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钱塘湖是我国杭州西湖的别名,自古以来钱塘湖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兴笔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传颂千古的西湖名诗。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欣悦之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诵背全诗。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投影西湖春景图,然后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2、简介作者白居易。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二、初读诗,知诗意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关于朗读的节奏b、细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5、学生解释标题中提示了哪些方面的信息?(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6、明确本诗的体裁(七言律诗)7、学生指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三、再读诗,赏美景1、学生自读后小组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可以看出。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四、品读诗,赏妙笔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多、颜色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五、精读诗,悟诗情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七、全文总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板书设计】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花乱草绿【教学反思】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定教,开放生成”的三段式教学,即通过“自学、互动、检测”三个环节,让课堂上原来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学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纵观我的这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一)、能以“以学定教、开放生成”的理念贯穿整个课堂。用问题来引领整个课堂,问题的来源:一是老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自己预设的问题;就本堂课所授,钱塘湖春行揭题环节,让学生就题意的理解来质疑,古诗写了哪些春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此问题是学生在课堂生成的问题,原来预设的是作者游览的路线怎样?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实际学情有一定的差别,于是就在课堂由学生的问题为其最近发展区而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在自学、交流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的环节,发现他们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区域的问题。比如,在检测学生的预习环节,具体要求是:1、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2、小组长检查组内成员的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发现并指出彼此的优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在我预设的环节应该是学生一个精彩的展示,给他们以一种示范,一种学习中积极性的调动与肯定。而在实际检测中,就有同学在朗读中出现一个明显读错的字:贾(把ji读成g)。这是不可预设的一种问题,也让我们在课堂及时给他们正音并通过诵读进行强化巩固。三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检测中生成的问题。在互动环节对问题的解决中,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我预设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诗中的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