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多角度品读云南歌会的“活”,学习其表现民族文化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2、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及教师的点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思。 3、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拓展,关注民俗,培养学生欣赏美好事物的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文章的解读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利用中,让学生感受云南人民和本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由此自然生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听读、悟读感受云南歌会的活,学习其表现民族文化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领悟文中蕴含的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自学为主,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在赏读、研读、悟读三个环节中,主动的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文字展示人的精神面貌。2、合作讨论法: 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3、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是多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课堂教学的优良环境和氛围,增添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扩大教学信息量,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法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课文,深悟文趣。2、圈点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重点的字词句及有疑问的地方,在相应的位置批注字词句义及写法、作用。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3、搜集信息法:课标提出要培养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以及敦煌本地的风土人情,并进行整理。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教时: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题记导入 走进文本(1分钟)课件:“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 在这句话中,我关注的是一个 “活”字,我想,这个“活”字给了我们再次走进云南的歌会一个新的角度,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去解读云南的歌会的内在的活力。(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使题记式的文字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充分引发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习目标展示(1分钟)课件:学习目标:多角度品读云南歌会的“活”,学习其表现民族文化的描写手法。了解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头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目标一次性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胸中有数,学习起来自然有的放矢,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又有指向作用,也体现信息技术的直观式的学习优势。)(三) 第一板块 赏读人之“活”(10分钟)这篇文章人物很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这篇文章中的主要的人物是:年轻女人 赶马的女孩子 老鼓手教师和学生分别朗读有关年轻女人,赶马的女孩、老鼓手的段落和句子,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问题:课件: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人物的“活”2这些人物有没有共同点呢? 3文章通过什么方法展示人物的“活”的呢?(四)第二板块 研读景之“活”(10分钟)“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还有什么也是鲜活的呢 ?1、学生朗读自然景物描写的段落2、教师提问:“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普通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我们怎么可以发现它的鲜活呢?课件:师生探究:1、找出段中你认为景物描写活的语句,并说明原因。2、不少人认为,这一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的主题,你怎么评价呢?(五)第三板块 悟读境之“活”灵动的人,活动的舞台,孕育了云南的歌会的活力,我们说云南的歌会是一卷画轴,徐徐打开,氤氲的是一幅幅更加灵动的民俗风情画。1、同学们,回顾全文,在歌会中有个盛大的歌会场面就是“金满斗会”,现在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找一找这种形式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呢?课件:2、云南人民传承的仅仅是歌吗?(设计意图:三个板块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师生进行自由读、老师读、齐声读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板块中的主要问题,目的之一是问题直观醒目,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能以课文为依据陈述观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二运用信息技术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随时随地进行,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重点做铺垫;三是遇到问题能更方便快捷地协商解决,群体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协作学习的条件,从而突破重点,提高学习效率。)3、畅游云南 关注民俗 课件:我国的民俗丰富多彩,是一本更为厚重的文化大书,这本书的内涵,需要我们时常用一颗敬重的心来静静感悟。现在,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在图片与图片的交叠中,重温云南这片诗意土壤上的明媚与湛蓝,再次感受那民俗中纯朴自然的生命气息。文字1: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云南风光;图片1:泸沽幽兰、东川红土、丽江古韵、香格里拉。文字2:淳朴而勤劳的人们云南风情;图片2:劳动场面,对歌场面,跳舞场面文字3:民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一种文化符号更多民俗;图片3:黎族插花节、白族三道茶、泼水节、舞狮、安塞腰鼓、庆元宵、赛龙舟。(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多媒体课件展示云南歌会,图文声结合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接收信息快,并且记得牢,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观赏图片去感悟民俗,去理解云南歌会特殊的“活力”,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好事物的情趣。使学生在情感参与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再次强化重点的理解,并为难点的突破做铺垫。 )4、走进敦煌,守望敦煌课件:有人说,民俗是民族心底的声音,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最后,让我们的视线回归到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打开敦煌这幅卷轴,静静看,慢慢思,深深悟,悟一悟敦煌内在的生命活力。(!)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通过网络、生活、书籍、实地调查所获取的有关敦煌的博大的民俗文化。(2)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敦煌的六幅卷轴,让学生感悟。课件:卷轴一:奇幻的瀚海风光。在月照流沙的荒漠,在沙舞枝头的敦煌,历史留下了敦煌,敦煌留下了我们,追寻历史的足印被风沙卷起,望见的历史却沉淀心灵深处。 他们藏在风化的砾岩峭壁上,他们活在精美绝伦的壁画中,卷轴二:穿越千年的敦煌。敦煌历史跨越二千多年,这二千多年里从汉至今,中国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留给敦煌不同的印记和风格。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信仰的力量构建的美丽而多彩文化,留下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传承的足迹。卷轴三:彩塑镌刻的敦煌。在看似没有生命的泥土里,我们会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他们的精神气质传递到这些泥土身上。泥土本身或许也是活的,要不然那些用泥土制成的塑像怎么那样的美丽动人,那样的吸引我们的眼球,让人心动。这些伟大的作品,将时间凝固,彩塑艺术,将永久的传承。卷轴四:飞天舞梦的敦煌。敦煌1600多的飞天,美妙的身姿,舞动的琵琶,飘逸的身姿,灵动的眼神,在动人的音乐中旋转飞舞,无不展现出它的华丽唯美和神性的气息。这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舞蹈,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故事一直讲到了今天,这种美的气息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享受和传承。卷轴五:百年守望的敦煌。他们,常书鸿、张大千、王子云、樊锦诗将青春化作流沙,生命化作莲花,和敦煌一起静静地守着孤寂,一守就是百年。他们是莫高洞窟中千万神佛的守护神,他们留给自己的是百年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卷轴六:今天的敦煌,向世界展示灿烂的文明之花,敦煌今天的美丽和灵动,来自民族文化深厚的积淀;敦煌鲜活的生命力,是靠着许多人的坚守而延续的,是一代人又一代人无悔的传承。(设计意图: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资料,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关注地域文化,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第二个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六幅卷轴,在视听效果的享受中,让学生关注本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地域文化的了解。这些图文资料来自大型纪录片敦煌和网络其他资源,目的是以直观生动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开展课内外相结合德学习方式,使课堂自主学习和课后延伸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同时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更好实现教学设计的高效性,展示信息技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显著优势。)(六)教学小结课件:同学们,读读沈从文,我们要说,请珍惜这来自民族心底的声音。读读敦煌,我期待着大家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滋养下,每天都有灿烂的笑容,大声放歌,让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我也期待大家去热爱、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让他们大放异彩。(设计意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教学小结。教学小结要具备两大功能,一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课堂最后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情感注入直观的文字中,让学生在文字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七)作业布置课件:A 课外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其他地区的民歌或民俗,在班级中交流。B 学习本课后,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你有什么见解和建议?写一篇感想。(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兴趣、水平和能力的差别,决定了作业要有内容和难易的区分,因此本课的作业布置注重了多样性和层次性的划分,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和谐发展。)(八)板书设计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人之“活”-精神风貌活 景之“活”-和谐 爱境之“活” 传承(设计意图:以“活”为中心点,展示三个层面的“活”,层层深入,揭示作者对生活、自然、民族艺术的关注和热爱,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七 教学资源1、教师资源: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去悟;课余搜集各民族民歌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激发他们个性言说的欲望。2、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完成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教育资源: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网络收集整理的有关云南的图片和音乐以及有关敦煌的图片和音乐。综述: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想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逐步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三个板块运用多媒体课件中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围绕“活”字进行充分分析和讨论,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造粒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企业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
- 初级钳工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乐理试题及答案
- 焊工证怎么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 广宇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翻译级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南充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泥生产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三级教育考试卷(焊工)答案
- 无生上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深圳低压电工作业-实际操作培训课件-科目四-作业现场应急处理
- 中控岗位培训课件
- 宾馆酒店前台责任书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物业服务保障措施
- 勿忘国耻教学课件
-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 生活老师管理制度(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