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记行》的教案.doc_第1页
《阿里山记行》的教案.doc_第2页
《阿里山记行》的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3、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2、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课前播放高山青MTV,让学生从歌声、画面中感受阿里山的美。(设计理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导入新课1、导入语:刚才大家诵读的是描写我们大陆名山黄山的诗句,从诗句中我们体会到黄山的雄伟险峻,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可说是大陆名山的代表。在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有一处的风景也可作为它的代表,那就是 阿里山 。2、请几名同学简介他们所了解的阿里山。3、教师用ppt出示一段资料介绍阿里山:(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4、教师用ppt展现七幅阿里山风光图片,带领学生从画面中去感受阿里山。,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5、教师小结:的确是啊,阿里山的风光美丽、迷人,令人心向神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先生的阿里山纪行,走近阿里山,从文字中再次去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设计理念:用美丽的风光图片,配以轻音乐,再次激发学生认识阿里山的欲望,自然导入课堂。)三、交流课前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风靡( ) 禅院( ) 山岚( )骤然( ) 幢顶( ) 红桧(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字成词。 su( )道 kn( )称 ( )如隔世 人迹罕( ) (设计理念:适时强调重点字的写法,和个别字的多音读法,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四、整体感知课文1、同桌之间快速交流课前划出的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然后请同学谈一谈。(明确:台北的松山机场嘉义阿里山站林区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神木)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概括出文章中最值得欣赏的几处景点。 (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如:“_的_”)(板书明确:浓稠的云雾 清澈的潭水 宁静的林区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森林 神奇的神木)3、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会欣赏到不同的美景,地点在不断的变化,呈现在眼前的美景也各不相同,这在写作上是游记里常用的 移步换景 的手法,这种手法我们初一时就接触过了,以后我们在写游记时可采用这种写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寻找作者行踪,以及在各个行踪点所见到的不同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并引导他们学习运用。)五、赏析作者如诗如歌的语言1、过渡语:美的风光,如果不用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这份美就只在你心里,别人是欣赏不到的。作者吴功正先生也有这样的想法,他是一位美学家,用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幅幅美丽风光。请划出你欣赏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小组之间去畅谈你心中的美的语言,然后找出典型,展现给全班同学。(学生回答时,教师将重点句子用ppt打出,引领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诵读、欣赏、感悟!)(例句: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2、 师小结:通过作者对阿里山的叙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阿里山那种浓浓的、由衷的 喜爱和赞美 之情。作者运用词语颇具匠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用词用语上,他是具备了相当多的古典诗文阅读量,才运用自如的。大家课后也应该多读读文学作品! (设计理念:通过对语言的赏析,引导学生在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启发学生多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6、 课内拓展1、过渡语:美丽的阿里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当时带领他们游玩的导游肯定功不可没,一定是他对景点生动、形象的介绍,激发了作者游览的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的景点,介绍给我们在座的大家。2、介绍景点前,请学生先介绍导游在介绍景点时有哪些注意点。(写导游词的注意点)3、教师再强调几点基本内容:首先开头要有称呼,注意礼貌用语。介绍时要抓住景物特征,有条理地介绍。语气要很亲切,语言要富有感染力。4、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个最喜欢的景点,尝试着以导游的身份来向大家做介绍,看看哪一组导游的介绍精彩。(设计理念:在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景点时,教师播放轻音乐及景点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初步学习了如何写导游词,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学习融入其中。)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随吴功正先生一起去游览了风景怡人的阿里山,一幅幅美景就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用文中最后作者的话来讲,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是的,高山常青,涧水常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风光更是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再一次吟唱那首萦绕我们心头的台湾歌曲高山青!(设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