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试题(1)本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据此回答1-3题。1“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水星、火星、木星B.水星、金星、火星C.金星、木星、土星D.金星、火星、土星2“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温度最高的是A. 水星B. 木星C.金星D.火星3“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A. 水星B. 火星C.金星D. 木星读右图,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北极星与c是同一恒星系统A B C D5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C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系统出现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恒星6下列国家的陆地边界和中国不相邻的是A 印度 B朝鲜 C韩国 D越南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78题。7.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清洁 可更新 可循环利用 分散但稳定A. B. C. D. 8.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A. 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C. 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 D. 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读中国太阳能辐射分布图,回答911题。9. 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大致是A 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多西少10.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A 人类活动 B海陆分布 C黑子、耀斑 D纬度、天气、地势11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 B C D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214题。12这种太阳活动为A.耀斑 B.黑子 C.日珥 D.太阳风13.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14. 关于这种活动现今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可能性不大的是A引起潮汐现象 B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磁暴”现象 D影响气候变化极光是被公认为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大天文奇观之一,受到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和摄影家的追捧。xx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也达到高峰。为让更多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有机会欣赏这一天文现象,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上海天文台组织观测团赴加拿大黄刀镇(北纬62.3)进行极光观测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7题。15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AxxBxxC2024年D2037年16中国天文爱好者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主要是由于黄刀镇A观察技术先进B纬度高 C黑夜灯光稀少D晴朗天气多17关于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光只出现在寒带B极光发生在光球层C极光是太阳活动的标志D极光是太阳风轰击高层大气,大气电离的现象18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B.C.D.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回答 19-20题。19.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20. xx2月10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 甲点 B.乙点C. 丙点 D.丁点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21题。21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22.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xx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 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读2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读下图,完成2425题。24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25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A太阳风 B核能 C太阳能 D光能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26 27题。26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27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并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28. 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正圆 C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民日报xx8月12日)不久前,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局长透露,火星探测任务已经批准立项,我国预计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xx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中国的火星计划终于来了!读下表相关资料,回答29 - 30题。29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B大气密度太大C大气几乎无保温作用 D自转周期长30有关火星与地球的比较,正确的是A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短 B火星的质量、体积、大气密度都比地球小C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小 D火星与地球一样都有氧气存在二. 非选择题(本题有3道,共40分。第1题12分,第2题14分,第3题14分。)1.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1)八颗行星中,E表示_,H表示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和_轨道之间。(填天体名称)(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2.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4分)(1)地球公转到A处时接近公转轨道的点,地球公转到D处时节气是 。地球公转运行到图中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最慢。(2) xx9月14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向 方向移动,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 (变快或变慢)。这个时间段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3.读图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4分)(1)此图为半球,节气为。(2)图中晨线是,昏线是。(3)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 D点的地理坐标是,A点的昼长是小时。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一. 选择题 1-5. BADCB 6-10. CADAD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定向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抑郁症护理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镜相关护理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会展从业者中级职称考试及答案解析
- 渡河课件教学课件
- 阅读建议书15篇
-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专题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
- 员工个人发言稿(合集15篇)
-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测评试卷(详解版)
- 2025年大学《马来语》专业题库- 马来语词汇扩展与应用
- 2025年新债转股增资扩股协议书
- 《创新创业基础》 课件 第4章 创业团队
- 麻醉手术严重过敏反应
- 中药煎药培训知识课件
- 医院入职培训廉政教育
- 医院全院区配电房维保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高尔基《童年》作品解读与影响分析
- 2025年青海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京东快递员HR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学考试《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脊髓损伤免疫机制-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