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五上第七单元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材解读教材分析:这组教材的主题是“勿忘国耻”,编排了四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几篇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展现了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极好凭借。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4.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建议: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3课时,独立练习、讲评:2课时。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读通、读顺、有感情地读课文。2. 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受到爱国教育。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天新中国的强大。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流程二度备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天南海北”等词语;能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对其毁灭的痛惜,培养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教师边书写边解释: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一读再读) 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2理解“毁灭”:毁,破坏、糟蹋;毁灭,摧毁销毁。“毁灭”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坏的事物被彻底消灭,二是指好的事物被彻底破坏。在本文中是哪一种解释?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本文时是怎样的心情?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在文中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也可在课文上做批注,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2.读后交流,情感定调读了这篇课文,大家心里什么滋味?3.为什么英法联军毁灭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慨?读课文2、3、4段,请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1)速读课文,思考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内容? (两部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圆明园的毁灭。)哪几个段落讲的是同一个内容?(2)用笔画出说明圆明园特点的一句话。(3)联系自己的真实感受,组织语言回答。三、精度首尾段,深化情感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后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正音:“量”不读ling,而是读ling。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2)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这群强盗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3)这种不可估量的损失是谁造成的?哪一段能解答这个问题?2学习第五段(1)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用笔标出使你感觉到特别愤慨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2)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3)重点感悟,体验朗读:句子一: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讨论:把这些黑体字删去,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句子二: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思考: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4)课文中几次写出了具体的年月日?说明了什么?(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国耻日。)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灰烬。那么圆明园究竟被毁灭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写的?留待下节课再学。1.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1、22.小练笔:读课后第二题,按要求写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外资料的分析,能深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不可估量的损失 统统 毁灭 销毁 侵入 灰烬2.简要说说课文第1、5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3.结合课后第三题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 “走进圆明园”(一) 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1.图片结合,渲染情感: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圆明园的废墟。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交流)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2齐读课文第段。 圆明园的毁灭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3.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4.交流预设: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圆明园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1)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2)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搜集的资料介绍。(3)教师选择几幅名画和几件珍宝让学生目睹感受。(4)齐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1)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占地面积有公顷。1 公顷 = 15 亩,估算一下,我们学校83亩,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实验小学?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2)圆明园有哪些景点?(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资料介绍,教师补充:面我们只选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圆明园著名的就有处,光读这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我看得一个月。(3)选择参观景点,选择一处说说感受图片出示,学生交流预设:“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4)教师补充介绍: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5)齐读书中的一句话:“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把书上概括圆明园的两句话也用“是也是”连起来变成一句话。(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6)读课文2、3、4段,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7)情感朗读: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即:“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8)圆明园所拥有的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是“文化”,而且是价值不可估量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9)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二) 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1.(引读课文)年,月日齐读第五段2.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概括。3.教师补充资料:请读一读 4.把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教师再次出示资料,学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月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5.体会毁灭的惨痛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6.小结“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7.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8.补充资料,再读课文:(1)李大钊诗句:“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指名读)(2)雨果文章: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3)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 9.小结板书: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年月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 10.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指着课题问)那就请你愤恨地表达吧。(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三、“走出圆明园”1诗歌导入:(教师再次呈现诗歌并朗读)“圆明园里,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2角色体验: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讲下一个角色。)3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那么,请闭上眼睛,课前你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那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教师小结: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两节课的学习的真正的目的。四、布置作业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课后反思:2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布置学生阅读抗日文学书籍。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流程二度备课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一、课题导入1.谈话: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大地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你从影视和阅读的书籍中,接触过哪些英雄人物?说出他们的名字(雨来、嘎子、王二小)。今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个群体,这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2.解题:根据你的预习谁来告诉大家这五位壮士分别是谁?正音:葛二、检查预习1.出示本课的生词,(指名读 齐读 开火车) 庙 务 葛 吼 腔 尸 斩 坠 雹仇 恨 眺 崎 岖归类读:翘舌音、第三声2.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英勇奋战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大举进犯 叽里呱啦 坠入深涧 纷纷滚落分别找男女生来读词语,说说在读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孩子知道把词语进行分类并读出不同的感情,这也是积累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三、初步感受人物形象1 读课题,看老师突出了什么?“壮士”何为壮士?(强壮的男人;英勇无畏的人)2文中的“五壮士”是谁?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指名说:出示本文写了五壮士 ( )的事?从题目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3.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体现这个“壮”字的语句,读一读,初步体会。四、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完成课后填空。接受任务 第1自然段 诱敌上山 第2自然段引上绝路第3自然段 英勇歼敌 第4、5自然段壮烈跳崖 第7至9自然段五、学习课文1-3段(一)教学第一段(接受任务)1指名读。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攻”等词了解五壮士的掩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二)学习第二段(诱敌上山) 1自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写壮士们阻击敌人的?哪些是概括地写?哪些是具体地写?2.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班长马宝玉:“沉重、镇定、不慌张” 神态描写】【副班长葛振林:“满腔怒火” 心情描写】【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 动作描写】【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表情描写;“瞄准射击” 动作描写】3.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痛恨。)指名分句朗读。4.教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写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5战士们的战绩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抽生读文。过渡 :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正当战士们准备转移的时候,有两条路摆在战士们的眼前。他们做出什么选择呢?(三)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1默读思考:a、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b、他们是如何选择的?c、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d、你体会到了什么?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2. 班长在面对生死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带头、坚决果断)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4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过渡;战士们一步步把敌人引上了顶峰,接下来的战斗同样惨烈。六、作业:语文课堂作业本1.2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教学过程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1字词复习听写(1)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2)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2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3导入: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 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2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3(出示图片)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段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交流预设:(1)猛地举起(2)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3)句子对比;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4)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5)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6)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2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4(汇报交流)(1)“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2)“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3)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6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五、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板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引上绝路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课后反思: *23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2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设教学流程二度备课一、谈话导入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交流体会。(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1)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引读、评读。 (3)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热爱祖国 民族精神课后反思:*24 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二度备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尊雕塑吗?看到它你马上想起了那里?(盛开的紫荆花,联想到香港。)1997年的7月1日,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这节课我们学习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2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应该怎样读课题?(激动地)齐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分钟。3阅读导读提示,想想怎样学习这首诗歌?4过渡:诵读诗歌与作者心灵相约,查阅资料读懂诗句深刻含义,感受诗歌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二、初读感悟1出示阅读要求:(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诗句就多读几遍。(2)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叩问”“脊梁”、“骨髓”“铸进”“悄然落地”等词的意思。(3)边读边思考:永载史册的时刻将要到来了,作者的心情怎样?(板书:激动、欢喜、高兴、兴奋) 2检测字词: 多音字:悄 鲜 3指名分节朗读。三、走进历史1过渡: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诗人李小雨为何如此激动,所有中国人民有为何如此期盼?让我们走进香港的历史,(课件)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课件)生诉。2引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就是我们的亲人,香港一个漂泊半世纪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诗人李小雨也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四、诵读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课件)自由读,从这段中你感悟到作者在“最后一分钟”里怎样的思绪?从哪体会到的?“叩问”什么意思?作者在叩问什么?(板书:心跳 叩问)2交流:作者此时充满期待。3还有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我们已经听到她越走越近的脚步,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情感是怎样的?(激动地)那就起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小节。4过渡“这一分钟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作者把它描绘成真实的场景,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眼前又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学习23小节。不懂得地方提出来。5默读圈画,质疑。6这一分钟生读2小节。 这既是现场情景的真实描写,又是夸张的强调,强调了什么呢?(激动、自豪的情感)是啊,一组排比,将“虚”的写为“实”的,这样的写法叫做“化虚为实”。在这样一个基地人心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想象,基地、自豪的意味有多浓!谁来读一读。7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一段影像资料,让我们再次怀着激动地心情迎接庄严时刻的到来。如果此刻你就是交接仪式上的领导人,或是一名升旗手,或是一名记者,或者你就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课件)8过渡: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旗的伴随下冉冉升起,此刻我们眼睛湿润了,泪光中作者的联想到了什么?9“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10引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地心不仅有愤慨,还有酸楚,激动、自豪,喜悦,带着你的体会读此段;(指名读) 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作者想到了虎门销烟,南京不平等条约,这些中国人百年的痛楚,百年的伤痕,在最后一分钟里得以雪洗,又怎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齐读此段。11过渡: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历史的新篇章。(出示第四节)12范读,多么优美的诗句啊!你也向老师一样深情地诵读,体会诗句深层的含义。13交流:感悟“午夜”、“清晨”表面之时间,寓意香港在最后一分钟历史的跨越,香港人是香港的主人,作者表达了对香港的美好祝愿。14今天的香港(课件)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在回归后的十二年里,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15紫荆花不仅是香港的市花,在古代传说中,它还寓意着兄弟间的团结与互助,而且香港的区旗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第一面紫荆花旗飘扬在香港的土地上,这个阔别母亲怀抱近一个世纪的孩子,又回来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再读四节。五、激情飞扬: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板书 最后一分钟 午夜 心跳 风雨归程 清晨 叩问 美好祝愿!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目标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炼,感情真挚。课前准备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流程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初步掌握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会写读后感”是教学的重点;“将感受写具体”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二、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写好读后感的方法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读后交流:(1)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2)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预设: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2 .“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习作做了良好的铺垫。4.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4)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4.归纳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归纳出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四、病例剖析,领悟写法。1引导学生讨论,根据读后感的要求逐段剖析。2教师点评:这篇例文开头用一句话写故事的主人公,亦可。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述原文内容,有点本事。最后用一句话写感受加总结,这是此文最大的问题。“读后感”应该更侧重于感受,感受太少,食之无味。五、独立选材、激情写作1.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学习留给你的情感激荡还记忆犹新吗?你们课下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历史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请同桌交流一下。2.交流写作内容,相机指导:交流预设: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让我感动。我决定写难忘的一课读后感,题目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难忘的一课有感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感受到抗日英雄的临危不惧、爱党爱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写一写我们今后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写作内容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抒发内心感受的热情,使学生对于写作的思路更明晰,写作的重点更突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3.自由选题,练习写作: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那就请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习作课时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教学重点: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教学难点: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下面就让我们赶快欣赏一下同学们的读后感吧 二、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1)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2)学生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