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海岛概况 . 2 第三章 保护规划分区与分类体系 . 3 第四章 分区保护规划 5 第五章 分类保护规划 7 第六章 海岛重点保护工程 . 10 第七章 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 10 第八章 附则 .11 规划登记表 12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1 -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适用范围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是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全省各市、县(市、区)从事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省市、县(市、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无居民海岛管理法律法规及本规划管理审批单位和个人利用无居民海岛的申请。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控制性详细利用规划等应符合本规划的基本要求。 二、规划目的 本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对无居民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把无居民海岛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纳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范围;实施海岛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做到科学、适度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保障无居民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地方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开发利用项目申请审批提供科学依据。规划的编制实施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海岛开发利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 1 月 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10 年 3月 1 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 4 月 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7年 10 月 20 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 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4年 1 月 1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9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自 2002 年 12月 1 日起施行 10关于加强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海洋局,2001年 11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 民政部、 总参谋部,2003年 6 月 17 日 11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 8 月 25 日起施行 13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 14.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05 年 2月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 号)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24 号) 17 关于贯彻落实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国海管字【2003】226 号),国家海洋局,2003年 18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闽政办200556号) 四、规划编制的原则 1、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原则; 2、与海洋功能区划相一致原则; 3、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 4、因岛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五、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福建省所管辖海域内的无居民海岛。凡大陆海岸线以外,领海外部界线以内,大潮高潮面以上的面积超过 500m2的海岛,均在规划之列,包括无居民海岛岛陆、岛滩、岛礁及周围海域(一般距离岛屿海岸线 5001000 m 以内)。其中,由台湾省管理的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丘屿、金门等海岛,除东引岛、东沙岛、乌丘屿和东碇岛四个领海基点岛及附近的岛屿定位为国家权益类外,其余的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2 - 海岛有待与台湾省协调后再确定其功能,因此将其暂定为保留类。 六、规划期限 规划年限为 10 年(20112020 年),近期 2011年2020 年,远期 2016年2020年;展望到 2030 年。近期以整治无序的开发利用与修复生态环境为主,适度开发利用;远期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构建海岛可持续发展格局;展望为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海岛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本规划 5年一修编,由原规划编制部门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得到批准方可进行规划修编。 七、规划审批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由福建省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编制,经专家评审验收后后,按程序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章 海岛概况 一、海岛数量及分布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定义,海岛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根据福建省海岛志(1994)和全国海岛名称与代码(HY/T 119-2008)已收录的 1546 个海岛。根据福建省 908 专项海岛调查结果,福建省海岛总数为 2215 个,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海岛共 1321个,其中无居民海岛 1223个,有居民海岛 98 个。减少海岛数量 249个,主要原因如下: 1、通过围填海与大陆相连,该类海岛有 117个; 2、通过围填海或海岛岸线更新与其它海岛合并,该类海岛有 33 个; 3、通过炸岛、挖沙等方式使海岛灭失,该类海岛有 36 个; 4、因大陆海岸线管理位置变更导致原海岛属性变更,该类海岛有 32 个,其中有 13个河口岛因海河划界后划入河界范围; 5、因闽粤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后不再隶属福建省管辖的海岛有 5个; 6、通过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调查等技术手段,以及利用参考福建省海域地名志和海图等资料,证明原海岛认定有误,不是独立海岛地理单元,该类海岛有27 个。 根据福建省 908专项海岛调查,福建省海岛分布特征如下: 1、海岛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北部和中部海岛分布多,兴化湾湾口南岸以北(含南日群岛)的海岛数占全省的 73.6%;且大多距离大陆海岸较远。闽南海域海岛数较少,且距离大陆海岸远的海岛较少。 2、无居民海岛分布相对集中,呈明显的链状、密集型分布,多数以列岛或群岛的形式出现,全省有群岛 13 个、列岛 11 个、群礁 61 个。 3、无居民海岛分布大多数距离大陆海岸小于 10 km,尤其在大陆海岸线曲折率大,并向海域延伸较大的半岛周围。 4、无居民海岛多为大陆岛,其中基岩岛数量占绝大多数,岛礁形态比较陡峭。而冲积岛很少,仅分布在一些河口处。 5、海岛面积较小,绝大多数无居民海岛面积小于 0.1 km2,占总数的 85 %。 二、海岛资源概况 我省无居民海岛资源主要有港口航运资源、生物资源、景观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风能资源等。 1、港口航运资源主要分布在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等海湾内,多数海岛具有深水岸线。 2、生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诸海湾湾口、湾内的多数海岛。海岛的岛陆、岛滩、岛礁和环岛水域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蕴藏着多种生物资源。岛礁周围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比较大,是海岛最富活力的生物区。有的基岩岛周围礁石成群分布,构成生物资源良好养护场所的天然鱼礁。处于河口海湾的海岛周围常是一些候鸟的栖息地或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的场所。海岛周围海域生存的海洋游泳生物物种,有许多是经济种类,数量大,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3 - 密度高,许多是我省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增养殖品种。 3、景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诸海湾湾口、湾内的海岛。许多岛礁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特色的海岛旅游资源;有些海岛拥有各种人文景观;有的海岛可观看鸟类;有的海岛湾澳沙滩平坦、沙粒均匀、海水水质好,都是海岛宝贵的旅游资源。 4、海洋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等主要分布在沿岸海域以及离岸较远的海岛。 四、海岛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利用现状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程度总体上不高,尤其是距离大陆较远和人类活动较少的无居民海岛,基本上仍保持相对原始状态。但有些靠近大陆和港湾内无居民海岛或毗邻有居民岛的小岛,岛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比较高,部分岛屿在开发中因不注重保护,造成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存在主要问题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的利用现状基本上处于随意、粗放式的开发利用状态。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部分无居民海岛权属不清,无统一的海岛名称;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无居民海岛的利用处于无序、无度状态;海岛开发利用程度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盲目的开发利用对海岛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抗自然灾害能力低;海岛开发不当对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第三章 保护规划分区与分类体系 一、分区设置 根据海岛分布与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将海岛划分为四个区域,从整体上引导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方向,确定海岛开发保护管理的总体格局。 四个区域分别为: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近岸保留区域和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 1、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 指我国领海基点及其附近的,对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具有特殊作用的无居民岛。本区域海岛以严格保护、禁止开发为总方针,积极开展科学考查活动和生态修复工程,保障国家权益。禁止开展改变岛陆的地形地貌的开发活动,保护海岛生态系统,并开展适当修复工程。 2、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 指具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内的海岛。此类海岛主要是已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海岛。 该范围内的无居民海岛总体上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较好地保持其原始状态,在规划中定为特别保护类。 该区域海岛禁止开发利用,根据海洋保护区的管理规定,加强该区域的海岛保护,尤其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科学调查,并对受破坏的海岛进行适度的整治修复。 3、近岸保留区 指位于重点港湾口门界线、半岛的岬角连线以外的较开放海域范围内的无居民海岛,已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预,但因自然条件较差,目前对其进行开发条件尚未成熟。因此,该区内的海岛主要确定为保留类,目前无法确定其开发利用类型,保持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在进行其开发利用时,须进行严格科学论证确定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类型。 该区域海岛暂不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维持现有的海岛自然状态,并对海岛景观进行适当保护,可允许不改变海岛自然属性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利用活动。 4、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 指港湾内和近岸的无居民海岛,离岸较近,自然条件相对适宜,开发相对较为容易,在规划分类中港湾内的无居民海岛主要以开发利用类为主。据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社会需求的不同,对港湾内的岛屿保护规划也有所不同。根据开发利用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4 - 强度,可将该区域的海岛分为适度开发岛和重点开发岛,适度开发主要有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和海岛农林业等,重点开发有港口航运业、临港工业、围填海工程等改变海岛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 该区的海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主要以开发利用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对于海岛景观生态受破坏的海岛,应加强修复。 二、分类体系 在海岛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海岛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特点、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将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划分为特殊用途类、一般用途类、保留类 3 个一级类(大类),15 二级类(小类),见表 1。 特殊用途类指在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军事设防方面有重要价值,或指已建或待建自然保护区或特别保护区范围内,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无居民海岛。特殊功能类海岛包括国家权益类、国防用途类、界线类和特别保护类等 4 小类。 一般用途类指海岛或周围海域具有港口资源、生物资源、矿产与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空间资源,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并考虑海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包括港口与仓储类、工业与城镇类、旅游类、渔业类、农林牧类、可再生能源类、科学实验类、公共服务类类、整治修复类和其他用途类等 10 小类。对于一般用途类海岛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保留类指的是指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目前或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无居民海岛或不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表 1 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分类体系与指标 一级类 代码 含义 二级类 代码 含义 特殊用途类 1 指在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军事设防方面有重要价值,或指已建或待建自然保护区或特别保护区范围内,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无居民海岛。 国家权益类 1.1 作为我国领海基线基点岛及其周边的海岛。 国防用途类 1.2 作为军事用途的海岛。 界线类 1.3 省、市、县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界点的海岛。 特别保护类 1.4 自然保护区、历史遗迹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岛,或为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繁殖、栖息以及植物种群和森林植被覆盖比较典型的海岛,海岛上现有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墓、古塔、古庙、古树、以及海岛周围海底为红树林分布区,古代沉船保护区,产卵场、索饵场。 一般用途类 2 指海岛或周围海域具有港口资源、生物资源、矿产与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空间资源,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并考虑海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 港口与仓储类 2.1 作为港口码头、仓储堆场等建设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工业与城镇类 2.2 作为盐业生产、固体矿产开采、船舶工业、电力工业、海水综合利用、水产品加工、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城镇建设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旅游类 2.3 作为景观旅游、度假旅游用途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渔业类 2.4 作为海水养殖或为渔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性服务的渔业基础设施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农林牧业类 2.5 作为农林牧开发利用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可再生能源类 2.6 作为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科学实验类 2.7 作为物种引种、海洋科学观测等科学研究、实验和教学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公共服务类 2.8 作为跨海桥梁、道路、海底管线、助航设施、基础测绘、通讯设施、救助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导功能的海岛。 整治修复类 2.9 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海岸侵蚀、岛陆水土流失、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破坏而需要整治修复的海岛。 其他用途类 2.10 除上述一般用途类以外的其他用途的海岛。 保留类 3 指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目前或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无居民海岛或不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保留类 3.1 指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或开发程度比较低,且在规划期内未能确定功能的海岛。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5 - 第四章 分区保护规划 根据海岛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特征及保护与利用现状等,规划把我省无居民海岛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域;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域;近岸保留区域;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域(图 1)。 一、东部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区域 本区是福建省管辖海域最外缘,为我国的领海基线基点海岛,成东北西南向分布,规划中定为国家权益类。主要有东小岛、西小岛、牛山岛、东甲岛、东限岛、西限岛、秤屿、秤锤屿、乌丘屿、下屿、东碇岛、兄弟屿。 二、闽东、闽中、闽南特别保护区域 由领海基线向大陆一侧,大部分在 10m 等深线以深,自北向南分布的星仔列岛、台山列岛、七星列岛、四礵列岛、浮鹰岛、塘屿列岛、菜屿列岛等纳入已建立的海洋特别保护区范围内的无居民海岛, 以及海坛北部的厚壳贻贝繁育特别保护区、坛南湾中国鲎特殊保护区、湄洲岛海洋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无居民海岛。 三、近岸保留区域 该范围内的无居民海岛以保留类为主,个别岛屿因航行的需要设立导航标志定位为公共服务类;连江县黄岐半岛以外海域、长乐漳港海蚌繁育区和海坛岛东部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内的海岛定位为渔业类,部分因所在湾澳适宜开发旅游定位为旅游类,如高罗澳、下浒澳、东洛列岛、漳州滨海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海岛。此外,还有小部分岛屿作为养殖基地定位为渔业类。在近岸保留区域范围内还包括马祖列岛、白犬列岛、金门岛及其附近等的保留类海岛,这些岛屿目前为台占岛,其开发利用类型有待与台湾省协调后确定,暂定位为保留类。 四、沿岸与港湾开发利用区域 港湾内的海岛因其靠近大陆,风浪较小,自然条件相对适宜进行适度开发,主要规划为开发利用类,对各港湾内的岛屿保护与利用规划根据各地社会需求的不同各有侧重。 1、沙埕港:沙埕港内多数无居民海岛已围垦成为堤连岛或堤内岛,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定位,规划将港内的无居民海岛以工业与城镇类、渔业类和港口与仓储类为主进行定位。 2、三沙湾:三沙湾海域面积较大,分属宁德市的蕉城区、福安市和霞浦县管辖,海岛湾内的开发需求较大, 规划以港口与仓储类、 工业与城镇类和渔业类为主。该区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东吾洋和官井洋海域以港口与仓储类、工业与城镇、保留类、渔业类和整治修复类为主;盐田港、白马港和漳湾港海域以工业与城镇类、保留类和渔业类海岛为主;三都澳以港口与仓储类和保留类海岛为主。 3、罗源湾:大致以罗源的长岐尾与连江的牛坪山角为连线分为两大部分:东北部海域以港口与仓储类海岛为主,西南部以工业与城镇和港口与仓储类海岛为主,处于岗屿水道的无居民海岛定位为旅游类和渔业类。 4、海坛海峡和高山港:含福清湾、瑟江港和高山港等大小不一的湾澳,该海域开发强度大,无居民海岛大部分受到人为破坏,已有近 1/4的无居民海岛被围垦成为堤内岛或堤连岛。该区域无居民海岛面积较小、植被发育较差,岛上资源有限,本次规划分别把该海域岛屿定位为工业与城镇类、保留类、整治修复类、可再生能源类、公共服务类和港口与仓储类。 5、兴化湾: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属于江阴岛周围的无居民海岛主要定位为保留类和港口与仓储类;小麦岛周围岛屿和兴化湾南部的无居民海岛以保留类、渔业类和公共服务类为主。 6、湄洲湾:以港口与仓储类为主,包括三个主要港区:秀屿港区、肖厝港区和斗尾港区。湄洲岛周围岛屿以特别保护类为主,大竹岛定位为旅游类,大竹岛附近无居民海岛定位为保留类类,黄干岛及其附近岛屿以港口与仓储类为主,湾顶沿岸岛屿主要定位为港口与仓储类,惠屿与乐屿附近海岛主要定位为公共服务和港口与仓储类。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6 - 7、泉州湾:湾内、港口无居民海岛数量较少,规划分类较分散,湾口北岸部海岛主要定位为保留类,南部岛屿定位为港口与仓储类为主,湾顶杨屿定位为旅游类。 8、厦门湾:包括同安湾、厦门西海域、九龙江口。属厦门市管辖的同安湾和西海域内的无居民海岛以旅游类、特别保护类和保留类为主,九龙江口的无居民海岛为旅游类和特别保护类为主。 9、佛昙港:港内的海岛数量较少,以渔业类为主。 10、东山湾:东山湾海域分属漳浦、云霄、东山三县管辖,湾内以渔业和港口开发为主,在本次规划中将东山湾分为三大类:东山湾北部海域的无居海岛以渔业类和保留类为主;东山湾中部海域的无居民海岛定位为渔业类、旅游类、科学实验类和港口与仓储类为主,湾口海岛主要定位为特别保护类。 11、诏安湾和宫口湾:诏安湾内无居民海岛主要定位为渔业类、保留类、科学实验类 3种,宫口湾主要以保留类为主。 图 1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布局示意图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7 - 第五章 分类保护规划 根据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规划分类体系与指标,结合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将我省 1223 个无居民海岛与 2 个有居民海岛,规划为 176 个特殊用途类海岛 (包含两个有居民海岛) , 462个一般用途类海岛, 587 个保留类海岛 (表 2) ,并明确无居民海岛规划及管理要求,详见规划登记表。 一、特殊功能类海岛 1、国家权益类海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我国领海基线基点位于福建省管辖海域的有 6 个:东沙岛、牛山岛、东碇岛、兄岛 4 个无居民海岛和东引岛、乌丘屿 2 个居民海岛,本着以国家权益为重的原则,在本规划中将领海基点岛附近的岛屿均定位为国家权益类,因此将连江县的东引岛周围海域的7个无名岛,莆田市秀屿区的乌丘屿周围的下屿等3个海岛均统计在内,规划确定国家权益类海岛总数为 16个,其中无居民海岛 14 个,有居民海岛 2 个。 领海基线基点岛屿是确定国家主权管辖范围的重要标志,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这些海岛及其周围海域形态。 禁止在基线岛实施开发利用活动,避免造成这些特殊岛屿的消失或形态破坏,使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损害。 2、界线类海岛 主要规划霞浦县的莲花屿、连江与马尾区之间的乌猪洲、莆田市的竹杆礁和漳州市的赤礁4个界线类无居民海岛。由涉界双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保护海岛原始状态,禁止在岛上实施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地质剖面、岸滩、植被等被破坏的开发活动;周围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也不得造成海岛岸滩地形、岸线的人为破坏。必要时,可适度开展海岛生态修复。 3、特别保护类 主要有七星列岛、台山列岛、厦门市的鸡屿等 156 个特别保护类无居民海岛。保护海岛周边的岛礁、海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海岛景观,促进可再生资源的繁殖恢复,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良影响。以保护海岛景观为主的无居民海岛可兼容观光旅游。凡符合建设保护区条件的,应及时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一般用途类海岛 1、港口与仓储类 主要规划莆田市秀屿区的盘屿,泉州市泉港区的蟹屿、惠安县的黄干岛等73个港口与仓储类无居民海岛。因港口航运业建设需要,将此类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部分海域围填成陆地,成为港口货物堆场或工业厂房用地,将较大程度的改变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对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破坏较大,须慎重考虑开发的必要性、形式与规模。 2、工业与城镇类 主要有福鼎市的宫屿、福州市连江县的青屿、莆田市荔城区的鸡甲屿等61个工业与城镇类无居民海岛。对于已形成的堤连岛和堤内岛,无居民海岛自然属性的改变已成事实,进一步开发利用与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定,但须经严格的科学论证确定具体开发利用类型、方式和程度,开发利用申请审批程序可适当简化,由福建省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3、旅游类 主要规划宁德市蕉城区的黄湾屿、福州市连江县的洋屿、泉州市惠安县的大坠岛和厦门市的宝珠屿等 141个旅游类无居民海岛。利用岛上自然景观,建设必要的配套旅游设施与景点改造,严格控制开发规模,控制游客数量,注意保护海岛及周围海域的环境,防止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岸滩和海洋环境的破坏。环保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渔业类 主要规划宁德市霞浦县的割山屿、莆田市秀屿区的鼓山仔和漳州市漳浦县的大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8 - 霜岛等 88 个渔业类无居民海岛。在无居民海岛上建设渔业设施和管理房,以及利用海岛周围海域实施水产养殖。严禁在海岛开山取土采石、破坏海岛景观、植被。在此类无居民岛及其周围开发利用,应防止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岸滩等的破坏。 5、农林牧业类 主要规划福鼎市的冬瓜屿、宁德市霞浦县的虎屿、尾下礁、福清市的过屿等4个农林牧业类无居民海岛。利用无居民海岛实施农林牧业等开发活动,应控制规模,防止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岸滩、海岛生态和海洋环境的破坏。 6、可再生能源类 划定平潭县的南屿、莆田市秀屿区的西罗盘屿和漳州市漳浦县的草浮礁等33个能源类无居民海岛,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无居民海岛构筑能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应防止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岸滩、海岛生态和海洋环境的破坏。 7、科学实验类 主要规划福州市罗源县的上担屿、漳州市东山县的尾涡屿和西屿等 11 个科学实验类无居民海岛。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的特殊环境,引进养动植物进行种养殖试验,引种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外来物种破坏海岛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海岛淡水资源,保护海岛生态系统,保护海岛及周围海域的环境。 8、公共服务类 主要规划宁德市霞浦县的龟屿、福州市长乐市的笠屿、连江县的屿仔尾屿、莆田市秀屿区的大碇屿、石狮市的屿东屿、漳州市漳浦县的圣杯屿等 39 个公共服务类无居民海岛。利用无居民海岛建设跨海桥梁、岛陆、海底管线、助航设施、基础测绘、通讯设施、救助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局部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应防止可能造成海岛地形、岸滩、海岛生态和海洋环境的破坏。 9、整治修复类 主要规划宁德市霞浦县的东星屿、蕉城区的猴毛屿、漳州市漳浦县的红屿和沙洲屿等 12 个整治修复类无居民海岛。制止违法开发利用,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要予以整治修复,保护海岛淡水资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加强植被绿化建设。 三、保留类 主要规划宁德市福鼎市的双屿、霞浦县的纵横屿、福州市福清市虎屿、厦门市翔安区的角屿、漳州市漳浦县的横屿等 587个保留类无居民海岛(包括台湾省管辖的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丘屿、金门岛附近的无居民海岛)。维持海岛的现状,保护海岛及周围海域生态环境,严禁在海岛开山取土采石、破坏海岛景观、植被和岸滩地貌的开发活动。近期以保护为主,远期根据发展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 9 - 表 2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分类统计表 行政区 1特殊用途类 2一般用途类 3.保留类 居民岛 1.1国家权益类 1.3界线类 1.4特别保护类 2.1港口与仓储类 2.2工业与城镇类 2.3旅游类 2.4渔业类 2.5农林牧业类 2.6可再生能源类 2.7科学实验类 2.8公共服务类类 2.9整治修复类 3.1保留类 宁德市(376) 福鼎市 0 0 39 8 9 13 3 1 0 0 0 0 10 10 霞浦县 0 1 40 12 13 10 12 2 0 0 5 5 125 15 福安市 0 0 1 6 0 2 4 0 0 1 2 0 2 3 蕉城区 0 0 0 4 2 2 0 0 0 0 0 1 6 8 二级类小计 0 1 79 30 24 27 19 3 0 1 7 6 143 36 一级类小计 80 117 143 36 福州市(476) 罗源县 0 0 0 5 3 1 1 0 0 1 0 0 7 0 连江县 9 1 0 5 13 23 6 0 0 0 1 0 85 10 马尾区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长乐市 0 0 2 4 1 8 0 0 0 0 2 0 24 3 福清市 0 0 0 2 8 5 9 1 8 0 3 0 58 8 平潭县 1 0 43 1 6 11 13 0 7 0 7 2 53 11 二级类小计 10 1 46 17 31 48 29 1 15 1 13 2 228 33 一级类小计 57 157 228 33 莆田市(147) 荔城区 0 1 1 0 0 1 5 0 0 0 0 0 8 0 秀屿区 4 11 9 4 4 15 0 11 0 3 1 59 10 二级类小计 4 1 12 9 4 5 20 0 11 0 3 1 67 10 一级类小计 17 53 67 10 泉州市(168) 泉港区 0 0 0 3 0 0 1 0 0 0 2 0 1 1 惠安县 0 0 0 9 2 2 0 0 0 0 0 0 32 1 丰泽区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晋江市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16 0 石狮市 0 0 0 2 0 5 5 0 0 0 4 0 6 0 南安市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2 0 金门县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6 2 二级类小计 0 0 0 14 2 10 6 0 0 0 9 0 123 4 一级类小计 0 41 123 4 厦门市(21) 二级类小计 0 0 2 0 0 11 0 0 0 0 0 1 3 4 一级类小计 2 12 3 4 漳州市(134) 龙海市 1 0 0 0 0 5 0 0 0 0 0 0 5 5 漳浦县 0 0 0 3 0 31 4 0 7 0 3 2 11 1 云霄县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2 0 东山县 1 1 17 0 0 4 7 0 0 9 4 0 0 2 诏安县 0 0 0 0 0 1 0 0 0 0 0 5 1 二级类小计 2 1 17 3 0 40 14 0 7 9 7 2 23 9 一级类小计 20 82 23 9 福建省(1321) 二级类累计 16 4 156 73 61 141 88 4 33 11 39 12 587 96 一级类累计 176 462 587 96 作为我国领海基点的海岛在福建省管辖海域内有5个无居民海岛和1 个居民岛,包括其中的连江县东引岛和东沙岛、平潭县的牛山岛、莆田市秀屿区的乌丘屿(居民岛)、龙海市的东碇岛和东山县的大柑山。本着以国家权益为重的原则,在本规划中将领海基点岛附近的无居民海岛均定位为国家权益类。 莆田市秀屿区的乌丘屿和福州连江县的东引岛为居民岛,但本着以国家权益优先的原则,将两岛归入国家权益类统计,在居民岛数量统计中则不再重复计算。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文本、登记表) 10 第六章 海岛重点保护工程 海岛重点保护工程主要是针对无居民海岛开发、 建设和保护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组织海岛实施重点工程。根据福建省海岛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及三方面提出需开展的重点保护工程。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工程 调查海岛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尤其对近海无居民岛的资源环境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海岛的情况,为海岛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规划期内开展一次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与评估,清查我省海岛数量、位置、面积、资源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获取海岛重点工程和专项工作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二、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程 严格保护领海基点海岛及周边海域的生态系统,保持领海基点海岛地形地貌的稳定,禁止任何破坏领海基点海岛的开发活动。 根据国家领海基点保护相关规定,制定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方案,在确定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的范围基础上,定期调查领海基点的地形地貌变化情况,对地形地貌和生态受损的领海基点海岛开展科学合理的修复。 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维护无居民海岛典型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为主要目标, 加强典型海岛特别保护区的保护,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多样性。 选取海岛:东山湾的塔屿、大坪屿、有水岩屿,沙埕港的马祖屿作为加强保护的重点海岛,开展定性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东山湾的塔屿、大坪屿和有水岩屿区域具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沙埕港的马祖屿区域具有红树林生态系统。 主要任务是加强海岛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管理,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强化保护区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完善保护区管理评估制度,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保护区巡航监督和跟踪监测等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开展海岛物种等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海岛典型生态系统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四、生态修复工程 针对海岛岛陆、岛滩和环岛水域的生态系统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完成主要受损海岛的生态修复工作。 海岛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在编制海岛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海岛规划,开展岛陆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试点。在规划期内,对漳州市东山湾内的大坪屿、有水岩屿、虎屿岛,漳州市漳浦县的红屿、沙洲岛,莆田市的东沙屿,宁德市的猴毛屿就岛陆植被生态问题展开修复;对宁德市的洋南屿岛滩的大米草开展整治工程;并在猴毛屿、大涂洲岛滩上种植红树林,防治海岛岸滩侵蚀,保护岸滩生物多样性,分布见图 2。 五、名称标志设置工程 根据国家海岛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1000个无居民海岛的名称标志设置工作。确定立碑海岛名录和立碑时序,编制名称标志设置的工作方案,完成名称标志制作和设置,完善名称标志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海岛名称标志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第七章 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完善无居民海岛管理制度,建立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协调机制,强化海岛管理部门间、涉岛行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解决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决策中的问题,把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落到实处,为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体制保障。 二、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度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