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鸿沟怀项羽_第1页
【课外阅读】鸿沟怀项羽_第2页
【课外阅读】鸿沟怀项羽_第3页
【课外阅读】鸿沟怀项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鸿沟怀项羽 深秋时节,我来到了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乡以“中分天下,楚东汉西”而闻名于世的古鸿沟一侧。 立足“鸿沟”碑前,已是正午时分,放眼看去,空旷的大塬上满目多是焦黄的色调。无言中,如雾的细雨把四周的景物变得更加迷蒙。山风一过,凉意入骨,让人立刻再一次感受到浓重秋意的直接与具体。远远近近,只有那被巨壑切割得七零八落的麦田,执拗地拼凑成一种虽然单调但的确一律的翠绿,向世界张扬着生命跳动的活力。 显然,眼前的景色远非我心中久存的想望。 公元前二百多年,刘邦项羽争天下,数年浴血,生死博杀,争战的烽烟从来没有远离过身边这条寂寥的大沟。五年过去,力能抗鼎的楚霸王兵败垓下,身死乌江,善于权变机诈,明白“承蔽易变,使人不倦”的汉中王刘邦于汜水之阳三让而登皇帝位。遥想当年,古塬上下,鸿沟两侧,鼓角争鸣,车马啸嘶,篝火连天夺日魄,刁斗惊夜碎寒月,这儿该是一块多么嚣闹的热土,一幅何其壮观的画图。人类历史文明的锦绦在一块宽厚的黄土高原上编织出了一朵奇异的中国结。 然而,眼前所展现的却只有无边的空寂和寥落。悠悠万事,万事悠悠,大热闹过去留下的往往是更久远的喟叹。争夺天下的刘邦项羽,孰优孰劣,青简黄卷之早已有了胜败的泾渭,但浸濡过人间烟火之后,刘项二人在民间的心仪口碑如何,又似乎并没有一个更真切的轮廓。审视着千年的沉默,细听着滴雨的零叮,我开始在心中慢慢品咂起上下飘浮的思絮。鸿沟,又称广武涧,其实是一条古代引黄入汴的人工运河,至秦时已干涸废弃。这条大沟横截广武山由南而北呈漏斗状与黄河交接,因其又深又宽又陡,且总枢交通要冲,成为千百年间神州大地划分东西,阻遏南北的天然壕堑。一沟两沿也便串缀了众多的兵争遗迹,英侠传说,而其中最符盛名的汉霸二王城,至今仍鼎恃颉颃于鸿沟尽头的两端。 霸王城与“鸿沟”石碑同处一侧,北距石碑约一里有余。城立山顶,北临黄河,土崖一跌百丈,极尽断山本色。崖前一峰,上置近人新立铸铁乌骓马一尊,高大雄伟,栩栩如生,却又因巨马兀立,向空引颈,不知主人何去,而让人幽幽中生出不少悲切之情,从乌骓马的背凹处向西眺望,百丈外才是隔沟相对的汉王城。败壁残垣,依山逶迤,此时是早已浸润了淡乳般的雨雾,影影绰绰,犹如微风中的纸片灯影一般飘摇恍惚了,凝视怅叹之余,我看看身边的乌骓马,又看看远处的汉王城,看看远处的汉王城,再看看身边的乌骓马,反复二三,沉吟再四,一种异样的感觉迅速升上心头。 秦末分崩,群雄并起,刘邦项羽终于成为最后的逐鹿者。公元前201年,项羽兵壁垓下,被刘邦大军死死围困。忽一夜,四面皆起楚歌,项羽闻听大惊,自知败局已定而无限感伤,于是借酒浇愁,痛饮狂歌,并自赋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诗毕又歌数阙,以此与宠妃爱骑作生死诀别。人之将去,其言也哀,其情也悲,其歌也痛,这是人类天性的终极流露,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向以烧杀坑烹为快事的败军之将,临死一段并无痛悔的哀怨,竟会在后世演化成无数感人至深的传说或故事,使天下共仰衷怀,难道说是人心向善的天性在项羽身上跌了大跟头么。这一悖反常理的认知错位集中反映在司马迁的文章中。对项羽的残酷,司马迁说他是“何兴之暴也!”说他是“自矜攻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自谓王霸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鞭挞入骨,字字欲血。然而又是司马迁这篇项羽本纪,让人读来读去反倒读出不少对项羽仰慕欣叹的情感来。自为矛盾,原因何在,引人思索。司马迁当然不糊涂,也绝非故弄玄虚,我想,在他的心目中,刘项二人除了正史中的道貌岸然之外,必然还各有一副不同的嘴脸,一如这眼前的两座古军垒,一个在身边实实在在,可亲可抚;一个在远处模模糊糊,可望可幻而终不可及。 项羽打仗是残忍的,但也没有刘邦的阴诈无义。他随叔父起兵反秦时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他仇秦入骨,灭秦决绝,以赫赫武力横行四方,以烧杀坑烹培护胜利,直至肆意妄为,矫枉而过正,重蹈了暴秦余绪,背离了民心所向,终于败灭。但假若没有项羽摧枯拉朽狂风疾雨般的大气魄,暴秦极可能不会三年而亡,一统天下的就极可能不是汉高祖。项羽的作为从客观上加速了大一统的进程,天下生灵不自觉地经历了一次快刀斩麻的短痛而进入了大冶之世。苛秦的物极必反之道当有西楚霸王矫枉过正的一份大力。 项心是败死沙场的,但他仍无愧大英雄的称号。他没有刘邦的怯懦和虚伪,更会大难临头,弃子抛妻,背军离将,逃之夭夭,他幼怀壮志,勇武冠人,巨鹿一战,破釜沉舟,身先士卒,以寡制众,威骇天下。弹指之间便彻底埋葬了煌煌巨秦。裂土分封,号为霸王,圆满了一大历史功德。司马迁赞叹他为“近古以来未尝有”的人物。烈烈项羽,千古称雄,毫无愧色。项羽处事是粗率蛮横的,但他也“仁而爱人”。他没有刘邦那种口是心非,笑里藏刀的骗技诈术。他年轻气盛,任情自为,不媚俗,不自虐,坦荡无忌,天真无邪,为后人树立了唯力量与威严的永恒象征。韩信自以为了解霸王,他讨好刘邦贬项羽有妇人之仁,岂不知所谓的妇人之仁才恰恰是人类最高尚的情致啊。所以韩信虽然能受胯下之辱,能统百万雄兵,仍然免不了去作断头鬼。项羽临死不忘别姬,刘邦却是连一个戚夫人也不保的,不仅不保,还要假惺惺地唱出几句鸟歌来搪塞。居厕为彘,人何以堪,错爱了一场的戚夫人真是太可怜了。 所以,有过霸王酣歌以别的真情,虞美人当是死有所值,坦坦无憾了。世上人人皆有向上的雄心,皆有向善的天性。老百姓怀念项羽,是珍视那一腔壮烈,爱慕那一脉柔情,这是一种自在自如的天真。司马迁却有些不同,他对项羽爱怨交杂之外,更多的是怜惜,而且还极力要把这种心情掩饰起来。可惜,一篇项羽本纪在叱咤风云的暴烈背后又写出不少的仁爱柔善,终于还是露出了正史大家的别一种拙劣来。他远不如烈女子李清照来的痛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四句诗便说尽了霸王可敬可爱的英武和赤诚。 儿时听老人讲古,曾说到楚霸王勇烈绝世,连他身上的汗毛也根根硬如钢针,普天下只有虞姬能与他配成夫妻。因为美貌绝仑的虞姬,肌肤的滋润柔嫩赛过羊脂美玉,她躺在床上,皮肉能顺着床板缝滴垂,这就正巧与霸王刚柔相济,和合为一。故事虽说有些虚无,从中却可以真切地体味到老百姓敬爱自己心目中英雄和美女的细致入微处。以前,我对司马迁批评项羽“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的话总感到别扭,但并未能得以深究。如今,我来到鸿沟之侧,设身处地,追溯当年,方才明白原来司马迁是根本就没有真正参透项羽的情怀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这句话恰恰是项羽的自知之言,是他最后洞彻人生世事的大实话,可惜的是他再也没有细细阐释的时间了。天道不可违,本性终难移,二难相较,吻剑以去当然是唯一的归宿。项羽是明明白白地拥抱灭亡的。否则,他必定会东渡乌江,重返鲁地,卧薪尝胆,力求来年再起的。江山易变,命运多变,不变的只有人性。历史大舞台,人生小篇章,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滔滔的人海里,项羽是极具自知之明的“这一个”,颖达如司马迁者又何苦非要以胜败论英雄呢。 冷风渐渐大起来,细雨密如丝网般地飘洒着,我决定离去了。依稀中远处的“鸿沟”石碑更加显得茕茕孤傲。传说碑下就是项羽隔沟与刘邦对话声言要烹死刘太公的地方。打仗打得不顺心,暴躁得竟要拿烹死对头的老父亲来要挟,楚霸王的稚嫩真叫人哭笑不得。而刘邦却用了“分我一杯羹”的鬼话再一次亮出了自己的成熟与世故。所以,情随事迁星转斗移之后,人们是更多地怀念项羽的单纯而鄙弃刘邦的造作。其实,人之初,性本善。人们最终的怀念还是在怀念人们的自身啊。 慢步中,抬头北望,滔滔的黄河与天地浑然一色,耳边似乎正传来浪激土崔的訇响。一时间,我的脑海里竟先后浮现出霸王乌江笑对亭长不肯东渡,侠士荆轲易水壮别挚友奔赴秦都的场景。锵锵长歌伴烈酒,籁籁芦荻随秋风,英雄虽去神魂犹在,他们的结局如何并不重要,宝贵的是他们那“立意较然,不欺其志”的风范,壮烈纯真的情意将万世流传永在人心了。 天地玄黄,众生芸芸,在人性的真爱与赤情中,应该永远没有鸿沟。为此,我在鸿沟一侧静心默然长祷。世上人人皆有向上的雄心,皆有向善的天性。老百姓怀念项羽,是珍视那一腔壮烈,爱慕那一脉柔情,这是一种自在自如的天真。司马迁却有些不同,他对项羽爱怨交杂之外,更多的是怜惜,而且还极力要把这种心情掩饰起来。可惜,一篇项羽本纪在叱咤风云的暴烈背后又写出不少的仁爱柔善,终于还是露出了正史大家的别一种拙劣来。他远不如烈女子李清照来的痛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四句诗便说尽了霸王可敬可爱的英武和赤诚。儿时听老人讲古,曾说到楚霸王勇烈绝世,连他身上的汗毛也根根硬如钢针,普天下只有虞姬能与他配成夫妻。因为美貌绝仑的虞姬,肌肤的滋润柔嫩赛过羊脂美玉,她躺在床上,皮肉能顺着床板缝滴垂,这就正巧与霸王刚柔相济,和合为一。故事虽说有些虚无,从中却可以真切地体味到老百姓敬爱自己心目中英雄和美女的细致入微处。以前,我对司马迁批评项羽“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的话总感到别扭,但并未能得以深究。如今,我来到鸿沟之侧,设身处地,追溯当年,方才明白原来司马迁是根本就没有真正参透项羽的情怀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这句话恰恰是项羽的自知之言,是他最后洞彻人生世事的大实话,可惜的是他再也没有细细阐释的时间了。天道不可违,本性终难移,二难相较,吻剑以去当然是唯一的归宿。项羽是明明白白地拥抱灭亡的。否则,他必定会东渡乌江,重返鲁地,卧薪尝胆,力求来年再起的。江山易变,命运多变,不变的只有人性。历史大舞台,人生小篇章,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滔滔的人海里,项羽是极具自知之明的“这一个”,颖达如司马迁者又何苦非要以胜败论英雄呢。冷风渐渐大起来,细雨密如丝网般地飘洒着,我决定离去了。依稀中,远处的“鸿沟”石碑更加显得茕茕孤傲。传说碑下就是项羽隔沟与刘邦对话声言要烹死刘太公的地方。打仗打得不顺心,暴躁得竟要拿烹死对头的老父亲来要挟,楚霸王的稚嫩真叫人哭笑不得。而刘邦却用了“分我一杯羹”的鬼话再一次亮出了自己的成熟与世故。所以,情随事迁星转斗移之后,人们是更多地怀念 项羽的单纯而鄙弃刘邦的造作。其实,人之初,性本善。人们最终的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