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少年王勃.doc_第1页
9、少年王勃.doc_第2页
9、少年王勃.doc_第3页
9、少年王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学过的历史人物导入新课1、师:有这样一句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古到今,有多少有名人士从小就崭露头角。我们知道的有七岁就能作诗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机智过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少年王勃)齐读 少 多音字讲解 少年(10到16岁的人)2、通过预习你对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简介王勃 师补充3、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出示:滕王阁 指导书写 “滕” ,教学:阁 部首 怎样记住 扩词。滕王阁建于唐朝初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曾多次被毁又重修。看,这就是整修一新的“滕王阁”。(显示图片)二、初读课文:1、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那举行宴会,路过南昌的王勃也受邀参加,板书:参加宴会 这就是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谁来读一读?指读第一小节 出示生字词探望 换部首 探望 近义词 南昌 怎样记住 指导书写 都督 部首 怎样记住 书写 理解宴会 扩词 怎么记住齐读第一小节都督为什么要请王勃参加呢?交流(很有才气)能用“因为。所以。”讲一讲吗?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这时,客人们的反应怎样?指读第2小节 教学章 部首 扩词3、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王勃的表现?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交流3,4小节。指读 王勃在干什么?4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景色美吗?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5、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什么叫胸有成竹?补充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同画竹子是胸有成竹 ,王勃胸有成竹地写下了滕王阁序,你有过“胸有成竹”的时候吗?能不能用几句话吧当时的情况说一说,用上“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已经在心里想好了文章,所以他才会胸有成竹,谁来学着王勃,胸有成竹地说一说?指名读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理解),洋洋洒洒地写下了700多字的滕王阁序板书:写成名文其中有一句令都督大为赞赏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读 评价 再出示分隔符号 再指读 齐读理解“孤鹜” 相机教学 鸭 部首 扩充鸟字旁的字当都督听到这一句时有怎样的表现呢?理解拍案叫绝 ,理解“案” 边做动作边说。5、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板书:千古传诵 理解意思三、小结1、齐读全文 2、根据板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9、少年王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水天一色、孤骛齐飞”的壮观景象,有感情朗读。 2、明白王勃因为善于观察、思考、读书和积累,才能写出美的诗文。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大家一起读课题。2、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文叫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令都督大为赞赏,还记得是哪句吗?出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名读。二、质疑诗句,带疑解读1、针对这句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总结出3个问题:王勃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2、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3个问题。3、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拿上笔,在与问题答案有关的地方做些记号。三、解疑释惑,以读促悟。问题一:王勃为什么要写这首诗?1、 读完课文,谁来说说,王勃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都督要求客人写庆贺的文章)2、都督可是当地的大官,想想大官请客会请些谁?(有名,有才,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怎么会邀请一个小小年纪的少年出席宴会呢?(因为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所以邀请他也来参加。)3、原来只是听说王勃有才华,看来要求客人写庆贺的文章可能是都督故意想要验证一下王勃是否真的有才气呢,好,一起来把第一、二节读一读。4、为什么客人们都不敢答应?(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这么有难度的文章,王勃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那么美,那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问题二: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1、 自由读3、4小节,2、 找一找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课文语句。3、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4、 指名读。5、 其实这是王勃看到的江上秋景,(出示图)你们觉得这景色美在哪儿?(学生交流)6、谁能美美地读,练读,配乐指名读,尝试背诵。7、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8、王勃看到这美景,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秋水”什么意思?现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9、齐读诗句问题三: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1、 学到这里,老师不明白了,同样在滕王阁,大家都能看到外面迷人的风景,为什么只有王勃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来?2、 请大家再读读3、4小节。看谁能找到答案。仔细观察: 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他在仔细观察?(凝望)他除了在观察,还怎样? (思考)3、那此时的王勃一边观察美景,一边还在想什么呢?想着想着,就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想好了,心中有数了,这就是胸有成竹4、谁来把王勃边看边想,胸有成竹地说这句读好,读出自信。5、引读:正因为他做到了胸有成竹,所以他文思,笔走,不一会就什么叫文思如泉?正因为他写文章的思路就像汩汩的泉水直往上涌,所以写起来才会笔走如飞,不一会就写成了一篇700多字的滕王阁序6、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颂的名文。学到这里,老师又要问了,王勃能写出这么美,这么有名的诗文,仅仅靠观察和思考吗?还有什么原因?(多读书 多积累)资料记载,王勃小时候非常聪明,在六岁时就不但读了而且背下了很多诗书经文,说明他博览群书,善于积累。正因为王勃善于观察、思考、读书和积累,所以才会写下千古传颂的名文。7、 当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有怎样的表现?什么叫“奇才”?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很有才华的成语吗?(才思敏捷 才华横溢)8、 带着敬佩之情,谁来读读这句。带上动作来读。9、 想象一下:在坐的客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10、 我们来看看这位奇才写了多少诗文(出示)11、 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就知道你们对王勃的佩服了,可是,正因为王勃太有才华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