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线演变简史经常听到人们说总线,什么PCI总线,AGP总线,PCI-Express总线,那到底什么是总线呢?总线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总线是一组信号线,是在多于2个模块(子系统或设备)间相互通讯的通路,也是微处理器与外部硬件接口的核心。打个比方说,模块(例如CPU,内存,南北桥芯片等)就是一个城市,那总线就是连接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公路,城市之间的物资运输要靠公路,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靠的则是总线。由于计算机是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需要模块之间不断交换数据,总线的作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的CPU每秒能处理10G的数据,但是你的总线每线只能传输1M的数据给CPU,根据瓶颈效应,你的CPU也就只能处理1M的数据,只发挥了1/10000的性能。因此,自从总线问世以来,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相应的总线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由PC/XT到ISA、MCA、EISA、VESA到PCI、AGP、IEEE1394、USB到今天的PCI-Express总线等。究其原因,是因为CPU的处理能力迅速提升,但与其相连的外围设备通道带宽过窄且总落后于CPU的处理能力,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改造总线,为CPU铺设越来越快的高速公路。 IEEE 696(S100)总线197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镇一家名为MITS的小公司,由爱德华罗伯茨(EdwardRoberts)以8080微处理器设计安装了全球第一台PCAltair单板机系统,但是却不幸在运输过程中丢失。爱德华罗伯茨只好重新开始设计,并且在新的PC中,采用了全球第一条PC扩展总线。很快,这条总线就被全球的制造商所接受,并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S100。后来S100总线还得到了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认可,并被命名为IEEE 696总线标准。PC/XT总线20世纪70年代末,苹果公司的成功让IBM公司上下眼红不已,并由最高决策层下令研制个人电脑。1981年,IBM推出了以8088为CPU的新一代个人计算机,为增加扩充能力也设计了总线。该总线被称为PC或PC/XT总线,是PC总线的第一次创新。与以前苹果等公司做法不同的是,IBM向外界完全公开了包括PC/XT总线完整规范在内的技术文件,允许各个厂商开发基于PC/XT总线的产品。这一举措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将众多的厂商都拉入了IBM的阵营,从而促生了今天兼容机的繁荣场面。PC/XT总线具有可靠简便、使用灵活等优点,并减少了自定义引脚,提高了总线的兼容性。但由于IBM推出PC机较为仓促,使PC/XT总线技术也有些不足,如总线布置较为混乱,对信号完整性及频率方面考虑不够,总线位宽也较低,PC/XT总线只有8bit总线位宽,工作频率为4.77MHz/s,数据总线带宽因而仅为8X4.77/84.77MB/s,最大数据传输率仅为2.38MB/s。ISA(PC/AT)总线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16位PC机PC/AT,同时也在PC总线基础上增加36个引脚,推出了对应的16位总线AT总线。其工作频率也提升到了8MHz,总线带宽也就相应提升到了16X8/816MB/s。相比PC/XT总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IBM公司从未公布过他们的AT总线规格,尽管各兼容机厂商模仿出了AT总线,但还是存在某些模糊不清的解释,为了能够更好的合理开发兼容于PC/AT总线的产品,由Intel公司、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和EISA集团联合开发出与IBM/AT原装机总线意义相近的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因此有时我们也把8位和8位16位兼容的AT总线称为ISA)。ISA总线虽然最大数据传输率仅为8MB/s,但其允许多个CPU 共享系统资源。由于兼容性好,它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最广泛采用的系统总线,不过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传输速率过低、CPU占用率高、占用硬件中断资源等。MCA总线随着32bit外部总线的386DX处理器出现,ISA总线的16bit总线位宽就成为了系统严重的瓶颈,并影响到处理器性能的发挥。为了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充分发挥80386的性能,IBM又重新设计了总线。但是这次,IBM公司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宣布PC/2机器时,推出了享有专利的MCA总线,不再向众多的兼容机厂商开发。从技术层面上讲,MCA是比较先进的,其总线位宽为32bit,寻址空间达到了4GB,总线时钟为10MHz,总线带宽和最大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0MB/s。而且MCA配有总线仲裁机构,可支持16个总线主控制器,允许共享中断级,适用于多用户、多任务的环境。但是,由于MCA总线与ISA总线不兼容,不支持ISA外设,影响了在PC兼容机上的使用。EISA总线为了打破IBM的垄断,1988年9月,Compaq(康柏)、AST、Epson(爱普生)、HP(惠普)、Olivetti、NEC等9家公司联合起来,推出了一种兼容性更优越的总线,即EISA(Extended ISA,扩展ISA)总线。和IBM不同,EISA总线是把ISA总线扩展到32bit位宽,与8/16bit 的ISA总线完全兼容。但是EISA总线工作频率仍旧仅有8MHz,带宽也仅提高了一倍,只有32MB/s。EISA总线支持多处理器结构,具有较强的I/O扩展能力和负载能力,支持多总线主控,而且其技术标准公开,因而受到众多厂家的欢迎。可惜的是,EISA总线兼顾了ISA的电气特性,因而妨碍了总线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成本过高。VESA总线 随着多媒体的逐渐普及,经常需要在CPU和外设之间进行大量高速的数据传送和处理,MCA总线和EISA总线逐渐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为了解决CPU和外设之间越来越严重的瓶颈问题,1992年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联合IBM、COMPAQ(康柏)等60余家公司,对PC总线进行了第五次创新,推出了VESA Local Bus(简称VESA或VL总线)局部总线。VESA总线也是一种开放性总线,具有32bit的总线位宽,总线工作频率也大幅提高,达到了33MHz,同时支持Burst Mode突发传输方式,最大数据传输率也达到了132MB/s。VESA总线改变了以往的总线结构,将网络适配器、多媒体设备、磁盘控制器等从传统的ISA总线上卸下,而是直接通过VESA总线连接到CPU总线上,使这些设备和CPU的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大幅增加。尤其是显卡,正是由于VESA总线解决了以往的瓶颈,从此开始了其高速发展。但是由于VESA总线没有严格的标准,只是规定了信号线定义,这导致不同公司的VESA总线板卡相互兼容性较差,而且最多只能有3个扩展槽,扩展性也非常有限。由于VESA总线是直接连接CPU的,可以说是专门针对486开发的,因而VESA总线就不能支持Pentium以及以上的CPU。随着486的衰落和Pentium的普及,VESA总线也就逐渐走向没落。PCI总线 90年代,随着图形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VESA总线已远远不能满足显卡等设备的要求,这就促使IT厂商们开发新的总线技术。1991年下半年,Intel公司首先提出了PCI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康柏)、AST、HP(惠普)、DEC等100多家公司成立了PCI集团(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外围部件互连专业组),简称PCISIG,推出了开放性的PCI总线。和VESA总线一样,PCI总线同样将网络适配卡、磁盘控制器等高速外设通过PCI局部总线直接挂在CPU总线上,使之与高速的CPU总线相匹配。PCI具有32bit总线位宽,可扩展至64bit;工作频率为33MHz,最大传输率达到了133MB/s(32bit)。同时,PCI提出了桥(Bridge)的概念,其功能是连接两条计算机总线,使总线间相互通讯。在PCI规范中,提出了主桥、标准总线桥和PCI桥三种桥。其中主桥负责CPU和PCI之间的传输,标准总线桥负责PCI和ISA、EISA之类的标准总线之间的传输,PCI桥则负责PCI与PCI之间的传输。其中,主桥称为北桥(North Bridge),其它的桥就称为南桥(South Bridge),随之也就诞生了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桥芯片。PCI总线支持线性突发传输,支持总线主控及同步操作,而且由于其采用了独立于CPU的结构设计,因而不像VESA总线一样受CPU限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和各种不同的CPU兼容。由于PCI总线的诸多优点,很快的它就取代了VESA、ISA等总线,成为了“最长寿”的总线,一直沿用至今。AGP总线 随着CPU性能的不断攀高,也随着图形处理器的不断升级,图形芯片和CPU之间交换的数据量自然也随之不断水涨船高。由于传统PCI总线最大数据传输率只有133MB/s,这已远远无法满足图形处理器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因而,Intel再次联合众多厂商,开放了第一个图形芯片专用总线AGP总线(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高速图形接口)。AGP总线实质上是对PCI技术标准的扩充,但是其采用了地址和数据线分离的设计,可实现流水线处理,同时大幅提高了系统实际数据的传输速率和随机访问主内存时的性能。AGP总线位宽为32bit,时钟频率为66MHz,最大能以533MHz(AGP8X)工作,最高传输速率可达2112MB/s(AGP8X)。和传统的众多总线相比,AGP总线可以将系统主内存映射为AGP内存,用作显卡上的专业显存的扩展;并通过直接内存执行方式提高系统的3D图形处理性能。AGP总线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图形芯片和CPU的数据交换问题,但这是以其通用性的牺牲为代价的。AGP总线始终只能使用在图形芯片方面,无法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功效。Alpha EV6总线如果你手上有比较老的电脑教学书籍,你会发现它们几乎都没有提到一个单词,那就是FSB(前端总线频率),这个在今天十分流行的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是在当时,前端总线频率和CPU外频都是同步的,这就造成人们很少把它们区别开来讲。但是自从Alpha EV6总线发布以后,前端总线频率开始和CPU外频分道扬镳,它们之间已经无法再划上等号。为了能给CPU更大的数据传输带宽,AMD研发了Alpha EV6总线,采用源同步时钟技术,可以利用同一方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完成一次触发,这就可以轻易的使处理器与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频率达到两倍于外频的速度。以AthlonXP 2000+为例,2000+的外频为133MHz,前端总线频率就达到了133MHzX2=266MHz。与此同时,Alpha EV6总线采用信息包传输协议,允许每一处理器容纳24项预处理任务,这个数字可是PCI总线的6倍!同时,Alpha EV6总线能支持的处理器物理可寻址存储器也达到了8T字节(1T=1000GB),而PCI总线仅支持64GB的数据存取。Alpha EV6总线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处理器与内存、芯片组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带宽,这为Athlon系列CPU在和奔腾3乃至之后奔腾4的竞争中助力不少。Quad Pumped总线 随着Alpha EV6总线的发布,英特尔也迫切要为它的奔腾4开发一个专用总线来增大带宽,Quad Pumped(4倍并发)总线就这样诞生了。相比之下,Quad Pumped总线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在总线上同时传送四路64bit数据,这样一来,前端总线的频率就提升到了CPU外频的四倍。以外频为200MHz的奔腾4 2.6C为例,其前端总线频率就为400MHzX41600MHz。在相同CPU外频下,Quad Pumped总线拥有比Alpha EV6总线高一倍的带宽,更有利于CPU性能的发挥。PCI-X总线为解决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中PCI总线的瓶颈问题,Compaq(康柏)、IBM和HP(惠普)公司决定加快加宽PCI芯片组的时钟速率和数据传输速率,使其分别达到133MHz和1GB/s。利用对等PCI技术和英特尔公司的快速芯片作为智能I/O电路的协处理器来构建系统,这种新的总线就称为PCI-X。与PCI相比,PCI-X拥有更宽的通道、更优良的通道性能以及更好的安全性能,但是PCI-X又能与目前的PCI设备兼容,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PCI-X总线普及的阻力。和PCI相比,PCI-X频率是可扩展的,可随设备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像PCI那样是固定的。比如某一设备工作于66MHz,那么它就将工作于66MHz,而如果设备支持100MHz的话,PCIX就将于100MHz下工作。PCI-X可以支持66,100,133MHz等频率,工作于66MHz的PCIX控制器将最多能访问4个PCIX设备,在64bit模式下拥有533MB/s的带宽。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PCIX至PCIX的桥接芯片来支持更多设备。但是随着PCI-X设备工作频率的升高,可以管理的设备数目也会递减。当所有的PCIX设备均工作于100MHz下时,在64bit模式下就将拥有800MB/s的带宽,但是最多可以管理的PCIX设备也缩减到了两个。当PCIX设备工作于133MHz时,PCIX总线将只能支持1个PCIX设备,但是其将具有惊人的1066MB/s带宽(64bit模式)!2002年7月,PCI-SIG又提出了全新的PCI-X 2.0标准,包括PCI-X 266和PCI-X 533两个规范,在64bit模式,分别具有2.1GB/s带宽和4.3GB/s带宽。如今,最新一代的PCI-X 3.0标准又被提出,PCI-X 1066等同工作在1066MHz,在64bit模式下具有8.6 GB/s的恐怖带宽。而且PCI-X 1066和PCI-X 266以及PCI-X 533都是向下兼容的。HyperTransport总线1999年,AMD在MicroProcessor Forum上首次提出了HyperTransport总线的概念,当时还是被称为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闪电数据传输),在2001年2月才正式改名为HyperTransport。HyperTransport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联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可为内存控制器、硬盘控制器以及PCI总线控制器之间开拓出更大的带宽。HyperTransport是由数据路径、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组成的双点对点单向链路,每一条数据路径宽度可以是2、4、8、16和32bit。由于HyperTransport是由两条端到端的单向数据传输路径组成(一条为输入、一条为输出),工作频率从200MHz到1600MHz可调。而且采用双时针频率触发技术,当路径宽度设置为32bit,同时在800MHz下(等效1600MHz)工作,就可实现12.8GB/s的带宽。HyperTransport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当数据宽度为非32位时,可以分批传输数据来达到与32位相同的效果,比如说16位的数据就可以分两批传输,在使用8位数据时就分4批传送,这种分包传输数据的方法,给了HyperTransport更大的弹性空间。 今年2月,HyperTransport技术联盟又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规格,由于采用了双Dual-data,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并且由每通道1.6GB/s提升到2.0GB/s、2.4GB/s和2.8GB/s,最大带宽由原来的12.8GB/s提升到22.4GB/s。PCIE(3GIO)总线随着PCI总线逐渐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发挥的瓶颈,英特尔开始酝酿第三代总线了。2001年春季,Intel在IDF上推出了旨在取代PCI总线连接内部芯片的第三代I/O技术,也就是3GIO。2001年8月,PCI-SIG组织批准了代号为Arapahne的3GIO标准。到了2002年4月,PCI-SGI和Arapahoe工作组完成了3GIO的草案,并正式将其改名为PCI Express。2002年7月23日,PCI-SIG正式公布了PCI Express规范1.0版以及相应的PCI Express卡电气规范。PCI Express总线具有很多优点,由于只需要从芯片组中引出很少的引脚,这使得主板布线难度大大降低,但是却具有比现在的PCI高的多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另外在配置的灵活性方面PCI Express也优于PCI。它可以根据所连接的硬件设备的不同,使用不同频率的同其联系通讯。 同时,PCI Express总线可以“走出机箱”。也就是说PCI Express可以如同现在的USB或者Firewire一样通过计算机上的一定接口同外部采用相应符合PCI Express标准接口的设备进行连接和通讯。由于PCI Express总线采用了点对点技术,每个PCI Express设备都是直接同系统芯片进行交流,因而不会像PCI总线存在整体带宽问题,不会因为个别设备而影响其它共享PCI总线的设备。PCI Express还具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符合PCI 2.3规范的板卡都可以在低带宽的PCI Express插槽上使用。每个基本PCI Express连接都是由一个接受对和一个发送对组成(共四组线路),由一个微分信号在两个接口之间利用电压差来传递。第一代的PCI Express连接信号传输速度为每个基本连接单向2.5Gbit/s,通过多个基本连接同时工作,可以最大实现80Gb/s即10GB/s的带宽。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PCI Express最大带宽不是8GB/s吗?这是由于PCI Express总线是直接植入了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被直接植入数据流中,而不是作为独立信号存在。因为是通过8b/10b的编码来实现,所以每个字符需要占据10bit,也就是会比通常多出20。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每传送8bit的数据,PCI Express总线就会自动添加2bit的时钟信号,总共传送10bit的数据。因而PCI Express总线的实际最大带宽是要打个“八折”的。PCI Express连接结构可以有x1、x2、x4、x8、x12、x16和x32几种不同形式。顾名思义,x1的连接就是则在每个方向上具有1个基本连接,x16的连接则在每个方向上具有16个基本连接,x32的连接则在每个方向上具有32个基本连接,可以进行10GB/s的传输,实现8GB/s的实际带宽。 InfiniBand(NGIO,FIO)总线相比之下,知道InfiniBand总线的就不多了,因为这个总线更多是面向服务器领域,而且是一路风风雨雨发展过来的。最初,为了应对服务器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总线造成的压力,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所谓下一代I/O总线结构,即NGIO(Next Generation Input/Output)总线;随后不久,IBM、HP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用于服务器领域的总线,并称之为FIO(Future Input/Output)总线。这两个总线在当时都掀起了相当的热潮,大家都在猜测哪个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谁都没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益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银川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版办公室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完整版)畜禽解剖生理第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 2025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合同范本
- 2025年白城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深圳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黔西南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青岛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阿拉善盟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高考英语复习读后续写练习:父亲的承诺:陪读带来的意外改变+课件
- 2025学习哪吒精神《打破偏见逆天改命》主题班会课件
- 数控刀具基础知识讲解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疫人员考试题库答案
- 物理因子治疗学
- 2018年-2022年江苏高中英语高考真题五年合集
- 中央空调系统智能监控方案
- 期中检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 病原真菌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2030年肠粉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