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句和写景的方法。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点:教学目标1、2难点:教学目标3【课前准备】1、 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2、 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2、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这篇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水美景,清新简淡,为写景名作。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气3、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翻译课文,积累以下重点实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三、合作探究1、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美)2、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文中词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 作者是怎样描绘这秀美景色的?请结合课文并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赏析。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班级交流【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顺序、色彩渲染,动静结合、修辞、多感官相结合等)4、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他这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结合文中语句)四、背诵默写五、作业布置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1、有感情背诵课文。2、小练笔:描写通化秋景 (至少运用两种写景方法)【附相关资料】【注解】 交辉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与()参与,这里指欣赏。【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三、 预习要求:1. 解决生字词注音;2. 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 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四、 教学课时:一课时。五、 教学流程1. 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作者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苏轼出生于地主家庭,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但苏轼一生坎坷,几遭被贬。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2. 疏通文意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藻荇(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2) 寻张怀民 寻找3) 欣然起行 高兴地4) 念无与乐者 想 的人5) 遂至承天寺 于是6)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散步7) 怀民亦未寝 睡觉8) 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9)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10)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罢了11)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这样的美景,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2) 研习课文13)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叙述、描写、抒情14)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15)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16)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 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17)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3. 板书设计描绘 庭中月色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 2025年陕西西安航空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北武汉市市政建设科研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时尚之路:品牌新策-深入解析未来时尚趋势与品牌战略
- 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 高铁旅行:新时代出行-快捷舒适畅享高铁魅力
- 2025年中国袋式除尘机组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节能发酵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脱硫喷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万吨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 民法典之合同篇课件
-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 医疗器械仓库管理课件
- 2024年03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考11名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员工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00篇
- MOOC 大学公共体育-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培训班免责声明样本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