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讲稿1.doc_第1页
绪论讲稿1.doc_第2页
绪论讲稿1.doc_第3页
绪论讲稿1.doc_第4页
绪论讲稿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 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 中医学中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 特点:医中有护,医护合一。 中医护理学经数千年历代医家的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远古时期:护理学的萌芽阶段 原始人类本能地采用一些方法保护自身、减轻痛苦,即为医护活动的开始。 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及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时期:护理学的雏形阶段 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医护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疾病预防和保护健康的观念和方法 医学分科、个人卫生、饮食禁忌、动植物药物、情志致病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至东汉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阶段 标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华佗:后汉时期杰出医家,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1.黄帝内经战国时期2.难经秦汉时l期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 著4.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5. 华佗 五禽戏(虎、鹿、猿、熊、 鹤)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养生、护理等。书中还详细论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服药护理、病情观察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对劳逸结合和情志变化所致的各种病证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熏洗的护理方法。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丰富了中医护理的内容。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方剂中用药七情。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后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外感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病为主。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成就:创立了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 阐述八法及护理措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 煎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饮食宜忌。 急救护理:救治猝死、自缢死、溺水死患者的具体措施,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救治自缢者的方法。 首创多种中医护理技术:灌肠法、熏洗法、含咽法、烟熏法、坐浴法。 饮食护理:四时、妊娠、等饮食宜忌。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晋隋唐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发展阶段1.脉经晋代 王叔和 我国最早脉学专著。2.肘后救卒方东晋 葛洪 各科护理3.诸病源候论隋 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证候学专著。发展补充了各种中医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乳痈护理、4.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 记载处方和各种治病手段。饮食护理、精神调护、细葱管导尿术。5.外台秘要唐 王焘 病情观察、传染病患者护理探视制度。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宋金元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创新阶段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 陈无择 病因护理。 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饮膳正要元代 忽思慧 饮食护理。饮食营养学代表作。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学内容充实阶段(1)本草纲目明代 李时珍(2)景岳全书明代 张景岳 孕产妇的起居和饮食护理(3)修龄要旨明代 冷谦 养生康复护理(4)温病学说(5)侍疾要语清代 钱襄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老年患者护理。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1) 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 (2)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 (3)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4) 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5) 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宝库温病学说(1) 瘟疫论明代 吴有性 戾气。传染病的护理措施、饮食护理。 (2)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 薛生白、王孟英。著作: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 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舌苔脉象)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继承和整理前人学术成果 :理瀹骈文中医外治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2)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中西医结合(3)京师同文馆(4)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护理学校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教育 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国际交流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一、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2)人体生理功能的协同和制约作用(3)人体病理变化相互联系影响(4)在诊治上,以外测内,正确诊断;(5)在治疗护理上,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治疗局部疾病,外治法治疗内在疾病 心-小肠-舌-脉 一、整体观念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天人相应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身心机能。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辩证: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而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三、防护结合(一)未病先防1.养生以固护正气(1)顺应自然 (2)调摄情志(3)起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