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体数 最基本 植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该种群个体总数 迁入或迁出 年龄期 幼年 老年 增大 适中 稳定 幼年 中老年 减小 问题探究1 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 种群是一个生态学概念 物种是一个分类 或进化 概念 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不同种群 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食物和空间 没有敌害 nt n0 t 资源和空间 趋于稳定 环境容纳量 最大数量 问题探究2 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种群数量是以种群密度为指标的 有些种群的实际种群数量是不能确定的 只能以单位面积 或体积 内的个体数量 即种群密度 来标志 一 判断题1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答案 2 出生率 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 3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答案 4 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 答案 5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 波动和下降等 答案 6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答案 二 选择题7 2012 合肥一模 下列选项中 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 信息传递b 物种丰富度c 性别比例d 种间关系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物种丰富度和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的特征 答案 c 8 2012 山东临沂质检 下列有关种群内容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种群数量为k 2时 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 蚜虫 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d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等 解析 种群数量为k 2时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蚜虫 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空间特征 答案 a 9 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随机取样方n个 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 x2 xn 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 x1 x2 xn nb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 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 标志个体数 重捕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解析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 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重捕标志个体数 答案 d 三 非选择题10 棉蚜体型微小 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 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 1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 据表分析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 在 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 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 不变 减小 解析 1 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 棉蚜与棉花的关系是寄生 2 棉蚜的个体微小 活动范围小 因此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据表分析可知 在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s 型 在6 30 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的增长量最大 3 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 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 1 寄生 2 样方s6 30 3 增大 1 种群特征分析 1 种群特征参数 2 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 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迁入率 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高 迁入数量多时 种群数量增加 死亡率高 迁出数量多时 种群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 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 取样调查法 1 原理 一般情况下 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 研究者通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 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此方法称取样调查法 2 方法步骤 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 样方法 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 标志重捕法确定调查对象 2 2012 课标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 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随机取样 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a正确 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 b错误 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d正确 根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2 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 由图示知 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 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 出生率就为0 a正确 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 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 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b正确 图示各月份中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 c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 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 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答案 1 b 2 d 5 关于标志 1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2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1 甲 乙 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a 甲是增长型 乙是稳定型 丙是衰退型b 甲是稳定型 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c 甲是增长型 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d 甲 乙 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增长型年幼的个体较多 种群数量会增多 稳定型是各年龄段比较适中 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衰退型是年老的个体较多 种群数量会减少 从表格中看 三个种群依次是甲是增长型 乙是稳定型 丙是衰退型 答案 a 2 2012 无锡太湖检测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时 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时 a 增长速率大于零b 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 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 种群密度最大 解析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 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 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 种群数量稳定时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不是均为零 答案 d 3 2011 浙江理综 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 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 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 类型 c 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 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解析 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 横坐标应为年龄 纵坐标应为存活数 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 之后曲线下降较慢 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 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 答案 b 1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 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种群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 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出生率和迁入率 死亡率和迁出率 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主要决定于 和 的对比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 前者与后者的差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2 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 1 j 型曲线与 s 型曲线的比较 2 内容比较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其栖息环境 可使k值提高b 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解析 对天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只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k值表示某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容纳量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若改变条件 会使k值变化 如建立天鹅种群的自然保护区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本次总数 上次总数 时间 增长速率 bc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 但个体数量却在增加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曲线x为j型增长 曲线y为 s 型增长 比较曲线y与曲线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答案 b 1 开放环境中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 主要在于环境的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即 j 型增长曲线 s 型增长曲线 环境阻力 2 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因在封闭环境中 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与 s 型曲线相比多了一个衰亡期 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或细菌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3 相关原理的应用 1 k值的应用 野生生物资源保护 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 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有害生物的防治 增大环境阻力 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 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 k 2的应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 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再生能力最强 把握k 2值处黄金开发点 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 2值处 可实现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 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有害生物防治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 严防达k 2值处 若达k 2值处 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如蝗虫的防控即是如此 1 2012 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 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 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 就保持恒定不变b 绵羊数量达到k 2时 绵羊的出生率最大 增长速率最快c 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 绵羊数量达到k时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 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a错误 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 b错误 绵羊数量达到k时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错误 答案 c 2 2012 杭州质检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 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 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 曲线 t年种群数量 t 1 年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 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 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c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解析 种群数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 a项错误 第4年结束时种群数量为第4年初的2倍 第5年初到中期 值逐渐下降 但种群数量仍是在增加 只是增加幅度变小 故是呈 s 型增长 b项正确 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 c项错误 野兔的种群数量是在第5年中期达到k值的 d项错误 答案 b 3 2012 广州质检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 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 s 型曲线 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 200 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 根据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4点时 种群数量下降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 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 温度改变 k值不变 解析 由表可知 s4点时 种群数量仍然增加 a项错误 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数量很少时进行 在k 2左右会适得其反 b项错误 渔业捕捞后控制剩余量在k 2左右会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c项正确 某种群的k值并非固定不变的 环境条件改变则k值也可能会改变 d项错误 答案 c 1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j 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 型曲线 c 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 解析 o点时 酵母菌的接种量越大 消耗氧气越快 易造成无氧环境 使酵母菌的发酵速率加快 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n点时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 增长速率为零 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与酒精浓度过大 营养物质消耗 ph变化有关 答案 bcd 1 显微镜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遵循 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 的原则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3 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表格如下 4 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 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 计算1ml菌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1 2012 河南开封3月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其中错误的是 a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 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 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 盖上盖玻片 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 用滤纸吸去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在显微镜下观察 计数 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答案 c 2 某小组进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时 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 见下表 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 型增长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 试管 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 不同d 试管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 开始下降 解析 和 试管中培养液多 营养物质多 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 和 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 属于 j 型增长 接种量不同 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 不能同时达到k值 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入衰亡期 答案 b 3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需利用显微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 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 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 计数室由25 16 400个小格组成 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 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 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进行观察计数 1 在实验中 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 记录数据 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 第七天再取样计数 记录数据 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 2 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 吸管等器具进行 处理 3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 难以数清 应采取的措施是 4 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 b c d e5个大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 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有酵母菌 个 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 减少误差 你认为该怎么做 解析 根据题干 400个小室容纳0 1mm3液体 则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可填满400 106个小室 约有 48 106 2 4 108 个 酵母菌 答案 1 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应连续七天 每天观察 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 灭菌 3 适当稀释 4 2 4 108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错因分析 对种群概念理解判断不到位 正确解答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判断种群的标准 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 同一物种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可包括多个物种 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形成了不同的种群 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 选d a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b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出率c 出生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出率种群密度死亡率d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出率 解析 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 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为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出生率 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又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相关 故选d 答案 d 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 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 s 型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 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下降趋势与b c段相似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波动趋势与c d段相似 错因分析 错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对题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透 把握不准 2 不能正确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由于没有正确把该生态系统定位在 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 的基础上 导致误判 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 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会符合 s 型增长 错误地认为出生率提高 天敌的大量捕食 年龄结构的变动严重影响了 种群的个体数量 导致误选b或c或d项 正确解答 从题图曲线给予的信息 个体数量一直在k值附近波动 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 a点后 食物不变时 其它因素发生变化 个体数量变化仍符合s型增长 选a a 该岛在m年内 人口增长呈 j 型曲线b 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