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组歌(节选) 浪之歌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组歌(节选) 浪之歌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组歌(节选) 浪之歌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组歌(节选) 浪之歌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歌(节选)浪之歌教学设计府谷县新民初级中学 刘嘉旎一、教材依据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单元导学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建议是“加强朗读,注意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组歌中的两篇。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这博大的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二、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由 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因此我决定运用“想象画面、感受意蕴”为主要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以大胸怀导引学生透视爱情、化解爱情、超越爱情,从个人之爱到祖国之爱再到与大自然和谐之爱,力求使点拨如风过林梢。三、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2.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五、教学准备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朗读音频。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画(出示海浪图)指名说出画面内容:海浪在人们生活中是平常的,但在黎巴嫩诗人的笔下,却是有灵气、有个性的,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他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为什么呢?(二)作者简介: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三)听读,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体会朗读的语音、音调、语气。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自由朗读。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四)初步探究1、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2、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3、诗中还描写了哪些形象,试找出来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1)海浪与海岸:情人关系。(2)海浪与美人鱼、有情人、礁石、落水者、美女丽人:人世间的守护者。4、进一步探究这些形象间的关系。海浪与海岸:相亲相爱却又相分相离;合为一体却不能过分炽热;爱恋情人却又不能博爱众生;万物沉睡而“我”彻夜不寐。5、如何理解这种关系?(联系纪伯伦的生平资料加以分析)海浪象征着作者自己;海岸象征着作者的祖国;爱情象征着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空气象征着使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因素。(五)整体感知1、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诗中的前四节,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而且,这个女性化的形象在诗中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诗的末尾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海浪对爱情的态度,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爱。2、“海浪”是谁的化身?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海浪”是诗人的化身,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海浪的形象与作者的形象融为一体,表现出作者愿像海浪一样,为爱而生活,做世间的守护者。更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海浪对爱情的态度也是诗人对祖国深厚爱情的反映。(六)小结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七)作业布置绩优学案第十课关于浪之歌的内容。七、教学反思课堂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即时评价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具有较强的个性特色。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在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内心。对学生理念的灌输,能力的培养起到润物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