有突出的异端性格。他曾写作和香方序,影射攻击当朝权贵,因此受到权贵嫉恨。48岁时,他牵连进刘义康谋反案,被朝廷处死。他还著有汉书缵、百官阶次等书,班已不存。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帝后纪10卷,列传80卷,记载了王莽末年到汉献帝逊位其间200余年的史事。 范晔著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后汉书附狱中与诸甥侄书)的宗旨。书中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载王符潜夫论5篇,仲长统昌言3篇,都是探讨东汉为政得失的名作。他又于传末写了一篇长约600字的总论,对王符等人的言论作出评判,由他们的得失之议,引向更高层次的历史变化之论。范晔论史往往能抓住历史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论史的人大都对光武帝建国后不任用功臣表示不满,范晔则在中兴二十八将论中指出这正是刘秀的深谋远虑。他说光武帝对功臣崇以爵禄,而将吏事委之吏职,既避免了像西汉初年那样的分裂动乱、诛杀功臣之弊,又为一般士人广开入仕之途,满足了封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至公均被”之举。此论深合秦汉政治实际,颇具史家识见。其它如宦官列传的序、论,言东汉“衅起宦夫”的原因和“阉尹倾国”的过程,党锢列传序,言两汉风俗之变,都合情入理,切中时弊。 后汉书对统治阶级的丑恶行为及封建政治的黑暗有所揭露和批判。在逸民传中,他借汉阴老农之口,指责汉桓帝“劳人自纵,逸游无度”。在张纲传中借张纲之口言“豺狼当路,安问狐狸”,一语勾勒出当时政治的黑暗。书中还往往将统治阶级的暴虐与农民的受苦受难联系起来记述,对农民阶级的痛苦遭遇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同情。 范晔非常重视节义。他对东汉士子在同外戚、宦官腐朽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作了大力颂扬,也对全节守志,不入流俗的高士表示赞赏。他通过陈蕃的事迹说明:“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险阨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絜情志,违埃雾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后汉书陈蕃传论)对于那些隐者,则写他们“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后汉书逸民传序)李固、陈蕃等党人与逸民相比,或以入世为义,或以遁世为义,他们节义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死亡的威胁和诱惑下,屹然无所动摇,始终表现出对邪恶与权势倔强高亢的风范,在节义的精神上,他们却是一致的。范晔热情讴歌他们抗节不屈的精神,对于当时只知保全禄位的世族来说,是个不小的讽刺。对于中华民族高尚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范晔有无神论思想。他反对当时盛行的佛教,曾想著无鬼论来反驳佛教转世说。临死之前,他还向政敌宣称: “天下决无佛鬼。”在后汉书西域传论中,他批评佛教教义“好大不经,奇谲无已”,指出智者不应相信精灵起灭,因报相寻的说教。对于天人感应,图谶符命等神学迷信,他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当时流行着光武时的中兴28将就是天上的28星宿的说法。范晔指出: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8将只是能顺时立功的志能之士而已。他慨叹东汉帝王迷信图谶,把学术引上了歧途:“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词谨免,贾逵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矣哉”。 (后汉书贾逵传论)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烦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通过他的妙手剪裁,后汉书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这方面的成就。 为再现东汉历史面貌,范晔在著述体例上下了一番功夫。 他特立皇后纪以反映东汉时期皇统屡绝,权归女主的政治状况。他在书中新立了一些类传,从不同角度反映东汉的政治、学术、文化和社会风气。宦者与党锢两传记宦官与党人两股势力的对立与消长。文苑传记词章之士。 独行传记特立卓行之人。逸民传记隐居不仕的高士。 方术传记科学技术和谶纬神学。列女传记才行优秀的妇女。这些类传的增设,不仅使东汉200年间的历史得到比较完整的反映,也进一步扩大了纪传体史书记述史事的范围。 后汉书的文字优美流畅、热情奔放,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书中的论赞是范晔用力最多之处,一般都具有精湛思想理论、深刻历史见解与高超文学技巧相结合的特点。范晔自己对此也很自负,他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他特别欣赏自己在史论之后所加的赞语:“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狱中与诸甥侄书)细阅全书,可知他这些话大体是不错的。 在范晔之前,曾有数人写过记述东汉历史的著作。范晔后汉书因为有诸多优点,所以它行世以后,其他各书就相继亡佚了。范晔本打算写一部由纪、志、传三部分组成的百卷后汉书,以踵续班固的汉书。可惜志的部分还未来得及撰写,他就遭到了杀身之祸。南朝梁人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时,取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范书。因此,现在通行的后汉书是范晔所撰纪、传及司马彪所撰志的集合品。 司马彪字绍统,是西晋宗室,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他专精学习,博览群书,不事交游。公元306年死去,时年60余。所著续汉书,纪志传凡80篇。其书是以谯周所删削的后汉史为蓝本,又补入安帝、顺帝以下之缺而成,在诸家后汉史中是较好的一部。现在除志被并入范著后汉书外,其余部分大都亡佚。续汉书的八志有律历志、礼仪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其中郡国志记录东汉以来地理情况,百官志记录东汉官制,它们对地理历史和官制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