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docx_第1页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docx_第2页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docx_第3页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docx_第4页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八次周测试题 公安县怀古杜 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E下片中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5.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B.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C.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D.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E.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6.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三处简要赏析。(6分)虎丘题璧陈恭尹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吹篪(ch)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D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E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6分)理解性默写1.雨霖铃中“ ? , 。”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3.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5.在定风波中,作者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 ? 。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参考答案1CD2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比较杜甫在两首怀古诗中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体裁上而言,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因为诗人来到了名人故地而自然生发的感慨。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王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对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3BE【解析】B项,“神州”与“望中”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E项,“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错,抒发的是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4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便不难概括出答案。5.AE 6.“似谢家子弟”,(以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写山峰的峻拔、潇洒、灵秀。“相如庭户”,(以司马相如赴临邛时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写山峰巍峨、壮观、高贵的仪态。“如对文章太史公”,(以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7CE8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