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习题课)时间: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式解决物理问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3科学方法:(1)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二、重难点分析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及其重要推论式并加以应用是重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四、教具幻灯片,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生:速度公式:vt=v0+at, 位移公式:s=v0t+at2/2不含时间的推论式:vt2-v02=2as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式。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下面的几个推论式:(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2-s1=s3-s2=s=aT2或 sn+k-sn=kaT2(2)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v=v- AB=sAB/t=(vA+vB)/2式中sAB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vA、vB分别为这段时间初、末时刻的瞬时速度.(3)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中间位移处的速度:(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有如下特征从运动开始计时起,在连续相等的各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3:5:(2n-1)(n=1、2、3)从运动开始计时起,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s:s:sN=12:22:32:N2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的等大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以上结论可视情况留给同学们自己证明(二)例题选讲(规律应用)【例题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首先将火车视为质点,由题意画出草图:从题目已知条件分析,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求解有一定困难大家能否用其它方法求解?(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解法一:用基本公式、平均速度质点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为:则第6s末的速度:v6=4(m/s)求出加速度:a=(0-v6)/t= -4(m/s2)求初速度:0=v0+at,v0=at=47=28(m/s)解法二:逆向思维,用推论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8m/s,加速度大小为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由推论:s1s7=172=149则7s内的位移:s7=49s1=492=98(m)v0=28(m/s)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仍看作初速为0的逆过程,用另一推论:sss=135791113s=2(m)则总位移:s=2(1+3+5+7+9+11+13)=98(m)求v0同解法二解法四:图像法作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质点第7s内的位移大小为阴影部分小三角形面积: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v6v0=17,v0=28(m/s)总位移为大三角形面积:小结:1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若采用逆向思维去反面推敲,则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解答;2熟悉推论并能灵活应用它们,即能开拓解题的思路,又能简化解题过程;3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4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望大家用心体会【例题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点拨:直接分析难以得出答案,能否借助图像来分析?(学生讨论发言,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图像)解答:作出三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甲、乙、丙三辆汽车的路程相同,即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由图像分析直接得出答案B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例题3】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巡回指导适当点拨学生分析与解答:解法一:函数求解出发后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甲=vt=10t 两车相遇: 解出相遇时间为:t=20s两车相距:s=10t-0.5t2求函数极值:当t=10s时,s有最大值,smax=50m分析、归纳:s的变化当v乙v甲时,s增大当v乙v甲时,s减小当v乙=v甲时,s最大 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解法二:结论法求smax当v乙=v甲时,s最大,有:at=10,t=10/1=10(s)smax=s甲-s乙=10t-0.5t2=50(m)解法三:图像法分别作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像当甲、乙两车相遇时,有s甲=s乙,由图像可看出:当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乙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时,有:t=20s,即两车相遇的时间当v乙=v甲时,s最大由图像可看出:smax即为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六、小结1物理方法?2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解题思路)3特殊解题技巧?学生小结:1物理方法:模型方法,等效方法2解题思路:(1)由题意建立物理模型;(2)画出草图,建立物理图景;(3)分析质点运动性质;(4)由已知条件选定规律列方程;(5)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6)检验讨论结果;(7)想想别的解题方法3特殊解题技巧:逆向思维;用推论;图像法根据学生小结情况简评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3.75m/sB12.5m/sC12m/sD11.75m/s2物体由A到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v2的关系为 A A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v1v2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4某物体沿x轴运动,它的x坐标与时刻t的函数关系为:x=(4t+2t2)m,则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0,4m/s2B4m/s,2m/s2C4m/s,0D4m/s,4m/s25如图1-2-10表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则 A在t1时刻,乙物在前,甲物在后B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乙物的加速度大于甲物的加速度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二、非选择题6一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4s内的位移是_7汽车A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市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5年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合同样本)
-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附属设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急诊护理基础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方案
- 生态农业工厂厂长聘请与农业现代化合同
- 企业员工劳动合同变更及培训补贴协议
- 新能源储能项目投资计划书
- 城市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智慧网联算力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术诚信讲座》课件
-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
- 手机行业售后管理制度
- 肇庆端州正西社区评估报告
- 朝天椒栽培技术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首次执行衔接问题-行政
- 斯蒂芬金英语介绍
- 秋天的雨 省赛获奖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GB/T 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