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菏泽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略探音乐专业学生 郝小萌 指导教师 李美丽摘要: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对音乐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操作性强;过程的设计应新颖独特,能够体现教材的特点和教师的创意;教学手段的设计简洁有效、符合学生情趣;教学方法的设计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教学媒体的设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总之,音乐教学设计要成为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并通过教学设计落实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当以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习兴趣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class teaching design of 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 Haoxiaomeng Tutor Li Meili Abstract:In the whole society to advocate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oda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s aesthetic education important carrier, is still far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music teaching philosophy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design of music teaching,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 must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The design of music teaching from the point of whole, teaching goal design must be clear, strong operability; process design is novel and unique,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design is simple,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to reflect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 musical culture; teaching media the design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short, music teaching design should become implementation course standard puts forward the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and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of process and method.So, when in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various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lively music, students love music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expressive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improve the musical a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rich emotion experience, edify sentiment.Key word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design ;Study interest 引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也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生很大一部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这种结果使得音乐课程的价值完全丧失了,审美教育无从谈起。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肃地、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随时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因此,如何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都应思索的问题。一、 如何有效实施音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孩子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应以孩子们的学习为中心;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遵循“四让”课堂教学思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这一互动关系呈直线单向状态,课堂教学波澜不惊,即使有波澜,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样的状态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课堂不能呈现其涌动的生命活力。而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主动性的发展应该在不断的培养中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怎样才算有效实施音乐教学内容呢?(1) 要做到有效的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而这种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常见的有效教学互动有“双向型”、“多向型”、“网状型”等。音乐课尤其需要孩子们大胆自信的表演,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情境,营造欢快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之间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例如在教授小袋鼠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小袋鼠活泼可爱的形象,让学生学会用跳跃的音色表现歌曲。有一个环节可以设计学生戴着袋鼠头饰表演唱。教师自己也可以参与到表演当中,扮演了“袋鼠妈妈”,问学生:“妈妈今天辛苦了,有哪些小袋鼠愿意去摘果子给妈妈吃?”学生们争着参与表演,教师将小袋鼠头饰发给部分同学,并告诉其他没有拿到头饰的同学:“他们去帮妈妈摘果子去了,你们还小,还不能离开妈妈的袋子,那我们就在家里唱着歌曲等着他们回来吧!”整个课堂非常地温馨甜蜜。 (二)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 美国教育学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引思、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提问是一门学问,浮于表面、无关痛痒的、为了问而问的无效提问不能为教学带来“精彩”,更不能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令身处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得不反思。“问”的技巧、“问”的策略已成为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恰当的、有效的提问,一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前后的知识与当堂的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二是起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作用。通过回答问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时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点拨、纠正。三是有利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所以,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对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提一些知识回忆、能形成联系之类的记忆性问题: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提一些综合应用、分析理解、总结评价之类的认知性问题。 例如,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好动、好奇、喜欢新鲜的小朋友,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课堂提问要力求问得灵活新颖,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或发问的方式,就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每学一首新歌,都有初听范唱感受歌曲这一环节,听后不免要提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喜欢吗?等等,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及歌曲内容的不同,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例如学习歌曲那达慕之歌,初听旋律后,可以这样设问:“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对旋律的感受,课堂则会是另一番景象可见真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歌曲内容的实际,变换个角度提问,老问题也会变得妙趣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机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二、如何设计教学容量(一)如何把握教学容量“教学容量”是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实施质量教育所涉及的素质元的总量。“素质元”是指构成人的素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教学容量越大,教学设计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就越多。教学容量过小、过大都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任何优势和弱势都是相辅相成的,物极必反,信息量过大,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学生有效信息量的吸收。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通常是以“课”的形式出现的,它需要借助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就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推敲和研究了。对一节课好坏的评价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好教学容量,要是确保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教学容量,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对学生活动充分放开,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就很难得到真正展开;要是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减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教学容量最大并不是大到无边无际,也不能任由教师随心所欲。确定极限的唯一根据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容量最大要以学生能否接受为前提。如果容量过于大了,面面俱到,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面面不到,学生接受不了;如果容量过于小了,学生就不能吃饱。以往教学仅仅强调知识素质提高或者以发展知识为主线,少量涉及能力素质,这样的教学不是素质教学,它也不能达到教学的饱满容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于如何设计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应把握在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前提下,教学容量设计得越大越好。也就是说,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又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能培养智能素质,又能发展非智力因素,即多种素质发展集一节课教学之中。(二)教学容量最大的实现途径课堂教学容量如何实施的矛盾困惑,实际上是新旧教学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的表现。教师应该摒弃课堂教学容量越多越好,就是强制灌输教学模式的错误思想。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教学思想,对学生多一点信任,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知识点和问题看,这样课堂上就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容量最大实现的途径:一是设计要追求素质元广度、深度和素质发展水平定位“三个适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实现“大容量”夯实基础。素质元的广度是一节课中所能涉猎的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以及专业性素质的量。广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严格把握住“量”的多少。深度是指一素质元,教师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的程度,要体现教学大纲、教材习题所反映的程度。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是指课堂容量,要根据全班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确定。定位适中是指教学容量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于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教师应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因重视优等生而忽略差生,也不因迁就差生而拖垮优等生。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原则。当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关键环节。三是设计时,应恰当运用教学技术手段。这些教学技术手段引入教学系统后对教学活动会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仅增加了课堂传播信息的窗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益。但是这些教学技术手段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运用的越多越好。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有效时间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技术手段,才会发挥其巨大的教学效果。三、如何设计中小学音乐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将直接反映出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根据新课标的课改理念而做出“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教学效果最佳”的安排。”(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学设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就是看设计能否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主动学习就是促使学生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享受,把参与学习当成最高追求。主动能产生激情,能开动人的各部感官积极参与。无论是注意、记忆、观察,还是想象、思维、创造;无论是情感、自信还是意志、勤奋,都能因主动而高速运转、协调匹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切入点进行:一是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意创造力”的培养。古人云: “学贵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成果。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诱导、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不妨多问几个“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你为什么这样想?”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有什么好主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接纳不同观点。总之,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敢提问、会提问、爱提问的习惯。二是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研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它既为学生提供了各抒己见、切磋问题的平台,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合作探究”的宗旨,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三是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动手能力是开发学生心智、发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心灵手巧”一词中,在“心灵” 与“手巧”之间存在着心理学意义的必然规律,二者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存在互为因果和前提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动手能力”,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单纯的动手,而是包括其它器官活动在内的所有实践和参与。比如,声乐内容的“动手能力”,即指让学生参与歌唱、表达音乐的活动;歌曲创编内容的“动手能力”,即指运用讲授的基本知识,进行“声势”活动的内容等(所谓声势,就是为学生设计的人体打击乐器“演奏”)。人体打击乐器是由捻指、拍手、拍腿、踏脚构成的多声部节奏动作,这种人体打击乐器的演奏,既有动感又有音响感,易于从多声部角度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节奏与强弱关系,使学生轻松地获得身体节奏感、内心节奏感,有效地促进身体肌肉系统与大脑神经系统的和谐与平衡发展,逐渐拥有协调、灵敏的节奏操作能力。(二) 如何加强音乐教学的学生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传递活动”。学生是主体,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课时安排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学生最多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完善自己,并创造自己。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改革后的课堂呈现较多活动,但多流于形式,导致了活动形式化、绝对化、浅层化。因此,设计音乐课堂学生活动的时间,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课堂中,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最多,而不是教师教的多。二是在每个学生活动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的时间最多。三是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设计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最多。例如,小学教材第三册第五课是由学唱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和欣赏木琴独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两大内容组成,以“美丽的大草原,勇敢的小骑兵”这一情境主线贯穿教材的两个内容。在分段欣赏环节中可以采用创造实践法,设计多种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兴趣入手主动参与,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在学生初听之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看到小骑兵从远处走来,听到马蹄声由小变大。”在有了这种直观感受以后再引导学生自己表现:“那小朋友们你能模仿出马蹄声吗?怎样才能表现小骑兵是从远处跑来的呢?”此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用跺脚表示,有的用人声表示,还有用手拍击桌椅发出声音表示的,甚至有用跑步的动作来表示的,每一种方式教师都应给予指导和肯定,如此一来不但课堂活跃、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思维,学会了如何表现渐强的音乐效果。(三)音乐教学减少讲授时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竭力主张“学贵自得”,他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彻底”;现代教学论则以学生为中心,主张教师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音乐教学的课堂点拨有位教育家说过:“建议音乐老师不要讲得太清楚”。 教师如果讲得太清楚,势必削弱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大脑无法经常性地获得一定强度的刺激时,思维能力就会减退。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教师的点拨而非全由讲解包办代替。有效的点拨,有利于学生将“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识建立联系,能让学生开启新的视角。例如,在学唱了歌曲大海啊,故乡后课堂小结时可对学生说:“课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这就把课堂内容延伸拓展,并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此外,教师在进行点拨的时候,要善于使用启发性、刺激性的语言,尽可能通过简捷的信号刺激,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例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了升华。当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2、音乐教学的情境设计“音乐课的情境创设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教师作为音乐课中的导演角色,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常见的“情境”类型有“愉悦情境”、 “直观情境”、“合作情境”、“创造情境” 、“探究情境” 、“实践情境”等。教学过程设计要在多种教学“情境”上下功夫。不同“情境”有不同作用,为完成某个任务,为达到某个目的,必须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切不可一味追求课堂的“平静” 、“肃静”,更不能设计压抑课堂教学气氛、限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案。例如,在欣赏圣桑的狮王进行曲时,可以让学生合作创设林中场景,分别扮演林中角色,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表现狮王的威武与狮王出现在森林中时小动物的惊慌逃窜。 在设计音乐教学的情境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子音乐形象就学兔子跳,听到乌龟音乐形象就低头做乌龟爬,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教粉刷匠时,先让学生模仿粉刷匠刷墙的动作,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只有感受最深的才能抒发来自心灵的美,感受音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做。进入中学以后,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对知识的渴求大大加强。例如,在欣赏松花江上,要求能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在导入本课时,请学生聆听二胡与乐队演奏的江河水片段,观看音乐、舞蹈作品悲怆片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就能准确的体验出该作品表现的音乐悲剧美。四、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一)音乐教学设计应遵循实际原则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那么演员和主角应该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则处于导演的位置上。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学生从未知到知的矛盾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属于内因,是认识的基础,教师的作用属于外因,是认识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使教学能取得预期的良好的效果。 因此,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试想,如果学生连什么叫节奏都不知道,怎么让他们去创编节奏;如果学生音高概念很差,怎么让他们进行旋律的创编呢?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他们对音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才能更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设计。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词汇非常少,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让他们听听并说说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教师要孩子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到了二年级后,对于同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直接提问:“请你们听听并说说乐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样的目的定位接近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域,因此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二)音乐教学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都很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就曾经说过:“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也就是说要注意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受到人文素质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 音乐教学设计也不例外,并不是学生任意编两句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以音乐知识中的节奏为例,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音乐教师在上课时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是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感受节奏,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要具有一定的道理。其次,在理解节奏意义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些节奏问答或者节奏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模仿中用节奏来和教师对话,进行表情达意,更加体会节奏的乐趣。又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唱谱、识谱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来教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进行节奏感的培养,除了用声势动作培养节奏感外,还可以通过基本的形体动作训练,更有利于学生们节奏感的培养。因此,在学唱一首新歌时,可以让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的形象美,又保持了对学习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通常是以“课”的形式出现的,它需要借助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就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推敲和研究了。对一节课好坏的评价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落了多少。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觉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好教学容量,要是确保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教学容量,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对学生活动充分放开,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就很难得到真正展开;要是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减少。(三)音乐教学设计应遵循“教学有法无定法”原则 音乐教学设计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的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音乐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音乐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个过程,也可称之为创造过程。”音乐教学设计的质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教学有法无定法”这一原则。其设计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学生心理需求,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气象知识在事业单位招聘中的重点与模拟题
- 2025年安徽省(安管人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B证上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股票投资分析与交易技巧预测试题集
- 2025年物流工程师面试题及解答指南
- 2025年农村金融服务与管理人才招聘面试题集与解析
- 桥梁基础知识课件
- 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环境艺术设计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模块十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课件)-中职高考《机械制图》一轮复习(高教版第5版)
- DB13-T 6050-2025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红火蚂蚁咬伤急救
- 再回首二部合唱简谱金巍
- 广西南宁市三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的真题卷(附答案)
- 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与安全评估刘连珂
- 道路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知识培训
- AI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 证券行业智能化投资组合管理方案
- 地理与劳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