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成语故事并感悟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了解三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教学准备成语故事、VCD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读题。2、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头脑里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3、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惯实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4、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5、“则”是什么意思?(量词,相当于“篇”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1、初读课文,布置课内预习。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5)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学习质疑)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5)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指名说一说。三、指导书写:1、复习生字词。2、重点指导“楚、壁、戳、腮”的写法。注意:“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戳”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第十六笔为斜钩。“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腮”字要注意“左窄右宽”。第十一笔为卧钩,要书写漂亮)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四、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作业设计一、抄写下列词语。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 惊叹不已 张牙舞爪二、看拼音写词语。k x shn yn qin b( ) ( ) ( )z xin mo dn hu sh tin z jn tn b y(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坚固( )( ) 推辞( )( )锐利( )( ) 居然( )(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1、比喻语言、行动前后抵触。(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精辟的语言,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 )4、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3、懂得成语故事的寓意,并受到教育。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词语卡片。2、填字成词。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张口( )舌 张牙( )爪 惊叹不( )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分角色朗读。评议朗读中的优、缺点。3、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联系实际谈一谈。三、精读滥竿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指读课文,思考。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1)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2)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总是”的意思。(3)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4、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1)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5、指导朗读南郭先生前后变化不同的句子。6、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四、精读画龙点睛: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作业设计一、组词。戳( ) 奏( ) 俸( ) 禄( ) 壁( )截( ) 秦( ) 棒( ) 碌( ) 璧( )予( ) 陵( ) 密( ) 晴( ) 卖( )矛( ) 凌( ) 蜜( ) 睛( ) 买( )二、按要求写词语。1、描写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变革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农业行业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区块链技术行业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商场员工安全培训通讯稿课件
- 2025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巴彦淖尔市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直属乌兰牧骑(市歌舞剧院)招聘事业编制演职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国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招聘编外财务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卸硫酸泵机械密封改造毕业设计
- 福建省长泰一中解析重点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模拟卷(十)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商场能源审计报告
-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 食堂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及流程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课件 第三章 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包含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市质检】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含答案)
- 四川蜀道铁路运营管理集团行测笔试题库
- JB T 5496-2015 振动筛制造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