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月高三第二次月考题(1).doc_第1页
2010.10月高三第二次月考题(1).doc_第2页
2010.10月高三第二次月考题(1).doc_第3页
2010.10月高三第二次月考题(1).doc_第4页
2010.10月高三第二次月考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成成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综合)历史月考测试题2010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下列哪些是中国进入早期国家阶段的主要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A B C D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神权色彩浓厚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A.青铜器逐渐进人百姓日常生活 B. 社会生活的丰富和艺术的发展C.神秘威严的专制皇权渐趋衰落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4、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5、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7、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11.17报道,奥巴马在访华时谈到“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里借用了孟子的A.“民贵君轻”思想 B.加强交流合作思想C.“轻徭薄赋”思想 D.“性善论”主张8、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书的特点是反映了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思想 重农抑商思想 该书作者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史上里程碑式人物”A. B. C. D.9、“一牛一犁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材料所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10、“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关于材料中“飞钱”的说法正确的是A.汇兑职能 B.流通职能 C.我国最早纸币 D.银行的雏形1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2、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皮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 B. C. D. 13、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B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D唐朝继承了秦汉以来各项制度14、“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15、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B.小说的出现和繁荣C.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D.宋朝风俗画的发展16、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参知政事 三司 通判 枢密使 A B C D17、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1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19、历史记载;明清的商人如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其子孙户籍得以附于行商之省份参加科技考试。这一事件说明是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暂时让步 对传统的政治理念、科举制度产生了强力冲击 表明当时社会的进步 说明政府终于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改变重农抑商政策A B CD20、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最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在中国古代的表现有国家干预经济 重农抑商 盐铁官营 夜市出现A. B. C. D.21、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2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23、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赋税制度的改革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A B C D2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机制已似乎!”A. B. C. D. 25、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关于此说法正确的是A.主张扩大地方权力 B.实行民主制度 C.主张法治 D.主张经世致用26、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文人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27、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28、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成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记录带有主观因素 B儒家主张“和为贵”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文字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29、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30、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二、材料解析题(31题11分,32题17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人,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后即位为景帝。“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论曰:“藩国大着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材料二 说此制(三公九卿制)中有“公天下”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官僚制度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2)皇权的制衡制度主要制衡方式有三种:一为太傅制度;二为廷议;三为法律廷议也叫做朝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帝与大臣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所以有政治、经济、文化、救灾等,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3)诸卿的设置和执掌材料三 秦汉到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判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1)根据材料一,请你对“皇位继承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公天下”的?(4分)(3)你认为如何客观地评价材料二中提到的“朝议”制度。(4分)32、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交易),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天亮),羊头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泥水、木工等手工艺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密食密煎雕花之类。向晚,卖河娄头面(妇女头上的饰物)动使(日用品)之类。街南桑家瓦子(民间娱乐场所的总称),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游乐场所、剧场等)五十余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掌管海外贸易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掌管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而久任(应该用人得当并长期任职)。庶(期望)蕃商(外国商人)肯来,动得(很容易得到)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负担)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绍兴十年夏四月丁卯 材料三 元明事类钞中记载“北土广树艺而睐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吴民生齿最繁,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大函集记载:“吾乡左(轻视)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抉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闽儒。”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并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分)。(4)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高度繁荣的时期。透过上述材料,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有关明清时期工业文明萌发的历史信息?(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利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四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特点的原因。(4分)(3)依据材料四,由表及里地概述明朝官服的信息。(4分)太原成成中学高三年级(文科综合)历史月考测试题答题纸2010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2X30=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31题11分,32题17分,33题12分,共40分)(要求:书写工整,标清楚小题号。)31、32、33、一、单项选择题(2X30=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DDCBD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BCDAD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BACDADC成成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月考测试题答案2010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2X30=60分)1-5 C A B D D 6-10 C B D C A 11-15 D D B B C 16-20 C A D B A 21-25 B D A B A 26-30 C D A D C二、材料解析题(31题11分,32题17分,33题12分,共40分)31、(1)皇位继承制:指中国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皇位世袭,行嫡长子继承制。(1分)皇族特权制:是皇族成员(皇帝的父母、兄弟、子女等)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的制度。(2分)(2)秦朝任用官员,选贤任能,按军功授爵;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包括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和皇帝征召两种,选拔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适当考核,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考察家世、道德、才能三项评定人才优劣,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选拔官员,委以官职。自秦汉开始,选官制度唯才是举,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公天下”。(4分)(3)朝议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议政的一种形式。一方面(积极),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局限性),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结果采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