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信息拓展】卡夫卡一个厌世的天才半个世纪以前,卡夫卡给他的朋友们朗诵他的长篇小说审判的时候,他得到的反应是一阵哄笑。现在,再没有人会嘲笑卡夫卡的作品了。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奥地利现代作家越来越赢得人们的推崇和激赏,这中间,不仅是一般爱好文学的读者,而且几乎包括所有的现代西方知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他们毫不吝惜地把最高的褒美之辞倾泻在这位不幸过早逝去的作家身上,称他为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大师,是“本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说“他影响了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作家而已”,因为“他是一个给当代人指引痛苦的人”,等等。他们竞相探索卡夫卡的独特的艺术手法,阐释他的创作思想。而由于卡夫卡的作品,不论短篇或长篇小说,在看似平淡或荒诞的表现手法之下,往往含有费人回味思索的深在寓意西方作家则称之为“卡夫卡的故事中的那种无法穿透的黑暗”这就更加给人们的“争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仅在西方如此,这股推崇、阐释、研究卡夫卡的“热”,到了五十年代更从西方扩展到了东方。在苏联和东欧各国,一些原来对卡夫卡持否定态度的作家、理论家开始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也参加了热烈赞赏的行列。我们从目前所能掌握的有限的资料知道,“第一只春天的燕子”是东德的文艺批评家保尔 雷曼。他在一九五七年发表了一篇论卡夫卡的长文,在评价卡夫卡的成就这一点上与西方文艺评论家得出了几乎是一致的结论。他同样认为“正如这些作品一再证实的那样,卡夫卡的作品是产生这些作品时代的重要的文学上的文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天才”,“他在国际上也是属于第一批敢于写这样一个社会题材并对工人表示同情的作家的行列的”。卡夫卡受到人们如此高的赞誉,他的作品在读者的心目中几乎成了传世的经典之作,对于卡夫卡本人来说是始料所不及的。弗朗茨卡夫卡一八八三年七月生于当时是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一九二四年六月因长期患肺部和咽喉结核而死于维也纳郊外的一所疗养院,只活了四十一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事文学生涯的时间不过十多年。他临终前曾一再要求他的挚友马克斯 布洛德把他的全部手稿、信件和日记付之一炬。多亏马克斯 布洛德珍视他亡友辛勤的文学成果,不仅没有焚毁,而且在此后的几年间将他的全部著作陆续整理、出版,为世界文学宝库保存了一份殊有的遗产,使全世界人民有可能品赏这位作家所描绘的闪射着异样光彩的画卷。 但是对于中国读者,卡夫卡似乎还是一个不很熟悉的名字。由于消息阻滞,当四、五十年代世界文坛出现研究卡夫卡的“热”的时候,我们依然一无所闻。直到六十年代前期,为少数专业文艺研究工作者了解一种“反动”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的需要,我们才开始翻译了一些卡夫卡的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在流放地以及他的未完成的著名长篇小说审判等。随后,我们又译出卡夫卡的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城堡,这部作品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八十年代才成书出版。中国读者终于开始注目子这位象“谜”一般的现代作家了。 卡夫卡并非“反动颓废”的作家,在今天应该是无庸置疑的了。当初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总是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的气氛,情节结构总是那么压抑而怪诞,仿佛蒙着一层神秘主义色彩,令人猜不透作家的寓意,因此称之为“反动颓废”。卡夫卡的作品的确笼罩着悲观的气氛,但这与颓废、没落之类的情调毫无共通之处。审判里的主人公,一名年轻的银行高级职员K ,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已被判有罪并且被逮捕了。这个无罪的“罪犯”千方百计企求逃“罪”于法律而不可得,最后不得不俯首就刑。城堡里的主人公K ,一个受城堡当局雇用的土地测量员理所当然地希望进入城堡,会见城堡当局,但是密密层层的官僚机构象一堵铁墙,高高的城堡象一座围城,任凭他左冲右突,他至死也没有能靠近城堡一步!饥饿艺术家里那位表演饥饿的艺人,他忍受着饥饿和人们对他的耻笑,只因为在这人世间没有他所喜爱的食物。啊,这一切如此悲观无望,这生的痛苦犹如铅般的沉重,使你感到窒息。有各种各样的悲观主义。有时当漫漫长夜,风雨如磐,你身处困境,进退维谷,但是鸡鸣不已,预示曙光在望,而你只因为怯儒,软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悲观失望,失去了斗志和前进的勇气。这是我们所反对的悲观主义。“但是也有另一种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产生于对严重的社会矛盾及这种矛盾所造成的灾难的观察,而这种观察又没有能与寻找出路及解决出路联系起来” ,卡夫卡的悲观主义属于后者。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黑暗时期,广大人民尚未觉醒,他们象关闭在“铁屋子”里一样, 忍受着苦难,看不见一丝光明,卡夫卡的作品是对这个带有浓厚的反动、封建专制色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抗议。他对他所置身的这个世界,怀着深深的绝望以至厌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如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那么深情的笔调为那个封建贵族世家写出他们必将衰亡的挽歌,但他不得不对清王朝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命运怀着浓厚的绝望以至厌恶一样。 卡夫卡没有为读者指明在那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里他们如何摆脱痛苦的道路。在这一点上,他同旧时代所有的伟大作家一样,是历史的局限性所使然。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生活的真实图景或人物的命运,使读者对他们所深切感受的问题怀有同感,对他们的悲喜苦乐产生共鸣,达到了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目的,他们就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因此,我们也无须苛求卡夫卡为读者指明出路。作为一个唯心主义的作家,他不可能也无意为读者充当指路人。 西方对卡夫卡在文学上的成就的评价是一致推崇的,并一致认为他的作品所揭示的主题是人的痛苦。但是这痛苦从何而来?这痛苦又何以深深地萦绕着卡夫卡?西方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众说纷纭,陷入了主观臆铡、牵强附会的唯心主义的迷雾。把卡夫卡的作品看成宗教寓言的人,认为卡夫卡所揭示的痛苦来自人的堕落,来自人被逐出伊甸园的罪想,也就是“原罪”,因此把城堡中的K解释为人试图进入天国而不得的痛苦。而审判则是K在接受上帝的无情的神秘的正义判决。把卡夫卡的小说当作心理分析的寓言来看的人,却认为这一切是卡夫卡对他的父亲的畏惧、对自己丧失精力的不安、对自己的性无能的感觉以及他为自己的噩梦所驱使等等的表露 。卡夫卡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固然曾热切地学习希伯莱文,这无疑更多地是出于他对自己的犹太祖先所运用的这种古老语言的向柱和爱好。卡夫卡对他的父亲怀有畏惧的心情,但是我们从他那封并未寄出的著名的致父亲的信中所读到的,与其说是他对父亲的畏惧,不如更恰切地说是他对父亲的那种专横、粗暴、庸俗的厌恶。卡夫卡虽然自一九一七年开始咯血,自此患结核症,身体赢弱,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提出要求解除婚约,但是我们从他留下的信件中知道,这是出子一个以文学为终生事业的作家的考虑,而并非其他生理上的缘由,所谓“性无能”一说是缺乏根据的。研究一个作家,应该研究他的生活道路和他的作品本身。卡夫卡出身于中产阶级,他在布拉格(一部分时间在慕尼黑)德语大学读德国文学及法律,得法学博士学位,在法院实习一年,后即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工作,自一九O八年起直到一九二二年因病重而离职为止,始终在一个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此外,平生足迹只到过邻近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的一些城市。他的一生简单而短暂。他是一位业余作家。他的作品除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和短篇小说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似的听众以外,大都写成于一九二二年离职疗养以前。他又是一位勤奋的作家。我们从他给未婚妻费丽斯 鲍尔(Felice Bauer)的信中可以看到他艰苦的写作生活:“我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两点或两点半在所里工作,接着午餐至三点或三点半,午餐后上床睡觉(往往只是企图而已)到七点半,然后在窗口赤身做十分钟体操,接着独自散步一小时,接着和家人一起晚餐,接着在十点半(但常常要到十一点半)我坐下写作,视我的气力、意愿和运气而定,继续写到深夜一点、两点或三点,有一次甚至写到早晨六点钟。然后又是做体操,当然避免做得太吃力,然后洗澡,接着,往往怀着心头微微的隐痛和胃壁痉挛上床睡觉但是睡不着。所以毫不奇怪,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刚刚剩下那一点点气力使我能开始工作。” 卡夫卡尽管涉世不深,生命短暂,但是他所生活的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时代的深刻的社会矛盾,以及他作为一个维护公正和正义的法学家,在他所从事长达十五年的工人工伤事故的保险工作中,眼见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虚伪的司法制度下遭受到种种不义的损害,显然激起了这位敏感而观察力锐利的作家的深思和苦痛,迫使他写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那种孤立无助的困境,以及那种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人的自我存在的窘迫和痛苦。 卡夫卡又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的作家。他不仅能锐利地察觉到现实社会中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深刻的剖析,而且往往运用象征的、夸张的或寓言式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他寓讽喻于象征、夸张,貌似荒诞不经而含有深意。他的作品乍看似乎平淡、累赘、滞重,没有展开情节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对主人公音容笑貌的刻画,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往往只用一个字母K 来表示(K 也是卡夫卡自己的姓的第一个字母,城堡最初曾用第一人称,后来才改用K ) ,既不予人以艺术的美感,又不让你一眼看透作家意旨之所在,它要求你反复回味、思索,并且运用你的经历和想象去填补作家有意留下的空隙,以体会作家有意掩藏着的构思。作为中国读者,如果在十六年前读审判这部长篇小说,你肯定只会感到满纸荒唐言,不解其中味;然而,当你经过“十年内乱”,经历过那种无罪而有“罪”,无罪而无所逃“罪”的“荒诞”的噩梦般的生活以后,你无疑再不会感到审判的荒诞了,你惊异这位年轻作家竟然在数十年前已为你画出了你当时的苦痛和无告的心情。 西方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往往把卡夫卡看作是存在主义作家,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这无非是因为这些作家从卡夫卡的作品里越来越深切地感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他们社会里存在的那种卡夫卡式的陌生、孤立、绝望和痛苦;他们深切地感到人变成了物,人无从自由选择,人已经不是真正的自我,已经丧失了人的本质。公正地说,在拥有着大量商业性文学(言情、凶杀、惊险、侦探等消遣小说)的西方现代文学中,他们尚不失为严肃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多少反映了他们社会中那种令人厌恶、绝望的图景,尽管存在主义是一些西方知识分子在面对着他们的社会感到无比绝望之际所信奉的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想,显然,它与昂扬乐观、迎向未来的人民是格格不入的。 同样,对我们来说,卡夫卡作为一个天才,他卓越地完成了他真实而深刻地描绘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任务。他的作品是他那个带有浓厚反动的、封建专制色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折射的镜子,其所以说是折射的,是因为这些作品所反映的一切都是经过了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法的强调和夸张了的。但这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尽管他所描绘的那些图景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饰面砖清洗合同范本
- 公寓1楼出租合同范本
- 羽毛球馆采购合同协议书
- 印尼回应与中国合同协议
- 上海市闵行七校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四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沙县金沙高级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含答案)
- 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讲稿-2025秋版本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 影楼销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民法典出租房屋合同条款
- 公钥可搜索加密协议:设计原理、安全分析与前沿探索
- 酒店安全巡查日常检查记录表
- 肿瘤常见急症及处理
- 2025年体彩代销者考试题库
- 田螺姑娘课文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