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杨修之死.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杨修之死.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杨修之死.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杨修之死.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杨修之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修之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特征。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探讨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德育目标: 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的心理,完善健全的人格。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难点:探讨杨修的死因教学过程学法指导 小说定义: 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 环境的描写 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主题思想.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情节和环境都是为人物服务的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小说的主题思想.本课写法: 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曹操;忌才妒能,奸险阴狠。 杨修;恃才放旷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从他做的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不过,叙事要做到选材集中,精当,从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出发。精选最能体现事件,深刻意义,人物思想品质的材料来写,这方面堪称典范。课堂环节:品文本-品作者-品读者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与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 卷。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 场,让我们的灵魂又经受一次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欢迎大家走入我们的演播室,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杨修之死二 播放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杨修之死”环节一:品文本(初读细读-研读-解读)一 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案情谜踪) 1、 快速默读课文 1-3 自然段,找出: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明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之。2、 角色转换:假设你是主帅,你会怎样处理这一件事? 学生各抒已见。3、如果没有这一件事,杨修是否会被曹操所杀? 明确:会,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4、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出每一件事:杨修 事件 改造花园大门 分食塞北酥 揭发“梦中杀人”告发曹丕密谋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鸡肋事件曹操 反应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怒杀杨修二 细读课文,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案情剖析) 学生以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并总结: 杨修:恃才放旷、轻率狂妄 曹操:阴险虚伪、老谋深算1 在插叙的六件事中,杨修各是什么表现?跳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2 想想,这些 语句分别表现了杨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用“读了 我认为杨修是一个的人。” 园门改阔 -“丞相嫌园门阔耳。(有才能却有些狂妄) ” 众人分酥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目中无主,过于自恃)语破奸心-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告丕密谋-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过于轻率,缺乏心机) 教植斩吏 - 修教植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恃才干政,毫不避讳)为植答教 -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恃才干政) 杨修 -(聪明绝顶 才思敏捷 目中无人 自作聪明-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好耍小聪明。恃才放旷 1.杨修被杀 阴险狡诈才思敏捷 2.改建园门 插城府很深卖弄聪明 3.分食酥饼 表里不一伺察敏锐 4.语破奸心 虚伪狡诈轻率大意 5.轻视吴质 刚愎自用果敢大胆 6.教植斩吏 残忍歹毒谋略不凡 7.巧作答教叙 暗藏祸心料事如神 8.失利葬修固执虚伪2、自主探究:勾画曹操心理反应的语句,品析曹操性格在插叙的六件事中, 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呢?请勾画出了描写曹操心理反应的语句, 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从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上,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曹操-(-嫉贤妒能, 阴险歹毒)-虚伪残诈,老谋深算,忌才多疑三 研读课文:探究杨修死因-环境 (案情究因)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这样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文官杨修呢?难道真是嫉妒他的才 华吗?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深入案情,一起探讨杨修被杀的死因1、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 (1)哪句话点明曹操杀杨修的直接原因? -(“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2)曹操的理由是杨修造言,扰乱军心,那么杨修说了什么?-(-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杨修的这一番话真的如曹操所说是“造言”,是信口胡言的吗?-(不是)何以见得? (文中最后写到曹操兵败,班师退兵,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 ) 2、杨修的真正死因 可见杨修深知当时的形势,也深知主帅的心理,可以说他是一个料事如神,聪明绝顶之人,看来私解鸡肋事件,并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即使没有鸡肋事件,照样会被杀,前文提到他曾数犯操忌。这是本案关键所在。既然如此,那杨修究竟为何被杀?下面;让我们模拟法庭,公开审理本案。有请本案的两个当事人,以及他们的辩护律师,陈述理由。(2)合作学习:(揣测人物心理,设计对话 )(活动一)每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杨修,一人扮演曹操,请两位同学来展 示。杨修死因, 曹操自是心知肚明,但杨修却未必服气 他可能认为自己被杀是曹操的过错。-聪明的同学,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请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 揣测杨修和曹操的心理,用现代汉语为他 们设计一段对话。(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对话) 对话内容:先请原告和被告对峙。杨修:主公,我何罪之有哇曹操:你 之死,非我之过也,乃你之罪也。 罪1 -你才思敏捷,神机妙算,你参透了我的心思也就罢了,可你为何要把我的心思公之 于众呢?罪2 -你太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能,而是恃才放旷,太放肆了! 罪3 -你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 鸡肋 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煸动他人 ,也做归计,你的被杀可谓是咎由自取。 罪4- 你卖弄点儿小聪明也算不上什么大错,可你却由日常生活涉足到政治。深深卷入到了曹丕和曹植的皇权斗争之中,你反对曹丕即位,你是个危险人物,留下你必将成为我的身后大患。杨修: 我之死,非我之过也,乃你之罪也。你嫉贤妒能,我洞悉你的内心,这让你感 到不安和恐慌。你生性多疑,老谋深算,怕我支持曹植而反对曹丕即位会影响到你身后接班人的安宁和皇权的稳固。你杀我之心其实早已有之,鸡肋一事只不过是你的借口而已。曹操:的确,我不想在处理继承权问题上留下祸患,重蹈袁绍和刘表的悲剧。出于身后国家安危的考虑,必须剪除曹植的羽翼,巩固曹丕的统治。就立太子一事,我曾问过谋士贾诩,贾诩就不敢表态,他在大事上比你聪明多了。你却无自知之明。杀你是我不得已。到现在才杀你,你已经是死之晚矣。你自己,不知反省自己身上的缺点。怪谁?杨修:你难道就没错吗?难道我就该被杀吗?总结陈词: 其一,认为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认为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认为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杨修被杀一案,真相大白。(3)归纳杨修死因 ;的确,杨修可称得上是聪明绝顶之人,他才思敏捷,神机妙算,但他不会韬光养晦,不 懂得隐藏自己的才能,而是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 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煸动他人也做归计,最终被杀。他的被杀可谓是咎由自取。要承担主要责任。这正是“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爱才善妒的曹操容不得杨修在他面前锋芒毕露;多疑残诈的曹操同样担心杨修成为心腹之患,老谋深算的曹操更不容许杨修成为曹丕的绊脚石。于是私解鸡肋成了曹操杀杨修的 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一个恃才放旷的旷世奇才悄然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四 解读课文,如何评价曹操。(案情追踪)-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推荐网站: 春韵网站 三国艺苑 特别推荐:易中天品三国: 真假曹操奸雄之谜借刀杀人青梅煮酒 曹操杀人故事:杀吕伯奢一家、孔融、许攸、祢衡等。1. 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读一读曹操的两首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 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小说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迥然不同,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总是体现着创作者的立场,意图。作者对文中的人物大都倾注了自己的爱憎,褒贬之情。那么这场杨修之死一案的导演者,又是出于何种目的,塑造了一个另类的曹操。让我们走进作者,探访案情背后的故事。环节二:品作者(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案情内外 作者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 ,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 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 ,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 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 历史小说。特点是“七分实三分虚”,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 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书中 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张飞、周瑜、黄盖、夏侯惇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 从品味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我们就不难明白,曹操的形象为何是虚伪狡诈,老谋深算,忌才多疑。环节三:品读者(联系实际,感悟人生)案情启示1人生启示人生没有回头路,一个个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思索自己的人生,从中吸取教训,增长智慧。(1) 才华横溢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他这样死值得吗,我们从中又能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2) 如果我们是杨修,有办法保全性命吗?请阅读下面这则材 料,或许会受到启发。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 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来 ,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加得到重用。 杨修和纪晓岚都素负才名,而结局却截然不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性 格 决 定 命 运!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如做人要学会谦逊,为人不可恃才放旷,)(不可 狂妄自大,做事定要三思而后行 )。( 人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要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保持健康的心理,完善健全的人格。)2拟写挽联,表达追思 杨修这么一个才思敏捷的人就这样死了,还真的有些可惜。请为杨修写一副挽联或一句墓志铭,表达我们对他的追思与缅怀之情。 提示:对仗不必工整,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痛也,名臣;哀哉,才子。 满腔才华遭主忌,两字军令迎死来, 聪慧机智才华横溢堪称英才,恃才放旷目无军纪却酿苦果 为人可恃才无须放旷,做事贵忠诚定要三思 教师寄语:播放历史的天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目光审视杨修,那么他的举止无疑是自取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