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侵权行为法概述第一节导论名称问题:侵权法,侵权行为法,侵权责任法立法现状:2009年12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立法展望:民法典指日可待焦点转移: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和民法总则?侵权行为法与债法的关系:从属论与独立论1.从属论侵权行为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种,与合同、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同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行为法是债法的一部分。2.独立论侵权行为法应当与债法相对分离而成为民法的一个独立法律,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侵权行为法应该独立成编。小结: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在债法编的下面,可分设债法总则、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三分编。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总则、分则和附则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五章产品责任,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十一章物件损害责任,第十二章附则。侵权责任法共12章,92个条文,它可分为三大部分:总则、分则和附则。总则由第一章到第三章构成,包括一般规定、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以及免责事由。分则由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构成,主要规定的关于特殊侵权的具体类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责任主体的特别规定,二是关于一些具体的特殊侵权。附则由第十二章构成,仅一个条文,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生效的时间。第二节侵权行为的概念一、侵权行为的语源小结:“侵权”二字应理解为“侵犯权益”:“侵”点明了行为的“不法性”;“权”指明了行为的客体为“权益”。二、侵权行为的客体:侵权行为的客体,是指何种权利或法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得到侵权行为法的救济。通过理论分析、法条分析和案例分析这三个视角来讨论之:(一)理论分析:第一,“权”应理解为“权益”,包括权利和法益。第二,侵权行为法只救济一部分民事权利。侵权行为的客体:(二)法条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条文分析:1.民事权益的分类:第一,人身权(9个):第二,财产权(9个)。2.“民事权益”立法方式:我国兼采概括式和列举式。(1)列举式:明确列举侵权责任法所保护民事权益的清单;(2)概括式:概括规定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民事权益。313侵权行为的客体(三)案例分析案例一:韩寒起诉方舟子侵害其名誉权v2012年1月29日,韩寒通过其出版人路金波对外表示,将在上海起诉方舟子侵犯其名誉权,并索赔10万元人民币。韩寒同时对外表示,已经整理了1997年至2000年间的手稿、书信等资料,并将对这些资料进行公证和真实性司法鉴定,以证明其被质疑系代笔作品均为自己独立创作。案例二:车祸引发“亲吻权”索赔案四川某市一陶女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嘴唇裂伤,经法医鉴定为十级伤残。经交管部门认定,肇事司机吴某负全部责任。陶女士认为自己因嘴唇裂伤无法感受丈夫的亲吻,也无法满足女儿向自已“索吻”,于是向法院提出除了身体权、健康权、财产权外,自己的“亲吻权”也受到了侵害,请求法院一并判决吴某赔偿损失。思考分析:1.法院是否应该支持陶女士“亲吻权”的诉求?2.如果法院支持陶女士的主张,是否会造成权利的泛滥?3.如果法院不支持陶女士的主张,是否可以有其他救济手段来支持陶女士起诉的初衷呢?案例三:遗体丢失引发“悼念权”索赔案湛江市金先生因病逝世,其遗体存于该市的殡仪馆中,但在原定的遗体告别仪式那天,却怎么也找不到其遗体,致使遗体告别仪式一再推迟。外边是等待参加告别仪式的亲朋好友,里面却是家属在装载尸体的冰柜中一个个进行查找,但最终遗体还是未找到,家属只好对着金先生遗像举行了告别仪式。事后,得知是殡仪馆工作人员错误地将金先生的遗体作为无名尸体火化了。因此金先生的家属以其“悼念权”受到损害,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追究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案例四:编造虚伪事实妨害演出公司债权实现案。某城市演出公司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型演唱会,邀请毛阿敏等著名歌星到场演唱。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演出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会议,发布这一新闻。第二天,各媒体发布演出消息,同时开始售票。仅仅几天,就售出了一万多张票,销售形势非常乐观。就在这时,某晚报在娱乐版头条用半个版的篇幅,大字标题刊发毛阿敏不来了一文,内容是毛阿敏由于重感冒,正在日本治疗,不能到本市演出,喜欢毛阿敏的歌迷们大概要大失所望了。虚假消息发布的第二天,演出公司就收到退票张。演出公司与毛阿敏联系,确认是虚假新闻,毛阿敏还专门发来传真,向歌迷承诺一定会来演出,但是演唱会的票还是无法销售出去。最后无奈,演出公司只好送票保证演出,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演出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该晚报社承担侵权责任。3、 侵权行为的定义:1.字面的定义:内涵描述法,采“种差法”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2.复杂的定义:同上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违反法定义务,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虽然无过错,但由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法通则第106条的第2款、第3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外延列举法广义的侵权行为,包括加害人自己的侵权行为(此为狭义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他人的加害行为以及物件造成损害的情形)。罗马法:私犯和准私犯法国法:“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外延列举法最完美体现的条文: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第2027条(非契约责任的发生根据)(1)任何人应对因过犯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而不论他为自己设定的责任如何。【自己责任】(2)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形,一个人应对因其从事的活动或所占有的物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物的责任】(3)如果某人根据法律应对第三人负责,他应对该第三人因过犯或依法律规定发生的责任负责。【替代责任】何谓“非契约责任”?民事责任的二分4、 侵权行为的分类(一)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混合标准,但更多的偏向归责原则区分说(二)积极侵权行为与消极侵权行为:行为的方式是作为还是不作为(三)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实施侵权行为主体的数量(四)普通过错行为、共同过错行为、与有过错行为和受害人过错行为:过错的形式(五)自己加害行为和准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承担的主体(六)违反注意义务的侵权行为与违反保护义务的侵权行为:违反的义务种类5、 侵权行为与其他行为的关系比较项目侵权行为犯罪行为法律依据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社会危害性程度一般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害的客体私权私权、公权或社会公共利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过失行为或一般的较大故意侵权较大社会功能主要是补偿惩罚和预防比较项目侵权行为违约行为违反的义务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侵害的对象绝对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相对权(债权)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例外)行为主体(加害人)是不特定的(加害人)是特定的责任性质事先不可约定可事先预定第3节 侵权行为法概述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调整有关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以及其他法益的行为而产生的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可以看到:第一,侵权行为的客体是民事权益,即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和法益。第二,因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即为侵权责任,这亦是我们将“侵权行为法”又称为“侵权责任法”的原因,其实视角不同:A、侵权人;B、受害人2、 侵权行为法的特征。第一,私法:民法中债法的一部分。第二,强制法:与合同法相比较(意思自治)。第三,救济法: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第四,责任法:民事权利保护法3、 侵权行为法的法源:如何寻法侵权行为法的法源,即在实践中遇到侵权行为法的案件时,从何处可以找到用于解决该案的法律规范。我国侵权行为法的法源包括形式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与实质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前者又称狭义的侵权行为法,后者又称为广义的侵权行为法。形式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是指以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编或以侵权行为法命名的单行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一单行法。实质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除了包括形式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法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法律、司法解释中调整侵权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比如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环境侵权及其赔偿的规定。4、 侵权行为法的功能(1) 补偿功能(首要功能)。补偿是指在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并致他人损害以后,行为人应向他人负赔偿责任,以填补受害人所受的损失。(二)预防功能。预防是指侵权法通过规定不法行为人应负的民事责任,有效地教育不法行为人,引导人们正确行为,预防各种损害的发生。(三)惩罚功能惩罚。是指对加害者的行为造成的损害,不仅仅要求补偿,而且进一步要求对之进行处罚。(四)创设功能。创设是指,许多民事权利都是由于先受到了侵权行为法的保护,而后才被有关法律正式承认为一种民事权利。5、 侵权行为法与损害分担机制(1) 侵权损害的分担机制(1)加害人自己责任,即加害人对因自己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以一般侵权为基础。(2)替代责任,即民事主体对与自己由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民事主体造成他人损害。(3)物的责任,民事主体对自己物件致人损害所承担的民事责任。(4)与受害人或第三人分担责任,即受害人或第三人有过错时与加害人一同分担损害(2) 侵权行为法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全体社会在其谋生能力丧失、中断或者需要特别开支时,对其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的救济制度,一般包括社会救济、社会补助和社会福利等。可以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会对侵权行为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绝不能替代侵权行为法,而应该看作是侵权行为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新西兰在1973年颁布了一个事故补偿法(最近一次在2007年修正)。此法规定因车祸、医疗、劳灾等意外事故受生命、身体的损害者,无论是否出于他人的过失,都可请求补偿,并禁止就此死亡或身体伤害依侵权行为规定请求损害赔偿。(3) 侵权行为法与保险制度。强制责任保险和商业保险也是分担损害的重要方式,它们对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以有效的解决侵权赔偿问题,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者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促进了无过失责任的建立,特别是在产品责任这块。第二,个人责任(或说自己责任)的没落。第三,侵权行为法功能的转变。小结:保险制度的出现是对侵权行为法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对其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绝不是全面否定侵权行为法的功能。第2章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法的逻辑起点:一个人为何要承担责任?损害赔偿法中的最基本原理:谁受益,谁受损。罗马法谚:casum sentit dominus所有权人承担意外。v美国著名法学者霍姆斯指出:“我们法律的一般原则是,意外事件的损害,应停留在它发生的地方。”“良好的政策应让损失停留在其所发生之处,除非有特别干预的理由存在。”v小结:侵权责任的承担必须以可归责性为基础,此即为归责事由,在我国,多称为“归责原则”。第1节 归责原则概述1、 归责原则的概念。归责(imputation),是确认和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而归责原则(criterion of liability),则是指根据何种标准来确认和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事由等重要内容。2、 归责原则的演进1. 远古:私力救济:同态复仇。2.古代:结果责任原则:即有损害就有责任的客观归责原则。3.近代: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才可能承担责任的主观归责原则。(矫正正义、自己责任、个人主义)4.现代: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管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责任的原则。(分配正义、分摊损失、社会本位)3、 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一)理论学说:.一元说:单一的过错归责原则。.二元说: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多元说:对此,分歧很大,无统一观点。()过错责任、危险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二)二元归责原则的合理性:第一,在逻辑上具有周延性和完整性。第二,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第三,符合当代侵权行为法的世界发展潮流。第四,过错推定、危险责任和公平责任不宜确定为归责原则。第2节 过错责任原则1、 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一)过错与过失。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虽然过错故意+过失,但有时过失过错,此仍“举轻以明重”的立法方法(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过错责任(fault liability)原则,是指过错是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如果加害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过失或故意),就当然不承担责任。(“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使人负损害赔偿的,不是因为有损害,而是因为有过错,其道理就如化学上如下之原则一样浅显明白:使蜡烛燃烧的,不是光,而是氧气”。德国法学家耶林)(三)法条依据:1.过去: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现在: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 过错责任原则之适用1.适用范围:一般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基本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2.适用方法:谁主张谁举证。受害者对加害者的过错进行举证,而加害人无需证明自己没有过错。3.混合过错:影响责任承担。第三人的过错和受害人的过错,对于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案例分析:2001年3月11日,付某等三人冒然进入某城市供水渠道上的隧洞内捕鱼,结果导致付某等三人均溺水而亡,而作为该渠道的管理人水渠管理处在事发当天的供水调度和渠道管理按正常的操作流程作业。付某的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水渠管理处承担侵权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提问:本案中被告是否应承担责任?3、 过错推定制度1.含义:过错推定,是指法律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如果加害人不证明或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认定其有过错从而根据侵权责任的其他要件来判定加害人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2.法条依据: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2款“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特别注意:与过错归责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过错推定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多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过错推定的例子:医疗纠纷和物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8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侵权责任法第85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3. 特性:表见性、权宜性和假设性4.地位:为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非独立归责原则第3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1、 概念。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人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过去: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现在:侵权责任法第7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含义:第一,行为人没有过错的,法律规定应承担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二,行为人有过错的,法律规定应承担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民法通则的上条规定有点“举重明轻”意味。2、 无过错责任产生的原因“理论转型”:从自由主义-自己责任-过错责任,到社会主义-社会团结-无过错责任的转变。为何有此种转变呢?有以下理论:“大钱袋”政策:即将损失分配给那些有能力承担的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风险说”:把企业家说成是将风险引入社会和自愿承担风险的人。“公平说”:把企业家说成是使别人蒙受损失的活动或物品的受益者。“遏制说”:把企业家说成是有义务防止事故发生的人。3、 无过错责任的适用。第一,适用范围:法律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由法官或当事人随意扩大适用,一般适用于特殊侵权。第二,适用方法:不考虑加害人过错,但考虑受害人过错。根本不考虑加害人的过错,受害人无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亦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另外,我们所说的无过错或不考虑过错,是指不考虑加害人的过错,而绝不意味着不考虑受害人的过错。第三,免责条件: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和第三人过错。在出现某些法定免责事由时,当事人也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第四,责任限制:可设定一定限制。第77条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案例分析:高度危险责任:高压电第73条案例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口子村十五岁的少年任志亮,在途经丰镇市供电局安装在村里的变压器下时,无意中用手碰到了50KW变压器台下面用于支撑变压器的铁支架,立刻被高压电击中,后经医院抢救治疗,任志亮被自双臂肘下截肢。案例二:王某先修建了二层楼房,后当地电力部门在其楼房上空安全距离架设高压电线,时隔不久,王某在未经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二层楼房上增建了二层,楼房高度变为四层,楼顶基本与高压电线平行。某日,王某在其楼顶晒衣服时,不慎触摸高压电线致残。提问:如果任志亮和王某都向法院起诉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其诉求是否应得到支持,为什么?所谓的“严格责任”和“危险责任”:一、严格责任。严格责任(strict liability),本为是英美侵权法中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比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而应负责的一种一般责任标准更加严格的一种责任标准。从比较的角度来看,英美侵权法中的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大致相当于大陆法系的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再加上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二、危险责任。危险责任(dangerous liability),是指因危险活动事故而产生的民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此时赔偿义务人对该事故的发生是否有过错再所不问。因此,危险责任其实只无过错责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第4节 公平责任原则1、 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学说1.肯定说:王利明主张,此说主要根据的是民法通则第132条,现行的侵权责任法第24条亦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构成要件:(一)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二)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三)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四)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五)适当补偿。2. 否定说:张新宝主张。其否定理由如下:第一,缺乏法律依据。第6条 过错责任原则;第7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24条公平责任原则?第二,没有具体对象。参看第24条前后的条文,责任承担。第三,认识论上的考察。第四,达不到“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五,混淆了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的界限。认定责任和分担损失是案件处理的两个阶段。第六,公平的内容暧昧,可能因法官恣意而损害法的稳定性。2、 公平原则在我国侵权行为法中的体现。张新宝否定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存在公平责任原则,但同意公平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可适用,因为公平原则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民通和民通意见,以下情形,可适用公平原则:民通第109条: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民通意见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的酌情处理。(对比:侵权责任法第88条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失的,如果险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为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则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替代责任?)案例一:原告吴为和被告刘波系同学,某日在校,利用午休时间与其他数名同学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原告做守门员,被告射门,足球经过原告的手挡之后,打在原告左眼,造成伤害。医院诊断为:左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经左视网膜复位术,网膜复位,黄斑区前膜增殖,鉴定为十级伤残。原告以刘波为被告起诉,请求人身损害赔偿。提问:原告吴为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请求是否应得到支持,为什么?案例分析:公平原则VS.自甘风险。一种观点认为要赔偿,即依据公平责任原则,由双方分担损失。因为在足球运动中,风险是难免的,一旦事故发生,很难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双方都根本没有过错,但完全由行为人或受害人承担全部损失,则对另一方都有失公平,因为若完全由行为人承担,但他本质上却并无过错,若完全由受害人承担,则不利于分担风险,因此应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双方分担损害最为公平。另一种认为不用赔偿,理由是运动是有风险的。体育运动是强烈的竞技运动,有激烈的身体接触,是有风险的。自冒风险免责。有的国家的法律规定,不仅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而且观看体育运动的人,都需要承担风险,造成损害不承担侵权责任。案例二:南京彭宇案。案例:彭宇,于2006年11月20日乘坐83路公车在南京水西门广场站下车。据彭宇描述,当天早晨他从公交车上下来,看到一位老太太跌倒在地,上前去扶她,并和当时在场并主动过来帮扶的另一位中年男子陈二春一起将这位老人送到医院。彭宇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人好事。对此,老人徐寿兰却有截然相反的说法。当时,在医院被检查出胫骨骨折的老人徐寿当场指认自己是被彭宇撞倒的。因为被摔成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需花费数万元医药费,老人徐寿兰及家人要求彭宇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2007年9月3日,鼓楼区法院一审判决彭宇赔偿徐寿兰4.5万元。2007年9月,彭宇找媒体,希望获得帮助。节目播出后数小时之后,即成为各大网站论坛的热议话题,“彭宇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年11月,在江苏省委书记的关怀下,双方实现了和解。彭宇案分析:法院判决理由:“本案中,发生事故时,老太太在乘车过程中无法预见将与彭宇相撞;同时,彭宇在下车过程中因为视野受到限制,无法准确判断车后门左右的情况,故对此次事故,彭宇和老太太均不具有过错。”“本案应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本院酌定被告补偿原告损失的40%较为适宜。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45876元;1870元的诉讼费由老太太承担1170元,彭宇承担700元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济南出现翻版“彭宇案” 判“彭宇”无责2006年12月丁某是平阴县某镇农民,2006年11月的一天,丁某骑自行车沿220国道行驶,当行至一十字路口时,遇王某骑摩托车从后面驶来。丁某摔倒受伤,其摔伤是其自己造成的还是王某造成的,两人事后说法不一。总之,王某将他送医院治疗,丁某后来以王某将他挂伤为由将王某告上法庭。但王某在答辩中称自己是助人为乐,根本没有撞人的事实发生。日前,平阴县法院以丁某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各说各有理,事实究竟怎样?还得靠证据说话。法院审理认为,丁某在公路上摔伤的事实清楚,丁某主张自己的摔伤是被王某的摩托车挂倒形成交通事故所致,但丁某向法庭所提供的证据只是他当时提供给交警部门,交警部门据此作出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的依据。既然交警部门依据这些证据已作出不能认定交通事故事实的通知,现丁某在未提供新证据的情况下再依据这些证据要求法院认定交通事故成立,证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据此法院驳回了丁某的诉讼请求。厦门亦出现“彭宇案”:老人摔倒7个月后死亡,现场唯一小学生遭索赔。海峡导报2010年2月21日讯:同安区八旬老汉摔倒七个月后逝世。事发当时,只有一位小学生在场。死者家属称系小学生撞倒老人,应赔偿。小学生父母则称是老人自己摔倒,小学生经过时去搀扶。法官判决原被告责任各半。厦大黄健雄老师点评:法院裁判所依据的主要事实真伪不明,是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遭遇的情形。而民事诉讼一旦提起,法院是不能拒绝裁判的。这就必然涉及在此种情形下,法官应当如何裁判的问题,也就是民事诉讼理论中所提到的证明责任分配或分担的问题。如果法官对案件事实无法确认的话,一种法律上的技术处理方法就是根据证明责任来作出裁判。焦点:1.证据保全问题2.公平归责原则问题3.综合社会救济体制问题4.好撒马利亚人立法问题就司法如何保护助人为乐的行为,张新宝提出了三条意见:v接受救援者状告施救人侵权,应当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1)被告(施救人)有过失;(2)自己有损失;(3)被告实施了侵害行为;(4)侵害行为与其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方能赢得诉讼获得赔偿。如果接受救援者(原告)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要件中有一个不能举证证明,将承担败诉的后果。v在某些案件中,一方确实碰倒了另一方,侵害行为很清楚,但是加害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不易证明。对于这样的案件,法院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判决由双方当事人适当分担损害后果。v在原告无法证明被告(施救人)实施了侵害行为的情况下,法院不能援引民法通则第132条作出由被告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责任的判决,也不得强迫被告接受调解。如果做出这样的判决,则是错误适用法律,同时也不利于弘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好撒马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好撒马利亚人法在美国和加拿大,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士施以帮助。v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好撒马利亚人法要求公民有义务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如联络有关部门),除非这样做会伤害到自身。德国有法例规定“无视提供协助的责任”是违法的,在必要情况下,公民有义务提供急救,如果善意救助造成损害,则提供救助者可以免责。在德国,必须有紧急救助知识,才能获取驾驶执照。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国外做法:刑民共举v1994年法国刑法典第2236条:“任何人能立即采取行动阻止侵犯他人人身之重罪或轻罪发生,这样做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并无危险,而故意放弃采取此种行动的,处5年监禁并科50万法郎罚金。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前款同样之刑罚”。v民事责任:适用无因管理制度v魁北克民法典第1471条:“如一人前来帮助他人,或因非自利的动机为他人利益无偿处置财产,该人被免除对此等处置可能引起的损害的所有责任,但该损害归因于其故意或重过失的,不在此限”。欧洲侵权法原则的规定:第4:103条保护他人免受损害的义务积极作为保护他人免受损害的义务存在于下列情况:1法律有规定,2或者行为人导致或控制危险情况,3或者当事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4或者一方面危害的严重性,另一方面避免损害的容易性均指向这一义务时。例子:。有关系之人:夫妻之间有救助义务,一个眼见自己不会游泳的妻子在游泳池里淹死的丈夫要承担杀人罪的责任;医生与病人;登山导游与旅游者;监护人与被监护人.陌生人之间。关于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1.法律上是否应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的人救助义务?(可规定-不作为侵权问题-限制作为义务的范围)2.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人性标准?(在不危及自身安全情况下-不应过于拔高)3.救助不当造成被救助人伤害的后果如何承担?(豁免权-注意义务-但故意或重大过失不免责)4.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造成自身伤害的如何承担?(多种途径综合:受益人、危险制造人、国家赔偿、基金)5.与相关制度的关系:(综合解决:无因管理)6.民法与刑法的配合协调问题。(可设“见死不救罪”-人性标准适中即可)第3章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1节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1、 概念承担一般侵权责任的各种作为必要条件的因素。而一般侵权责任,是指因一般侵权行为而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自己加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害适用过错责任的责任。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的案件,在责任构成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不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2、 有关的理论学说: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法国:三要件说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德国:四要件说三要件说+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二种学说的区别在于“行为的违法性之有无”,而这种差别其实来自于对”过错“的不同观点。争议:“违法性”是否应是构成要件之一?两种学说根本分歧在于:对过错的性质认识的差别。法国坚持客观过错说,而德国坚持主观过错说,前者将过错与行为结合起来考察,后者将过错与行为分开来考察:(1)客观过错说认为过错违反法定义务、侵害受害人的权利或者未达到合理的行为标准的行为。(2)主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主观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而与行为无关。这样,“客观过错说”其实就包含了“行为的违法性”这一要件,故而它不再单独将之作为一个“独立要件”。小结:我国考察内心状态与外部行为。耶林在1867年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中使用了客观的违法性(行为的违法性)和主观的违法性(过错)。3、 我国立法所采取的理论:四要件说。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第七项中指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2)行为人行为违法;(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由此可见,我国最高审判机关采取的是四要件说。因此,我们应采取四要件说,即认为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应为四个,即加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对这四个要件,有的人又称为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第2节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1、 概念与性质 (一)概念。加害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性质1.从行为主体看,加害行为是指侵权行为人或者被监护人、雇员等实施的行为,它分为两种:(1)行为人自已实施的加害行为;(2)对其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实施的行为(监护人、雇主和国家)。2.从行为本质来看,具有不法性(违法性)。加害行为的违法性应指对广义法律的违反,既包括法律、法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还包括对善良风俗的违反。不法性(违法性),包括形式的违法和实质的违法,前者指违反强制或禁止性的法律法规,后者是指违背善良风俗或公共秩序。注意,某些特殊侵权行为不以不法性为要件并不能否定一般侵权行为领域加害行为对不法性的要求。如,环境侵权案件。3.从行为对象来看,加害行为侵害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2、 加害行为的类型。1.自己加害行为与他人加害行为。加害行为主要包括行为人自己实施的侵害行为和他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动物及物件致人损害的情况不宜称之为违法“行为”。2.直接加害行为和间接加害行为。加害人的加害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的,为直接加害行为;加害人通过他人或者其他介质作用于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的,为间接加害行为。如,教唆他人侵权。3.积极加害行为和消极加害行为。行为人负有不作为的义务,应不为而为,因其行为致人损害的,被称为“积极的侵权行为”;当事人负有作为的义务,应为而不为,因此致人损害的,被称为“消极的侵权行为”。而特定的作为义务,可能有以下三种来源。第一,来自法律直接规定。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第二,来自业务上或职务上的要求。如,消防队员的救火义务第三,来自行为人先前的行为。如,成年人致未成年人于险境案例一:摆花圈妨害邻店经营案周某和李某先后在一条街上相邻开了两家快餐店,前者经营有方,生意红红火火;后者则生意冷清,不久就因为亏本而无力为继,后改开花圈店。李某有气,将样品花圈放在与周某邻的一侧,并没有越界,但因周某店门紧挨双方分界墙,故使人误认为周某店里正在办丧事,生意受到影响。周某发现后,用一张薄席拦在自己一侧,使来店里吃饭的人看不到摆放的花圈。李某见此情景,随即架高花圈,周某也只得随之架高薄席。李某随之将样品花圈吊在屋檐上,使周某无法继续遮挡。周某的生意受到严重影响,起诉李某恶意摆放花圈,妨害其正常经营,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李某称自己摆花圈并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不具有违法性,不承担责任。提问:李某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为什么?案例二:来自欧洲侵权法原则v是某小镇的高级理发师。银行家的妻子离开他而和生活在一起。在的隔壁开了一家美发店,以极低的价格进行营业。六个月后,陷于破产。随即关闭了自己的美发店。请问,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可以向求偿?案例三:请求从旁路经过的医生帮助,然而,虽然严重受伤的情况很明显,但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他看电影的时间已经晚了。死了,要是他得到及时治疗,他本来是可以活下来的。请问,P的近亲属是否可以要求D对P的死亡承担侵权责任?为什么?3、 违法阻却。1概念。加害人的加害行为虽然侵害了受害人的民事权益,但由于该行为具有某种合法的理由或其他事由,从而使其并不具备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违法性。2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且此种行为在客观上致人损害,两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2)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应是法律所鼓励,起码是法律所不禁止的,故而才可确认其的合法性,构成抗辩事由;(3)法律对正当理由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至少可以从立法精神以及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过程中揭示出来。3违法阻却的类型:抗辩事由第3节 损害事实1、 损害的概念。损害,也可称为损害事实或损害后果,是指受害人因他人的加害行为或物的内在危险而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此种不利后果可分为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两大类。“损害”VS.“损失”:一般,同义词;个别,区别之。有些学者认为,损害的外延比损失大,他们把财产造成的损害称之为“损失”,而对非财产的侵害后果多使用“损害”,比如我们说,财产损失,人身损害。一般原则:无损害,无责任,无赔偿。2、 损害的构成要件1侵害的必须是合法民事权益。非法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法利益可以任意被侵犯。2受到损害的事实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救济的必要性和可补救性。3损害的事实必须具有确定性和真实性。(1)损害一般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可能发生的。(2)损害必须具有客观性,而不能是主观的。(3)损害要是能够依社会一般观念或公平意识加以衡量的法益的侵害,即为客观存在的损害。案例:针扎纸人案甲农妇在纸人上写上乙农妇的名字,并用针插之,诅咒之,被乙农妇发现,乙农妇深感痛苦,于是向法院起诉甲农妇,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请问:法院是否应支持乙农妇的诉求?3、 损害的分类。(一)财产损害与非财产损害:以侵害的客体不同而对损害进行的分类财产损失是指受害人因其财产或人身受到侵害而遭到的经济损失。非财产损害可分为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二)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以侵害的财产所丧失的方式不同而对损害进行的分类财产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积极损失)和间接损失(消极损失),前者是指造成现存的财产的直接损失(财产的不当减少),后者是指使可得的财产未能如期获得(应增加而未增加)。(三)人身损害与精神损害。人身损害,是指侵害受害人的生命、健康、身体等人身权导致的损害后果。精神损害,是指受害人因为他人的侵害而产生的精神方面的痛苦、疼痛和严重的精神反常现象。精神损害的分类以及我国的规定:精神损害一般分为轻微精神损害、一般精神损害和重大精神损害:(1)对于轻微精神损害,我国司法规定不予赔偿方式进行救济但是受害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2)对于一般精神损害,多数国家予以救济而且不需要受害人进行证明即推定其存在。(3)对于重大精神损害,一般需要受害人加以证明,在证明存在重大精神损害时,通常能获得较大数额的赔偿。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可见,我国立法认为只有严重精神损害才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何谓“严重精神损害”呢?损害的分类: 案例:装裱祖宗画像丢失是否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叶柳根保管有祖传的6尺轴祖宗画像1幅,画像上共有5人,都是叶柳根的祖宗,该画像供当地叶姓30多户人家供奉,传至叶柳根手上时已有150余年。因年代久远,该画像四周的装裱有破损。2005年1月7日,原告将该画像委托杨建开办的装裱行进行装裱,约定叶柳根付给叶某装裱及交通费200元。叶采用喷水打湿的办法将画像揭下,并将该画像交给了杨某,说好装裱费60元,一周后取画像。之后,杨某夫妻外出,不料杨的丈母娘竟将画像当成废纸卖了。此后,双方发生争执,协商未果。叶某为弥补过失,在当年农历年前凭其回忆画了1张6尺轴的祖宗画像给叶柳根,以求谅解。但叶画的像只有三五分相似,终究不是原画。对于装裱店店主杨某,叶柳根提起了诉讼。因画像丢失,其具体价值无法估价,叶某向法院起诉提出赔偿1万元精神抚慰金的诉求。法院判决: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保存的祖宗画像,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可以让原告寄托对祖先的怀念之情。此特定纪念物因被告的侵权行为而遭到永久性灭失、毁损,势必引起原告及其家人的精神痛苦,被告应当对原告予以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判决依据: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4) 纯粹经济上的损失。1.概念:纯粹经济上的损失(pure economic loss),是指非因侵害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或者绝对权利等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具有间接性、经济性等特征。1972年瑞典赔偿法第2条:“根据本法,纯粹金钱上损失是一种在任何方面与人身伤害和财产伤害都没有关联的经济损失。”2.特征:第一,纯粹经济损失是“不与任何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相联系而产生的损失”,主要强调损害的间接性,即加害人并非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第二,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害,而非人身损害或者精神损害;第三,其损失范围常不确定。第四,纯粹经济损失一般不能获得赔偿。关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案例:案例一:某甲乘车去签合同,但是路途中遭遇车祸(由于乙的过失),该合约无法签定。某甲可以请求乙支付医药费及相关费用,但是很难请求乙赔偿因合约无法签定遭受的损失。案例二:A是著名的足球运动员,效力于B俱乐部的,受C伤害不能比赛,B俱乐部遭受门票、广告费等损失,B俱乐部的损失为纯经济损失。案例三:施工过失挖断电缆,因迟迟无法修复而导致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在这一系列的后果里,施工行为只是直接损害了电缆,工厂主及其工人的财产或者人身虽未受到直接侵害,却因此停工或者失业,此种损失即为纯经济损失。纯经济损失的类型与研究意义:3.类型。学者们往往会对现实中的各种具体损失进行归类总结,加以类型化的梳理,于是出现了电缆型案型、不实陈述型案型、产品责任案型、遗嘱无效案型、油污案型、河道不能使用案型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4.研究意义:“不赔偿为原则,赔偿为例外”纯经济损失概念的创制和理论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将此类损害纳入一般不予赔偿的范围,对纯粹经济损失应采取“不赔偿为原则,赔偿为例外”的规则的原因:第一,对人们一般行为自由的保护。第二,符合可预见性理论。第三,基于立法政策的考虑。第四,综合考虑其他法律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案例:西安地铁工地电缆被挖断每日损失上百万。西安地铁二号线张家堡段施工工地专供电缆被挖断,导致该工地停电,每日损失超过百万元。2009年13日下午2时47分,在西安市张家堡广场盘道以南的张家堡地铁站施工工地门前,几根电线突然冒出火花。埋在地下1.5米深、直径近7厘米的电缆被挖掘机挖成了四五截,散落在地面,地下10米处正钻洞的两台盾构机顿时“罢工”。负责此段线路的施工单位中铁一局立即向供电局反映了情况,该公司项目部综合部部长李勇说,这次事故让他们损失近30万元。如果不能及时供上电,地铁工地的总损失将以每日近百万元递增。4、 研究损害的意义1.损害的存在是侵权责任的基础,一般而言,无损害则无责任。2.损害应当由原告一方进行举证证明。原告应对损害的存在、种类、范围和程度承担举证责任。3.损害后果虽然尚未发生,但已使他人人身、财产受到现实威胁的,受到此等威胁之人可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和排除妨害。第4节 因果关系1、 因果关系的概念。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他人的行为或其管理下的物件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一位美国学者prosser曾说:“在这个问题上,凡是值得说的都已经说了,很多不值得说的也已经说了”。2、 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研讨1条件说:凡是对损害后果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的条件行为,都是该损害后果的法律上的原因。即“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其缺点是扩大了原因范围,使承担责任的行为范围过于宽泛,导致责任分担问题上存在不公。2必然因果关系说:只有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时,才具有因果关系。其缺陷与条件说相反,也就是说承担责任范围过于狭窄,依照该说,许多情况下受害人因无法举证因果关系而得不到救济。3相当因果关系说:加害人必须对以他的不法行为为相当条件的损害负赔偿责任,对超出这一范围的损害后果不负责任。相当因果关系说:主流学说v相当原因必须是损害后果发生的必要条件,并且具有极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医院护理部全职护士岗位劳动合同
- 2025年企业数字化转型IT支持与移动办公应用开发合作协议
- 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警示标识牌升级协议
- 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职业保障服务合同样本
- 餐饮企业2025年度员工离职赔偿标准合同范本
- 2025年绿色能源项目施工人员劳动合同样本环保
- 2025年都市快餐连锁店消防设施更新及日常运维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城市购物中心全面安保与精细保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附子女抚养及债权债务清算全面服务合同
- 2025年高端养生保健中心加盟经营与合作合同范本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幼儿文学课件完整版
- DB6101T3128-2022养老服务规范 助餐服务
- GB/T 21709.8-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
-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课件
- 离心式压缩机试车记录
-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冷却塔投标文件
- 地下室开槽引流方案
-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结题报告
- 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