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饮酒》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饮酒》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饮酒》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情境 有这样一个人,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豆苗稀; 他做官,却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归隐,却愿天下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他弹无弦琴,却陶醉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超然; 他不但热爱大自然, 而且描绘了一个让世代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桃花源”。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陶渊明,每每酒醉便爱乘着酒兴抒写诗歌,集成20首,便用饮酒为题。此组诗歌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其中的第五首。2、 走进作者知人世1、 陶渊明其人基本资料: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散文)家。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喜爱的花卉:菊花成就: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理想追求:世外桃源代表诗作: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2、 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3、 初读诗歌品诗韵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触摸这从酒杯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吧。1、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要求一:读对字音。要求二:读准节奏。要求三:读出感情。2、请两名学生展示朗读。(指导:缓慢舒缓的语气,二三节奏,悠然闲适的感情)3、听录音范读。(请大家坐好,放松,把心静下来,先来一个深呼吸,就好像置身田园一般。边听边感受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个词概括出来。)4、学生齐读。(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朗读,读出感情和韵味)四、译读诗歌抓诗眼接下来老师要求更高一些,我们来译读诗歌。什么是译读呢?就是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尽量要有诗歌的韵味,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蕴美。现在,小组合作,交流课前预习的成果,译读诗歌。有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吗?例:把一座茅屋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然而我却丝毫感觉不到俗世的喧嚷。问我,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那是因为我把它放置在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菊花处、樊篱旁,悠然抬头,那夕阳下的雾霭啊,那结伴归巢的飞鸟啊,满眼庐山色锁住我迷醉的目光。生活,本就应该不思不量,真意,本就在这田园阡陌,又何必多言?现在我们明了了诗意,那么我想要问一下同学们:1、 你对这首诗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去形容这种感受?(“悠然”)2、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悠然的心境呢?诗中那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故而悠然自得。3、从这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不要总是想着饭堂的饭菜不够好吃,作业太难,同学难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美,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五、品读诗歌赏诗情现在让我们要穿越时空,去对话陶渊明,静下心来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请大家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思考完毕后,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1、 “心远”体现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一句中。(1)哪个词语可见作者“心远”?“人境”和“无车马喧”。这一句作者在人聚集的地方,建造房屋,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扰,说明“心远”。(2)你觉得这个车马喧,仅仅是指车和马的喧嚣声吗?不是,也指世俗与官场,还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追逐名利、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丑态,还指所有的扰乱人心的纷扰。(3)陶渊明既然决意辞官归隐,为何不去深山老林反而住在人多的地方?什么才是真正的隐士呢?有这样一句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居并不是刻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而是不为世俗的纷争所动,心无纤尘,悠然快乐。陶渊明正是这样真正的隐逸者,真正做到了“心远”。2、 “心远”体现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中。(1)哪个词语可见作者“心远”?“悠然”(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反复吟诵这句诗,在这一刻你仿佛看见了什?若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3为什么陶渊明唯独对菊情有独钟呢?他为什么如此地钟爱菊花呢?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有答案的同学举手,敢于分享你的看法。大屏幕展示菊花的画片以及两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思肖由此可见 ,菊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 “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于是菊花和陶渊明便成了中国文化的传说。(4)请大家尽情发挥想象,陶渊明采菊花做什么呢?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是何等的悠然啊!(5)思考讨论:“见”字可否改成“望”字?“见”是无意中的偶见,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见”字妙就妙在这种不经意的悠然之感,这种物我合一的境界。(6) 你有过跟陶渊明这样物我合一的悠然之感吗?其实,这种感受,我也体会过,清明时回老家,我看着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心中感到非常的悠然。那么不经意间,一只蝴蝶突然间就飞到了我的身上。我看着这只蝴蝶,煽动着它美丽的翅膀,那一刹那,那种悠然之上再体现悠然感受,我心无他求,只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不经意之间的悠然之感,我想惟有用陶渊明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形容。那么,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有的话一起分享一下。3、“心远”体现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话中。(1)哪个字可见作者的“心远”?(“还”)(2)山林是飞鸟的栖息之巢,是它们的家,那么当陶渊明看到倦鸟还巢会想到什么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应从污浊的官场回到宁静的田园。(3)“相与”是什意思?说明了什么?成群结伴的意思,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6、 升华诗歌悟诗魂古朴的院落,摇曳的秋菊,葱茏的南山,归林的倦鸟,这便是陶翁心中清净美好的世界。(1) “此”是指哪里呢?在哪里才能找到并实现人生真正的意义呢? 此中有真意,全在隐居间; 此中有真意,全在田园间; 此中有真意,全在山水间; 此中有真意,全在自然间.(2) 此情此景之下,他悟到的真意是什么?(返璞归真)(3) 诗人明明已悟到真意,却为何欲言又止,“欲辨已忘言”呢?是真的忘了还是他不愿意告诉别人呢? 老师在这里想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据说,陶渊明,非常地喜欢弹琴。但是,他的家里却有一把无弦琴,他高兴的时候,就喜欢拿来拨弄两下,我想,对于诗人来说,琴有没有声音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弹琴的心弦。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有时候,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内心感受。语言的尽头有时候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心领神会即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我的人自然就明白我要说什么,不懂我的人我不说也罢。七、背诵诗歌学做人 本诗描写了幽美恬淡的景,抒发了悠然自得的情,还于情景交融中蕴含深刻的道理,结构精妙,意境高远。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怀揣这种最为纯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