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2. 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康德B.席勒C.斯宾塞D.黑格尔3. 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4.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5. 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 )。A.非理性的迷狂状态B.神秘的天启现象C.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D.纯粹的无意识状态6.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8. 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A.意象的触发B.意象的发展C.意象的鲜明D.意象的形成9. 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A.“由下而上”的方法B.“由上而下”的方法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D.实证主义方法10.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11. 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12.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A.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B.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C.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D.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14. 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A.物质材料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15. 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A.康德B.席勒C.马克思D.培根16. 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17. 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8.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A.闲暇时间B.自由意识C.物质条件D.艺术趣味19. 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20. “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现实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21. 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 )。A.虚拟性B.感性C.想象性D.真实性22.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23. 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24. 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物质产品B.精神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25. 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26. 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27. 艺术接受的主体性不是表现在( )。A.接受者需要重建作品的艺术意象B.接受者需要创造新的艺术意象C.接受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期待视野”D.接受者需要填补作品结构中的空白28.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29. 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0. 由红色而感受到温暖,这种心理现象是( )。A.联想B.通感C.移情D.想象31.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32. 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B.逻辑C.日常自我D.自由33. 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34.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与( )观念相关。A.生殖崇拜B.图腾崇拜C.动物崇拜D.人的巫术35. 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36. 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37.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38. 美感开始于( )。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39. 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 )。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40.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大希庇阿斯篇C.判断力批判D.美感41.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A.没有起点,但有终点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D.有起点,也有终点42. 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 )。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43. 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A.艺术境界B.艺术形式C.艺术情感D.艺术意象44.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D.脱离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谈美45. 想象得之在瞬间(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46. 在美学史上,把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美学家是( )。A.朗吉诺斯B.毕尔兹利C.康德D.黑格尔47. 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48. 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内容49. 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A.孔子B.韩愈C.柳宗元D.陆机50. 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A.喜剧B.悲剧C.优美D.崇高51. 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52. 优美对象的特点是( )。A.内容压倒形式B.形式压倒内容C.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D.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53. 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 )。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54. 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55. 美学之所以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是因为( )。A.它受到世界观的深刻制约B.它涉及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C.它与伦理学在内在精神上相通D.它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56. 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57. 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D.自然物58. 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一种( )。A.低级的美学观B.感官美学C.心与物的交流D.官能刺激59. 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 )。A.奥古斯丁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D.海德格尔60.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学派B.伊壁鸠鲁派C.英国经验派D.精神分析学派二、名词解释。1.生命的机械化2. 柏拉图的美育观3. 悲剧性4. 集体无意识说5. 悲剧6. 崇高7. 丑8. 荒诞9. 审美个性10. 审美趣味11. 审美主体12. 无我之境13. 喜剧14. 意境15. 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6. 优美三、简答题。 1. 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2. 简述美育的特点。 3. 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4.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5. 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6. 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7. 为什么说优美与崇高同属审美范畴?8. 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9. 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10. 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 11. 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12. 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四、论述题。 1. 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2. 结合自己的审美欣赏体会论述直觉的特征。 3.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4. 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5. 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6. 试以杜甫春望为例,分析艺术品的鉴赏过程。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 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8.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ADABCDBABDCDDD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DBABCCCCCBBDAB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BDAABBACBBBCDCD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CBBDCADBADBCCBC二、名词解释。1.生命的机械化(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2. 柏拉图的美育观(1)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2)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也会导致欣赏者摹仿,淫秽内容会把人教坏。(3)艺术作品应摹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4)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3. 悲剧性(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4. 集体无意识说(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5. 悲剧西方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特征是美遭受毁灭,令人产生痛心之感,但同时又有令人振奋和鼓舞的力量。鲁讯曾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6. 崇高西方经典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称之为壮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的审美形态。是人的理性战胜情感后对复杂事物的肯定认识。具体表现为:(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7. 丑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特征是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唐矛盾的不和谐状态,如果丑的外表下是伟大的善,就变成了崇高。具体表现为:(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8. 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9. 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10.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11. 审美主体审美活动中展开活动的一方。审美活动的主体只能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或人的所有状态都是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只有在审美活动的展开中存在,一旦审美活动结束,人又回归为人,不再是审美主体。即审美主体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动态性精神存在。12. 无我之境(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13. 喜剧西方的经典审美形态之一。喜剧是以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丑的事物的轻度否定。喜剧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幽默、滑稽、讽刺、诙谐、揶揄、荒诞、趣剧、闹剧等,否定程度也不尽相同。14. 意境(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汇聚畴。(2)意境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体交融 、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3)意境是一种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15. 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16. 优美传统而普遍认识的审美形态。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它唤起人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完整实现的状态,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量在审美活动中达到高度吻合一致的状态。三、简答题。 1. 简述喜剧性的效果。(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2. 简述美育的特点。(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3. 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审美经验中。(3)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4. 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5. 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6. 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7. 为什么说优美与崇高同属审美范畴?(1)从心理反应方面看,虽然所引起的反应不同,但两者都能给人以审美的愉快。(2)从对象的形态看,崇高的对象与优美的对象都可看成是美的,都能让人心旷神怡。(3)从人们的审美需要看,人们既需要优美的对象,也同样需要崇高的对象。(4)从创作的角度看,优美的作用品与崇高的作品都能让人赏心悦目。(5)从艺术的效果看,优美的作品与崇高的作品都能寓教于乐,达到美的效果。(6)从美的反面看,优美本身排除了丑崇高本身也未包含丑。8. 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9. 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1)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2)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3)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4)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5)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10. 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1)艺术的接受,在本质上是欣赏者对艺术意象的重建过程。(2)这种重建是以艺术家心目中的意象为基础的,但实际上是以艺术品为中介来接受的。(3)作品的符号形式向接受者提供了藉以获得意思的潜在可能性。(4)欣赏者应调动自身的主体性与作品产生共鸣,才能重建意象。 11. 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2)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会使美学研究的内容无比丰富。既要研究审美客体,又要研究审美主体,还要研究二者的关系以及研究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品、工艺品以及大量存在的包含了人类审美创造的物质劳动的产品。 12. 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四、论述题。 1. 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答题要点:(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4)举例说明(略)2. 结合自己的审美欣赏体会论述直觉的特征。答题要点:(1)直觉是通过实践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2)直觉的特征: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透明性。(3)结合自己的欣赏来谈。可以以一个作品贯穿始终,也可一种特征举一实例。(4)结合实例,发挥恰当、生动、明确。 3.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答题要点:(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4. 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答题要点:(1)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2)审美人生观的三个方面:人生的意识。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人生的价值。(3)美和艺术的第二相“创造相”。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得以显明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处于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能真正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定力量。(4)在美的问题上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