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引入情境。1、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这“四绝”分别是什么?(生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那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准确地形容这种情感?(生答:情有独钟)。 3、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看,石峰耸立,令人叫绝;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 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二、 激情导读,感受奇松。(一)、要想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那我们就要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要请你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这三种松树的句子。 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师评:读的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的更棒!(二)、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感受黄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后,小组内交流,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迎客松的“奇”?(指名回答: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1、 能不能意思不变,给“遒劲”换个词语?(生:雄健有力、有劲)(1)我们比比看,用哪个词语好呢?为什么?(生:用遒劲好,因为遒劲显得更加有力。)(2)那谁来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出非常有力的样子。(生读,相机评价)(3)我们试着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学生齐读)2、“郁郁苍苍”形容黄山奇松的什么?(生:青翠茂盛)(1)谁能把黄山奇松的青翠茂盛读出来?(指名读)过渡: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因为在黄山有太多像它一样郁郁苍苍的松树了。哪个词语更能体现它“奇”呢?(生答:饱经风霜) 3、“饱经风霜”这个词是说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迎客松饱经了什么样的风霜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介绍一下。(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1300多个寒来暑往。)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3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 4、指导朗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年代的久远,风雨的飘摇,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要用凝重的语气去读。(指名读,男生齐读)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 女生齐读)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齐读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生:像) (1)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他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2) 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想想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3)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 位宾客,欢迎你们!”(3)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6、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后人有诗赞曰:(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生齐读。学到这儿,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 (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仿佛身临其境了。(三)、感受陪客、送客松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生长,模样也各有所奇。1、交流。(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陪客松 1、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 2、这句话把陪客松比作(绿色巨人),这样写好在哪里?(“绿色”体现了陪客松的苍翠茂盛。“巨人”体现了它的高大挺拔。) 3、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送客松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从这我们感受的到它的神奇。 2、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3、完成填空: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四)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谁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我们带去美丽的黄山。(指名)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朗诵第2自然段)点评:谢谢你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风采。3、 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师:(作怀抱竖琴,弹拨状)你会听到怎样的琴声呢? 生:风一吹,一根根琴弦发出了动人的琴声,真让我陶醉! 师:(指双龙松的顶部)这两条龙探出了脑袋,想干什么呢? 生:双龙松探出脑袋,仰望天空,欣赏着黄山美丽的风采,又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在天空中上下飞舞。 师:(指孔雀松)孔雀又在干什么呢? 生:孔雀松回过头来张望,好像在欣赏自己开屏的羽毛,越看越美,情不自禁地说:“你们看,我的羽毛多美!”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师:谁愿意来读读你自己笔下的黄山奇松呢? 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多媒体出示:黄山奇松,真是奇特!把你对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处表达出来。(生自由发言)黄山松奇特不奇特?(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出的长期影响评估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问题”意识测试
- 深圳体育考研真题及答案
- 出境出访应急预案
- 关于餐饮转让合同(标准版)
- 滕州幼师面试真题及答案
- 商标案件考试题型及答案
- 绿茶多酚醒脑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山西省朔州市大地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养殖业危险废物处理方案
- 2025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00题】2025年时政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考证培训课件
- 2024年南京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数学真题(解析版)
- 航空煤油储存管理办法
- 高中政治课课件模板
- 新学期,新征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廊坊市物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