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与色彩特点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国内的理论研究者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观念的研究,谢朝在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研究一文中,从美学价值、美学特征、审美标准和审美形式等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特征,总结出观念性、符号化、程式化、装饰性等四个特点;袁凤梅在论民间美术色彩的对比一文中指出,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在遵照历史的、传统的观念的前提下,从不违背色彩文化内涵,在设色上讲究视觉意匠,重视色彩的视觉效果,整体色调表现为鲜艳、响亮、明快、热烈,本文作者在文中就民间美术色彩的对比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尹国有的论民间美术色彩观念一文认为,具有母体意义的民间美术,承载着古代文化哲理、民风、民俗,充满先人智慧,作者在本文中将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理论与印象派的色彩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图摸索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理论本身的规律与观念;而在冯东、陈俐燕、李丹所著的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一文中,三位作者认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通过综述可以看出,国内理论研究界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观念的研究大多数都聚焦于对其文化历史内涵和宗教伦理根源的分析,而缺少对其视觉审美层面的详尽分析。然而,美术毕竟是首先诉诸视知觉的艺术形式,如果仅仅从观念层次上对其进行分析,难免有失偏颇,也难以全面勾勒其本质。本文并没有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进行大而全面的系统分析,而是仅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设置的象征性作用和视觉审美作用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和举例,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观念最基本的两大特征进行探索,得出结论,即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是一个平衡的两面体:它一方面遵循了传统色彩的象征、比附意义及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色彩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既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一、中国民间美术设色的象征性作用色彩作为一种物理性现象,与中国民间文化观念关联十分紧密。色彩常常被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在此过程中,其内在性质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色彩与特定的观念相关联的原因,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客观自然世界生命循环的特征也表现在自然界有规律的色彩的变换。斗转星移、四时交更、日月晨昏、天地互映,这一切现象将自然界妆扮得五彩斑斓。中国先民对大自然展现出来的色彩予以诸多描述、总结,并加以附会,诸如“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参见刘熙释名(卷四),台北育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34页。人们从自然万象中获得了五种基本的色相,并体会到这五色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所以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五种“正色”,并暗含了吉利祥瑞的意义。可见,在中国古人眼中,色彩已经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色彩已经转换成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和思想认知图式,大千世界的五颜六色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并通过对物象的视觉认识转换成一种对内视心象的文化反思。色彩的这种象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与人们的认知方式相联系,并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建筑营造观念。以服饰的色彩区别尊卑贵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传统。例如,唐太宗时规定,除了皇帝可以着黄色衣,“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并且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色衣,五品以上官员着红色衣,六品、七品着绿色,八品、九品着青色服。明朝嘉靖年间改建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时,工匠将屋顶设计成镏金宝顶三层檐攒式样,上檐以蓝色琉璃瓦覆盖,中层黄色,下层绿色,各自象征天、皇帝、臣民;清乾隆年间又将三层屋檐全部改成蓝色琉璃瓦,其色彩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祈年殿建造之目的即意在祈求五谷丰登,因而要强调蓝色以象征高天。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色彩传统的象征性、寓意性是传统民间美术创作首先要遵循并依据的标准,传统的色彩观念作为一种富有特殊涵义的认知图式影响了民间的审美创造,从而导致了民间美术的设色不是纯视觉的,而是主观唯我的、理性积极参与的,这种色彩的主观性归根结底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宗教观念、价值观念、宗法观念、伦理观念、道德观念交融互渗,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稳定。一般情况下,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除了对应该加以遵循的色彩有所依据以外,大部分还是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合目的的功利意义为主。在民间,色彩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相关联并被加以比附,它所体现的文化意识是神圣的、合目的性的、善的,从而也是美的。对于这些意义,中国民众常常朴素地概括为“吉利”、“祥瑞”、“如意”等等。而这些象征性指代所包含的神圣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中总是和宜子益寿、招财纳福、驱邪禳灾等基本生活需要和功利意愿交织重叠。也就是说,老百姓常常依据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功利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中国民间年画的设色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间年画色彩普遍艳丽浓烈、丰富鲜明,既追求红火热烈、喜形于色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松、明快。这种色彩特征除了受视觉规律的影响之外,更受到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民俗观念的影响。年画这一特殊的画种受张贴时间、装饰环境、衬托气氛等功用的制约,必定会形成以喜庆红火、热烈明快为主要品质的设色风格,其中蕴含了人丁兴旺、日子红火等象征寓意。那些用色沉闷压抑、疲乏无力的年画必然深为民众所鄙弃。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在民间美术创造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民间美术的色彩情调与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当然,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富有政治功能、宗教功能、伦理功能的“正色”的象征意义一般而言是必须加以遵循的,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色彩观念秩序在民间美术色彩的设置中也是不得逾越的。可以说,红火热烈的色彩是中国民间美术设计的重要特征,而传统的五色观念、色彩的哲学意识、宗教观念、伦理思想、宗法意识又对中国民间美术不时地加以约定。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视觉审美作用色彩作为一种视知觉的对象,总要符合人类的视觉心理因素。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在遵照历史的、传统的观念的前提下,用色又讲究视觉意匠,重视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也就是说,中国民间美术的用色从大的方面不违背色彩的文化意蕴,重视色彩的象征、寓意性,同时又讲求色彩的视觉美感效果,色彩整体效果轻松、明快、鲜艳、热烈。色彩表现情感,是无需置疑的事实,而色彩的情感体验是靠联想得来的。以红色为例,红色能够带给人以热烈、振奋、红火、热闹的心理体验,它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同时还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动感。在中国,无论是新婚寿宴还是喜庆节日,红色都是布置现场的主色调。在这里,色彩的选择并不仅关乎其象征意义,更关乎人们由色相产生的联想和心理情感,红色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生动而活跃,从而使人们能够获得一种审美愉悦感,这也正是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影响和心理反应。民间美术用色的视觉美感创造也是以对比、谐调为原则的。上述用色观念的依据是人对色彩相貌的审视而产生的联想和心理感受。而色彩的对比与谐调是建立在色彩的搭配与衬托的基础上的,它最能反映出色彩在民间的组合搭配及其产生的视觉美感。“要想精,加点青”。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妇女或书生多以软色描绘,使人物娟秀、清丽,然而因为缺乏硬色,没有对比,使色调软弱无力,人物也不传神,而且软色的特点也不能充分显示。为了生动、提神,民间画家们往往在人物的底衿、领口或袖口等无伤大局的部位加少许墨色,从而与娇嫩的粉面产生对比,同时也展示了人物形象生动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色彩的明暗对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明暗对比得当可使画面生动,人的心情爽朗。用民间艺人的话说:“有的画好比一只船,不装点重的东西容易翻。”吴彤章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所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14页。还有一位农民画艺人曾经说过:“一幅画面好比造一间屋子,总要开几扇天窗,否则就感觉发闷。”王朝闻总要选最“趣”的画,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所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所以民间画家在用重颜色的时候,往往在画面中处理几块白色,或是用几块亮的颜色,形成明暗对比。低沉的色调对人的心理情感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它也是人类审美多样性所不可缺少的。然而在民间美术中,这种消极的审美表现是很少见的,民间艺术家更愿意从正面来表述这种心理情感,即使必须要表现死亡、灾难等情景,他们仍然不使画面上出现悲凉的气氛,而是积极地从正面加以吉祥、象征性的阐释。中国民间美术设色讲究色彩明度的对比,更讲究色相、色彩冷暖以及面积的搭配与对比。明度的对比使画面疏朗、透气,色调清新,而多种色彩冷暖的不同和面积大小的对比则易产生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为民众所喜爱,同时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形式。“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等流传于民间美术界的口诀,都表明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丰富,能够强烈地讨人欢喜,使人心情愉悦。民间美术的设色在民间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引导下,追求整体色调的红火热闹,但民间美术在注重色彩丰富的前提下,又十分讲求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面积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冷暖色相的对比在民间美术中同样用意独到。当然,这些丰富的色彩并非是在写生或遵循物理光源色的基础上使用的,民间美术家的设色是经验性的,也是主观唯我的。有位农民画家在冬天玩雪时感觉虽然天气寒冷,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他便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描绘了自然界雪景的冷灰色调,可画出来是冷冰冰的,完全没有心中热乎的味道,“后来我把雪改成朱红色,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出来了,这才像我要表达的生活。”吴彤章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所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13页。红红火火的色彩特征是民间美术设色的主要品质,当然这种红火不一定是用色的红与黄之类的暖色,主要是指其色彩的风格和用色心理,这种红火也就是强调色彩的对比,显示色彩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中国民间美术崇尚形式鲜明的对比性,正体现了人们对色彩对比有着良好的视觉审美感受。三、结语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总结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可以说是中国民间美术设色的整体观念。“图个吉利”是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导致的审美观念使然,吉利是合目的的,是善的,从而也是美的,也导致了色彩的主观性;而“红红绿绿”是色彩的视觉观感,是一种积极的、热烈的视觉心理反应,同时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从大量的民间设色口诀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民众对红火热闹、喜悦吉祥的色彩观念的崇尚,同时又不乏有对比中统一,统一中求对比的视觉美感体验。虽然民间美术中也有素雅委婉、深沉清淡的设色规范,但这类用色大都是一些特殊的题材或形象,更多地具有色彩观念的象征意义、寓意效果。这类用色并非是完全从民众的视觉好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数据存储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森林无人机航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光学镜头制造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油料香薰精油基础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奶牛乳制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家电维修外包工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稻种植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光伏组件制造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植物组织培养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地层测试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国美术简史》课件
-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病因介绍
- 大客户销售工作规划及思路
- 【MOOC】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学习六条禁令心得体会
- 中建营盘山隧道2号斜井泄水专项施工方案
- CAD教程-AutoCAD2024全套教程
- 纺织品印花质量检测
- 《直播电商》课程标准
-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调试自检报告
- (完整版)水利部考试历年真题-水利基础知识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