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除法解决问题植树问题东城中心小学 蒋丽泉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理解植树问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逐步建立“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并判断具体情境,学会结合具体情境对商进行灵活处理,进而解决类似植树问题。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1关于目标定位。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植树问题”作为一类型问题,采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判断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而这节课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时从除法的意义入手,将植树问题作为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处理,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模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2关于材料选择。新修订的人教版教材将“植树问题”的内容由四年级下册调整至五年级上册,教材分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封闭图形)三个例题展开教学;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时,以人教版教材呈现内容为基础,将三种情况合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植树问题,识别具体情境,建构商+1、商、商-1”的植树问题模型。教学重、难点:学会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模型对商进行灵活处理。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揭题2回顾旧知课前请学生编写一道用“205=4”解决的问题,课上回顾。3理解205=4的意义二、感知模型1课件出示: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一棵,需要几棵树?(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需要几棵,你是怎么想的?在草稿本上把想法画出来。(3)反馈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结果的现实意义。2抽象归纳三种基本情况。三、判断模型1课件出示生活情境(1)学生排队(2)一串纸鹤(3)路障活动要求:仔细看图,独立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情况?画一画示意图验证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准备全班交流想法。2反馈交流(1)属于哪种情况?商需要怎样调整?(2)这些问题解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四、应用模型1一根木头长15米,每5米锯一段。需要锯几次?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相距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要求:独立解决,先思考:它们属于哪种情况?然后画一画,算一算。五、对比小结把今天所解决的所有问题放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以前的问题商就表示结果,今天的植树问题,有3种情况,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商。六、应用所学,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课件出示例1,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七、机动作业:拓展题:5路公共汽车是环形公交线路。行程路线全长12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沥青与骨料界面粘结作用机理及温度敏感性研究
- 科研院所联席会议制度及职责
- 拱墅区美食活动方案
- 拍摄公司前期策划方案
- 支付宝联通公司活动方案
- 护肤地推活动策划方案
- 挖潜增效活动方案
- 拜访校友活动方案
- 手绘策划活动方案
- 教室团聚游戏活动方案
- 2025年立普妥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85650
- 家庭教育中的创客教育与孩子创新思维
- 葫芦丝社团活动总结3篇
-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 光伏项目运维服务承包合同5篇
- 流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护理查房
-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始于行润品育心成于思
- 安全策略优化
- ANSYS Fluent:湍流模型理论与应用.Tex.heade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