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渡初设内审.doc_第1页
藻渡初设内审.doc_第2页
藻渡初设内审.doc_第3页
藻渡初设内审.doc_第4页
藻渡初设内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 初初 步步 设设 计计 设计规模 设计规模 150kt a150kt a 扩扩 210kt a210kt a 说 明 书 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二 一二年三月一二年三月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说明书 工程编号 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 工程规模 150kt a150kt a 扩扩 210kt a210kt a 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项目编写人 项目编写人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二 一二年三月一二年三月 设计委托及投资风险承诺书设计委托及投资风险承诺书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 规程 规范及相关规定 我公司决定对矿 井进行扩能改造 设计生产能力由 150kt a 扩 210kt a 特委托贵单 位对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进行改造设计 其设计 要求及承诺如下 1 贵单位在满足 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及煤炭工业相关技术法规要求前提下 第一阶段完成矿井扩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完成 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 瓦斯 抽采专项设计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职业卫生专篇 等 资料 2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自愿投资 所提供的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真实可靠 若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储量或地质情 况发生变化 自愿承担一切经济后果 投资风险自负 与上级主管部 门和设计单位无关 3 其他具体事宜另行共同协商 委托单位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 二 一一年十月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现场收集资料记录及签字确认单 到场时间 2011 10 25 现场地点綦江县藻渡煤矿 现场工作内容及资料收集情况 1 调查了解煤矿现场资源赋存情况 开采情况 2 矿井现有通风 运输 排水 抽放 防突 供电情况 3 考查矿井现有工业广场情况 对矿井扩建拟使用的工业广场 主要井筒及开拓布置方面交换意见 4 调查煤炭销售 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 5 收集矿井已有各种资料 以满足设计要求 6 对暂不能收集到的资料 要求业主及时补充 区 县 主管部门签章 附现场人员 年 月 日 业主单位签章 附现场人员 2011 年 8 月 25 日 设计单位签章 附现场人员 2011 年 8 月 25 日 参参加加设设计计人人 员员名名单单 专 业姓 名职务或职称签 名 何兴玲高级工程师 吴成兵工程师 霍永明工程师 张 浩助理工程师 采 矿 杨春燕助理工程师 通 风乔建峰助理工程师 地 质陈 坤高级工程师 机 电张兴伦高级工程师 机 电王长秀高级工程师 机 电谈 平高级工程师 经 济徐 静工程师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 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内审意见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内审意见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进行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我公司于 2012 年 3 月 26 日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进 行了审查 审查意见如下 1 设计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的地质资料和采掘工程平面图 地面工业广场布置平 面图等相关地质资料和相关的文件批复而进行 2 设计方案反映了矿区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含煤地层 煤层赋存条件 煤层 煤质 瓦斯 煤尘及水文地质基本情况 3 设计采用明斜井 平硐开拓 走向长壁采煤法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技术可 行 4 该矿划定矿区范围内占用资源 储量 3617kt 可采储量 3424 3kt 设计可采储 量 2780kt 储量基本可靠 设计矿井年生产能力 210kt a 矿井服务年限 9 81 年 有 据合理 5 根据开拓开采的部署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由主明斜井 副平硐进风 四号风井回风 通风系统完善 设施齐全 四号风井配备 FBCDZ 6 NO16B 2 75kW 防爆轴流式对旋通风机 2 台 通风安全装备齐全 能够适应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6 矿井设计为 10kV 双电源供电 原有 S9 1250 10 6 1250kVA 10 6kV 型变压 器两台互为备用 6kV 双回路下井 供电系统各类设备选型 安全设施及灾害防治措施 合理 能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需要 7 矿井提升设备选型合理 主明斜井配备 2JK 2 5 1 2 20 250kW 型双滚筒提 升绞车 绳速 4 78m S 副暗斜井安设 RJY 30 23 665 型 45kW 架空人车一套 能满 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配备安全装备 保护设施及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可行 8 矿井设计为一级排水系统 108m 水泵房配备 MD85 67 5 160kW 型水泵 3 台 正常涌水时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1 台检修 最大涌水时 2 台工作 1 台备用检修 管路配备 159 6mm 两趟 排水设备选型合理 设备工作效率 减少能耗 9 矿井设置地面固定式瓦斯抽采系统 原有 2BEA 303 0 型瓦斯抽放泵 2 台 电 机功率 75kW 供高负压瓦斯抽采用 1 台工作 1 台备用检修 新增低负压固定式瓦斯 抽采系统 选配 2BEA 303 0 型瓦斯抽放泵 2 台 电机功率 75kW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检修 高 低负压瓦斯抽采均铺设单独的管网系统 有据合理 10 矿井运输系统所选轨型和矿车合理 运输方式符合该矿实际情况 11 矿井建立完善 六大系统 并通过验收 各系统布置合理 12 地面工业广场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增添部分设施 布置简单 合理实用 能够适应矿井生产能力的要求 13 技术经济评价参数选用得当 分析合理 结论可靠 14 矿井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符合该矿实际 并根据各类灾害装 备了相应安全设施 15 设计产品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可行 制定了相应的卫生保障体系 岗位设置 合理 各种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合理 16 同意提交专家组评审 内审组长 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2 年 3 月 26 日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1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8 8 第一节 井田概况 8 第二节 地质特征 13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2323 第一节 矿区范围 储量及水平设置 23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7 第三节 井田开拓 28 第四节 井筒 井底车场和硐室 38 第三章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大巷运输及设备 4242 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 42 第二节 矿车 42 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 43 第四章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采区布置及装备 4848 第一节 采煤方法 48 第二节 采区布置 53 第三节 巷道掘进 56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风与安全 6060 第一节 概 况 60 第二节 矿井通风 68 第三节 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 80 第四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80 第五节 瓦斯抽采 93 第六章第六章 通风 提升 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通风 提升 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112112 第一节 通风设备 112 第二节 提升设备 115 第三节 排水设备 139 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 147 第五节 瓦斯抽采设备 150 第七章第七章 矿井供电矿井供电 151151 第一节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151 第二节 矿井电力负荷与耗电量 151 第三节 矿井供电系统及变送电 156 第四节 井下供配电 162 第八章第八章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66166 第一节 安全监测监控 166 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 179 第三节 紧急避险系统 185 第四节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191 第五节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193 第六节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194 第七节 六大系统的使用管理 195 第九章第九章 矿井供水 消防及防尘洒水矿井供水 消防及防尘洒水 196196 第一节 供水概况 196 第二节 供水系统及主要供水构筑物 199 第三节 消防 防尘洒水 199 第十章第十章 地面生产系统及总平面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及总平面布置 203203 第一节 煤炭用途及加工 203 第二节 排矸系统 203 第三节 地面运输 203 第四节 辅助设施 204 第五节 总平面布置 205 第六节 防洪排涝 20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及职业卫生环境保护及职业卫生 209209 第一节 环境概述及执行标准 209 第二节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210 第三节 环保投资及机构配置 216 第四节 职业卫生 21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扩建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扩建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 219219 第一节 扩建建设工期 219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 222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 223223 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223 第二节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24 第三节 财务评价 226 第四节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9 附附 1 11 1 井巷工程统计表 井巷工程统计表 232232 附附 1 21 2 机电设备材料表 机电设备材料表 234234 附附 2 12 1 井巷工程投资概算表 井巷工程投资概算表 248248 附附 2 22 2 机电设备投资概算表 机电设备投资概算表 250250 附附 2 32 3 地面建 构 筑物投资概算表 地面建 构 筑物投资概算表 262262 附件 附件 1 编写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2 委托书 3 现场收集资料三方签字盖章表 4 设计人员名单一览表 5 内审意见书 6 附图目录 7 采矿许可证 煤炭安全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矿长资格证 矿长安全资格证 8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审查意见书 渝地 矿协储核审字 2011 101 号 渝国土储审备字 2011 122 号 9 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綦江县煤矿 2011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 批复 渝煤监管 2012 54 号 10 煤质鉴定和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鉴定 煤样瓦斯吸附常数 a b 鉴定资 料 12 救护服务协议书 供电协议 边界协议 煤炭销售合同 13 重煤地 1990 540 号文 能源计 1991 454 号文 渝国土房管发 2008 173 号文 14 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藻渡煤矿扩建立项的批复 渝煤行管 2012 33 号 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 第第 1 1 页页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重庆能源投资集团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 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共共 2 2 页页 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图图 号号备注 1 矿井地质地形暨井上下对照图C1208 103 01综合 2 矿区地质 1 3 剖面图C1208 104 01采用 3 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C1208 107 01采用 4 K1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C1208 105 01采用 5 K2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C1208 105 02采用 6 K3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C1208 105 03采用 7 矿井开拓方式平面图 方案一 C1208 109 01新制 8 矿井开拓方式剖面图 方案一 C1208 109 02新制 9 矿井开拓方式平面图 方案二 C1208 109 03新制 10 矿井开拓方式剖面图 方案二 C1208 109 04新制 11 矿井开拓方式平面图 方案三 C1208 109 05新制 12 矿井开拓方式剖面图 方案三 C1208 109 06新制 13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C1208 163 01新制 14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布置剖面图C1208 163 02新制 15 井底车场平 剖 断面图C1208 121 01新制 16 矿井固定式避难硐室平 剖 断面图C1208 143 01新制 17 主要巷道断面图册C1208 122 01 16新制 18 矿井通风系统图及网络图 容易时期 C1208 171 01新制 19 矿井通风系统图及网络图 困难时期 C1208 171 02新制 20 矿井隔爆水袋布置示意图C1208 171 02新制 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重庆能源投资集团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 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第第 1 1 页页 共共 2 2 页页 序号序号名名 称称图图 号号备注 21 矿井避灾路线示意图C1208 172 01新制 22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图 C1208 124 01新制 23 矿井排水系统图 C1208 224 01新制 24 矿井压风管网布置图 C1208 204 01新制 25 矿井消防 洒水 防尘管路及 供水施救系统图 C1208 283 01新制 26 矿井瓦斯抽放管道布置图 C1208 173 01新制 27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图C1208 174 01新制 28 矿井监测传感器及人员定位设施布置图C1208 174 02新制 29 采煤 掘进工作面监控断电控制图C1208 174 03新制 30 矿井地面供电系统图 C1208 251 01新制 31 矿井井下供电系统图 C1208 251 02新制 32 矿井通信系统图C1208 244 01新制 33 工业广场布置平面图C1208 447 01新制 前前 言言 一 概一 概 述述 重庆藻渡煤矿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藻渡煤矿 其前身为綦江县藻渡煤矿 始建 于 1956 年 原属綦江县地方国营企业 2000 年 12 月根据綦江县经改委 2000 23 号 文件精神 由县属国有企业改制为现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矿井生产规模 150kt a 藻渡煤矿于 2010 年 12 月 9 日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换发采矿许可证 副本证号为 C5000002009041130019564 有效期叁年壹拾壹个月 自 2010 年 12 月 9 日至 2014 年 11 月 24 日 生产规模 15 0 万吨 年 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 205002220845 有效期自 2011 年 04 月 8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 号 渝 MK 安许证字 2011 1110003 有效期自 2011 年 6 月 22 日至 2014 年 6 月 21 日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500222000011796 1 2 2 企业法人代表娄世 勇 矿长 刘正海 持有矿长资格证及矿长安全资格证 矿井开采的有关证件合法 有效 具有采矿申请人的一般资质条件 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 由上向下分水平逐步开拓和开采 走向长壁采煤 法采煤 放炮落煤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井下运输大巷采用 5 0t 蓄电池机车运输 暗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矿井采用机械排水 中央分列式通风 根据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煤矿整合的通知 渝府 2007 128 号 及 重 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 渝府 2009 2 号 藻渡煤矿 为保留矿井 生产能力 150kt a 该矿 1988 年 3 月由原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设计规模 21 万吨 年 并由原重庆市 计划委员会和重庆煤炭公司审查批复 重煤地 1990 540 号 原能源部和财政部 关于下达一九九一年地方国营煤矿第二批技术改选项目计划的通知 能源计 1991 454 号 确定由国家投资该矿扩建工程 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扩建工程未能全 部完成 根据重庆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纪要 2010 年 9 月 26 日 精神 渝煤行管 2012 33 号 关于藻渡煤矿扩建立项的批复 同意该矿生产规模由 150kt a 扩建为 210kt a 藻渡煤矿矿区范围由 11 个拐点坐标圈闭 矿区走向长 2860m 倾斜宽 710m 矿 区面积 1 5782km2 开采标高 600 100m 开采煤层 K1 K2 K3煤层 该矿于 2011 年 10 月委托重庆市地勘查局川东南地质大队编制 重庆市綦江县 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以下简称 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重庆市地质矿业协会以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1 104 号审查通过 渝国土储审备字 2011 122 号 截至 2011 年 10 月底 藻渡煤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 111b 122b 3617kt 其中 111b 3313kt 122b 304kt 按煤层分 K1煤层 111b 968kt K2煤层 122b 304kt K3煤层 111b 2345kt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 为依法进行开采权登记 需进行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及安 全专篇编制 为使扩建后的矿井达到 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安全上可靠 的 原则 受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的委托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煤矿安全规程 等法律 法规规定 我公司在认真审查以上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 技术人员现场踏勘 对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矿 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210kt a 二 矿井扩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 矿井扩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满足国民经 济发展对低硫煤的需求 近年来 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加大 国内煤炭市场由原来 的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 商品煤价格不断攀升 煤炭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期 同时 国家也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提出了一系列限制高硫煤开采及利用的政策措施 藻渡煤矿位于川鄂湘黔褶皱带和四川盆地沉降带的接合部位 川黔南北构造带 中龙骨溪背斜西翼次级褶皱酒店垭箱形背斜西翼北段 煤炭产品为原煤 成品煤主 要销往国电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和富皇水泥有限公司 部分民用 用户稳定 市 场前景较好 藻渡煤矿通过扩建改造 对于稳定重庆地区煤炭产量 进一步满足重 庆市以及重庆市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 企业自生发展的需要 藻渡煤矿属綦江县重点矿 该矿为地方小型矿井 矿区范围内煤层保有储量还 有 3617kt 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需要作强作大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抗风险 能力 矿井需要进行扩建 3 优化布局 提高产业集中度 安全生产的需要 该矿 1988 年启动的 21 万吨扩建工程因多种原因未能完成 因此须通过扩能技 改 进一步完善该扩建工程 增强矿井在生产中抗风险的能力 通过扩能改造 是 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 确保煤炭资源合理 开发的必然选择 4 社会效益 开发煤炭资源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解决当地农民外出务工的困难 是 提高当地农牧民收入的一个良好途径 该矿扩建投产后 可解决 560 余人就业 每 年可向地方政府上缴利税 1000 余万元 煤的运输 可发展地方交通 为地方经济的 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编制设计的依据 执行标准及参考资料编制设计的依据 执行标准及参考资料 1 设计委托书 2 煤矿安全规程 2011 年版 3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 2006 4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管理的通知 渝经煤管 2008 83 号 5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 渝府 2009 2 号 6 煤行管字 2000 第 81 号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 开采规程 7 2011 年 10 月 重庆市地勘查局川东南地质大队编制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 矿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审查意见 批复及备案证明 8 2011 年 11 月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矿 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及立项批文 渝煤行管 2012 33 号 9 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 GB50471 2008 10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AQ1023 2006 11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AQ1018 2006 12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 2006 13 煤矿井下消防 洒水设计规范 GB50383 14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 AQ1044 2007 15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 2007 1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01 2006 17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AQ1055 2008 18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28 2006 19 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AQ1026 2006 20 煤矿瓦斯抽采规范 AQ1027 2006 21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009 年版 22 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小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23 关于发布的通知 安 监总规划 2006 146 号 24 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 第二批 安监总煤装 2008 49 号 第三批 安监总煤装 2011 17 号 25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劳动定员核定等工作的通知 煤安监监察 2006 14 号 26 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 压风 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 通知 安监总煤行 2007 167 号 2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 5 号令 煤矿安全生产 基本条件规定 28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 2011 15 号 29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县小煤矿和市属国有煤矿开展瓦斯集中整治遏 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两个若干规定的通知 30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33 号 3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 2010 23 号 3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 系统 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 2010 146 号 33 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印发 重庆市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 试行 等十二项规定的通知 渝煤监技装 2010 359 号 34 2010 年 8 月綦江县科信煤矿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 綦江县藻渡煤矿 有限公司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 35 关于印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十条禁令 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 2011 182 号 36 关于加强煤矿低浓度瓦斯抽采安全管理的通知 渝煤监技装 2011 524 号 37 关于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 2011 163 号 38 2012 年 2 月 重庆辰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 重庆市綦江县藻渡煤 矿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39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复 煤尘爆炸性检测报告 煤层自燃倾向性检测 报告 40 煤矿防治水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 41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及批复 42 业主提供的矿井相关资料和我公司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 收集的有关情况 四 设计指导思想四 设计指导思想 遵照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的指导思想 立足现有技术及邻近矿井生 产经验 在符合 规程 规范 要求的同时 结合地方煤矿办矿特点 确保各个 生产环节合理 简便 安全 确保矿井生产连续 稳定 认真贯彻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和国家强制性标 准 按照设计委托书的要求 结合该矿现有的井巷 生产系统 生产设备 划定范 围内的地形地质条件 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通过对矿井的安全条件 矿 井灾害的分析研究 采用适宜的技术 工艺和装备 使之达到高产高效 安全稳产 的目的 努力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 促进矿井正规化生产 充分利用和依托矿井现有井巷工程及地面设施 简化生产 生活环节 提高矿 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节省建设投资 五 设计的主要特点五 设计的主要特点 1 矿井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为 210kt 年 按近四年实际平均完成原煤产量 150kt 计算 净增 60kt 年 矿井服务年限约 9 81 年 投产工期 24 个月 产量可达 到 46 58t a 达产工期 26 个月 产量达到 210kt a 的生产能力 2 采用明斜井 平硐开拓 为优化提升运输系统 新布置主明斜井 利用原有 平硐 主副暗斜井 设置为三个水平 其中 108m 水平为本次设计水平 该水平划 分四个采区 为节约用地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广场 合理规划布局 增设生产生活 设施 满足矿井发展需要 3 设计先开采保护层 K2 煤层 再开采上覆 K3 煤层 最后开采下覆 K1 煤层 K1 K2 煤层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放炮落煤 顶板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中 间运输巷采用机车运输 K3 煤层采用俯伪斜热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机组落煤 中间 运输巷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 采区前进 区内后退式开采 先采上段 后采下段 生产系统畅通 工艺简单 设备先进 4 更换四号风井风机 通风能力提升 优化通风系统 减少通风阻力 提高矿 井抗风险能力 矿井通风设备选用对旋轴流式风机 在保证矿井足够风量的情况下 提高风机效率 5 矿井形成 108m 357m 经副平硐自流出地面一级排水系统 排水设备选型 合理 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减少能耗 6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矿井扩建工程需总资金 2610 68 万元 吨煤投资 435 11 元 矿井达产年成本为 419 67 元 t 原煤综合售价 580 元 t 本项目按年 产煤炭 210kt 正常年份全年销售总收入为 12180 万元 生产总成本为 8813 07 万 元 销售税金 1116 57 万元 扣所得税后净利润 1296 28 万元 投资回收期 2 02 年 盈亏平衡点为 14 29 万吨 年 济效益较好 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总工期 24 个月 矿井在籍人数 500 人 出勤人数 360 人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 1 77t 工 五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加强防治水工作 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矿区北侧的藻渡河虽然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但矿井在生产过程中 必须准确掌 握矿井北翼三条断层的位置 不得随意破坏保护煤柱 坚持 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十六字原则和 防 堵 疏 排 截 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进行探放水处理 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2 加强地质基础工作 矿山地质勘查程度虽较高 但还应加强矿井地质工作 不断的提高其对各项开 采技术条件的认识 为改扩建创造条件 矿井在开采过程也要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 的收集工作 分析掌握地质构造变化情况 准确掌握资源赋存状况 及时修测完善 地质资料 以避免采掘部署的盲目性 以降低投资风险 3 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1 由于矿井向深部延深 地压增大 瓦斯涌出量增加 因此 需加强煤层顶 底板的支护 同时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 矿井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 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 提高人员的素质 2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扩大 瓦斯 地压等相应增大 在矿井安全管理上需 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落实执行好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确保矿井不 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4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在开拓开采新水平的时候 请有资质单位及时测 定煤层瓦斯压力 煤层瓦斯含量及其它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以优化矿井现有 防治灾害方案 5 根据过国土部门相关规定 矿井现申请占用资源储量以 10 年为限 需要加 强煤炭资源增划工作 以最大限度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达到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 计规范 规定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 交通位置一 交通位置 1 矿区位置 藻渡煤矿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城南东方向 方位角 155 直距 33 5km 运距 60km 行政区域属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所辖 矿井主井井口依据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于 2010 年 3 月进行了本矿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测 1980 年西安坐标为 X 3182758 749 Y 36383747 705 Z 357 731m 地理坐标 东经 106 48 37 北纬 28 45 20 2 矿区交通 矿区北侧有矿区公路至赶水站 17km 距渝黔铁路岔滩站 11km 至綦江县城 60km 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位置见图 1 1 1 二 地形地貌及河流二 地形地貌及河流 1 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 以侵蚀 剥蚀型低山斜坡地貌为主 矿 区总体上南东高 北西低 地形坡角 18 24 平均 22 横向冲沟较发育 冲沟 纵向坡度 12 3 切割深度 5 8m 大气降水大多沿冲沟排出矿区 最高点位于矿区 东 标高 840 3m 最低点位于矿区北西藻渡河 标高 318 3m 相对高差 522m 矿 区内旱地多 植被较发育 矿区地形有利于地下水 地表水的排泄 2 河流水系 矿区北面有常年性地表河流一条 即藻渡河 一般流量 143 5m3 s 历年最高洪 水 338 9m 2006 年 5 月 1 日 洪水位标高 326 1m 2010 年 8 月 2 日 目前矿井 靠近河流为薄化带 亦为煤柱 对矿井基本无影响 该河下游的綦江河常年水位 300m 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河流水系属长江水系 三 气象及地震三 气象及地震 1 气象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 温和潮湿 多云雾和雨 即使在夏季 也时有云雾 缭绕于山峦间 最大年降雨量为 1319 1mm 1971 年 最小年降雨量为 819 2mm 1969 年 平均年降雨量为 1071 3mm 雨量分布一般 6 9 月份丰富 为雨 季 12 月至次 速 高 万 綦 綦江县 万盛区 三角镇 永城镇 丛林镇 万东镇 南桐镇 蒲河镇 石角镇 青年镇 关坝镇 扶欢镇 赶水镇 安稳镇 渝阳煤矿 石壕镇 东溪镇 镇紫镇 丁山镇 三江镇 景星 隆盛镇 乐兴镇 新盛镇 永新镇 郭扶镇 篆塘镇 盖石镇 土台镇 羊角 石莲 金桥 横山 南龙 杜市镇 高歇镇 贾嗣镇 河坝镇 紫荆 紫荆 古南镇 万兴 夏坝镇 莲石 花尖山 1362 1048笔架山 1182凤凰山 太 公 山 贵 州 省 省 州 贵 贵州省 鸡 公 岭 羊磴 桐元 210国道 渝 黔 高 速 渝黔铁路 江津市 南川区 万南铁路 三万铁路 106 30 107 00 29 00 28 40 打通镇 矿区专用铁路 29 00 28 40 106 30 107 00 交通位置图 1 420000 图1 藻渡煤矿 年 2 月雨量较小 历年一次日最大降雨量 131 4mm 1975 年 9 月 19 日 延续 15 时 44 分 年最高气温 42 2 2006 年 8 月 15 日 最低气温 1 7 1975 年 12 月 15 日 年平均 18 9 左右 5 9 月平均气温在 20 以上 气候较炎热 其余各月气 温一般在 10 上 下波动 尤以 12 月至次年 1 月气温低 较为寒冷 每年 1 2 月 份为霜冻期 冬季有短暂积雪 2 地震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 8306 2001 及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图 1 1 1 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矿区位 置图 1990 矿区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 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05g 地震动反应 谱特征周期为 0 45s 调整值 四 矿区经济概况四 矿区经济概况 藻渡煤矿扩建工程 位于綦江县赶水镇 常驻人口较少 多为农村居民 汉族 矿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农村劳动力充足 矿区建材以石材为主 其它建材需在 外地购买 六 矿区开采现状六 矿区开采现状 重庆藻渡煤矿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綦江县藻渡煤矿 始建于 1956 年 原属綦江县 地方国营企业 2000 年 12 月改制为现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矿井生产规模 150kt a 矿井为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 由上向下分水平逐步开拓和开采 走向长壁采煤 法采煤 放炮落煤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井下运输大巷采用 5 0t 蓄电池机车运输 暗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矿井采用机械排水 中央分列式通风 该矿为綦江县重点矿 各生产系统健全完善 矿井开采 K1 K2 K3煤层 现生 产水平为 238m 水平 目前 K1煤层 365m 标高以上已开采完毕 现正开采动用 365m 238m 标高 2 线 3 线中部区域和 3 线以南区域 238m 标高以下未开采动 用 K2煤层 365m 标高以上已开采完毕 现正开采动用 365m 238m 标高 3 线以南 中部区域 238m 标高以下未开采动用 K3煤层 400m 标高以上大部分区域已开采完 毕 现正开采动用 400m 310m 标高 3 线及以南区域 310m 标高以下未开采动用 该矿自 2007 年 4 月至 2011 年 10 月底开采动用煤炭资源 765 千吨 采出煤炭资源 586 千吨 矿井采区率分别为 85 K1 K2煤层属薄煤层 和 80 K3煤层属中厚煤 层 七 相邻矿井概况七 相邻矿井概况 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采矿权信息系统查询和实地调查 藻渡煤矿 开采标高 600 100m 开采 K1 K2 K3煤层 东侧浅部为煤层露头 无相邻矿 井 无矿权资源纠纷 其南侧浅部与后庆煤矿 原水井湾煤矿 开采标高 607 490m 开采 K1 K2 K3煤层 平面投影重叠 据开采边界协议 见附件 其开采标高不重叠 藻渡煤矿的 485m 茅口回风巷投影进入后庆煤矿的矿区范围 但此处为藻渡煤矿的煤层底板岩层 与后庆煤矿的开采互不影响 更无矿权资源纠 纷 其南侧深部及西侧与国有松藻煤矿 开采标高 730 500m 开采 K1 K2 K3 煤层 平面投影重叠 据开采边界协议 见附件 其开采标高不重叠 无矿权资源 纠纷 其北侧与万盛区平翔煤矿平面相距约 40 120m 无矿权重叠及资源纠纷 详见图 2 1 藻渡煤矿相邻矿井关系示意图 3180000 3182000 31800003182000 3638400036382000 36384000 36382000 松藻煤矿 1 开采煤层K1 K2 K3 2 开采深度 410m 200m 藻渡煤矿 1 开采煤层K1 K2 K3 2 开采深度由 600m至 100m 后庆煤矿 1 开采煤层K1 K2 K3 2 开采深度 490至 607m 大山煤矿 1 开采煤层K1 K2 K3 2 开采深度 535至 662m 东风煤矿 1 开采煤层K1 K2 K3 2 开采深度由 735m至 610m 插图2 相邻矿井矿权关系图 1 20000 藻渡煤矿现有采矿权范围 建议藻渡煤矿调整后的采矿权范围 万盛区平翔煤矿 图 2 1 藻渡煤矿相邻矿井关系示意图 八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八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川鄂湘黔褶皱带和四川盆地沉降带的接合部位 川黔南北构造带中龙 骨溪背斜西翼次级褶皱酒店垭箱形背斜西翼北段 岩层走向大致为地北向 和区域 构造轴线向一致 地层倾向 260 280 一般倾向 267 倾角 35 39 一般倾 角 37 以侵蚀 剥蚀型低山斜坡地貌为主 区内为山区耕地少 无森林公园 文 物古迹 风景名胜区 不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 该矿开采范围对应地表有零星民居 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连 无铁路 县级以 上公路通过矿区 矿区北面有常年性地藻渡河 矿井靠近河流为薄化带 亦为煤柱 对矿井基本无影响 根据地灾评估查询区县国土局的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矿区位于地质灾 后庆煤矿 开采标高 607 500m 开采煤层 K1 K2 K3 松藻煤矿 开采标高 730 500m 开采煤层 K1 K2 K3 藻渡煤矿现有采矿证范围 原有采矿证范围 害中易发区内 据调查矿区内未发现滑坡 危岩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未 见地裂缝 地面塌陷 建筑物无变形迹象 斜坡也未见变形迹象 根据地灾评估计算 开采煤层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76 71m 冒落带高度为 13 15m 矿井开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部 而上部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底部 至煤层约 35 5m 因此矿山开采对上部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将产生疏干作用 因此采 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较明显 采用类比法 未来采矿工程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可能性 中等 由于矿山采矿影响程度为强烈 但采矿地表移动致灾的损失小 故采矿地表 移动致灾的危险性中等 同时 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 划定矿区范围内二叠系上统 龙潭组各煤层应为适宜开采 九 矿井现有电源 水源情况九 矿井现有电源 水源情况 1 电源条件 矿区目前为双回路电源供电 一回路 10kV 电源来自国网綦江区关坝 10kV 变电 站 通过 LGJ 95mm2钢芯铝绞线架空输电线路 2 35km 向藻渡煤矿井口 10kV 配电所 供电 二回路 10kV 电源来自国网綦江区赶水镇 35 10kV 变电站 通过 LGJ 95mm2钢 芯铝绞线架空输电线路 7 72km 向该矿井口 10kV 配电所供电 前方电源可靠 双 回 10kV 输电线路至该矿地面井口 10kV 配电所一 二段 XGN2 01 型总开关 通过 XGN2 17 型联络开关柜联络 形成双电源供电系统 两回路能合环运行 一回路运 行 另一回路带电备用 2 水源条件 矿区饮用水利用矿山附近的山泉水 洗浴 消防及生产用水利用藻渡河水 经 过滤处理后进入高位蓄水池 沉淀消毒后然后从储水池接管路至工业广场和井下各 用水点 水量完全能够满足生产 生活用水的需要 3 其它建设条件 1 迁村及土地征用 矿井开采年限较长 地面工业广场已经形成规模 无须搬迁房屋及征用土地 2 通信条件 矿井对外通讯直接与綦江区电信网相连 市话及传真机与县 市及国内各地区 企事业单位通信畅通 井下设矿用本安型 SMY H 电话机 采用通讯专用电缆与井上 调度室交换连接 通讯条件良好 3 主要建筑材料供应 矿井建设所需材料除水泥外 其它所需的钢材 砖 水泥 石料 河砂等建筑 材料均可在市内就地解决 4 人力资源条件 本项目为藻渡煤矿扩建工程 藻渡煤矿已生产多年 煤矿拥有一批优秀的生产 技术管理人员 同时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熟练操作技能的职工队伍 将 直接参与该矿井的建设和生产 成为矿井建设和今后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力量 为矿 井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 同时该矿附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 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解 决约一部分人就业问题 其劳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地 解决了当地农民外出务工的困 难 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一个良好途径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一 地质构造一 地质构造 一 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大部分系沉积岩层 从志留系 第四系除缺失石炭系 泥盆系外 各系均有代表沉积 尤其以中 古生界最为发育 二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志留系 缺失石炭系 泥盆系 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有 K1 K2 K3煤层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二叠系下统 P1 栖霞组 P1q 厚 213m 为黑灰色厚层状石灰岩 含燧石石核和沥青质 底部间 夹薄层角砾岩 茅口组 P1m 厚约 150m 为灰色及棕灰色厚层状夹生物碎屑灰岩 含燧石结核 及方解石脉 与下伏二叠系上统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 P2 龙潭组 P2l 为本区的煤系地层 平均厚度 81 42m 煤系地层主要为黑灰色粘 土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砂质页岩 夹 7 9 层灰岩 底部为铝土泥岩及底砾岩 含 煤 7 层 可采煤矿层为 K3 K2 K1 三层 K3 为本井主要开采煤层 长兴组 P2c 平均厚度 63 51m 灰黑色厚层 中厚层灰岩 第一层含沥青质较 多 第二层含燧石较多 与下伏二叠系上统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叠系下统 T1 飞仙关组 T1y 总厚约 314 97m 共分七段 岩性主要为灰色 紫灰色薄层 中 厚层灰岩 泥灰岩互层 其中 原勘探报告将 1 5 段划分为玉龙山组 将 6 7 段 划分为飞仙关组 分为飞仙关组一 二段 另外嘉陵江和雷口坡在矿区外均出露 岩体结构类型薄 厚层状 岩 土 性 差异中等 详见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 地质构造 1 区域构造 该区 松藻矿区 位于川鄂湘黔褶皱带和四川盆地沉降带的接合部位 川黔南 北构造带中 具体的区域构造位置为龙骨溪背斜西翼次级褶皱酒店垭箱形背斜西翼 北段 酒店垭背斜南起铜锣台 北于望乡台被龙泉寺断裂破坏 轴向N20 长约40 公里 核部为寒武系地层 开阔平缓 倾角4 10 两翼为奥陶系至三叠系地层 东翼陡 倾角45 60 西翼较缓 倾角30 40 为一不对称箱形背斜 松藻井 田距背斜轴部约6公里 2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龙骨溪大背斜西翼次级褶皱之酒店垭箱形背斜西翼之北段 见图 2 2 矿区构造纲要图 本井田构造较简单 为一单斜构造 岩层走向大致为地北向 28 40 28 45 赶水 藻渡 安稳 羊叉 九锅菁农场 镇紫 东溪 岔滩 观音桥 打通 白露孔 石门坎 坡渡 溪 背 斜 景 星 台 背 斜 龙 家 湾 向 斜 酒 店 垭 背 尧 龙 松 坎 向 斜 韩家店 南 木 园 背 斜 箭 头 垭 背 斜 两 河 口 向 斜 鱼跳背斜 羊 叉 滩 背 斜 大 木 树 向 斜 藻渡煤矿 龙 泉 寺 断 层 断 关 童 南 层 龙 骨 28 35 28 40 28 35 28 45 106 45 106 55 106 45 106 55 图 2 2 构造纲要图 1 200000 和区域构造轴线向一致 地层倾向 260 280 一般倾向 267 倾角 35 39 一般倾角 37 井田内无大的断裂与褶曲 但小构造较为发育 特别是靠近井田北 边界的块段经各煤层 354m 238m 煤巷揭露有三条小型隐伏断层 分别为 f1 逆断层 倾向 47 倾角 70 落差 8m 沿倾斜 400 多米 切割深度 200m 标高 f2 逆断层 倾向 80 倾角 81 落差 10m 沿倾斜长度 300 余 m 切割深度 100m 以上 f3 逆断层 倾向 100 倾角 78 落差 12m 沿倾斜长 300 多米 切割深度 100m 以下 由于上述三条断层的影响 造成北面近 580m 走向长的块段构 造复杂 经巷道揭露各煤层大面积变薄 三层煤揭露的煤厚均为 0 2 0 4m 变化大 不稳 定 无法开采 此外在 3 剖面上有一走向逆断层 编号为 f0 倾向 285 倾角 72 断距 14m 为一逆断层 对该矿无影响 综上所述 矿井地质构造中等 二 煤层及煤质二 煤层及煤质 一 可采煤层 矿区煤系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根据 四川省松藻矿区松藻煤矿一 井勘探 延深 地质报告 和矿井实际揭露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假整合于茅 口组石灰岩之上 属海陆交替相之泥岩 粘土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薄层石灰岩 煤层等组成 底部为铝土泥岩及底砾岩 共含煤6 层 自老到新编号为 K1 K2 K3 K4 K5 K6煤层 K1 K2煤层居煤系下部 K3 K4煤层居煤系中部 K6 煤层居煤系上部 其中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 层 自老到新编号为K1 K2 K3 K4 煤层 可采煤层总厚3 60m 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4 41 但本矿范围内K4煤层未 达到最低可采厚度 未占用开采 在煤系中 以中部成煤条件最好 现将本矿范围开 采的 K1 K2 K3煤层叙述如下 1 K3煤层 位于煤系地层中部 B3标志层 层位稳定 下距 K2煤层 19 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